• 沒有找到結果。

日常生活裡的問候對比

第四章 日華寒暄問候語對比與分析

4.2 日常生活裡的問候對比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2 日常生活裡的問候對比

4.2.1「初次會面」類

在日本第一次見面時,通常使用的問候語是「はじめまして、どう ぞ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いたします。(初次見面,請多關照)」。這是在正式 情況或非正式情況都使用的問候語。根據畢繼萬(2009:175)的研究指 出,「當今華人第一次見面時的問候語一般比較簡單,說一句『你好』就 行」,日本的華語研究者相原茂(2000:02)的研究指出,「華語的『你 好』是萬能問候語,不管是什麼時間或第一次見面時都可以使用的說 法」。日語裡表達「你好」的問候語,有嚴格的時間劃分,分「おはよう ございます(早上好)」、 「こんにちは(你好)」、 「こんばんは(晚 上好)」,華語一般日常生活中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喜歡用「你好」。

至於初次會面問候語,華人還常用別的客套語表達問候的意思。根 據畢繼萬(1998:175-176)的研究分析,有如下例如:

(一) 雙方都可以說「幸會、幸會」,表示跟對方相會很榮幸。

(二) 文人學者之間喜歡用「久仰、久仰」,表示羨慕已久,回答為「不 敢不敢」,或「哪裡哪裡」,表示不敢領受。

(三) 主人對來訪的客人說「歡迎、歡迎」,表示的是很高興地迎接,

回答是「謝謝」或「對不起,打擾了」。

這些用語突出的都是對別人的尊敬和關切,體現出中華文化卑己尊 人和相互關切的禮貌原則。在這個時候日語的問候語與華語的有差異。

日語的初次見面問候語為「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初次見面、

請多關照)」、回答是一句「こちらこそどうぞよろしく(我才需要您的 多多關照)」,日語的問候語跟華語的比起來,日語的沒有華語那麼多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的問候方式,而且如上所述華語的「幸會、久仰」一般用於正式場合,

而日語的「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初次見面、請多關照)」卻 用得非常普遍。例如華人第一次見面時,在非正式場合彼此會說「你好」, 在正式場合彼此會說「幸會」或「久仰」。但在日本不論正式的場合還是 非正式的場合,第一次見面時都會說「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

(初次見面、請多關照)」、回答會說「こちらこそどうぞよろしく(我 才需要您的多多關照)」之類的話,因此我們可以說日語的初次問候語「は 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初次見面、請多關照)」相當於華語的「你 好」和「幸會、久仰」。

「幸會」、「久仰」都是初次見面時的問候語,它一般用於很正式的 會面,意指「見到你感到十分高興」、「仰慕已久」。另外,「久違了」、「好 久不見了」都是在隔了一段時間後重又碰到老朋友時的問候語,流露出 說話人急於見到對方的焦急、盼望的心情。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樣,

這些問候語已失去了它的實質意義,它只起到寒暄表情的功能,所以說 話人到底是否急於想見到對方,只有說話人自己知道,我們也沒有必要 去知道它。

以筆者的見解來分析,兩位不相識者第一次見面時,需要自我介紹 或由認識雙方的第三者介紹。日本人與華人的自我介紹的基本特點相 似,都分正式介紹和非正式介紹。正式介紹都用於正式場合或第一次見 面的有身份者或尊貴者相識時;非正式介紹則用於一般非正式場合或不 相識的同事和同學之間。在正式介紹中,日華用語都很正規和禮貌,句 子也較長,對被介紹人的姓名、職務和身份都必須交代清楚,有時還要 說明被介紹人與自己的關係;非正式介紹中,日華句子都較短。

在於正式介紹時,根據畢繼萬(1998:171-174)的研究指出,華人 一般是在已知對方是誰而只需介紹自己時才主動自我介紹,常常發生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下級對上級或到其他單位辦事之時。在一般社交場合與人第一次見面 時,則習慣於詢問對方的姓名。如對方不問自己,不一定主動告訴自己 的姓名。在詢問他人姓名時,為了表示禮貌,一般都要使用敬語,回答 則要用謙辭。如「您貴姓?」、「您怎麼稱呼?」、「不敢、不敢。我叫張 大年」。

在日本一般的公司職員都帶著自己的名片,通常用名片自我介紹的 機會很多。以筆者的經驗來分析,日本人不論是在正式或非正式介紹情 況都喜歡使用名片自我介紹,名片上通常有公司名和職稱,比較容易使 對方相信理解自己的存在和地位。也許和工作種類有關,但是華人和日 本人比起來自我介紹時使用名片的機會不多。

在日本一般社交場合與人第一次見面時會詢問對方的姓氏。即使對 方不問自己,通常自己也會主動告訴對方自己的姓氏,但不會介紹姓名。

在詢問他人姓氏時,一般都要使用敬語,不過詢問方式和華語稍微不同。

華語的「您」是敬語,不過詢問時若使用日語的「您(日語的「あなた」)」 會給對方太突兀的感覺,所以在日常對話中,日本人有避免使用人稱代 詞「你我他」的傾向。根據盛維丹(2001:57)的研究,這一是由於民族 性格和語言心理有關係。二是由於日語結構本身的特殊性。筆者若被別 人叫「你」就會覺得對方對自己太直接。日本是個單一民族(除了北海 道的阿伊努原住民之外),講單一語言,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受與認識比 較接近,語言方面隔閡少,能做到彼此心思相同的語言默契。日本人一 般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意圖、感情,為了不使對方感到難堪,常以委婉、

含蓄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另外,日語有發達的敬語表達體系。一種自謙 或敬他的表達往往隱含了人稱代詞「你我」,體現施恩受惠關係的接受表 達亦包含了主語和補語。

筆者自己在日本自我介紹時通常不太說自己的名字。在日本自我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紹時,如果是正式情況的自我介紹方式大概是這樣子的:「初次見面,敝 姓光井。我在○○公司工作。請多多關照。」像這樣的一般內容。如果 是和工作無關的非正式情況的自我介紹方式大概是這樣子的:「初次見 面,我姓光井,我在北海道長大,請多多關照。」像這樣的一般內容。

不管是正式或非正式場合,在日本第一次見面時就介紹自己的名字會令 人覺得有一點奇怪,因此在日本一般社交場合通用的稱呼是姓氏。

對比日華自我介紹方式就看出,日本人和華人都比較重視單位團體 的作用。在社交場合,華人介紹自己的身份時,往往只介紹自己的姓名

(或者只是姓)和工作單位,對於自己的職業則不一定人人提及,至於 職務和職稱就很少有人主動自我介紹了。例如,「我叫王長春、是北京大 學的教師」,「我姓劉、在外資公司工作」之類的。日本也有這樣的傾向,

但是和不多人的自我介紹時使用名片是普通,看名片就知道他的職稱。

4.2.2「你好」類

上述三種情況中,第二種「稱呼」和第三種「指事」是日語裡所沒 有的。日語裡的問候語可以說都是一些客套話,但日語問候語的客套話 和華語中的客套話不盡相同。在上述提到,華語的「你好」表達在日語 裡有時間的劃分,早上、中午、晚上都會使用不同的問候語。華語的「你 好」算是個一種萬用語。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用「你好」來問候。

以筆者的見解來分析,華人之間通常「你好」這個問候語,在熟悉 關係之間很少用到。華語的「你好」等於英文的「HELLO」,日語的「こ んにちは」。英語和日語的「你好」在很多時候可以用到的問候語,不管 什麼樣的關係都可以用到的問候語,但是華語「你好」在很熟悉關係之 間常用的話,聽起來有一點不自然,兩個人關係之間存在一段距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有關華語的「早上好」、「晚上好」的用法,畢繼萬(1998:178)的 研究指出,「華語中沒有英語問候語的「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之類的用語。新聞和娛樂界的人士現在也愛用「早上好」、

「晚上好」問候觀眾和聽眾,但這些都是外語的直譯,尚未為絕大多數 普通人所接受,許多人說的「早」、「你(您)早」、「老師早」等可能是

「你起/出來(來)得真早」等用語的簡化。

在於學習華語時,初級班的學生有容易亂用「你好」的傾向。這種 現象導因於他們的母語表達習慣,筆者剛開始學華語時也不知道在很熟 悉的人們之間不太使用「你好」的事實,所以對連每天見面的華人朋友 都說「你好」。有個臺灣朋友有天向筆者提到在華人社會中,很熟悉的朋 友之間不太使用「你好」。總之,學習外語時,學生有直接以母語來套用 目標語言的傾向。筆者之前要打電話給朋友時總說「喂,╳╳嗎?你好」。 日語的「你好」可以翻譯成日語的「げんき?(元氣?還好嗎?),因此 筆者剛開始學華語時也常無法正確判斷「你好」的使用場合。

筆者認為初級階段學生很難掌握問候語該使用的場合,因此容易把 母語的說法直翻成華語來使用。筆者之前在臺灣某語言中心學習華語 時,每個禮拜五下課後大家都說「週末快樂!」,因此以為這個問候語是 在一般生活會使用的,不過後來才發現,在語言中心之外很少接觸到這 個問候語,事時上,這個問候語就是英語的「Have a good weekend」,但在 臺灣一般場合卻不常用。因此,如果華語教師能在課堂上提及相關情形,

外籍生將可以更了解華人生活之間的問候語使用習慣。若筆者所認識的 臺灣人沒向筆者提到這些問候語的規則,也許就一直沒有辦法發現自己 的誤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2.3「出行」類

「上哪裡去?」也和「吃飯了嗎?」一樣,它只能用於非正式場合及 熟人之間,並且只能在對方有活動的場合才能使用。根據施玉惠(1999:

「上哪裡去?」也和「吃飯了嗎?」一樣,它只能用於非正式場合及 熟人之間,並且只能在對方有活動的場合才能使用。根據施玉惠(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