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日本公眾外交的實踐與內涵

第一節、 日本公眾外交的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日本公眾外交的發展

日本長期執行公眾外交政策,其公眾外交政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策略以 及目標,服膺不同的國家利益。由於日本在推動公眾外交政策上有其獨特性以 及豐富的成功經驗,因此目前對於日本公眾外交,或是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的研究也不在少數。

近年來,因應各國的不同需求、不同研究途徑與實務運用上的差異,對於「公 眾外交」各有定義或詮釋。而在名詞的使用上也因為不同國家基於本身的歷史文 化、國際地位、外交目標於條件等因素,來設定公眾外交的特定功能與角色,而 習慣使用不同的名詞,例如「媒體外交」(media diplomacy)、「學術外交」(scholar diplomacy)、「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國民外交」(civic diplomacy)、

「非政府外交」(non-state diplomacy)、「非正式外交」(informal diplomacy)

等,但其本身都是在從事公眾外交。1本文設為研究標的的日本,過去則習慣使 用「文化外交」一詞,與「援助外交」(aid diplomacy)做區分,但不管名詞的 使用為何,兩者都屬於公眾外交的一環。

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與公眾外交(public diplomacy)在學術界的 理解上其實也有所差別,在此先釐清公眾外交與文化外交的差別。「公眾外 交」是指一國影響外國民眾的看法,透過公關、交流等目標為媒體或民眾的活 動,來達到自身國家政策或外交政策目標。而「文化外交」與國家目標並沒有 緊密結合,可能也沒有特定的政策目標,不過兩者的確有重疊的部分,行使公

1 卜正珉,公眾外交——軟性國力,理論與策略(台北市:允晨文化,2009 年),頁 38。

學者Milton Cummings 將文化外交定義為各國家政府、人民之間為了增進彼 此的了解,透過觀念、資訊、藝術、及其他的文化內容的交流來達成互相了解的

2 Kazuo Ogoura, “Japan’s Cultural Diplomacy, Past and Present,” chap. in Japan’s Cultural Diplomacy (Tokyo: Japan Foundation, 2009), 45.

3 Milton C. Cummings, Cultural Diplomacy and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 Survey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Arts and Culture, 2009), 1,

<https://www.americansforthearts.org/sites/default/files/MCCpaper.pdf> (October 15 2017)

4 Juliet A. Sablosky, Recent Trends in Department of State Support for Cultural Diplomacy: 1993-2002.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Arts and Culture, 2003), 1-2,

<https://www.americansforthearts.org/sites/default/files/JASpaper.pdf> (October 15 2017)

加文化與資訊中心、1962 年設立的 Society for Teaching Japanese to Foreigners(現 名為日本語教育協會)、與數個社會主義國家簽訂文化交流協定等等。而日本國

5 Kazuo Ogoura, “From Ikebana to Manga and Beyond: Japan’s Cultural and Public Diplomacy Is Evolving,” 25.

6 廉德瑰,「日本公共外交的特點」,日本學刊,2011 年第 1 期,頁 40-5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際交流基金(独立行政法人国際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也在 1972 年正式 成立,主要三個任務為:協助海外的日語教育、文化交流、鼓勵海外日本研究。

1980 年代到 1990 年代初期,日本的公眾外交進入了新的階段,在自身經濟 發展已臻成熟後,國家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也有所提升,日本被期待對國際社會有 更多的貢獻,也自詡以一個「負責任的、受尊敬的、不自私的日本,努力用非武 力方式實現世界和平、繁榮與安全」的理想形象在國際社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呼應當時竹下登首相的政策,「強化國際文化交流」成為當時日本成為「為世界 有所貢獻的日本」政策目標一項重要工具,與「為世界和平強化合作」、「擴充 官方發展援助」並列三大支柱。7竹下內閣強化國際文化交流的同時,也強化傳 播日本真實面貌,其中最有效的一項措施就是向亞洲地區輸出電視節目,如電視 劇《阿信》,1980 年後期由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購買版權,無償提供給各國電視 台播放,傳遞了日本人民善良、真誠、堅韌的訊息,成功提升了日本的國際形象。

這個時期,國際社會對日本的疑慮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增強也不斷增加,日 本全國上下對於「國際化」擁有共識,認為日本必須對於國際社會更加開放,日 本本身也要國際更加接軌,日本國民積極想被國際所認識與理解,此時的公眾外 交政策的發展層級從中央機關延伸到了地方自治團體,JET Programme(外国語 青年招致事業,The Japan Exchange and Teaching Programme,JET Programme)

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由地方政府與中央合作,邀請全世界的青年前往 日本地方中小學指導日本學童外語,使得日本地方也能與國際社會接軌。文化層 面上擴大國際交流以及援助,協助開發中國家進行藝術或文化資產上的管理與修

7 丁兆中,「戰後日本文化外交戰略的發展趨勢」,日本學刊,2006 年第 1 期,頁 118-128。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保存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為了降低歐美 國家對日本的經濟實力或貿易摩擦所產生的敵意,日本利用公眾外交去強化與已 開發國家之間的夥伴關係,1992 年,在國際交流基金底下設立了日美中心 (日米 センター,Center for Global Partnership,CGP),用以促進新型態的美日文化或人 才交流,進行全球性議題的討論與研究,目標在於強調美日兩國對於全世界的共 交的主要角色,這些具備商業潛力的文化工具(內容產業,content industry)也 影響了日本的對外貿易政策,智慧財產權以及多元化的國際展覽會成為新的對外

8 国際交流基金日米センター(The Japan Foundation for Global Partnership,CGP),

<http://www.jpf.go.jp/cgp/index.html>。(2017 年 10 月 15 日)

9 Kazuo Ogoura, “From Ikebana to Manga and Beyond: Japan’s Cultural and Public Diplomacy Is Evolving,” 26.

10 Joseph S. Nye, “Soft Power Matters in Asia,” Japan Times, 5 December 2005,

<http://search.japantimes.co.jp/cgi-bin/eo20051205a1.htm> (1 January 2017).

化的超級強權(cultural superpower),11大型綜合商社的失敗,反而賦權給了日 本年輕世代更多自由進行日本軟實力的拓展,產生了所謂Japan’s Gross National Cool(日本國民酷總值)。在少子化風潮下出生,衣食無虞且家庭溺愛下成長的 年輕世代,除了家庭給予較高的經濟自主性以外,大型商社失敗下也帶來了更高 的職涯選擇自由度,無關乎國家經濟好壞,他們的高消費力以及創造力,使得日 本走在後現代主義的最前端,傳統與現代的成功融合與不同文化因子的和諧展現,

無論在建築、時尚、流行上,都讓各國年輕人趨之若鶩。12

Douglas Mcgray 的「日本國民酷產值」提出後,給予了日本政府靈感,「酷 日本」(クール・ジャパン,Cool Japan)的政策應運而生,成為日本 2000 年後 最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酷日本」指的是以日本的大眾流行文化和現代文化為 賣點,擴大到時尚、飲食、出版品、電玩遊戲、甚至於傳統文化出口的政策,以 海外年輕世代為目標市場,作爲刺激日本經濟成長的新戰略。正如上述所提,日 本的動畫、漫畫、時尚、流行音樂、美食、小說等等這些具備商業潛力的文化工 具(內容產業,content industry),除了作為文化外交的工具外,其經濟效應也 不容忽視。日本經濟產業省於2010 年正式提出該項政策,並成立了「酷日本辦 公室」(クール・ジャパン室),安倍二次內閣也將「酷日本」作為經濟成長的 策略之一,2013 年提出三大基本戰略:第一,日本內容產品在海外的播出(媒體 事業);第二,日本內容產業相關商品的海外銷售(流通事業);第三,吸引海

11 Sugiura Tsutomu, “Japan’s Creative Industries: Cultural as a Source of Soft Power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in Soft Power Superpower: Cultural and National Assets of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ed.

Yasushi Watanabe and David L. McConnell (New York: M.E. Sharpe, 2008), 128-153.

12 Douglas Mcgray, “Japan’s Gross National Cool,” Foreign Policy (May/Jun 2002): 44-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外旅客(旅遊事業)。期望透過這些文化工具的魅力及商業潛力,除了成為日本 的「吸引力」之外,也能成為「吸金力」。

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JETRO)的資料,

目前,有七十多個國家可透過電視收看日本卡通,世界上播放的動畫作品有六成 來自日本。此外,根據內容產業的相關統計,日本國內的內容產業產業規模達12 兆3000 億日圓,這些內容產業包括了電影、電視節目、動畫、音樂、遊戲、出 版業等,而日本在海外的內容產業產值在2015 年有 1 兆 6300 億日圓,其中八成 以上為卡通、漫畫、電玩,而與這些內容產業相關事業,例如:大眾傳播、廣告 市場、周邊商品、演唱會、遊戲機等電器商品,這些相關產業的規模則高達50 兆 日圓以上,約佔日本GDP 的 10%。13由此可見,內容產業的商業價值驚人,「酷 日本」政策的確具有其發展性,內容產業可作為日本製造業逐漸衰退後,再次崛 起可能性的關鍵產業。

過去的日本追求如明治時代的硬實力強權地位,但是目前的日本似乎已滿足 於自身軟實力超級強權的身份,因為使用軟實力爭取國際地位滿足日本內部各方 的需求,反對軍事方式的左派,認同使用軟實力重新與國際社會連結的方式;右 派也同意利用軟實力的方式讓世界來欣賞並尊重日本文化。14由於日本政府軟實 力的運用在日本國內得到各界的共識,政府在推動相關政策時所遇國內阻力小,

成為日本政府得以全力發展的政策選項。

13 会社ヒューマンメディア,2017 年日本と世界のコンテンツ市場データベース Vol.10,2017 年1 月, <http://www.humanmedia.co.jp/database/index.html>(2017 年 10 月 26 日)

14 Peng Er Lam, “Japan’s Quest for ‘Soft Power’: Attraction and Limitation,” East Asia 24 (2007):

349–3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