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動機、問題意識與主要研究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問題意識與主要研究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研究背景、動機、問題意識與主要研究目的

一、 研究背景

日本與其周邊國家因為政治、經濟、領土、歷史等結構性問題,在外交互動 上頗有舉步維艱、寸步難行之感,為避免與周邊國家關係不睦而造成可能的政治 衝突、經濟糾紛、軍事上的擦槍走火等情勢,消弭過去仇恨與負面觀感,公眾外 交成為日本政府在進行外交工作中無法忽略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戰結束後初期,日本為了結束美軍的佔領,透過大量宣傳的方式,向國際 社會傳遞日本同屬於民主陣營的訊息,意圖以「夥伴」的身份重新進入國際社會,

進而使日本公眾外交的最初與最主要目標便是擺脫軍國主義以及戰敗國的形象,

並形塑愛好和平國家的國際印象。21960 年代冷戰的全面加劇,日本與西方陣營 的關係緊密,進而強化彼此文化交流。而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在經濟發展快 速成熟以後,在形塑先進繁榮的印象外,日本更加強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972 年成立了國際交流基金(独立行政法人国際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同時 期,日本也透過提供該國官方發展援助(政府開発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與周邊國家重建關係。1980 年代後期為了「正常國家」以 及「政治大國」的地位,日本持續推動其公眾外交政策。1990 年代冷戰結束後,

日本更加重視且試圖拉攏東南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以為日本了成為聯合國常任 理事國減少阻力,因而投注更多的心力於公眾外交。

2 Yoshihide Soeya, “The Evolution of Japan’s Public Diplomacy: Haunted by Its Past History” Chap.

in Understanding Public Diplomacy in East Asia: Middle Powers in a Troubled Region, ed. Jan Melissen and Yul Soh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ublisher, 2015), 79-1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研究動機

東亞是世界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區域,近幾十年來的快速成長使得該區域在國 際間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然而,東亞地區目前所面對的議題都難以由正式、傳統 外交方式來解決,例如東亞國家之間的領土爭議、歷史紛擾等,要徹底解決這些 問題是耗時耗力又容易不小心擦槍走火,從何著手也是一大問題。冷戰結束後的 國際傳媒及非政府組織的蓬勃發展,在限縮主權國家行動自由的同時,賦予了各 國政府在公眾外交場域發揮的空間。因此,面對東亞難解的國際議題,公眾外交 是當前主要趨勢之一。

筆者在大學旅美期間,曾修習當地大學的基礎日語課程,課堂中有許多備受 日本文化所吸引的美國大學生們,這些美國大學生首先先藉由動畫、漫畫、偶像 開始認識日本,並自發性地在大學選擇學習日文,爾後參與了由日本地方政府推 動的JET Programme 前往日本,在各地方中小學進行英語教育,並參與日本政府 所舉辦的面向外國人的角色扮演(Cosplay)大會,並將相關的訊息分享於自己的 社群網路,例如臉書以及推特,再一次吸引其親朋好友關注日本,這樣的公眾外 交效果透過人際網絡的方式重複展現,使得日本公眾外交的影響對象不僅僅是對 於日本動畫、漫畫有興趣的「粉絲」,而擴散到一般群眾,這正是日本公眾外交 成功的最經典案例。

此外,筆者也曾於2017 年夏天,前往日本就讀了三個月的語言學校增進日 語能力,在該日語學校有來自全世界的學生,光一所日語學校便擁有超過500 位 的外籍人士,全日本有超過300 家像這樣的專業語言學校,而日語學校除了提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日語教育以外,也會提供許多的文化體驗,例如茶會、浴衣試穿、銅鑼燒試做等,

這些貼近當地人民的文化體驗不斷加深日本對於外籍人士的吸引力,也強化著日 本公眾外交的效力。

東南亞地區一直都是日本公眾外交的重點對象,東南亞地區在1970 年代的 排日風潮過後,當前對日印象都已好轉。日本外務省2017 年最新的民調資料,

東南亞十國有八成的民眾認為日本為愛好和平的國家,將近九成的民眾認為自己 國家與日本保有良好關係,對於日本對於東南亞國家的官方發展援助(ODA),

也有八成東南亞民眾認為非常具有幫助,3換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仇恨 被成功抹平,日本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在雙方努力下轉為正面。

但是,反觀同樣對於日本極為重要的中國大陸,無論在經濟、安全、區域平 衡等方面的重要性都無庸置疑,也一直是日本公眾外交的重點國家之一,但效果 卻不如預期,根據2016 年的民調資料顯示,中國大陸民眾對日本的負面印象比 例高達 76%以上,4由此可見,若以中國大陸作為觀察目標,日本公眾外交效果 仍然相當有限。因此,本文除了將探討日本公眾外交在東南亞地區的投入,以及 其成效是否與投入相對應,探究其成功之原因之外,也將以日本對中國大陸的公 眾外交作為對照觀察對象,希望有助於了解日本公眾外交的成效與限制。

3 日本外務省,2017 年度 ASEAN(10 ヵ国)における対日世論調査結果,2017 年 11 月 1 日,<http://www.mofa.go.jp/mofaj/files/000304013.pdf >。(2017 年 11 月 21 日)

4 東京-北京フォーラム,第 12 回日中共同世論調査,2016 年 9 月,

< http://www.genron-npo.net/world/archives/6365.html>。(2017 年 11 月 23 日)(2017 年 11 月 21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問題意識與主要研究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歷經了一段追隨外交的時期,以美日關係為主軸 的外交路線主導了日本數十年,公眾外交的政策目標以及執行戰略也多為美日關 係服務,在冷戰結束前,現實主義的政治思維才是世界國際關係的主流。冷戰結 束後則得以排除較明顯的國際政治因素,在軟實力的概念下討論公眾外交的重要 性,將公眾外交視為追求國家利益的重要工具。日本戰後有系統的推動公眾外交,

在文化、語言、觀光、交流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以及完善的機制。

東南亞長期為日本公眾外交的重要地區,從戰爭賠償、發展援助到觀光互訪、

文化交流,其被侵略歷史以及1970 年代的反日風潮,再加上其他的國際因素在 該地區往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公眾外交具有研究的 價值,本文將討論日本在該地區的公眾外交工作內涵、成效,以及受制的因素。

東亞地區作為當今國際關係發展的重點區域,透過了解日本在東南亞國家的 公眾外交投入,以及比較日本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公眾外交之差別,來理解日本 政府在進行公眾外交的成功經驗與障礙,觀察日本政府藉由公眾外交帶來哪些改 變,不僅關乎未來的全球國際互動,也可藉此作為我國在困難的外交環境之下,

以軟實力及公眾外交在這些地區獲得生存空間的參考借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