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此,筆者在研究日本公眾外交的成效時,以最新的官方與民間民調資料作 為基準,日本外務省定期對外國民眾來進行的「海外的對日本輿論調查」(海外 における対日世論調査)民調資料,研究海外民眾對於日本的好感度以及信賴程 度,判斷日本公眾外交的成功與否。17日本內閣府每年都對日本民眾進行「對於 外交的輿論調查」(外交に関する世論調査),紀錄日本民眾對於外國國家的好 感度以及親近感變化,這也作為輔助參考,討論日本的公眾外交除了其海外成效 以外,適合符合國內民意取向,以符合其國家利益中對內的需求。18而日本與中 國大陸每年共同舉辦的「東京-北京論壇」(東京-北京フォーラム)連續十幾 年所進行的「日中共同輿論調查」(日中共同世論調査)的民調資料,則可以用 來觀察日本公眾外交在中國大陸所遇到的障礙。19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 研究範圍

本文的研究範圍設定在冷戰結束後,也就是1992 年之後的日本公眾外交。

由於在冷戰期間,日本的外交政策大多遵循著兩極對抗的原則,即便是公眾外交 中文化交流或官方發展援助的項目,雖然看似與冷戰無關,但其實也為了傳統安

17 日本外務省,海外における対日世論調査,2017 年 12 月 20 日,

<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culture/pr/yoron.html>。(2018 年 1 月 1 日)

18 日本內閣府,外交に関する世論調査,2016 年 11 月,

<https://survey.gov-online.go.jp/index-gai.html>。(2018 年 1 月 1 日)

19 東京-北京フォーラム,第 12 回日中共同世論調査,2016 年 9 月,

<http://www.genron-npo.net/world/archives/6365.html>。(2017 年 11 月 23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全或意識型態服務,無自主的外交政策可言,容易受同盟因素或者其他現實主義 的考量影響,本文試圖排除這些因素,希望找出以日本本身的國家利益或者所追 求國際形象出發的公眾外交政策,故以冷戰過後作為本文之研究起始點。

隨著冷戰結束,東亞各國的紛紛崛起,在經濟成功發展後所帶來的民族自信 心,促使各國對日本二戰期間所犯的罪行進行聲討。同時,日本的國家領袖為了 國內民意的要求以及傳統選票的考量,進行了一些具爭議性的行動,例如小泉純 一郎首相在2000 年後連續六年的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而難解的領土糾紛 以及海洋爭端,更是再再都讓東亞地區成為全球國際關係發展的熱點。因此,本 文將研究範圍設定在冷戰過後,在排除太明顯的國際安全同盟因素之後,就當代 國際關係發展的脈絡,亦或是觀察各類議題的發酵,來探討日本的公眾外交政策 以及效果。

本文以日本「國家利益」做為日本公眾外交是否達成其政策目標的判斷指標,

日本在不同時期進行的公眾外交,都服膺於不同的國家利益,也就不同的國際形 象,在二戰剛結束初期,以擺脫戰敗國、軍國主義為主軸,要建立愛好和平的國 家形象,期望能夠重新進入國際社會;1970 年代後則以經濟大國做為國家的目 標形象,以繁榮及先進作為日本已成功從二戰重新站起的象徵;1980 年代末期 則以負責任的政治大國,抑或是正常國家作為其政策目標,尋求成為聯合國安全 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為擁有符合其經濟實力的政治權力。此外,由於東南亞地 區有被日本侵略的歷史,也曾有過反日風潮,作為日本公眾外交的重點目標對象 國,雖各國其政治體制、歷史傷痕以及經濟發展過程的不同,但依現今民調結果 顯示日本公眾外交是成功的,因此可作為研究的目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研究限制

本文的研究限制有以下數項,第一項為官方機構的年度經費多受制於政府年 度預算以及政治人物選舉考量。例如日本公眾外交的主管單位為國際交流基金,

而國際交流基金的年度經費,受制於日本官僚政治,為了配合國家年度的預算,

無法對於日本逐年緊迫的國際關係有更大的施力點。此外,由於公眾外交的成果 並不易見,人心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投資,短期內難以看到成果,而礙於民主政 治定期選舉的規定,如此長期的投資並無法為政治人物帶來確切且即時的選票,

導致政治人物往往不願意在公眾外交上面投注太多心血。因此,無法從國際交流 基金的年度經費直接看出日本是否更加重視公眾外交,為了避免該限制使本文在 討論日本公眾外交以及其成效的解釋力降低,筆者在進行國際交流基金等官方機 構的年度經費分析時,除了對年度規劃進行討論以外,會著重在其年度經費對特 定地區的支出比例,以探究日本政府對特定地區在公眾外交上的施力,是否導致 相應的預期效果。

第二個可能的研究限制是國際的經濟情勢,在本文所涵括的年份中,有1997 年的亞洲金融海嘯、2009 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還有日本國內自 1990 年代開始的 經濟泡沫化等等,在全球化的時代,這些都將間接或是直接影響到日本在各方面 推動公眾外交的力道以及成果,尤其在旅遊觀光業的推廣,在遇到全球經濟不景 氣時,會最直接的反應在出國旅遊的人數上面,因此在分析日本推動公眾外交的 力道以及成效時,必須要將世界景氣的因素考慮進去。而世界景氣的影響與國際 關係的影響,何者對於公眾外交成效的影響較大,則需配合當年度各國的綜合數 據進行討論,例如:若是世界各國的旅日遊客數全面衰退,則可視為是世界景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所造成的結果;反之,若是只有特定該國的旅日遊客數衰退,則可視為是國家間 情勢變動所影響。

第三個研究限制則是對於私人民間機構的運作以及貢獻難以統計。日本在推 動其軟實力上已有數十年的經驗,其推動的單位早就不再僅止於官方或半官方組 織,而本文前述的國際交流基金、日本外務省、日本政府觀光局、日本學生支援 機構等皆是具有官方抑是半官方色彩的組織,無法採計到的私人組織更多,例如 日本的私人短期交換學校(如:Japanese Cultural Exchange)、以及在各國大學院 校中的小型日本學生會(如:Japanese Students Association)、甚至是當地日本僑 民所組織的小型集團等,這些都是官方資料所無法統計的,但是在推銷日本文化、

形塑日本國際形象,甚至是緩和他國民眾對於日本敵意的功能上,沒有官方的背 景的些組織,更得以有效降低外國民眾的防備心,可能都比官方與半官方組織更 具實質效果,遺憾的是這些私人及非官方組織的數量實在族繁不及備載,有些甚 至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難以獲取確切的資料。因此,本文主要以官方及 半官方的組織作為主要的討論對象,將這些組織的年度統計資料做為日本在推動 公眾外交上的實際付出,也可視為是由「政府」所推動的公眾外交,也就是以公 眾外交傳統的定義進行論文撰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