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春風化雨的教學生命:敘說故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春風化雨的教學生命:敘說故事

所謂的 narrative,有人稱之為「敘說」,其實簡單地說就是「說故事」。Connelly 和 Clandinin(1998)對敘說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蒐集並說出關於生命的故事,

而且寫下經驗。」(p.2)生命本身就是故事構成的,人人會說故事,人人都愛聽 故事,在我們的成長的歷程中,總有聽不完的故事:童話故事、卡通故事、神話 故事、寓言故事、民間故事,直至年紀略長閱讀小說、傳記、短文等。在每天的 生活中,我們週遭的人透過語言不斷地在說故事:長輩們說:「我以前小時候一 塊錢可以… 」、「在我唸大學的時候… 」、「日據時代,治安如何… 」、「以前一 個月的薪水才多少錢就可以… 」;無形中,我們的生命經驗逐漸雕塑成形,並且 時間繼續了新的故事:「當 921 地震時… 」、「311 海嘯時我正在…」、「暑假我和 孩子們…」、「今天早上在辦公室…」。敘事探究的起點之一是研究者自身經驗的 敘說和研究者的自傳。當我們建構著我們的敘事開端,我們同樣也在這個三度空 間中工作:訴說那些形成我們現在立足點的過往、在個人與社會間來回移動、並 且將一切安置在某個位置(Clandinin & Connelly, 2000 : 101)。

敘說故事在本質上是一個動態過程,是詮釋生活經驗的視窗,它包含了意思 的一般化和轉變化的複雜過程。誠如 Connelly 及 Clandinin(1998)所說:「敘說 是透過省思的歷程,個人經驗意義的塑造,而說故事即是一個關鍵要素」。此外,

敘說也透過他人的生命經驗豐富自我,並與他人的生活經驗激盪產生對話與省思。

在以敘說來呈現受訪教師們的故事時,我也在敘說的故事當中反省我與老師們的 互動,我將從敘說中反省自己,同時也以敘說的方式,對我在不同場合中的研究 經驗進行省思。

我覺得在嘗試了解他者在生活中的位置,或描述他們自己與他們彼 此間的關係,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讓他們為自己說話及先談論他們自 己,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想得知個人獨特經驗與觀點,個人自己的聲音 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我以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故事。(Atkinson, 1998 : 5)

因為每個人都是以自我方式建構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因此,在說故 事前,我必須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之下,以最禮貌的方式尋找出他們故事背後的意 義。Clandinin 與 Connely(2000)亦指出,由於敘說是呈現經驗最好的方法,我 們以敘說的方式研究經驗,因為敘說思考是經驗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一書寫與 思考經驗的重要方法。因此,研究者願意透過教學歷程經驗的敘說與書寫方式呈 現研究者本身與受訪教師們的教學生命故事,接著將故事回溯到資訊科技教學教 師身上。為了讓故事的生產線能夠暢通無礙,以下將詳細說明敘說性研究的意義、

研究方法、資料收集的方式、研究應用與限制,茲列舉如下說明:

壹、 敘說性研究的意義:經驗、生命故事的呈現

邱珍琬(2003)指出:敘說研究主要是依據敘說者自我對於經驗的體會、建 構自己的故事,而這個敘說方式與脈絡是敘說者認為與主題極為相關、甚至是關 鍵的,就是由敘說者決定需要說些什麼,而事件對其本身之意義與體悟為何?也 就是在敘說中創造其個人意義與生命現實。敘說研究是站在現象學觀點來看個人 內在的經驗世界,由敘說者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組織經驗、重整經驗、甚至賦予經 驗 不 同 的 意 義 , 呈 現 出 來 的 是 一 個 人 對 於 自 己 的 認 同 與 身 分 ( Lieblich, Tuval-Mashiach, & Zilber, 1998, 轉引自邱珍琬,2003)。換句話說,以心智模式 觀點而言,每一位個體其外在接觸的環境中所發生的每一事件若未經個體親自建 構至自己的內心,則對其個體來說即是一件無意義的事。相對的,若能藉由個體 建構於心中,即為個體為此事件建構出其意義性。以 John P. Keeves 借用 K. Popper 的理論言之,即為個人所創造出來主觀創造物。若能由個體以語言之方式說服外 界,則其詮釋之觀點即為客觀之產物。

此外,Godzich(1989)亦指出敘說研究(Narratology)不僅是理解個人觀 點的最佳方法之一,也是一種朝向人種誌,探究社會、制度、信仰、儀式的途徑 之一。近年來對於教師的教學與相關主題採用敘說研究法的有增加的趨勢,尤其 是對於培訓中教師或準教師課程的研究上,而教師經由個人與教學專業的臨床經 驗所匯集結晶而成的實務知識,不是學院理論教授所能達到的,特別是個人反芻 省思的過程(邱珍琬,2003)。由此可見,運用敘說研究之方式可以理解教師過

去教學之歷程,促使敘說者對於過去經驗之解構與重構,使聆聽者能夠認識敘說 者生命中意義化的事件,進而提煉出促進敘說者專業發展之因素與機制。

廣義來說,敘說可以是書寫或口語的形式,包括了個人和社會的歷史,如神 話、民間故事、日記、傳記、自傳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包含用說或用寫的方式 來組織成為一個「真實」或「虛構」的故事(Riessman, 1993)。Polkinghorne(1995)

也認為敘說即故事,在故事中,事件和行動會被組織成為一整體並且賦予情節意 義。故事的形式乃是一種語言的形式,它保存了人類行動的複雜性,包括時序的 互動關係、人類動機、機會的發生及變動的人際與環境脈絡。因此,故事敘說乃 是獨特個體與其生命經驗互相連結的一種語言表達(楊淑涵,2002)。

簡單地說,敘說就是說故事,它包含了兩個基本方面:故事的情節和說故事 的方式。每個故事都是一個敘說,但敘說並非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故事,相比之下,

它具有表達內容和方法上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敘說的拉丁文的本意指的是行為和 具有連續性的體驗。敘說的基本內容可歸納為敘說的內容和敘說的方法二個部分,

也就是敘述什麼以及怎樣敘述,敘述的內容是無限的,但必定是具有時間因素而 富於變化的事件集合,而敘說的方法更是多種多樣的,敘說的方法又包含了表述 的語言和表述過程的結構兩個方面。

首先,敘說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這裡的「語言」並非一般意義的語言 文字,而是泛指一切可以表達訊息的題材。那麼,這裡就包含了兩個互相關連的 過程,即人們對「語言」的選擇以及「語言」的表意功能。而表達過程的結構則 直接影響到表達的效果,不同的表達結構決定了不同的表達意向。但無論如何,

敘說包含了時間的因素,因此它意味著一個動態的表達過程。從根本上講,敘說 是人類傳達訊息的基本方式之一,同樣也是人們解讀外部世界的基本途徑之一。

Connelly 和 Clandinin(1990)對敘說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蒐集並說出關於生 命的故事,而且寫下經驗。」

Bruner(1986)認為人類有兩種思考模式,一種是命題式的思考(propositional thinking),一種是故事性的思考(narrative thinking)。前者藉由演繹邏輯的典範 思考模式,獲得客觀且實徵的證據,並以此解釋社會現象;後者則藉由敘說與理 解故事的歷程,尋找在時空脈絡下,事件之間的相關性與意義。故事性思考強調 個人主觀性詮釋,因為敘說是呈現個人生命故事的一種方式,它將個人的歷史以

一種有意義的、具脈絡性的、能夠被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在研究歷程中,研究 者與敘說者以互為主體的方式涉入,在敘說與被理解的過程中,敘說者可以不斷 產生頓悟,以實踐取向展現其往後的生命,在這樣的研究中,主觀性是被允許、

被強調的(Hatch & Wisniewski , 1995)。

Bruner(1991)提出敘說的十大特徵,茲列述如下:

(一)歷時性:指在時間序列上,對事情的描述,此時間非鐘錶上的時間,而是 人類的時間。

(二)特殊性:敘說中的特殊事物,是用來參照用。

(三)意圖的必要性:為了與故事中的事件有合理的關連,主角必須被賦予特定 的意圖,以便能說明事件發生的理由而非原因。

(四)可構性:故事是在部分和整體之間不停的穿梭構造而成,敘說必具備這種 被構造的特性。

(五)正規性與裂隙:敘說的可說性,依賴故事生產中必存的「裂隙」,這裂隙 就是故事中不言自明(如文章的出現必存有一作者)的東西。

(六)參照性:指故事部分和整體之間的參照,而非對自然、物理世界真實的參 照。

(七)敘說的文類:指人們對敘說文本性質的分類,可當成一種理解方式或表達 方式,如了解故事是屬於喜劇、悲劇、或高潮迭起的懸疑劇。

(八)敘說的規範:敘說需在正規性中有裂隙,但這規範非一成不變,會隨時空 有所改變,總之,要在一般人理解狀況下,規範才能產生。

(九)脈絡敏感性與可協商性:理解敘說者的脈絡,並與之協商,而達到讀者與 說者之間的依存與共識。

(十)敘說的累積:不斷地將過去的故事累積下來,集成一個族群的「文化」,「正 規性」中「不言而喻」的東西,也因此顯現,「裂隙」也生於其中。所以,

敘說的「可累積性」便造成了更多的「大故事」傳承下去。

因此,所謂敘說研究,專指以故事形態描述人類行動的質化研究設計,它是 一種特殊形態的論述,即故事形態的論述,而非任何散文體的形態。在故事中,

藉情節(plot)將事件與行動串連起來,再放入一個有組織性的整體中。其中,

串連事件與行動的情節是一種概念式的基模,可以使單獨事件的脈絡意義呈現出 來。此外,故事性敘說也是一種語言型式的論述,保留了人類行動的複雜性,以 時間的發展進程、人類動機、偶發事件及人際與環境脈絡間的相互關係,充分表 現出這種複雜性。由此可知,故事不只是一種虛構的敘述,同時也是一種真實生

串連事件與行動的情節是一種概念式的基模,可以使單獨事件的脈絡意義呈現出 來。此外,故事性敘說也是一種語言型式的論述,保留了人類行動的複雜性,以 時間的發展進程、人類動機、偶發事件及人際與環境脈絡間的相互關係,充分表 現出這種複雜性。由此可知,故事不只是一種虛構的敘述,同時也是一種真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