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根據整個研究過程以及分析的結果,呼應本研究對文獻的思考,而有下 列針對研究上的建議及實務上的建議,提供未來研究者做進一步的參考。

壹、 研究上的建議

本研究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在軟體及硬體上太過於推陳出新,複雜性也極 高,受研究教師也不僅是單一化教學,因此研究者認為可以從單就資訊科技的角 度,或是從不同參與教師的角度進行後續的研究。

一、在研究對象上

為了研究上的便利,本研究的四位研究對象分別任教於花蓮縣及台中市 的公立國中,其他地區國中第一線教師是否有類似的心境歷程及問題,未來 研究對象可擴及更多不同的區域,例如離島或私立學校的第一線教師作為研 究對象,對更多不同區域及領域的科目教師進行訪談,以增加訪談資料來源 的多元性,讓後來參閱資料時不僅只有一個面向可以參考,還可以比較更多 不同區域或公、私立學校之間第一線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因素是否 有差異。

二、在研究工具上

本研究的訪談大綱內容是分成影響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資訊 素養、設備器材資源、教材取得及行政體系支援等四個層面,研究者以為施 行資訊科技在技能操作教學上,第一線教師的生理因素也是實施的重要考量 關鍵因素,只要教師有心,願意一起推動,這個教學策略才能在教學過程中 發揮事半功倍的成效,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研究者在研究蒐集文獻資料的

過程中,發現相關探討此議題之文獻資料寥寥可數,因此,研究者建議未來 相關研究可增加第一線教師生理因素此一研究層面,以便更加具體瞭解阻礙 教師施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困難點所在,進一步對症下藥,克服困難。

三、在研究方向上

本研究重點研究方向著重於影響第一線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 研究,僅涵蓋電腦資訊素養能力、相關資訊教材應用能力、資訊科技設備操 作能力、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力以及教師心境歷程轉變等五個向度,可以增 加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情境及相關模式之探究。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朝加廣 資訊素養內容向度、更進一步針對各個不同領域融入教學的課程設計之資訊 素養需求以及整合領域課程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基本資訊素養三個研究 層面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貳、 實務上的建議

研究者從研究資料分析得出之結論,認為下列六點實為影響第一線教師使用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關鍵因素,茲列舉如下,以作為未來相關教育機關主管及教 學者參考。

一、 團隊合作是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捷徑

現在是一個講求團隊合作的年代,傳統教學或許教師一個人獨力完成教學活 動還能夠游刃有餘,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不管教師本身的資訊能力素養是 高或低,面對如此龐大的資訊需要消化吸收,若教師能夠組成相關的教學研究團 隊或者資訊讀書會,彼此共同分享教學經驗和資源,透過資訊共享,彼此互相觀 摩學習彼此的長處,共同設計相關教材,定能大大減少教師在準備相關教材的時 間,避免教師的熱情因遭遇挫折而輕易萌生退意。

二、 第一線教師資訊素養的提升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口號喊得漫天乍響,但如欲使資訊融入能夠真正普及化,

最急迫的需求當然就是提升第一線教師的資訊能力素養。多項研究均指出,若教

師資訊能力不足,在推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際,內心即或多或少會有先入為主 的排斥感。因此,學校一方面可以多結合相關教育資源,開辦資訊課程相關的研 習來提升教師們對於資訊科技的熟悉感,另一方面學校行政高層可主動籌組相關 資訊讀書小組,透過「資訊老鳥帶菜鳥」的方式,讓教師在內心感到自在的環境 下漸漸熟習相關知識,真正將資訊融入教學的種子散播內化至教師心中。

三、 成立網路雲端教材資源分享中心

教師推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過程,經常面臨教材設計取得不易的困境,也 因此使得第一線教師在推行過程中倍感艱辛,因而漸漸萌生退意。因此,若學校 能夠設立一個容易「取得」及「貢獻」的分享平台,讓所有推行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的老師可以彼此集思廣益,藉由現今雲端科技無遠弗屆分享的特性,定能集眾 人之力,使得推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過程更加順遂。

四、 充實資訊設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顧名思義,推行資訊融入教學若相關資訊設 備付之闕如,或者經常需要老師四處奔走張羅器材設備,使教師面臨「巧婦難為 無米之炊」的困境,不僅大大降低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意願,也將使得學校 行政在推動上困難重重。因此,教育主管機關以及政府高層在規劃相關預算時,

即應整體規劃相關軟硬體設備經費,讓各級學校有足夠的經費汰舊換新設備或購 置新的教學設備,以滿足教師教學上的需求,提升教師使用資訊科技教學的意 願。

五、 學校行政與資訊專業的支援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牽涉的範圍極為廣泛,不單單是教師個人的因素,當中還 牽涉到政府教育決策官員、學校行政主管、資訊專業支援人員都扮演相當重要的 角色。倘若政府決策人員積極重視資訊科技教學,能有長遠良善的整體規劃,學 校行政人員能夠隨時傾聽第一線教師需求,建立起學校正向積極鼓勵的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氛圍,再配合以資訊專業支援人員作為老師後盾,如此從上到下建立起

完善的資訊科技教學環境,定能使教師們無後顧之憂地在教學現場更加靈活運用 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

六、 隨時抱持著積極學習的心

身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尤其資訊科技日新月異,不管是所謂科技老手或是 新手,必須時時刻刻保持積極學習的心,固定參加相關進修研習,積極吸收新知,

才不至於使自己被淹沒於這知識洪流之中,教師本身也才有足夠的能力去領導這 些生於科技世代的學生。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支紹慈(1999)。合作學習在華僑高中資訊應用學程實施成效的探討,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華僑高級中學,新北市。

方吉正(1998)。教師信念研究之回顧與整合-六種研究取向。教育資料與研究,

20,36-44。

王文裕(2003)。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況、意願及相 關因素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 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王郁華(1995)。臺灣南區中學數學科教師信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靜如(2000)。國小教師教學改變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13,281-316。

王麗雲(2000)。自傳傳記/生命史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 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P265-305。

古鈞元(2001)。教師教學信念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國中地理教師個案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苑瑜(2000)。國中實習教師之教師信念改變與其影響因素之關係。國立中山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江月姻(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江新合(1994)。國中理化教師群體信念及心態特質的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學報,5,159-184。

何粵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 教育雜誌,87,28-29。

何榮桂、籃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雜 誌,77,23-27。

吳沂木(1999)。淺談資訊教育融入學科教學。班級經營,4(1),47-52。

吳松樺(2002)。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一年級教師為例。國立臺中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宋曜廷、張國恩、侯惠澤(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借鏡美國經驗,反思臺 灣發展。教育研究集刊,51(1),31-62。

李美枝(1991)。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市:大洋出版社。 報告(編號:NSC91-2520-008-012),未出版。

林紀慧(2000)。資訊科技課程融合與師資教育。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

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志忠(200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珍琬(2003)。一位教師的成長—敘說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18,

193-232。

邱廣興(2002)。探究教學在資訊融入自然學習領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 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邱鴻祥(2003)。資訊融入教學實務。台北市:教育局督學室。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9。

金毓翎(2006)。國民中學三位資深男性導師班級經營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

121-149。

徐世瑜(2002)。教師進行課程規劃之歷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49,10-13。

徐式寬、林珮貞(2003)。反省與回顧台灣政府近年來在電腦融入教學上的投資 與努力。教學科技與媒體,66,60-71。

徐毓襄(2007)。不同規模學校之文化及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的現況差異-以臺北 市公立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袁媛、林意晨(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數學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之現況研究。

袁媛、林意晨(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數學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之現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