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節擬從第一線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體認開始切入探討,其次為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可以使教學流程更加流暢便利,以及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批 判和質疑的想法,最後為影響第一線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可能因素及困 境等四個因素層面做出探討結論。

壹、 第一線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體認

科技的進步,使得教學方式與教學工具變得更加多元化,使用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可以將之結合教育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等教學理論,來消弭學生從傳統講 述教學到資訊媒介輔助教學中所可能產生的不適應,因此,瞭解傳統教學和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特質的不同是相當重要的。研究者分析四位受訪教師對於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的認知,將之列述比較如下列三點:

一、 學生學習的改變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從早期的多媒體簡報檔至後期影音及動畫等媒介,可以 有效率地連結學生舊的學習經驗,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最大的優勢。

二、 教材內容的改變

早期傳統教學,教材內容侷限於教科書的題材,最多輔以些許教師自行收集 的補充資料,學生延伸學習的空間有限,也較缺乏強而有力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 媒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可輕易結合網路雲端等學習資源,教材內容可以作無限 關連性延伸,內容不再侷限於教科書題材,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學生的 學習視野也將大大的提升。

三、 學習空間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學習場域多數侷限在教室中,教學過程經常受到時間及空間的限 制,而無法有效地延伸發揮,較難達到針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差異化教學,教學 時空的限制也較易侷限學生的創造性思考和多元學習。反觀利用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可以輕易跨越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透過不同多媒體媒介的輔助,將教 學的時間及場域無限制地延伸,更可以配合網際網路相關配套教學資源,誘發學 生主動學習的動機,讓學習者將習得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生活中「帶得走的能力」。

貳、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可使教學流程更加流暢便利

四位受訪教師,不管運用資訊媒介輔助教學的時間長短與否,均一致同意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成效,運用得宜更可使教學流程更加流暢便利,

綜合分析比較受訪教師的論述,可將之分述為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資料的蒐集與 呈現、教材具重複利用性以及課程內容具像化等四項便利性來說明。

一、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四位受訪教師不約而同地提到,利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材內容多元生動的 特性,不僅使教學流程更加順暢便利,可以感受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顯著的提升,

學生受到資訊科技媒介吸引而初步提升學習興趣,進而願意主動參與課程活動,

上課氛圍變得活潑輕鬆,教學成效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顯著的提升。

二、 資料的蒐集與呈現

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也間接促成雲端教學資源的興盛,教師在教材準備上 可以輕易跳脫出教科書的框架限制,更可以利用網際網路資源存取便利的特性,

將資源整合融入至自己的教學活動中,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再者,有別於 傳統資料蒐集方式,教師在教材蒐集過程中無須受限於時間和空間,可輕易將蒐 集到之相關教學資源統整儲存,逐步建立起個人教學資料庫,方便隨時取用教師 自我的教學資源。

三、 教材具重複利用性

資訊科技教材內容具有便於儲存與再製兩大特性,針對某些相同科目,教師 有時必須不斷重複講課,對於教師的體力和精神是不小的耗損,若教師能夠善用 資訊科技媒介教材高度可重複性的特性,在某些特定教學場域中,的確可為教師 帶來相當大的便利性。尤其運用在補救教學中,針對學習較為緩慢的學生,教師 可以跳脫機械重複講述的角色,在旁更心無旁騖地扮演輔助學生學習的角色,對 於教學成效能發揮更大的助益。

四、 課程內容具像化

針對較為抽象的概念,以往傳統教學,受限於教學環境,教師經常需要花上 許多時間說明,但成效卻往往事倍功半;相對地,四位受訪教師均認為透過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可以有效率地協助學生釐清抽象或模糊不清的觀念,透過資訊媒介 的輔助將抽象概念具體化,亦或是結合網路教學資源呈現更多相關的範例,協助 學生能夠更輕易地建構起抽象複雜的知識概念。

參、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批判與質疑的想法

一、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必要性

教學活動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能在教學的過程中,促進良好的學習效果,學 得該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學時宜著重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的活用,而非只是 運用科技,應考慮該方式融入教學的目的與教學效果,不宜為融入而融入。融入

教學也非以往的資訊教育,更非僅是簡報式的呈現書本教材,資訊科技在教學活 動中扮演的應該是協助教學的配角,而非主導教學活動的主角。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仍該回歸教學本質,重點不是在於「如何教」,而是「教什麼」,如此一來科技 媒介才能真正發揮輔助的效果,而非每堂課必備嘩眾取寵的道具。

二、 電腦取代老師的質疑

不管資訊科技如何蓬勃發展,在教學場域中,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仍是教師而 非冷冰冰的科技設備,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因為每個班 級當中每個學生特質不盡相同,再好的科技設備也無法做到思考分析不同學生的 特質去變化出不同的教學模式,只有站在第一線的教師能夠真正因應不同的學生 給予合適的學習步調。四位受訪教師一致認為再好的科技媒介也只是教學工具的 一部份,科技或許可以協助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也或許可以取代傳統的教學工 具,但卻不能取代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因為教學的對象是人而非機器,也 只有人才能給予學生適切地引領學生的學習,而非任何的科技設備。

肆、 影響第一線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可能之因 素與困境及解決策略

研究者從訪談結果發現,影響第一線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主要因素 與可能面臨之困境,主要有下列七點層面。

一、 學校的資訊科技設備不足

當教師能夠很便利地取得相關資訊科技設備時,教師會感受到個人教學自主 性的提升,減少張羅教具設備的麻煩,會使教師更願意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 活動中。此點可從要求學校購買相關設備,或是利用學校相關的多媒體教室及電 腦教室等空間設備,教師亦可自行購買相關資訊設備或透過家長會尋求有力家長 協助。四位受訪教師均同意若是真正有心願意採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便會努力 尋找相關資源協助解決設備不足之問題。

二、 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力不足

教師的基礎資訊能力若是不足,在使用相關資訊科技設備時,當然就會有先 入為主的排斥感,若是使用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因受限於自我的資訊能力而無法 及時解決,則更容易加深教師對於採用資訊媒介輔助教學的阻力。此點可從參與 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相關的研習,或者透過網路相關學習資源,加入相關討論社 群以及觀看同儕教學影片等多方面著手,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加強自己的能力;

亦可透過和志同道合的同儕教師組成讀書會,彼此交換教學心得,來精進資訊科 技融入教學的能力。

三、 教材資源取得不方便

教材資源的取得或製作這項因素,也是讓教師在進行不同於以往的教學策略 時,所產生最大的顧慮。自行設計教材固然有其因材施教的優勢,但設計起來往 往曠日廢時,對教師而言是一大負擔;網際網路上固然有許多相關配套教材資源 可供使用,但教師亦得先行消化這龐大的資訊並且加以去蕪存菁地組織編輯,才 能真正使用於教學課堂上,對於備課時間及電腦能力均有限的教師而言,將大大 降低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願。此點,教師們更應該透過團隊合作,每 個教師發揮自己所長,從蒐集資料、剪輯、重製到最後整合各司其職分工合作,

定能慢慢累積出自己專屬的教學資源庫,在取得教材資源上也一定能夠漸入佳境,

慢慢地達到駕輕就熟的狀態。

四、 教學準備時間不足

使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師僅需將相關資料備齊,甚至對於有一定教學年資的 教師而言,課程內容教材早已駕輕就熟,教學準備時間相當充裕。但教師使用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即便是自己相當熟稔的內容,亦需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做教 材內容轉換的工作,若教師的任課節數稍多,極易產生力不從心的狀況,致使教 師漸漸放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而回到傳統的教學模式。此點可利用假日或寒暑 假來進行教學前的準備,更佳的方法可透過同儕教師合作,彼此分享備課資源,

將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大幅縮短教師教學準備時間。受訪教師提到,不要嘗試

一次即要準備完全部的課程,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累積自己的教材資源,使用 起來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五、 學校行政方面不支援

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必定面臨著許多的挑戰,若單單靠教 師一個人單打獨鬥去解決問題,定會讓教師感到無力而萌生退卻的念頭,傳統教 學中教師獨自進行教學已是相當不容易的事,若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採用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若無得到學校行政方面在心理及實際相關資訊專業的行政人員配合,

孤掌難鳴的情況下,將更容易動搖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信心。此點可從

孤掌難鳴的情況下,將更容易動搖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信心。此點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