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替代性親職角色探究

本節先統整受訪者的專業資格與能力並討論對其角色的影響,再分別 了解三位保育員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與在角色調適的做法。

壹、專業資格與能力 一、專業要求的益處

專業能力的具備與應用對於實務工作有其助益,阿方姨對此頗有見解,

強調小朋友和大孩子的帶法不同,帶小朋友較注重安全性和社會規範,大 孩子則需要心理輔導和自立能力的培養,保育員面對不同年齡的孩子,角 色需要有變換。阿方姨認為專業是讓照顧者使用獎勵的行為改變技術及教 導知能的技巧,而沒有專業概念的工作者比較是靠自身的想法、興趣和家 庭經驗來摸索教育方式。小桃媽也覺得過去是用父母的觀念來帶小孩,接 受在職訓練之後,發覺心理輔導的專業技巧給予較實質的幫助,此外,藉 助他人專業教導也能有效幫助孩子培養自立。

要有概念比較好…保育就是保,保護他的安全…如果我在機構照顧小的,保育 的部分就要多一點,如果大一點可能就輔導的部分要多一點,角色是不一樣…

帶法會不一樣,國小的部分比較偏向行為規範,大的就比較偏向聊天啊!人生 方向,未來社會怎麼樣去獨立,怎麼安排、人際關係…(阿方姨 170110-4)

…要情境佈置,我如果帶小的,東西就會放低一點…如果說有刀子之類的就要 收好,熱水的擺放就要注意…把他們叫來讀(注音卡),教他們識字,學注音符 號、拼音…用勾勾表,行為達到評量的分數,可以得到獎勵…就是比較正向的,

用外控的方式來帶…(沒有專業概念)會比較用自己的想法去帶啦!或者是自己 的家庭教育方式…個性、依自己的興趣啊!(阿方姨 170110-6)

以前我們比較封閉…是土法煉鋼嘛…用我小時候,爸爸會要求聯考就是要用功 讀書…那個專業就是幫助我很多…怎麼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在想什麼…用同 理的角度去設想…以前我們都沒有這個啊!什麼你要教孩子 CPR、你要找專業

70

的人進來教孩子租房子的概念、理財的概念,因為他們將來出去都要學習自 立…人家專業進來講,孩子就聽了…(小桃媽 170118-26)

小桃媽和阿方姨認為如果沒有專業的概念,多半會以父母的管教方式、

個人經驗、興趣與個性來帶孩子。受訪者所認為的照顧專業為安全、學習、

行為管理、心理與自立能力等等,增加對專業的認識及應用使保育員可提 昇親職效能感,即林妙容與蔡毅樺(2014)所列之「替代性親職能力」,使其 能勝任工作並提升自我滿意度。

二、專業要求之限制性

阿方姨與心心姐是以相關科系資格擔任保育員,並未被專業資格的變 制所影響。然而心心姐認為所學專業有其限制,因為實務上需要心理學的 專業,但學校提供偏向理論性及教育方面的先備知識,針對安置兒童的教 導較為缺乏,因此心心姐是從多年的照顧經驗中累積專業。小桃媽歷經安 置機構新舊時期的轉換以及初次評鑑的衝擊,面臨呈現記錄和結合所學的 困擾。原先阿姨們單純以一般家長的方式來帶孩子,然而繁瑣的紙本資料 使其對自身角色產生矛盾與混亂,為此保育員要撥出時間上課以補充相關 知識,學習成為專業的工作者。

學校講的都是比較理論性的東西,跟實務…有落差…讀的是嬰幼兒的…是班級 管理,在講幼兒教育…以前教的比較著重於外在的東西,內在的東西比較少…

另一個同事也是本科系,我們一起討論…安置單位的小朋友內在層面的東西更 加複雜,所以很多東西都是這幾年照顧下來,有一些經驗之後變成我們實務上 去面對小孩的時候要怎麼去做比較好的處理。(心心姐 170112-3)

經驗不重要,紙本比較重要!…縣府的人就說,你們都有做,可是你們都有都 沒有呈現…很離譜啊!一天大便幾次妳要寫…這是家嗎?你自己的孩子會需 要這樣寫嗎?孩子吵架,我們不是勸和就好了嗎?你還要寫好處遇記錄…很痛 苦!變成沒有辦法照顧孩子了,你的心思會變成說…你要把學的東西搬出來…

71

如果真的是有需要的話,我們就開始去上課…就像我們是媽媽照顧小孩,可是 我們卻還要寫報告,就很難去融合,那個角色自己就覺得很混亂…(小桃媽 170118-7)

心心姐和小桃媽認為所學專業有應用上的困難。心心姐較重視實務所 累積的經驗,會和同事一起討論,試著去佐證學校所學的知識。小桃媽以 前作為阿姨並不講究文件的紀錄,然而專業的概念仍舊是必要的,因此配合 補足專業核心課程的訓練,經由縣政府輔導才漸漸轉型成為具備專業的照顧 者。此結果符合林勝義(2012)所言,兒童福利人員除了身心健康,亦需要 豐富之學識、能學習及應變、配合團隊、有適度同理及熱誠服務的心。專 業的保育人員要能夠因應實務工作的需要,藉由在職訓練及合作學習來提 升自己在教養上的素質與能力。

貳、角色定位與適應

一、以老師為定位的阿方姨

阿方姨剛開始覺得自己是媽媽,會主動釋出善意,不過孩子的感受並 不相同。她發現同樣是玩耍或關愛的舉動,但小孩比較能夠接受到親生母 親的愛,覺得喜愛管教的老師是和媽媽有區別的,因此阿方姨認為父母較 能和孩子親密互動,而保育員和孩子之間容易產生排斥。當孩子未給予相 對的親密依附,阿方姨便漸漸認為自己是「老師」的角色,需要拉開與孩 子之間的界線,保持適度距離的依附關係,同時也認知到自己需要對安置 機構的孩子的屬性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有個小孩我跟他講說:『我是關心你的,就像代替你爸爸媽媽一樣。』她說:

『你又不是我爸爸媽媽…只有爸爸媽媽會關心我』,我說『老師雖然不是你 爸爸媽媽,可是老師也是會關心你。』他就傻眼!…以前剛從事的時候有(把 自己當作他們的媽媽來看),可是那種親情那種拉扯,畢竟還是不一樣…比 較會拉開自己跟他們的…肢體界線,還有親密感…一般父母可以跟孩子親密

72

的互動…他可以跟你玩,可是你不一定可以這樣跟他玩…(阿方姨 170110-5) 有依附感的時候,那相對的,你也會有挫折!因為他媽媽講一句話,他媽媽 回去買個餅乾~『我媽媽好愛我!』我們這裡管了老半天,然後照顧他、教 他,他覺得我們這裡很會管,實際上他媽媽還是他媽媽,你這裡是老師是不 一樣的角色…甚至是好像不是很友善的!那這時候我自己就會去調整我自 己的腳步,是我不認識這群孩子。(阿方姨 170110-5)

阿方姨表示並未把自己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而是轉移部分注意力 的焦點,讓自己在其他方面有成就感。在休假喘息的時間,阿方姨會做好 心態的調整,不會把工作延伸到自己私人的時間。她也體認到要能拿捏好 父母、成人和孩子三種角色狀態的扮演時機,過猶不及地偏重一種角色都 會影響良好關係的建立。

因為我單身嘛,一般都把工作當成是我的全部,成就感來源,後來我就慢慢 調,可能就朋友啦!讀書啦!就把區塊拉多一點,那個成就的部分….以前會 出去就想很多,可是現在…出去就是做我自己的事…在喘息的時間,是我自 己心態要去調整…(阿方姨 170110-5)

心理學說每個人都有三個狀態,成人、孩子、父母的角色,其實有時候一直 在扮演父母的角色…那孩子關係就很疏遠,如果都扮演孩子的角色,啊那欸 攏亂糙糙?(阿方姨 170110-16)

林妙容與蔡毅樺(2014)將兒童對照顧者的增強列為替代性親職的壓力 因素之一,從本研究結果可知阿方姨符合此項要素,即因為院童缺乏對保 育員的正向情感回應及連結,因此有調整自我角色定位之需要,不再單方 面地以媽媽角色來看待與孩子的關係。另外,如同莊文芳(2012)所言,可 設定界線並善用策略自我節制,例如阿方姨會設定與孩子之間的肢體界線,

也明白自己不能一直扮演老師的角色,要能彈性地變換角色狀態。當保育 員能採取適合的方式來適應角色,將有助於提高照顧工作中的品質。

73

二、以家長角色為重的心心姐 (一) 家長之定位

心心姐在安置機構被孩子稱為「阿姨」,此稱謂由院方所界定,為了要 與學校老師有所區別。心心姐表示院方希望保育員的角色是偏重於家長而 不是老師,讓孩子回院以後有回家的感覺,而不是在另一個學校。心心姐 認為即使保育員要教導孩子功課,仍與學校老師不同,不必帶有強烈的目 的性,倘若有困難可請求學校老師協助。

孩子都叫我們阿姨…我們的督導會希望我們的角色定位是在家長,不是老師。

因為我們小朋友是有去外面上課的,有去幼稚園不是留在家園一整天…在外面 上課就是學校,就有老師,我們的督導覺得說回來就是家裡,而不是另一個學 校,所以對我來講,當然有時候會有老師的角色出現,但大部分的角色定位都 是定位在家長那個位置上。(心心姐 170112-3)

即便是在教功課…我還是會定位在父母的角色上。因為父母也是會教小朋友功 課,可是我不會像學校老師說,喔,把這個小孩教到會!我就會像一般父母,

我試了幾次之後小朋友都不行,我就會寫聯絡簿跟老師講…我現在用了這個方 式小朋友都不行,可不可以請老師再協助幫忙…(心心姐 170112-4)

如同 Katz(2002)所說,親職角色無需在教導課業時力求要發揮最大學 習效果,情感密切的人應適時停止扮演教導者的角色,可以將親職與教職

如同 Katz(2002)所說,親職角色無需在教導課業時力求要發揮最大學 習效果,情感密切的人應適時停止扮演教導者的角色,可以將親職與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