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期望價值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期望價值理論與相關研究

近年來認知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學者對人們從事的活動,嘗試從各個層面深 入探討決定因素及動機過程,因而發展多種理論來解釋人的行為以及選擇活動的 動機,例如:Bandura(1986)的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 theory)、Nicholls(1984)

的成就目標理論(achievement goal theory)以及 Atkinson(1957)的期望價值理論。

Nicholls(1984,1989)提出之成就目標理論,主張在成就情境裡,行動的目 標在於展現高能力或避免展現低能力。當人們成長約至十二歲之後,因能力概念 的分化成熟,使得人們在特質傾向上,習慣以兩種不同的方式來解釋成敗與判斷 能力的高低,第一種方式稱為「工作取向」(task orientation),另一種方式稱為

「自我取向」(ego orientation),而這兩種目標取向影響人們成就認知、情意與 行為的重要動機性機制。

工作取向的人,主要是專注於學習、改進或精熟工作要求來展現高能力,個 人的能力知覺主要是透過和自己比較而得,對成功的評斷端賴自己是否盡最大努 力、習得、改進或精熟工作要求而定。自我取向的人,主要是專注於超越他人的 表現來展現優越的能力或是逃避不利的社會比較來避免展現低能力,個人的能力 知覺主要是透過社會比較而得,對成功的評斷端賴自己是否能展現優於他人的表 現或是能以相對較少的努力達到相同表現而定。Nicholls(1989)指出自我取向者 將活動參與視為達成某些目的的手段,也就是透過參加成就活動來展現優越的自 我,因此可能比較不關心公平與正義,較可能為了勝利而不計代價。相對而言,

工作取向者主要強調自己技能的學習、改進與精熟,嘗試從活動本身獲得樂趣。

Bandura(1986)提出之自我效能理論著重於成功期望,自我效能分別受到結 果期望(outcome expectations)和效能期望(efficacy expectations)的影響。結果

17

期望指的是個人對特定行為是否導致特定結果的判斷;效能期望指的是在特定情 境要求下,個人對自己執行能力的判斷。例如:一位籃球選手認為每天練習籃球 基本動作能增進籃球技術(結果期望),可是卻無法做到每天練習的要求(效能 期望)。

Atkinson(1957)將 Murray 和 McClleand 的成就動機加以修正擴充後提出了

「期望價值」成就動機理論,認為成就動機取決於追求成功動機(motive to achieve success,簡稱 Mas)和避免失敗動機(motive to avoid failure,簡稱 Maf)的交互 作用,成就行為取決於成就驅力、成功預期以及誘因價值三個因素。Atkinson 對特 定任務上成功可能性預期(Ps)與失敗可能性預期(Pf)來定義預期,並且假定 Ps+Pf=l。Atkinson 還把誘因價值定義為在特定任務成功的相對吸引力,在他的模 型中,包括了成功誘因(Is)與失敗誘因(If)。

Atkinson 運用這些概念的數學關係來表示成就動機:Math=( Mas × Ps × Is )-

( Maf × Pf × If )。Atkinson 在其模型中包含了誘因價值,同時他又假定 Is = l-Ps,

If = I-Pf,可解釋為:如果任務難度大或成功的可能性小,則成功的誘因價值就 高;反之,任務的難度小或成功的可能性大,則成功的誘因價值就低。我們發現 成功可能性預期(Ps)是這個模型中最重要的認知部分。

人類在從事一些成就性行為(achievement behavior)受到個體的認知心理影響 很大,而這些認知大都指個體對事物的評價而定。Atkinson 的期望價值理論在成就 動機研究中地位顯著,但是,Atkinson 認為誘因價值與成功可能性的作用是反向 的,這也就限制了任務價值理論與實踐上的研究。所以,此後有許多研究者分別 對 Atkinson 的期望價值理論進行了修正、發展,以 Atkinson 的期望價值模型為基 礎,將成就、堅持及選擇與個體的相關期望,並與任務價值信念聯結起來。其中 較有影響的是 Eccles 等人(1983)的期望價值理論。

Eccles 的期望價值理論與 Atkinson 的期望價值理論相同之處在於都是以期望 與價值的信念,探討個體成就行為的選擇、表現和持續,不同之處在於 Atkinson 雖 然以期望與價值的概念探討成就行為,但是仍然是以能力的概念分析一件工作的 價值,Eccles 的期望價值理論則以一系列的心理及社會文化因素,用更廣泛的觀點 探討個體的成就行為。Eccles 的期望價值理論最早是應用在探討數學、英文、閱讀、

音樂等主題,近年來才逐漸受到運動領域學者的注意(廖主民,2004;Cox & Whaey, 2004;Xiang et al., 2003)。

Eccles 的期望價值理論重要概念如下:

18

(一)期望的信念

在期望價值理論的核心要素中,期望是指一件事物或工作未做之前,自己心 理預先勾劃出該項事物或工作未來可能形成的模樣。這個知覺類似 Bandura 所提出 的自我效能的概念(Wigfield & Eccles, 2000)。自我效能指的是個人對於完成工作 或解決問題的能力信念,Bandura(1986)指出,自我效能分別受到結果期望和效能 期望的影響。自我效能理論中的結果期望與效能期望變項,可能說明了一個人能 夠做到某一特定工作的能力知覺,但並沒有考慮能力與努力的差異,雖然成功期 望的測量方式與效能期望類似,但不同於自我效能理論重視行為表現的結果(結果 期望)。Eccles 的成功期望的概念強調過程、預期表現及與他人比較,牽涉到知覺 自我能力和工作困難度兩項成分。

1.能力的自我概念

係指個體對於自己完成某項活動的能力評估,自我能力知覺愈高,則個體覺得 完成該項工作的可能性愈高;反之,則否。當個體覺得自身具有良好的運動能力,

判斷成功的可能性較高,便有意願去參與該項運動。例如:個人選擇參與籃球運 動時,會先評估自己的資質是否適合學習籃球,若適合則會參與訓練。

2.知覺工作困難度

係指個體從事某項活動時,對於自身應該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成功的知覺。

若知覺到成功的機率較高,則可能選擇該活動;若覺得必須付出較多的努力才能 成功,也就是活動困難度較高,則可能避免去參與活動。Atkinson(1957)認為當 個人知覺到工作較困難時才會去做,因為工作越困難表示成功的可能性低,意味 著工作的價值較高。但是 Eccles 等人(1983)認為工作困難度與個人實際付出行 動成負相關,當個體知覺從事某項工作必須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成功,參與的意願 可能不高。

(二)價值信念

Eccles 的期望價值理論中有兩個核心,一個是期望信念,另一個即為價值信 念,這也是與其他以能力為核心的動機理論最不一樣的地方。價值(value)為個 體體認到某項事物的意義和重要性的信念。個體認為某項事物對自己或他人重要 且具有意義時,此項事物必定有很高的價值。Eccles 等人(1983)也認為事物本身 的特性、個體的需求及目標會影響價值。一般而言,一項事物愈能滿足個體的需 求和目標,該工作價值愈高,而個體也將積極從事該項事物活動;相反地,則會 因為個人知覺工作價值較低而逃避工作。Eccles 等人(1983)指出事物的價值包含

19

四項成分:1.內在或興趣價值(intrinsic or interest value)2.實用價值(ulitily value)

3.成就價值(attainment value)4.代價(cost)。其分述如下:

1.內在或興趣價值

指個人在從事活動的本身所獲得的樂趣(enjoyment)。活動或工作的樂趣越高,

個人也會賦予該活動較高的價值。而內在價值概念和 Deci 與 Ryan(1985)及 Vallerand 與 Losier(1999)所提出的內在動機理論概念相類似,都在闡述從事某 項工作時,工作如何帶給人自我決定感(self determination)或勝任感(comptence), 或者活動本身如何讓人獲得求知、成就或體驗刺激等興趣。自我決定感是指對於 工作自己能做決定的程度;勝任感是指個體認為自己能成功表現特定工作的能力 知覺。一件工作若能滿足自我決定感及勝任感,內在動機會比較高。也就是說,

個體參與某項活動,只要個體覺得自己具有從事該項工作的能力,並且能掌控該 項工作,則個體從事該項工作的內在動機就會提高;反之,則內在動機降低,這 些知覺都和內在興趣與價值有關。

2.實用價值

實用價值是外在的,和前述內在價值或興趣價值完全相反,是指個體參與活 動是因為個人需要或對個人有幫助。也就是說,某一項工作或活動對個人而言之 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這項工作或活動能協助個人達成目標。當個人認為活動對個 人的目標幫助愈大,就會賦予此活動較高的價值(Fredricks & Eccles, 2002);相反 的,當個人認為活動對個人的目標幫助越小,此活動對個人而言實用價值就比較 低。因此,實用價值高的工作,其興趣價值就會比較低(廖主民,2004)。例如:

籃球選手覺得體能訓練是乏味無趣的(內在價值低),但是他仍然很積極從事體 能訓練,因為他覺得進行體能訓練可以增強體力,有充沛的體力才能為比賽帶來 勝利(實用價值高)。

3.成就價值

個體在特定的成就領域或活動中,對於如何去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廣義 而言,個體會賦予某項工作高或低的成就價值,與個體的自我基模或自我認定有 關。一項特定的工作,若符合個體的自我基模,尤其若是有助於自我認定的發展,

該項工作則會被個體評價為有價值的(廖主民,2004)。

4.代價

價值信念的最後一個成分是代價,是價值的負面成份。代價愈高,價值愈低。

個人對於代價的評估主要受到三種變數的影響,第一項變數為參與其他活動機會

20

的損失,係指當個人評估不能從事其他活動的損失越大,代價就越高。第二項變 數為失敗的心理代價,即個人對活動失敗可能帶來的心理傷害,傷害愈大代價愈

的損失,係指當個人評估不能從事其他活動的損失越大,代價就越高。第二項變 數為失敗的心理代價,即個人對活動失敗可能帶來的心理傷害,傷害愈大代價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