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本文架構

式亦將於本研究編製之教材中適時加以說明。另外,本研究旨在編製華語跨文化 溝通教材,教材中既探究不同文化族群間的互動溝通情形,也涉及不同文化間的 對比,因此研究中所指之跨文化涵蓋跨文化對比與跨文化溝通兩個面向。

二、拒絕言語行為

就其意義來看,拒絕言語行為意指說話者不欲實施其對話者所提議的活動

(Chen, Ye, & Zhang,1995)。由於不符聽話者的期待,拒絕被視為一種威脅面 子的行為(Eslami,2010)。當面對的情境不同,拒絕策略亦隨之改變(Beebe, Takahashi, & Uliss-Weltz, 1990;謝佳玲、賴紋萱,2010)。文獻中將「拒絕請求」、

「拒絕建議」、「拒絕邀請」和「拒絕提供」視為四種性質不同的行為,分別對應 不同的拒絕策略,而本研究選擇關注於回應請求的拒絕言語行為,因此另外三種 情境下之拒絕言語行為不屬本文的研究範圍。

三、請求言語行為

謝佳玲(2015)綜合數本中文辭典對於請求所做的闡釋,無論是單一定義或 依據詞類而列出的多種意涵,多數辭典都將請求的意義等同於要求;若從目的與 方式兩方面加以描述,可將請求視為一種用有禮的方式提出要求,並希望可以實 現。而由數本英語辭典中有關“request”的釋義觀之,則可將其定義為用正式的 方式且有禮貌地提出要求,希望能夠實現。由此可見,雖然語言、辭典不同,但 對請求和“request”的定義卻指涉相同的涵意,代表實施的言語行為相同。因而,

本研究歸納文獻及編製教材時涵蓋的請求行為,均指用有禮的方式提出要求,並 希望可以實現的行為。

第四節 本文架構

本論文共含六章,內容依序為: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以 及研究目的、問題與範圍。第二章為文獻探討,首先回顧跨文化溝通研究之重要 理論,繼而分析跨文化溝通教材之相關研究,探究此類教材之特性及編寫原則以 編製教材;最後,針對拒絕與請求兩種言語行為之研究結果進行整理,歸納其表 達形式及策略作為教材語料設計之參考,同時也檢視言語行為教材之研究成果及

第一章 緒論

5

現行教材。第三章為研究方法,除介紹研究取向,亦分別說明研究對象來源和選 取標準,以及研究設計。第四章為研究結果與討論,依序呈現有關拒絕、請求言 語行為和跨文化溝通教材之訪談分析,並總結受訪者所提出之各項建議及需求,

以回應本研究之第二個研究問題。第五章為跨文化溝通教材設計,首先介紹教材 之編寫綱要,其次提供教材說明,最後則應用第二章之文獻分析結果及第四章的 訪談結果,呈現本文所編製之跨文化溝通教材並輔以教案說明,以供教師教學的 參考。第六章為結論,除總結本文之研究結果,亦指出研究限制並對未來研究方 向提出建議。

跨文化溝通教材設計研究—以拒絕和請求言語行為為主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