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園的生命週期觀點及綠色校園建築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4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8 校園的生命週期觀點及綠色校園建築

成功大學建築系林憲德教授(1993)[25],提出永續校園環境發展必須面臨生命 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觀點,亦即從校園的「搖籃到墳場」進行全面 性、系統性的環境評估,校園 LCA 與學校建築物壽命相關,即應以建築物 40 年生 命週期來計畫校園永續環境發展之意。從 LCA 觀點,任何快速變動的都市發展與教 育政策,均非永續環境發展的政策,惟有穩定持久的社會條件,才是孕育校園永續 環境發展的基盤。

永續校園政策可藉助目前綠色建築評估體系來輔佐其發展,現行綠建築評估系 統簡單實用,且經過廣大建築市場印證的建築性能檢驗機制,並設有「綠建築標章」

制度作為性能認證的識別標誌,亦具權威之「綠建築委員會」來執行評估認證工作,

可避免南轅北轍的困擾。綠建築「生態、綠化量」兩範疇,與校園永續校園環境較 具明顯關係。

2.8.1 打造校園環境的五大原則

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所湯志民教授(2003)[26]歸納整理打造永續校園環境 的五大原則,分別為教育原則、生態原則、安全原則、空間原則以及健康原則。

一、教育原則:

要成功的發展永續校園環境,所牽涉人員包含了學校所有師生、行政人員及家 長,甚至若將學校擴大到社區資源的概念,則還含括了所有共同分享學校資源的社 區居民,因此,建造永續生態校園的綠色學園,就該讓所有相關的人員共同參與,

藉著環境教育的方式傳達以及大家攜手的體驗,更加落實。

二、生態原則:

生態原則可由校外生態環境、校內生態環境以及整體生態環境三方面來探討。

首先,在校外生態環境方面,學校的規劃設計與空間配置,應考慮學校本身的地理、

地形、坡度、降雨、排水、風向、地質、土壤及環境敏感性等之問題,並注意學校 對週遭的外圍環境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校內生態環境方面,學校應依校地之大小,作適當的規劃,避免因過度的密 集開發,影響共生生物的生存問題,並且多種植物,兼容多種樹種,以增加更多的 生物駐進校園,讓學校成為自然的生態園,亦可規劃生機花園、菜園與農場,做為 生態教學園。然而,為避免學校成了一個大污染源,採取落葉與廚餘的堆肥處理,

並作為校園植物的肥料,並且生活污水、毒性物質等之排放需謹慎處理,讓學校土 地環境可透水呼吸,涵養地下水源。

三、安全原則:

生態工程乃「生態」與「工程」之有機結合。Bergen 等人認為生態化的工程設 計,並非在工程中加入一點生態的色彩,亦非在生態中加入一些工程的技術特質,

而是以在生態學為基礎,運用工程特有處理問題的技巧,以完善解決問題的新典範 [27,28]。所謂運用工程特有處理問題的技巧,亦即工程師善於應用科技以「安全」、

「經濟」的解決工程問題的專業能力,而生態工程除此兩特質之外,還需要再融 入對「生態」的考量,以設計出「符合生態原則且能安全、經濟的解決問題」的方 案如圖 2.2 所示。

生態 + 工程 = 生態工程

圖2.2「生態工程」是「生態」與「工程」之有機結合

由此觀之,生態工程只是傳統工程之延伸,除了達到傳統工程著重「安全」 與

「經濟」的設計目標之外,還要達到「降低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讓自然參與 設計」、「彰顯生態價值」等等「生態」向度之目標。因此從工程之觀點思考生態 工程時,「安全」仍是必須滿足之基本設計目標之一。為達成「安全」、「經濟」

與「生態」的工程目標,有必要調整過去看待工程問題與解決工程問題的方式。必 須將「生態」的觀點有效的整合在工程規劃、設計、施工與維護的每一階段,「生 態學」亦應成為決策過程的基礎知識。

四、空間原則:

目前對於建築基地之綠覆率多有相關之規定,其綠覆率應達百分之五十以上。

綠覆率的計算方式,為基地範圍內所有由綠色植被所覆蓋部分的面積與基地面積百 分比值。與綠化面積不同的是,綠覆率在計算時不以鋪面面積計算,而是以綠植栽 覆蓋面積範圍來計算,例如在硬鋪面上以樹穴或花台植樹,並非計算樹穴及花台的 面積,而是以樹冠幅員所覆蓋的範圍來計算綠覆面積。綠覆面為植物枝葉垂直投影 於地面形成之投影面積。其中為草地、地被或草花者,以實際被覆面積計算;停車 空間以植草磚築造者,則以鋪設植草磚面積三分之一計算。綠覆率(Ratio of green cover)是建築基地綠化程度指標的一種。根據研究校園每提昇約 10%的綠覆率,周圍 平均氣溫可降低 0.13 ~ 0.28 ℃,這證實了校園綠化空間確實能緩和校園熱島效應。

五、健康原則:

綠色學校的規劃應保有的健康原則包含舒適、自然及安全,在舒適方面包含如 下:

(一)校舍建築的設計應符合使用機能。

(二)所有器具的選用應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

(三)具有良好通風的系統設計,以維持室內環境品質。

(四)使用濕性低與含濕性低之建築材料。

(五)建築組織宜用高隔音度之材料與工法。

在自然方面,於校園中多建造利於自然生物生存的自然生態圈,以自然為師,

讓師生一同體驗自然,回歸簡樸的生活態度,學習大自然包容的胸襟;在安全方面,

即避免使用危害自然與健康的物質,裝修教室與校舍,或者清理環境與物品,應多 利用自然的材料,以防止污染的產生。

2.8.2 教育部推廣校園環境

教育部 2003 年界定「綠校園」[29],在 2004 年更名為「永續校園」。為達成 永續發展的目標,行政院規劃「挑戰 2008 年—六年國家重點發展計畫」[30,31],

由教育部規劃的「永續校園推廣計畫」,以建立一個進步、安全、衛生、健康、人 性化的學習環境空間為主,加速推行校園公共工程改造計畫,藉由突破傳統校園封 閉的環境與制式管理原則下,整合校園共同意識、建立校園風貌、拓展校園生態旅 遊等課題,改造生態校園環境成為具有校園特質的公共活動空間;結合校園綠色技

術實施應用,落實擴大校園內需進而發揮永續生態校園環境之積極意義與促成環境 教育改革之目的。

簡而言之,永續生態校園環境包含項目在硬體方面含括生態環境恢復與維護以及 永續建築兩大項目,從瞭解自身校園地域、文化、歷史與生態等特色,從而創造出 完全不同且多樣的校園環境。校園對應校園環境改造,創造出校園教學教育特色的 教學教材,未來更可配合不同生態校園環境特色的學校,更能形成緊密的環境教育 聯絡網。

生態校園環境在軟體面,以永續發展的環境出發,硬體面可落實永續建築技術。

除建立舒適的校園建築及生態之校園環境外,亦能建立生態永續校園環境技術應用 與評估實例,以整合成健康之生態校園環境應用技術,提供未來國內永續校園規範 依據。並且從校園出發推動生態環境再造方案,以校園公共空間作為示範,利用居 民參與方式獲致鄰里社區認同,具有突顯校園地域特色、順應環境條件、凝聚校園 意識等效益,創造出校園緊密結合之生態環境示範。而該示範校園,亦同時呈現環 境工程改革之理念播下種子。

建立之永續生態校園環境案例,可提供與生態旅遊參觀點以達到生態校園環境 教育應用之目的。以生態永續校園環境為永續校園整合的技術,除進行建築、環境 與教育的改造,使校園推展之永續生態校園的概念、城鄉風貌相互流通、擴散蔓延,

則校園之生態環境、文化教育各方面可望朝向永續發展。

2.8.3 國內外校園生態環境之發展

世界各國校園環境之推展有許多不同之名稱,如永續學校(Sustainable school 澳 洲、美國)、生態學校(Eco-school 歐洲)、綠色學校(Green school 美國、日本、台灣、

中國)、高成效學校(high performance school)、智能學校(smart school 美國)及種子學 校(seeds 加拿大)等。

一、歐洲生態學校

歐洲環境教育基金會(Foundation for Education in Europe)FEEE 在 1994 年提出了

「Eco-school」生態學校計畫,亦稱之為綠色學校,係鼓勵學校主動引導學生學習環 境知覺與認識生態教育,並經營管理整個學校的生態環境具體行動,已經包含了 6,000 多所學校個別分布在 21 國家之中。

二、美洲的生態校園環境永續發展

美國校園永續發展環境改造名稱有永續校園(sustainable school)、綠色學校(green school)、健康學校(health school)、高成效學校(high performance school)、智能學校 (smart school)等不同名稱,概念皆以生態、友善、健康及教育為核心,尤其重視友 善空間和綠化環境的運用。

三、澳洲的永續環境學校

澳洲校園之永續環境發展可分為 3 個時期,學校自我評量期、學校規劃期及執 行期。永續校園行動方案的增進手法在於學校的資源及場所的經營管理(包含空間、

生物多樣性、景觀設計、環境教育)在現行的學校融入全部課程及每日的活動中。其 目的是將永續教育與環境、教育與景觀設計的整合成果落實在校園裡。

四、中國大陸綠色學校

中國首次提出綠色學校的概念在 1996 年 12 月,中國國家環保局、中宣部、國 家教委頒佈了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在 1996 至 2010 年,在全國逐步開展創 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並在 2012 年首次表彰了全國 105 所“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和 22 個優秀組織單位。

綠色學校創建過程中存在綠色學校基礎資料不完整、國家與地方資訊溝通不順 暢、綠色學校的復查不足、盲目追求綠色學校的數量而忽視質量、認為綠色學校等 同於綠化學校、忽視學校的環境管理、陳舊的教育體制束縛、經費設施的匱乏,以 及教師實施環境教育能力的缺乏等問題和障礙。

五、日本綠色學校

將學校設施本身的硬體設施及軟體設施兩面向調和,強調以學校硬體設施為中 心,這是日本綠色學校最突出的特點。在文部省和通產省共同實施「關於推進完善 考慮學校設施

(綠色學校)

的實驗模範事業」,在選定學校進行各種事業類型試驗。

六、台灣綠色學校

綠色學校是二十一世紀的風潮[32],綠色規劃、綠色設計及環境稽核等概念,

已成為民眾耳熟能詳的理念。而學校不能脫離永續發展的潮流,以生態環境的理念,

從學校經營政策、教學課程、建築規劃與校園生活等層面切入,成為一個綠色化的 學校。在教育改革運動下,學校經營出現許多不同形態的開放理念。校園空間的設 計,不再受圍牆及僵化的水泥建築所壓制,可以更地方化、多樣化、綠美化、花園 化及人性化。教育方法也更彈性、更開放、更生活化。國外已經有許多景觀設計者 進入校園內,邀請學生參與環境規劃設計、合作施工及管理學校內或校外的荒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