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長空間領導研究分析

壹、空間領導之定義

湯志民(2008a)認為,空間領導為領導者透過規劃與運用校舍、校園、運 動場和附屬設施,以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 關,具有實質影響力的「點、線、面、體」環境,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之 歷程。

吳清山(2013)認為,空間領導係指領導者善於規劃和運用各項硬體設施,

提供成員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利營造適切合宜的氣氛,進而提升組織效能和達成 組織目標。

本研究採湯志民、施佩吟、魏琦(2013)之研究定義:校長空間領導係指校 長形塑空間願景、建構教育空間、融入課程教學及使用者共同參與,建構對教育 具有實質影響力之環境,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之歷程。

貳、空間領導之相關研究

一、湯志民(2008a)之研究

湯志民在〈空間領導︰理念與策略〉一文中,先以諸多領導理論為基礎,

並引用 Tanner 和 Lackney 在《教育設施規劃:領導、建築和管理》(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Leadership, Architecture, and Management)一書中所提出之 概念,率先提出「空間領導」的新概念,其概念分述如下:

(一)空間領導的本質,是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的方向。

(二)空間領導的對象,係指組織中的成員,包括領導者(如校長、主任或 學科召集人等居於領導職位者)與被領導者(如教職生)。

(三)空間領導的行為,是朝向學校組織與成員的共同目標的各項策略與行 動,這些策略與行動就是透過規劃與運用校設、校園、運動場和附屬 設施,以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 關,具有「點、線、面、體」環境。

二、湯志民、湯為國、蔡坤良和蔡念芷(2009)之研究

湯志民、湯為國、蔡坤良和蔡念芷在 2009 年國科會之《學校創新經營-空間領導之研究》專題計畫中(NSC98-2410-H-004-014),探討臺北縣市國民 中小學創新經營學校空間領導實施情況與成效,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下其空間 領導方式和策略運作與實施成效之差異情形,進而瞭解推動學校空間領導之方 式與策略(包括提升教育意境、促進行政革新、帶動課程發展、引領教學創新、

豐富學習資源、拓展社區關係),另並透過訪談法深入瞭解學校運用空間領導

推展學校創新經營之歷程、成效與困難,以進行綜合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出,學校空間與課程、教學、學習、行政、社區關係密切,

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關係,皆需空間與設備支援,

以資營運;亦即,學校空間規劃與設施營運,也可引領與促進課程設計、教學 與行政效能,以及社區關係。

三、李冠霖(2010)之研究

李冠霖在《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論文中,採取 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調查問卷」作為資 料蒐集的工具。其研究結果為:

(一)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情況良好,其中以協助教師教學、行 政效率提升之知覺度最佳。

(二)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效能情況良好,其中以學生成就表現知覺程度 最高。

(三)男性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學校效能情形優於女性教師。

(四)都會區教師在校長空間領導以及學校效能的知覺程度優於一般鄉鎮學 校教師。

(五)校長空間領導行為能有效影響學校效能。

四、鄭女玲(2011)之研究

鄭女玲在《空間領導在本土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論文中,提出空間 領導的意涵與教育目標,茲分述如下:

(一)空間領導的本質,是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的指引方向。空間領導 的具體作為,是朝向學校組織與社群成員的共同願景之各策略與行動 方案,這些策略與行動方案就是透過規劃與運用校舍、校園、運動場 和附屬設施,以建構對學校課程經營、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成果、

行政管理和社區公共關係,具有實質影響力的境教環境。

(二)空間領導是領導者為了營造一個優質的、精緻的校園環境,透過完善 設備來激勵學校內所有社群成員,產生正向且積極的效果,最終的目 標在於希望學生都能在愉悅學習,終極關懷的情境中達到教育目標。

(三)以空間規劃豐富學習資源,是空間領導的方式之一。如果能從「空間 領導」觀點,著手打造活化的校園建築,以空間規劃引領教學創新,

相信對於莘莘學子的成長與學習都會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與正面價值,

校長應善用空間領導所建置的環境,具有境教的實質影響力。

五、曾雅慧(2011)之研究

九、湯志民(2013)之研究 設的輸入(input)、歷程(process)、輸出(output),有回饋(feedback)

支撐,讓經費資源挹注與教育理念執行能循環,方能促進校園營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