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案例選擇、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分析的架構為內涵、過程以及脈絡(參見圖 2)。每一個案例都配合不同的 理論架構來分析(參見表 1 統整調查之安排)。由於各案例在格別期刊論文已經有詳細 介紹,所以在此就不多贅述。

第一,台灣大車隊分為兩個案例呈現,以科技意會理論為基礎解析案例資料(Griffith, 1999; Hsiao, Wu, & Hou, 2008; Weick, 1990)。第一個案例以領先使用者行為與在地實務 為主2,第二個案例則以使用者意會演化為軸,分析在地脈絡對創新採納的影響3。這兩

2 Hsiao, R, S W Wu and S T Hou, 2005, Technology sensemaking: Local knowledge and patterns of technology adop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5-10 August, Hawaii Convention Centre, Hawaii, United States.

3 蕭瑞麟、侯勝宗、歐素華. 2011. 演化科技意會—衛星派遣科技的人性軌跡,《資訊管理學報》,18(4):

1-28.

個案例都是透過使用者的主觀意會以及以及客觀工作實務,來分析創新的排斥、產生與 演化。

第二,延續台灣大車隊案例,本專書深入一個自組小車隊,名為別緻車隊,以正向 心理學分析計程車司機的使命感(一種崇高心靈的意會方式)如何影響創新的產生 (Dutton, Roberts, & Bednar, 2010; Dutton, Worline, Frost, & Lilius, 2006; Wrzesniewski &

Dutton, 2001)。本案例針對一組計程車司機獨特的工作脈絡,分析他們對衛星派遣系統 的科技意會,以及這些不同意會所帶來的工作創新4。這些司機的使命感引發了一連串 工作創新,也讓他們的收入達到月薪約新台幣十萬元,約是一般司機的四倍。結合工作 形塑與科技意會的分析使本文充滿意外的發現。

圖 2:本研究之分析架構

Content

Process Context

第三,芝麻街美語連鎖(台南人上人補教事業)則是選擇美語教師為主要觀察對象。

他們的教學模式改變了電子白板的應用方式,這是一種資源多效化的研究。美語教師的 教學脈絡提供科技多樣化應用的參考。他們對不同想像與意會使電子白板有了多面向的 應用。

第四,趨勢科技的案例也是分析使用者意會,由五家不同的核心客戶來分析使用者 與科技研發者的意會落差5。這樣的分析也超越以往只是比較認知認知差異的方式

4 Hsiao, R.-L. 2011. Sense of iCalling: Shifting meaning, crafting job and technology sensemaking,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ugust 12-16. San Antonio, Texas, United States.

5 蕭瑞麟、許瑋元,2010,資安洞見:由使用者痛點提煉創新來源,《組織與管理》,第 3 卷(2 期): 93-128 頁.

(Orlikowski & Gash, 1994)。本案例的分析重點是如何引發使用者隱性的意會,然後觀察 研發工程師如何透過這些意會重新思考產品創新的作法。

第五,新加坡科技集團案例分析的是電子市集的脈絡,分析採購工程師如何運用電 子競標系統6。本案分析的核心由使用者轉移到組織,著重於收集工程師的採購、尋購、

市集管理的作為。這些內嵌於科技的例規,透過工作脈絡一一呈現出來後,便可以知道 電子市集這項科技背後所需要配套的七項組織原則(organizing principles)。

第六,台大無線奈米生醫團隊案例所分析的是頂尖研究團隊的組織作為,了解他們 如何培育研究人才的基本功,並建構一個有利於專注研究的體制。這些鑲嵌於科學研究 的過程隱含了許多組織作為,是區別平凡與超凡的重要關鍵7

第七,台積電案例是由知識內嵌性來分析工程師的調適學習過程(Tyre & von Hippel, 1997; von Hippel & Tyre, 1995)。本案分析現場工程師的維修工作脈絡,了解資深工程師 如何運用疆界物件進行複雜的合作、溝通、協調,解決困難的半導體維修問題。藉由藉 由比較現場工程師與設備工程師之間工作結構的差異,我們可以了解兩種不同的知識如 何內嵌於不同的工作脈絡,而影響知識系統的轉移的成敗(Hsiao, Tsai, & Lee, 2006)。

第八,漢莎航空案例分析一套世界級的維修系統其中所鑲嵌的組織例規。本案例分 析科技中內嵌的工作脈絡以及組織作為,比較德國(原始開發者)與中國(技術接受者)

兩家維修體系的不同。由派工、採購、維修三個核心過程可以凸顯出德國方於維修上的 組織作為。這三大工作脈絡協助我們了解為何看似相似的維修公司,其組織作為會有如 此大的迥異。

第九,哈佛商學院案例分析的機構制約。本案例分析哈佛商學院教授如何進行案例 教學(Case Teaching Methods),以及背後機構的支援體系,並對比東方教授(中國中 國、香港、台灣)的教學模式以及背後機構的支援體系。這樣的分析協助我們對比哈佛 商學院的作為為何無法見容於亞洲的教育體制。重點是延伸組織作為的分析,並點出機 構所加諸的制約。

第十,階梯數位學院案例進一步分析如何以策略回應來解除局部制約8。分析的重 點是領先使用者,該公司稱之為「e 優生」。本案例以倒推的方式,分析階梯數位學院

6 蕭瑞麟、歐素華、陳蕙芬,2011,市集脈絡:由組織例規分析資訊科技的創新來源,《中山管理 評論》,第 19 卷(2 期): 461-493 頁.

7 Hsiao, Ruey-Lin, Sue-Hwa Ou, 2012. Artificial science: How technology evolves with social forces,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3-7 August,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8 Hsiao, Ruey-Lin, and Chen, Hui-Fen 2008. When Innovations Blend-in Institutions: Emergent Robust Design in the Case of Ladder Digital College,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ugust 8 - 13, Anaheim, California, USA.

如何藉由使用者「混入」各學校的教學作業之中(機構),並如何運用巧計解除機構所

第十一,本案分析迪士尼樂園的海外據點轉移過程,主要以次級資料為主,分析迪 士尼樂園於日本(東京)、法國(巴黎)、香港等三地的移轉過程。東京的成功對比香港 的挫敗,凸顯出機構的文化制約力量。

第十二,統一超商案例分析統一超商引進日本 7-11 超商連鎖的過程,分析鮮食、

零食、輕食的再脈絡過程。分析對象包含連鎖體系主管、研發人員、廣告商之企劃主管、

日本對口人員等。透過原地脈絡、在地脈絡以及再脈絡的三層分析,本案例追溯當時統 一超商進行轉移日本 7-11 的創新時,如何進行再脈絡的工作。本案例著重於凸顯創新 的調適過程,並著重於了解創新「再脈絡」之後如何能夠由入境隨俗,達到移風易俗的 效果。本案例特別點出,「再脈絡」與客製化(使用者要什麼,就設計什麼)以及在地 化(配合使用者當地的習慣而調整設計)是很不同的觀念,必須對機構制約有所了解,

方能夠讓「再脈絡」發揮移風易俗的功效。本案中,統一的「再脈絡」創新最後不但與 日本的原地創新完全不同,更創造出台灣獨特的飲食文化。

參、研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