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波士頓的劍橋

3.10 案例十:機構脈絡,哈佛個案教學

3.10.1 波士頓的劍橋

2008 年一月,我很幸運地獲選,參加哈佛商學院舉辦的兩週培訓課程,要學的內 容是哈佛獨到的個案教學法,又成為「涉入式教學法」(Engaging Teaching Method)。

為了作好課前準備,我還去請教了之前去過的幾位同事,得到的答案是:這種教學法是 以個案研討為主,讓學生參與討論,並與同學一起涉入商業的議題,以達到最大的學習 成效。之所以大家會管這種方式叫「涉入式教學」,是因為上課過程中教授會安排很多 學習活動,讓學生熱烈地參與,熱情的涉入各種討論。

我對劍橋有一份很特殊的感情。在英國,學生時代常跑去劍橋冥思、裝氣質,學徐 志摩寫詩,也學陳之藩寫散文,結果什麼都沒寫出來。唸碩士打工時,我帶的是劍橋遊 學團,也是常悠遊於劍橋,為好奇的學生們介紹康河與河岸兩旁的學院。據說,波士頓 劍橋與英國劍橋也是有血緣關係的。

2008 年八月,我由臺灣出發,飛了十六個小時來到了東岸波士頓。哈佛商學院所 在這區剛好也叫劍橋,感覺特別親切。但是,貫穿波士頓的這條河不叫康河,而是叫查 理士河(Charles River)也蓋了很多座橋。按理說這區應該叫「查橋」才對,不該叫劍 橋。但小道消息是這麼說的:有一位名叫約翰 哈佛(John Harvard)早期在英國劍橋

41 可 以 參 見 哈 佛 案 例 教 學 介 紹 影 片 : The Case Method-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dRjl1TQoI)

42 他擔心,臺灣商學院會產出不適用人才,到了企業會做錯一堆決策,害慘公司。教授正是元兇,

所以應該是教授重新受教育才對。

求學,回到波士頓為了要貢獻鄉里,捐款增建哈佛大學,而所在地就命名為劍橋。不過,

這種說法肯定不可靠。因為據稗官野史紀錄,約翰 哈佛先生只是個捐款者,從沒去過 劍橋大學,其史績不可考。

先不管哈佛先生了。比起康河,查理士河最少大三倍以上。特別在劍橋這一區,河 上常有划船隊在練習,頗有英倫的氣氛。若是從哈佛商學院內的貝克(Baker)宿舍往 外看,河岸景緻與古雅的建築讓人更會產生錯覺,以為到了劍橋國王學院的後院。在劍 橋的左岸,1908 年,100 年前,銀行家喬治 貝克(George Baker)先生捐了約五億美 元,蓋了哈佛商學院。

我很少看到這麼大的商學院。通常商學院只是一棟樓,或數所教室,而不是像哈佛 商學院占據了一整個校區,以及數公頃的校園。校園內到處充滿了以「貝克」命名的建 築,建築物上刻著:建校於 1924 年。嚴格說來,哈佛商學院應該叫做貝克商學院。

原本,我們一行人都以為一個課程 6000 美元(加上補助,一門課總計 9000 美元)

實在有點貴,但是接下的兩週中,一共來了十二位哈佛教授來分享涉入式教學法的心 得,也實際為學員演練一遍。每天中餐與晚餐有豐富的前菜、主菜以及甜點,以自助餐 無限量供應。所以,這樣算起來,這學費其實還蠻合理的。

在哈佛商學院上課有很多規矩。整個課程約八十人,分成十組,每一組都住在同一 層樓、同一宿區,並依組別配置會議桌與休息室。這些小組叫做 Live Group(作息小組)。 每天上課前一個小時(8-9 點),小組必須先討論案例,因為許多學員都看不完個案(有 的案例密密麻麻長達 30 頁),所以在小組討論時,唸完的同學會先幫忙將個案做一簡 報,然後再討論預先指派的題目。

九點鐘必須準時到教室,不可以遲到。上課前,一堆學員也會先衝到廁所,因為上 課時不可以離席。上課時,座位是以英文姓氏來分類,特別將 Live Group 打散。如此,

學員上課發言時可以獨立,也可以認識不同組的同學。

兩週之後,有些學員對哈佛涉入式教學法非常興奮,有些學員卻失望不已,認為來 哈佛是被「綁架」了。一位來自北京大學的教授不禁質疑,案例雖有趣,但是每個討論 的結果卻都以常識性的結論草草收場。討論沒深度、案例沒內容,這樣的涉入式教學法 真的培育的出人才嗎?有人則認為在當今學術發表壓力之下,要教授花那麼多時間去準 備個案教學,又要自己動手撰寫案例,誘因實在不大。更有人質疑,哈佛這種民主式的 教學法是否真的適用於華人社會著重權威性教育之中。不少來自中國的大學教授都擔 心:「當教授被問倒時該怎麼辦?」

還有教授擔心,在中國教育資源普遍不足,連個像樣的教室都沒有,更遑論要引進

哈佛式教學法,因為建造一間個案教學教室少說也要新臺幣五百到一千萬元。另外,有 人擔心個案教學結束時,常常沒有給標準答案,要學生自己去想,這恐怕在華人情境會 出問題。也有老師認為,哈佛案例與本土情境脫節。這不只是案例中的管理問題與亞洲 脫節,連案例中的文筆也有文化上落差,讓華人看起來沒感覺。

一位上海同濟大學教授憂心的指出,哈佛商學院教授的表演功力恐怕不是一朝一夕 能修練得成。要是畫虎不成反類犬,那教授可就要名譽掃地了。個案的背後有許多管理 議題,需要豐富的產業知識,有時更需要用學術理論去引導分析。這都需要思辨,要有 基本功(邏輯推理)。因此,光有「個案」不一定有用。更何況,許多教授都是學院派 出身,很少有業界實務經驗。

到了波士頓,到了劍橋,到了哈佛商學院,我倒是有些期望。除了親身體會哈佛式 個案教學法,也希望了解不同哈佛教授的教學風格,以及不同案例教學的方法。除此之 外,我也希望探索華人的教授是否真的能應用哈佛模式到當地的教育情境中。

不過,在此之前,讓我們得先認識一下什麼是個案教學法(大陸的說法是:案例教 學法)。讓我們先問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亞洲的高等教育突然需要個案教學法?或者,

為何亞洲教授需要改變他們教學的方法?

事情是這樣的,在許多亞洲教學情境中,教授的教學方式通常是放著投影片,從頭 講到尾。穿插課堂的是教授提問題,若學生答錯,不是教授期望的「答案」,教授則以 權威糾正學生,或以分數展示他對學生表現的喜惡。此外,商學院教授往往教了太多抽 象的理論,而忘了告訴學生,這些理論如何與實務結合。結果,學生成了兩腳書櫃。到 了研究所,學生帶著豐富的經驗再次進到了學院,他們再也受不了教授的權威教學。學 生要求,上課要用例子讓理論更實用;學生也要求,教授別只關在象牙塔,要與產業實 務結合;學生更要求,教授上課要生動活潑。

在此背景下,個案教學開始受到重視。此外,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學生繳交大筆學費來唸書。這筆學費雖可以紓解學院的財政壓力;卻也 迫使商學院要更快的導入個案教學,讓課程更加務實,EMBA 學生才不會叫教授下台,

令校方難堪。

個 案 教 學 法 , 也 有 人 稱 之 為 對 話 式 教 學 法 、 參 與 式 教 學 法 、 建 構 式 學 習 法

(Constructive Learning),更有人給了一個很酷的名字:涉入式教學法(Engaging Scholarship)。不管我們給這種教學法什麼樣的名稱,它的精神是以實務的例子,賦予 問題一個實際的情境,巧妙的將所要教的理論融入到案例的脈絡中。

這種教學法在蘇格拉底時期又叫辯證式教學,也叫產婆教育哲學。老師以學生為中

心,用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問題,帶領學生經歷複雜的思路過程。老師同時與學生在提問 過程中相互學習,在正與反的觀點交互思辨後,領悟如何以不同的角度重新解讀問題。

管理學門中要討論許多是非不清的灰色議題,如果學生不了解思考過程的話,得出 的答案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例如,公司面臨藥品中毒事件,該不該全面回收架上存貨?

又如,要不要開除公司創辦人,因為他的技術能力已退化,使公司成長受限?這些問題 常有許多「解讀」,而沒有一定的「解答」。學生必須要經歷過整個分析過程,解讀才會 有意義,學習才會內化。因此,有效的學習需要學生參與思考過程,了解問題背後的情 境,然後一步步地建構出自己的想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資訊轉移為主。老師是主角,扮演專業的角色,教育界稱 這種教學為科學模式(Scientific Model)。老師的身分,如同研究物理的科學家或研究 電子的工程師一樣,將知識有系統的傳授給學生。上課時學生專心聽講,時而提出問題 澄清,並在課後做練習,確保自己充分吸收理論。

但是,我必須先澄清一點。當教育學者說這種「科學模式」教學法很傳統時,其實 他們指的是這是教學主流,是大部分教授用的方法。傳統教學法之所以不受歡迎,更根 本的問題是,教授把課程帶的很無趣,課上的很枯燥,讓學生失去學習的慾望,也學不 到有用的知識。科學模式本身是無罪的。

英國劍橋大學流傳著一個順口溜:「上課越多,學的越多;學的越多,卻忘的越多;

忘的越多就懂的越少,所以,幹嘛去上課?」學生被動吸收知識會漸漸腦殘,不再思考,

失去好奇心。結果上課越多,學生越迷惘。這正合了孔夫子所說:「學而不思則惘,思 而不學則殆。」

傳統教學法受到韃伐還有另一個原因:老師基本上只關心教學,而不是學習;只關 心進度,而不是成效。美國有一個卡通正諷刺了這種現象。卡通中有兩個小孩與一條狗。

約翰對另一個小孩說:「我已經教我們家小狗吹口哨了。」鄰家小孩大聲說:「真厲害,

狗也可以吹口哨。」於是,他要小狗吹段口哨來聽聽。但是小狗從頭到尾只是汪汪叫。

狗也可以吹口哨。」於是,他要小狗吹段口哨來聽聽。但是小狗從頭到尾只是汪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