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們幾時在傳統戲曲舞台上感受到當代台北交通的紊亂或民主自由的 聒噪?我們劇場上的母語已經是種拉丁文,只有人「讀」它,但是沒有 人「說」它。在劇場藝術上,我們當代台北談論當代台北事的時候,說 的都是「外語」,只不過聰明人也許會在「美國話」中穿插一兩句「母 語」罷了。…⋯「馬哈台北」說得是種外來語,因為,很殘酷的現實是:

今天在台北如果不說外國語,我們無法跟我的時代、土地和人民對話(鐘 明德,1988,172;筆者強調)

這世界並不具備任何判準,供我們在不同的隱喻之間做出選擇,我們只 能把不同的語言或隱喻彼此互相比較,而無法把它們拿去和一個超越語 言的東西-「事實」-相比較(Rorty,1998,59)

理論的地位即為現實之挑戰,除此之外,別無他物。又或者,他們兩者 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相互的挑戰(Baudrillard,1988,98)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楔子  

 

他不斷揮舞著手中的國旗,有些青澀、稚嫩的臉龐透露了他的年輕,可他卻 已站上世界的頂點高喊著:Taiwan Number One!就在四十分鐘之前,一切都還 在未定之天,決鬥廝殺的緊張感瀰漫於整個會場之內。可是,他就好像一匹不知 從何竄出的黑馬,即將擊敗那聲勢如歌利亞一樣強大的對手。而這股冠軍旋風也 刮回了島內,使他成為一時當紅的人物。然而,來時如風,去時無蹤。一轉眼之 間,他又消逝在這片茫茫的人海之中。如今,十多年之後,因著TPA1在世界舞                                                                                                                

1  http://taipeiassassins.tw/index.php;台灣電競職業隊伍,於2012 年第二季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的世界錦標賽總決賽中奪下冠軍。日前因母公司決定結束經營職業電競隊伍,目前也 已解散。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台的成功,媒體重新想起了他,想起了那個曾經也在世界電玩競技舞台上意氣風 發的年輕小伙子。但人事已非,電競對現在的他來說,就是淡淡的一句:我老了,

不適合了。他是曾政承,2001 年 WCG 世紀帝國 II(Age of Empire II)的世界冠 軍。現在的他,只是個月薪三萬再平凡不過的送貨員2。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他不是在2001 年拿到冠軍,如果他不是身處在當時的 台灣,如果他不是在社會尚未將電競視為有助於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職業運動項 目之前就投身其中,那麼他也許就不是現在的他。的確,對於那時的台灣社會,

一個只有國中學歷的人幾乎沒有未來可言的,遑論以電競作為職業;那時的台灣 根本無法想像遊戲在玩樂功能之外的任何可能性。於是,他就如流星一般閃耀了 那短短的一瞬之間。隕落的原因無他,當他戰勝之時,他也同時挑戰了所處社會 的既定規範、準則與認知,無奈當時社會還並未能發展出將其成就涵化、合理化 的邏輯-「台灣之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邏輯。於是,從現在的眼光回顧,曾 政承便是個不曾作為「台灣之光」的準「台灣之光」。他並非被如此認識,即便 他具備一切的可能條件。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重新搬演的歷史便可能從悲劇轉 變成為喜劇。而這歷史的諷刺似乎正符合了從曾政承到諸「台灣之光」的發展歷 程。但或許,從另個角度看,「台灣之光」仍舊可能是齣悲喜劇,或者,根本是 齣荒謬劇。只是,我們還未發現。  

當我們將視角拉回到時下的整體「台灣之光」現象,將不難發現,從王建民 到HTC,從吳寶春到雲門舞集,台灣社會接連而持續地冒出一些先行者,勇敢 地踩進這股相互接合又相互競爭的全球化浪潮之中。而那些依然堅持、挺立著 的,便彷彿成了是為誰點亮眼前方向的指引明燈,又或者是與其他燦爛奪目的明 星(Stars)一同閃耀在天際之上,好似作為某種存在確證。「台灣之光」的美名 則是我們賦予他們的冠冕,使我們也能夠沐浴在其中,一同見證偉大時刻的降 臨。於此,「台灣之光」堂而皇之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同時「偉大」也不僅只 有象徵意涵,更帶來了可被估算、增添的價值。當然,這完全不能抹煞諸「台灣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7qbkYl1YI瀏覽日期:24/6/13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299&bulletinid=7848瀏覽日期:24/6/13 http://blog.liontravel.com/QAAAAA/post/3104/9322瀏覽日期:24/6/13

http://www.nownews.com/2012/10/16/11490-2863381.htm瀏覽日期:24/6/13  

•‧

灣人民選擇獨立4。雖然台灣的國格(statehood)尚未有所定論(甚至晚近二十 年的兩岸政治發展還從「特殊國與國關係」擺動至「不是國際關係」),台灣仍努 力地想透過其他方式「融入」國際社會,例如從WTO、WHO 甚至 UN,到奧運 或是各式自由經貿合作協定等,雖然分別也都需要依據不同程度的政治實力前 提。但是,台灣並未因政治現實就被棄置於全球資本主義之外,畢竟資本的力量 保有相對高度的自主性,無論在純粹經濟層面,抑或是挾帶商品而來的文化層 面,比如從石油價格、金融海嘯到Facebook、Lady Gaga 等都持續地滲透進入台 灣社會的各個角落。正是在如此多重結構關係的矛盾張力之中,「台灣之光」取 參考政大選研中心調查http://esc.nccu.edu.tw/modules/tinyd2/content/TaiwanChineseID.htm 台灣人的認同比例從1992 年的 17.6%一路攀升至 2012 年的 54.3%,而中國人與台灣人兩者皆認 同的比例則從46.4%略降為 38.5%。雖然身分認同與統獨抉擇並非直接相互對應,但有一定的相 關程度。此外,台灣人認同的穩定上升是與認同「現狀」之說法息息相關。只是,如何維持現狀 則是另外一個問題。誠如司徒文之前於「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所言:「台灣現狀之維持是個錯 覺」(http://newtalk.tw/news/2013/03/15/34567.html瀏覽日期:11/6/13。

4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oct/31/today-p10.htm瀏覽日期:31/10/13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承上述,本論文的社會學直觀主張「台灣之光」這個混雜、模糊的現 象恰恰正處在當前台灣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的交會點,同時也是個有待 理解的癥結點。因此,「台灣之光」作為有待解明的問題,也可能是解明 台灣自身現狀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