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高雄市歌仔戲團經營管理個案

第二節 業餘團

(一)發展源起

「南方薪傳歌仔戲劇團」是由「南方文教基金會──歌仔戲傳習中心」蛻變 而成,99成立於民國八十七年,由一群南部地區的教師、公務人員及學生等各界 喜好歌仔戲人士共同組成。

團長吳美玉女士自幼喜愛歌仔戲,就讀台南師專期間學習中國樂器的演奏方 法,奠定深厚的音樂素養。民國八十年加入「南方文教基金會──歌仔戲傳習中 心」開始學戲,得知國寶級歌仔戲藝人廖瓊枝女士不辭辛勞南下授藝,深受感動 之餘,正式拜廖瓊枝女士為師,並著手採集歌仔戲譜的工作。100由於有良好的音 樂基礎,廖老師ㄧ段唱完,吳團長便能立刻記譜,師徒二人合作無間,採得戲曲 樂譜兩百餘首,對於原無曲譜的歌仔戲曲調的傳承助益良多。

「南方文教基金會」的歌仔戲課程結束之後,部分學員有感於班上同學情感 深厚,排練演出甘多於苦意猶未盡,遂以吳團長為首,繼續延請廖瓊枝老師、曹 復永老師及萬裕民老師南下教導,並以「薪傳歌仔戲劇團」作為自我期許,101定 名作「南方薪傳歌仔戲劇團」。

以維生的表演型態。參見同註94,頁 171。

99 「南方文教基金會──歌仔戲傳習中心」成立於民國八十年十月,推動者為「南方文教基金 會」董事長王志雄先生及夫人,學員來自各行各業,包括民意代表、教師、學生、藝文界、企業 界人士及家庭主婦。專聘廖瓊之老師指導唱作及劇目編導,民國八十二年初試啼聲,在高雄市立 中正文化中心演出《什細記》,爾後更推出新戲《山伯與英台》,並應各種需要進行多場公演,大 獲好評,但僅約維持五、六年,目前已結束營運。参見同註94,頁 122。

100 参見同註 94。頁 116-118。

101 「薪傳歌仔戲劇團」成立於民國八十年,彼時由甫得薪傳獎不久的廖瓊枝女士一手創立,有 感於社會變遷下歌仔戲逐漸消失,廖女士希望透過劇團精心製作和演出,讓世人重新體會歌仔之 美。

劇團以非營利的方式運作,雖登記作業餘劇團,但在勤於學習及演練之下,

其專業程度與職業劇團不分軒輊。為突破業餘劇團普遍存在的經費限制,該團自 成立以來,即獲得三民區隆峰寺的支持,提供場地及經費的補助。團裡除了兩位 專職行政之外,所有的成員皆不支薪,對外演出活動為義務參與,所得款項用在 劇團平日運作的基本經費。

邊演邊學之際,至今已邁入第八個年頭,平均兩年發表一齣新戲。演出風格 以佛教經典故事及傳統戲曲為主軸,強調做工紮實的身段及唱腔。演出場次主要 以寺廟邀演及文化場為主,目前已經發表的劇目有《未生怨》、《圓渡》及《孝子 願》,由改編的佛教經典故事出發,除了意在闡揚歌仔戲劇之美,也希望藉警示 意味濃厚的宗教故事,達到淨化人心的目的。

文化演出之餘,該劇團每年固定前往老人院、孤兒院等慈善機構和學校機關 做傳統戲之推廣演出。主要劇目有《什細記》、《山伯英台》、《王魁負桂英》及《陳 三五娘》等。從草創初期,該團團員便凝聚共識,以熱愛傳統戲曲為動力,共同 為歌仔戲的紮根、播種、薪傳等努力打拼,102對於南部地區歌仔戲藝術的傳習和 推廣,可說是相當用心。

(一)經營現況

1 組職概況

有別於一般傳統劇團,該團業務的屬性影響其組織結構,所有成員依工作性 質分成三種:一是行政組,負責團內所有業務相關事宜,包括對內的研習課程安 排,對外的演出活動接洽、協商等;除了團長之外,設有團部教室負責人、演出 執行、企劃、文宣、劇務、會計各一人;二為演員組,負責大小演出及對外宣導 示範事宜;三是義工組,負責演出活動、課程進行及宣傳交流時所有事務的協助。

102 同註 94。

除了兩位掛名專職行政人員之外,劇團所有成員皆不支薪,但這兩位行政人 員本身為劇團演員,劇團公演及大小示範演出幾乎都有參與。團內成員來自於歌 仔戲研習班,對身段唱腔學習有心得、且對義務演出有意願配合者,便可加入演 員組;不想上台演出但熱衷歌仔氣氛者便分入義工組,義工組之下還有許多組別 分派工作,諸如:服裝、梳化、攝影、團康、、、技術工程等等;成員背景無特 定年齡和職業,最大的共同點即是對團內所強調的傳統歌仔戲有認同,非營利的 氣氛濃厚,團員感情融洽。

2 人力資源

(1)任用

演員的來源來自於團內的歌仔戲研習班,研習班的課程結業之後,若有演出 意願即可加入演員組見習三個月,由團長和資深團員加以考評,考評的內容包括 演出技藝及團隊熱忱;根據吳團長表示,由於所有的活動都是義務参與,無法以 薪資或者其他具體條件約束團員的出缺席,一旦加入演出,若不能全力配合將會 給劇團及其他團員帶來困擾,因此,演員熱忱的重要性遠大於演出技藝;學員通 過觀察期三個月後便可上場演出。

(2)訓練

劇團位於左營的團部教室每日開放,除了研習班上課時間之外,團內成員皆 可自由進出排練場;另外,研習班的課程內容依團員需要排定課表,目前的班別 有「歌仔戲表演班」及「武功基礎班」,前者教授唱腔和基本身段,後者練習進 階的武打身段;每週上課,每次排練,平時作一般練習,表演前夕則針對演出加 強練習。

(3)薪資

兩名專職行政領有固定薪資,成員一般皆有其他正職工作,演出所得全數用 在劇團運作。

3 戲路推展

該團主要的演出機會來自於寺廟公演、文化場演出及學校推廣教學,多屬非 商業性質的演出,除了文化場演出是劇團主動投遞企畫之外,演出多半是觀眾主 動邀演;透過口耳相傳,該團獨具特色的宗教演出吸引各大寺廟爭相邀請;又許 多團員服務於教育界,因此熟人引介的中小學的示範性演出機會也不在少數。除 了上述方式,該團架有專屬網站,103內容包括團隊簡介、歷年演出及招生訊息,

透過網際網路,對於歌仔戲學習有興趣者便可掌握劇團動態及招生訊息。

二、高雄歌劇團

(一)發展源起

現今的「高雄歌劇團」實際上即為「高雄師範大學歌仔戲研究社」,原先是 兩個不同的團體,於一九九六年合併。

原「高雄歌劇團」成立於一九八九年,為慶祝高雄市改制十週年,高雄市政 府教育局受命邀集歌仔戲老前輩,同時也是著名的「日光歌劇團」創團團長羅木 生先生、前高雄市劇藝協會理事長蔡勝學先生、總幹事朱台容小姐與高師大教 授汪志勇先生等相關學者、專家共同籌組一個以〈白蛇傳〉為主題的歌仔戲公演,

由汪志勇教授改編劇本,「新藝社歌劇團」演出(其中《水漫金山寺》段由楠梓 國中演出),歌仔戲一時成為高雄市藝文人士關注的話題。

103 南方薪傳歌仔戲劇團網站 http://www.south-opera.com.tw/Default.htm

其後由於前高雄市劇藝協會總幹事朱台容女士持續開辦小型歌仔戲訓練班 及中小學教師歌仔戲研習營,成績斐然;未避免成果中斷,一九九三年申請成立

「高雄歌劇團」,並請「日光歌劇團」團長夫人陳秀琴女士擔任團長,創團之後 的公演頗受好評。然而時日漸長,人員流失,創團元老心灰意冷之際,「高雄師 範大學歌仔戲研究社」之指導老師汪志勇先生有感於學校經費過少,社團運作困 難,打算另組「打狗山歌劇團」,此時在朱台容女士的建議之下,兩個團體於是 合併為一,當時是唯一以學校社團成員為主的社區業餘劇團,團員包含高師大師 生、畢業校友及部分校外人士,在校內為社團,對外則稱劇團。104

合併之後至一九九九年的劇團積極參與歌仔戲推廣工作,配合高雄市教育局 舉辦中小學教師歌仔戲研習營,並每年推出一部新戲公演。其演出形式為傳統的 一桌二椅,著重身段唱腔,少見其他機關佈景。演出多半是汪教授自編或改編其 他劇種的劇目,目前發表的有演出有《雜貨記》、《打鼓山傳奇》、《辛安譯》、《拾 玉鐲》、《拷紅》、《牡丹對藥》、《糟糠自厭》、《癡夢》、《遊湖借傘》、《祭塔升天》、

《姐妹易嫁》、、、《白蛇傳—斷橋》等。105

(二)經營現況

前團長汪志勇先生的創團初衷在傳承歌仔戲文化,創團之初配合高雄市教育 局對外曾辦理多次歌仔戲研習活動;民國八O 年代末期,業餘屬性的民間劇團 漸興,教學宣導的工作漸有其他劇團分擔,該團運作遂著重在校內社團的運作;

目前劇團團長由高師大國文系教授李三榮先生擔任,歌仔戲藝人陳桂英女士擔任 社團指導,團員一共十三人,以「高師大歌仔戲研究社」社員為主,另有校友五 人;團內固定有排練時間,持續對外招生。

104 参見劉美菁《由劇團看高雄歌仔戲過去、現在和未來》,(台北:學海出版社 2000),頁 110-112。

105 参見「高師大歌仔戲研究社」網站,社團介紹 http://www.nknu.edu.tw/~twopera/r01.html

近年來劇團主要的重心放在學生社團,對外演出主要是邀演,根據劇團網站 資料,每年對外維持兩場以上的演出,另有搭配其他劇團的合演場次。

三、雄女梨園情

(一)發展源起

「雄女梨園情」為一個新興的業餘歌仔劇團,成立於民國九十一年,於民國 九十二年向高雄市文化局立案登記,主要成員為「高雄女中歌仔戲社」的畢業校 友,目前多半已投身職場職場,有其正式工作。團長歐慧君表示,該團團員於高 中時期便接觸歌仔戲表演,上了大學之後亦参與歌仔戲社團,對於歌仔戲演出有 相當的熱忱;團員彼此感情深厚,又同為歌仔戲的長期愛好者,本欲建立一聯絡

「雄女梨園情」為一個新興的業餘歌仔劇團,成立於民國九十一年,於民國 九十二年向高雄市文化局立案登記,主要成員為「高雄女中歌仔戲社」的畢業校 友,目前多半已投身職場職場,有其正式工作。團長歐慧君表示,該團團員於高 中時期便接觸歌仔戲表演,上了大學之後亦参與歌仔戲社團,對於歌仔戲演出有 相當的熱忱;團員彼此感情深厚,又同為歌仔戲的長期愛好者,本欲建立一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