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高雄市歌仔戲劇團經營管理型態分析

第四節 演出及製作管理

一、演出製作

目前歌仔戲劇團常見的演出業務有二:一是因應傳統民間信仰的酬神演出,

二則為以文化保存為名的室內或室外公演;酬神演出主要的目的在於儀式化演出 背後所代表敬神祈福的意義,對於消費者(請主)或者從業人員(劇團)來說,

演出內容及技巧常因循往例,不需要太多的改變與突破。演出前的準備多止於對 古冊戲內容的溫習,上場演出靠的是野台經驗累績的臨場反應和演員之間的默 契。以文化保存為名的演出,在地方戲劇比賽累積多年的評判標準下,對於表演 內容的要求較高,也促使歌仔戲劇團面對文化公演時採取較為嚴謹的製作態度。

面對較為重視演出內容的文化場演出,劇團事先的準備包含三個階段:

(一)劇本創作:

承襲地方戲劇比賽而來的慣例,獨創劇本為劇團表彰藝術風格,建立自我形 象的最佳利器;各劇團也根據自身的優勢,每一至二年便推出原創劇本;例如「南 方薪傳」的佛教故事「尚和」的英語歌仔戲以及「春美」的奇情武俠戲劇等,各 有特色;而劇本風格也結合了團長或劇團的背景。

(二)演員排練:

相較於酬神演出強烈的儀式性,文化場演出注重演出效果,事前反覆的排練 少不了,根據「小倩歌劇團」黃團長表示:不論大小演出,登台前一至三個月必 須密集排練。

(三)舞台調度:

此指舞台效果的設計及燈光音響的搭配;劇團獨創劇本的演出,多打著劇團 年度大戲的旗號,道具服裝雖有沿用舊有設備,但多有針對劇碼量身打造的布景 和效果壯大聲勢;這在每個新劇目初次豋場前三個月到半年左右,即有專人設計 安排。

二、工作流程

(一)演出日期的確定

演出日期的安排通常是劇團管理者的工作,必須配合劇團所有戲路行程,藉此規 劃年度演出時間,依規劃時間的長短可分為兩種:

1 長期規劃:以一年為期,確認本年度戲單日期之後,一面演出,一面接洽新的 戲單,避免遺漏任何演出機會。部分劇團如「尚和」、「春美」依此長期計畫,

推算民戲演出淡季,接洽文化場演出。

2 短期規劃:依據長期規劃的年度戲路而來,確定該月演出時間演出地點,紀錄 新增戲路,並製作月戲路表提供演員參考配合。

(二)前置作業

文化場的演出和一般劇團公演事先排練的情形相差無多,新戲的推出大約自 演出前半年就開始準備排練。民戲演出前的準備工作則極具彈性,依照演出地點 遠近和演出性質常有變動,大致而言,外台演出的前置工作與時間大致如下:

表 5-3 民戲前置作業

表5-4 民戲演出程序

第六章 結論

綜上所述,目前高雄市歌仔戲劇團生態依營利的情形可分為「職業劇團」與

「業餘劇團」。對照歌仔戲劇團的發展歷史,「職業團」與「業餘團」這兩種運作 模式與日據時期以來即存在「職業戲班」與「子弟團」相類似。地方色彩濃厚的 子弟團所肩負歷史傳承與教育意義在業餘劇團的運作過程中得到落實,配合時代 演進的腳步,業餘劇團更打破地域的限制,藉由多元的管道,展現其成果。職業 劇團在不同的環境下求生存,適應力之強韌使其不斷變動,隨著野台轉進戲院,

又從戲院轉至外台,組織隨經營空間的變化或擴張或縮減,以便適應不同的環 境,找到市場上的出路。

歌仔戲劇團在內台時代販賣娛樂的商業機制運作遭到摧毀之後,回到以宗教 為訴求的外台環境,在八O 年代後期本土化風潮的催化之下,以「文化」、「藝 術」的角度重新被看待,這對提升野台歌仔戲劇團及演員的社會形象有所助益;

然而在維持生存的前提之下還要兼顧文化藝術,對於一般的外台劇團而言有執行 上的困難;戲金行情的低落連帶影響演出品質,缺乏政府補助或其它金錢來源的 劇團沒有競爭優勢,為求生存也只能一再壓低戲金,戲金行情的混亂與良莠不齊 的演出品質形成惡性循環,對於日漸萎縮的歌仔戲市場更是雪上加霜。

本論文所採樣的七個個案,在普遍不景氣的環境當中屬於運作良好的劇團,

由本論文第四章可探知案例劇團營運現況特出於其它劇團固然因為其自身條件 的殊異性,但深究其經營方式除了保有傳統的分工之外,主事者的理念大致朝向 較有效率的現代化管理,此為一片不景氣的聲浪中,劇團仍能維持一定演出數量 的原因。

歌仔戲演出不論是敬神謝天的儀式,或者文化藝術的傳承,由於觀眾大量流 失,當前環境的確不利於外台歌仔戲劇團的發展,單靠劇團自身的條件與努力,

對於日漸困窘的環境影響不大,政府政策上的支持絕對必要;透過研究期間的觀 察,筆者對於歌仔戲劇團的發展建議如下;

一、管理與扶植法令之設置

(一)主管機關與相關單位的職責界定

歌仔戲劇團的管理目前處在於法無據的尷尬狀態,使得主管機關容易忽略劇 團的存在與需要,法令的明確規範有助於主管機關充分掌控團隊資訊,政策的推 行也將有所依據。

(二)雪中送炭的扶植方式

從傳統藝術中心、國家藝術基金會、文建會到各縣市文化局都有團隊扶植的 辦法,但其鼓勵與扶植的對象都是已有傑出表現或有企劃能力的團體,此類獎勵 與補助原則,對於現存經營困難的歌仔戲劇團而言,並無實質幫助。相關單位的 扶植計畫,除了著重鼓勵已存在的優秀團隊,也應該轉換角度,將資源分配到養 成優秀團隊。成立專案貸款或為可行之方式,針對有心經營且有基礎演出能力(例 如固定的館所與演員)之劇團,給予加強演出設備之優惠貸款,增加其競爭力。

二、優質請戲風氣之倡導

民戲為目前外台劇團演出之大宗,演出場合多半與寺廟相關;民政局為各級 廟宇之主管機關,且身負端正禮俗、改善社會風氣、健全宗教組織之職責,理應 就其戶政資訊的優勢,加強宣導提升藝術品質的請戲觀念,遏止削價競爭之演出 風氣增長。具體的作法可由兩方面著手:

(一)制定法令:禁止無營業登記執照之劇團演出,同時對於邀請不合法演出之 請主施以處罰。

(二)編列優質劇團名單:文化局與民政局可相互配合,分別編列演出團隊與邀 演單位清冊,提供給不同需求的人。並可仿照「地方戲劇比賽」之評選規 則,針對各劇團劇本、演出及演員等方面給予評比,公開相關資訊,建立 優質劇團名單,以供各式請主參考。

三、劇團經營理念之轉換

處於現代社會,即便是演出傳統戲劇之歌仔戲劇團,也該順應時代的變化,

對內注重自身管理,對外加強團隊行銷。許多從業人員面對不景氣的環境抱持著 得過且過的消極態度,缺乏熱忱導致演出素質下降,演員形象低落,團隊生計慘 澹;因此有效整頓團內風氣和紀律實為劇團主事者應有的基本態度,以要求自身 演出品質取代怨天尤人,並積極注意市場動態,才有可能在不同於以往的市場生 態中,找到劇團的出路。

参考資料 一、專書

王嵩山 1988《扮仙與作戲》,台北:稻鄉出版社。

呂訴上 1961《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社。

李旭東、楊志烈、楊忠 1989《中國戲劇管理體制概要》,北京:新華書店。

林峰雄 1987《台灣戲劇中心研究規劃報告書》,台北:文獻委員會。

林峰雄 1995《中國戲劇史論搞》,台北:國家。

林鶴宜 2000《台灣歌仔戲》,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林鶴宜、蔡欣欣 2004《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宜蘭:傳藝中心。

邱 婷 1996《戲臺明滅》,台北:幼獅出版社。

邱坤良 1983《民間戲曲散記》,台北:時報出版社。

邱坤良 1992《日據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台北:自立晚報社。

邱坤良 1997《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台北:台原出版社。

邱坤良 1997《台灣戲劇現場:抗爭與認同》,台北:玉山社。

邱坤良 2001《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台北:國立傳 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紀慧玲 1999《廖瓊枝:凍水牡丹》,台北:時報文化。

容淑華 1998《演出製作管理》,台北:淑馨。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1956-1968《高雄市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1968《高雄市志續修概述篇》,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1983《高雄文物》〈第一冊〉、〈第二冊〉,台北:成文出版社。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1988《高雄市發展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高雄市政府新聞處 1992《高雄古蹟采風錄》,高雄:高雄市政府新聞處。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2003《歌仔戲‧在高雄》,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02《百年傳唱歌仔情:第二屆外臺歌仔戲匯演精選導覽手 冊》,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1997《宜蘭縣傳統藝術資源調查計劃期末報告書》,

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張炫文 1998《歌仔調之美》,台北:漢光文化。

莫光華 1996《台灣歌仔戲論文輯錄》,臺灣: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

張朝霞、金鑫、王琛 2004《演出經營與管理》,上海:上海音樂。

陳耕、曾學文 1985《百年坎坷歌仔戲》,台北:幼獅出版社。

陳健銘 1989《野台鑼鼓》,台北:稻鄉出版社。

陳正男 1992《行銷管理》,台北:三民。

許士軍 1993《管理學》,台北:東華。

黃英忠 1994《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黃英忠 1996《現代管理學》,台北:華泰。

曾永義 1988《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出版。

2002《戲曲經眼錄》,台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曾永義、游宗蓉、林明德 2002《台灣傳統戲曲之美》,台中:晨星。

傅 謹 2001《草根的力量》,北京:民族出版社。

傅 謹 2001《草根的力量》,北京: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