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概念構圖的理論基礎

美國康乃爾大學學者 Novak 依據 Ausubel 的認知同化理論,與其同僚研究出

「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的學習方法,符合認知心理學派著重探討學生認 知的過程之特性,故亦深受訊息處理理論與知識建構論的影響,此本節就訊息處 理理論、認知同化論與知識建構論加以探討。

壹、訊息處理論

認知心理學家將學習視為訊息的處理、儲存與運用,是現代認知學習觀的一 個取向。李咏吟(1998)指出認知心理學主要在探討人類個體的知覺、記憶、心 像、語文運用及解決問題能力等的心智運作歷程,強調認知歷程的重要性,而訊 息處理理論在認知心理學中佔有一席之地。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者 Gagné提出「學習與記憶的訊息處理模式」(如圖 2-1 所示)來探討人類學習時,大腦中樞神經處理訊息的各個內部歷程(林生傳,

2002),Gagné認為學習是一種內在的或一組的歷程,學習者學習行動中有包含幾 個內部的階段,每個階段均表現出不同的訊息處理方式,以下圖 2-1 是 Gagné(1985)

所提出的架構:

執行控制 期 望

感受器 執行器

感 覺 記錄器

短期 記憶 反 應

形成器

長期 記憶 環 境

圖 2-1 Gagné的「學習與記憶的訊息處理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洪麗卿,2002,32 頁。

由此模式可看出訊息處理理論將記憶分成三類(感官記憶、短期記憶、長期 記憶),以及訊息處理的歷程,以下就訊息處理理論各階段的作用分項說明:

一、感官記憶

環境中的訊息會透過我們的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所接收,學習者的「感受 器」(receptor)從環境中接受到訊息後,便傳送到中樞神經系統中,作短暫的停 留。這類的感官訊息持續時間非常短暫(以視覺訊息為例,只有 1 至 2 秒的時間), 具有稍縱即逝的特性,只有能引起學習者的「注意」,亦即引起學習者「選擇性知 覺」的訊息才能進入在「短期記憶」中,而其餘未被注意或未經辨識的感官訊息 就此消失了(余民寧,1997;張新仁,2003)。

由此可知,教師可透過許多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和知覺,例如:聲音動作的 變化、相關或有趣的題材,與使用視聽媒體等,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短期記憶

受到注意、能被意識到的訊息才有可能進入短期記憶中,但短期記憶的容量 和可以維持的時間有其限制在,根據Miller(1956)的研究發現,人類的短期記憶 通常一次只能記住 7+2 個獨立的節段(chunks)訊息,且這些節段都是與我們經

驗有相關。在時間的限制上,短期記憶約可維持二十秒,但如果學習時能主動進 行複誦(rehearsal),使訊息在意識中保持活化就可以保留得久一點(Gagné,1985;

余民寧,1997;洪麗卿,2002;張新仁,2003)。

既然短期記憶的容量與時間如此有限,除了考量學生的負荷能力外,教師可 以教導、示範學生複述或有組織的分段技巧等方式,來提高短期記憶的效能,以 便進入長期記憶中。

三、長期記憶

如果將短期記憶的訊息加以編碼(encoding),也就是進一步的轉換成語意的 或概念的形式,將新訊息與我們原有的相關知識與經驗相結合,即可長久的儲存 在長期記憶中(Gagné,1985;張新仁,2003)。因此,在教導新概念時,教師可 多舉出學生認知的例子,與相關的舊經驗或實際生活結合,如此有益於學生的學 習。

四、反應器

當我們要提取長期記憶裡的訊息時,通常會有兩種方式:一是藉由檢索(回 憶)長期記憶內的相關資料,送回到短期記憶進行分析、整合,再送到反應器;

另一則是從長期記憶檢索出相關的資料,直接送至反應器,通常在極為熟練的學 習或自動化的反應下發生(張新仁,2003)。若教學材料能有系統的組織,給予適 當的線索可提取,促進學生的回憶與記憶,有助於建立學生的學習組織架構。

五、期望、執行控制

訊息處理流程中,尚有兩項重要的控制因素:「期望」與「執行控制」。「期望」

是指學習者心裡想要達到學習目標的動機,這學習目標可能是自己或他人所訂 定。而「執行控制」是指學習者自己控制上述內在學習歷程運作的「認知策略」, 它引導學習者決定編碼、檢索,或組織的方式,依當時情境選擇適當的學習策略

(林生傳,2002)。

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的歷程,訊息處理模式可以讓我們知道訊息在大腦中的

運作流程,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整個學習的歷程,瞭解訊息的接受、貯存與提取 過程,可提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配合學習者的內在處理歷程,參考運用於 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但人類並非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有效的學習」,因此,教學 若要有效果,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材的組織架構、編碼的意義化、新舊概念 的聯結,到維持學生學習的心理動機,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本研究所運用的概念構圖教學則與上述理論之理念相符合。當學生初步在篩 選主要概念時,即在培養學生覺知重要訊息之能力,並將訊息傳送至短期記憶;

再將概念做分類、分層或組織上的架構,將新舊概念作統整與聯結,使訊息編碼、

轉化為有意義的知識,儲存在長期記憶中,形成了學習者的認知結構。構圖過程 中,教師的問題引導與圖像組織的安排修正,即為期望與執行控制內涵的展現,

由此可知,概念構圖的教學可說是符合訊息處理論的教學策略。

貳、認知同化論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 Ausubel提出了「認知同化論」,強調「有意義的學習」

(meaningful learning),他認為學習本是一種內在的歷程,只要學習者有意識地將 新訊息與個體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舊經驗產生聯結,也就是讓新經驗的學習 能建立在舊經驗的基礎上,即是有意義的學習(余民寧,1997;林生傳,2002)。

若要達成有意義的學習,有以下三項必須具備的條件(引自林清山,2004): 1. 學習材料的意義性:所要學習的材料與內容能符合學生邏輯思考的特質,

並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產生聯結。

2. 具有相關的先備知識:學生必須具備相關的知識或概念,以便和新學習的 概念架構相聯結。

3. 主動負責的心向:學生願意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能以主動、正面的態 度將原有的概念結構與新學習的作聯結。

張新仁(2003)指出,在新舊學習間的銜接過程中,Ausubel 點出了一個重要 的關鍵-「前導組體」的提供。「前導組體」指在教學前所提出的一個「比學習材料 本身具有較高抽象性、一般性及涵蓋性的引介材料」(Ausubel et al., 1978),希望 在教學時可以幫助學習者統整新舊觀念,而提供給學習者,為他們較不熟悉的內 容搭起有用的知識鷹架(李咏吟,1998),這也與訊息處理論中的編碼作用相符合,

並可作為日後學習的基礎。

林生傳(2002)認為學生在學習後,認知結構也會隨著知識的獲得而不斷的 成長與改變。因此,教師不僅應先瞭解學生有關此學習的先備知識,根據教學活 動的需要,需提供學生清晰的、適當的教材,讓學生建構起有系統的組織結構。

Ausubel的學習理論對於教育產生莫大的影響,其所提出的認知同化論中主要 在探討七個關鍵概念,余民寧(1997)表示學習會在「機械式—有意義的」連續向 度上,由下往上移動,研究者參考余民寧所繪之圖,並綜合國內學者之論述(吳 惠婷,2009;陳惠娟,2003;張新仁,2003),將Ausubel 的認知同化論與Novak 概念構圖的相關性整理如表 2-1:

表2-1 Ausubel 的認知同化論與 Novak 概念構圖之意義相關性一覽表

A

usubel 的認知同化論 Novak 的概念構圖

有意義的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將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既

統整調和(integration recilliation):整 合不同但相關聯之概念成為一新聯

層級學習(superordinate learning):與 兩個以上有關聯但不同階層的概念 相聯結之學習。

概念圖具有概念的階層性,符合 Ausubel的認知結構具有層級性 組織特性之觀點。

漸進分化(progressive

differentiation):當新的含攝學習、

提綱挈領(advance organizer):設計 出一種簡單、有意義的學習綱要,

機械式的學習(rote learning):以隨 機、逐字復誦的方式將新訊息灌輸

連續性的現象(余民寧,1997)。然而,反觀現今的教育現場,死記、背誦、不求 甚解的學習方式仍充斥在我們的學校之中,或許機械式的學習會達到表面上的學 習目標,但對於學生而言,這樣長期下來卻累積了他們煩悶、枯燥乏味的感覺,

可能會漸漸的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意願,如此一來,想要使學生獲得有意義的 學習之理想便難以達成。

從上述文獻中發現,學生的「前導組體」--亦即先備知識,是影響學生學習什 麼與如何學習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先備知識,一個陌生、無法聯想的學習可能 導致降低學習意願的主動性,較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即使教師自認為教 學有意義,但無法引起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在學生的學習立場看來也許就不具意 義了。

根據王薌茹(1994)的整理,將Ausubel的觀點應用於概念圖的教學上,有以 下四點特色:

1. 學生在概念構圖的過程中,必須先吸收內容後才能畫出概念圖,這即是一 種內在思考的組織活動,因此,概念構圖有助於學生的內在思考。

2. 學生的先備知識就是學習的資源,而概念構圖即是將新舊經驗整合的過 程,符合Ausubel 認為新經驗學習必須建立在舊經驗之上的觀點。

3. Ausubel強調概念的階層性與含攝性質,進行概念構圖時,會將教材中的概 念階層化及連接統合,不僅可作教材內容的統整,亦可幫助學生發展其認 知結構。

4. Ausubel 認為有意義的教材才能促進學生的吸收,而概念圖可幫助學生將教

4. Ausubel 認為有意義的教材才能促進學生的吸收,而概念圖可幫助學生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