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節將描述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呈現出研究者日後教學行動的藍圖,並作為 行動之中不斷修正與調整的參考依據。因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研究過程為一個 持續不斷、螺懸循環的歷程,其中過程預計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尋求行動起點、

準備階段、實施階段以及整理發表,最後將以研究報告的呈現來分享研究的結果,

本研究到此即告一個段落,以下將此四個階段分別敘述說明:

壹、尋求行動起點

一、發現問題

我的行動故事如何開始?

在自己最為熟悉的教室裡,若輪到「社會領域」主演時,總是瞧見學生「昏 昏欲睡」或「呆若木雞」的困惑神情,這對自己的教學熱忱而言真是一種打擊,

也造成信心的流失。為什麼已認真準備教學的我,還是會面臨此等的窘境?察覺 到這樣的問題後,也感到相當困擾,便開始進行自我的對話與教學札記的分析,

發現欲改善這些現象,得先從改變自己教學的模式做起。

於是,開始嘗試著尋求方向與做些努力來改進教學上的實務問題,我的行動 故事於此上演。

二、問題分析

透過與同事之間的討論與對話,深入地分析自己在教學現場中所「看到」的 問題,了解問題的核心意義,從中釐清研究問題與確立研究方向,希望能透過實

際的行動解決問題,因此,我開始閱讀與「行動研究」有關的文獻與資料。

貳、準備階段

確立研究主題後,隨即進入準備階段,此階段朝以下三個方向來進行:

一、蒐集相關文獻資料

決定要以「行動研究」作為研究方法,也確定以「概念構圖教學」作為研究 主軸後,我開始大量蒐集、閱讀、探討相關文獻與教學資料,也參與了相關心智 圖、概念圖的研習活動,再將這些資料與經驗作分析、歸納,尋求與本研究有相 關之處,化為此行動的有力基石,在日後行動的實施中,或許亦能提供一些靈感 或方法以解決問題。

二、前導研究

確定以「概念構圖教學」作為研究主軸後,我先以五下社會的部分內容作了 小小的嘗試,這次試驗性的概念構圖教學,發現一些教學技巧上的問題,但學生 的反應熱烈,且透過教學的省思與札記的分析,回頭尋求文獻資料的輔助後,更 堅定了我進行此研究的想法,這次的嘗試將作為我之後行動計畫的重要參考依據。

三、研擬行動計畫

接下來,我開始與指導教授討論並研擬研究大綱、流程、研究場域、協同研 究者……等,研究架構底定後,便決定要行動的課程內容與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

根據研究班級六年級上、下學期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我選擇適合融入概念 構圖教學的單元內容,著手進行教材的分析與教學設計,在其中也持續地蒐集、

探討相關文獻與教學資料,經過不斷地討論、修正、再確定,以求行動計畫能更 臻於完善。

參、實施階段

實施階段以教學行動為研究主軸,預計利用研究班級六年級時,上學期期中 到下學期期中的時間內進行研究,此實施階段可分為三個流動的環節:

一、行動實施

根據擬定好的計畫構想,在研究班級中正式實施行動方案,在行動的過程中,

藉由課堂上的觀察、錄影以記錄教學實境,並與課後的教學省思札記,作為之後 的資料分析與教學檢討之用。

二、行動監控

在行動中,將多方面的蒐集資料以作為行動的監控與確保資料分析的品質,

資料來源有:教室錄影或錄音、訪談記錄、教室觀察記錄、學生作品、學生作業、

學習單、教學活動檢核表、教學日記與自我省思札記等,即使是自我的想法衝突 與矛盾觀點,都可是有用的資料,透過以上這些資料將有助於審視與研究行動中 的教學成效。

三、省思檢討

教學活動執行後,根據所獲得的資料加以分析、進而評鑑行動的實施是否有 達到預定的目標;另外,與協同研究者對話、討論也是重要的省思活動,從他人 的角度來看自己的教學,可協助釐清自身的問題或找到盲點;汲取他人的建議與 經驗分享,立即尋求改善教學現象與問題之策略,有助於發展多元化的問題解決 方式。因行動研究本為一個連續不斷的循環歷程,透過如此的教學反省、檢討與 修正,根據上一次行動的經驗以調整、改進我的教學,並作為下一次教學行動的 參考方向,使自己的教學漸趨於完善。

肆、整理與發表

我思故我在,我寫故我在(蔡清田,2002)。

將整個蒐集到的資料予以分類、編號與編碼,進行分析、整理與歸納,將資 料「重構」後撰寫成研究報告,明確地述說整個行動研究的歷程與重要發現。我 的研究報告欲以呈現行動前、行動中、行動後的循環歷程為主軸,並透過與指導 教授的討論、協同研究者的對話,將資料建構為較客觀且有意義的研究內容,再

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且適當的建議。

透過研究報告的發表,我希望可建立起與其他研究者或教學者溝通、分享的 橋樑,證明行動研究可讓我們改善教學實務問題,是一個值得教師們去努力與實 踐的方向。

綜合以上所述,以圖 3-2 呈現本研究的研究流程:

研 究 歷 程 資料蒐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