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信度與效度是作為評鑑研究品質的指標,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為了提高 信度,每一次的教學過程都會進行錄影與建立觀察記錄;每一次的訪談也採用錄 音方式留存,以便日後的資料分析。而在資料的蒐集方面,透過人(與學生、協 同研究者、指導教授的對話)、方法(觀察法、文件分析、訪談法等)與資料(觀 察記錄、檔案紀錄與省思札記等)的三角驗證,從三個不同的觀點來相互參照,

減少研究者個人主觀推論或偏見,並檢視資料的可靠性與真實性,以考驗資料的 一致性,如圖3-3所示:

將錄音、錄影資料與協同研究者討 論、對話,交流彼此的意見並給予研 究者建議

第三者的觀點

教師的觀點 學生的觀點

學生學習單、構圖本、學習日誌與意 見回饋單等資料為佐證

根據行動的前、中、後之觀察記錄、

課堂錄音錄影、教學省思札記等方式 蒐集資料

圖3-3 三角驗證概念圖

在效度方面,本研究所使用的課程設計、問卷與訪談大綱皆經過專家學者審 查確立其內容效度。同時,在每次教學後馬上做觀察、省思紀錄,再與協同研究 者、指導教授作對話、討論,從循環的行動與反省修正中,檢視每一次行動實施 的成效,並與研究目的相互對照,以維持行動研究的品質。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分析

本研究依行動計畫的螺旋循環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在教學中,以觀察、訪談 與文件蒐集等方式蒐集資料,並透過資料的分析與整理而進行詮釋和比對。以下 便針對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種類與處理分析的方式說明之。

壹、資料蒐集

本研究的資料蒐集方式可分為兩種:一是教師教學的相關資料,包含教師觀 察記錄、與協同教師的討論記錄,以及教師教學省思札記等;另一為學生學習的 相關資料,包括教學活動錄影錄音、學生訪談記錄,以及學生歷程檔案等資料,

例如:概念構圖本、學習單、學習日誌等。

一、教師教學的相關資料

(一)教師的觀察記錄

在本研究中,由於研究者本身是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並無法立即的紀錄,

為能全面、完整的掌握教學現場情境與學生反應,以教室的錄影作為資料蒐集之 輔助工具,於教學活動後再以這些資料轉錄為文字記錄,提供下一階段教學實施 的回饋參考。

(二)教學的省思札記

本研究將透過「寫」的方式,將自己的覺察與省思詳實地以文字記錄下來,

為避免流於一般的流水帳或形式,在每一次的教學行動後,必先沈澱自我思緒,

針對行動計畫的安排、教學活動實施的情況、課堂狀況處理的方式、學生的學習 情形與反應、實施中所發生的問題與困境、教師自我的心理感受、行動過程中的 發現...等,均真實的描述、紀錄在「教學省思札記」中,並盡量保持應有的 客觀性。透過這些方向的自我批判與反思,與自己的札記進行對話,探尋對於行 動的重要資訊與意義,作為行動計畫再次修正、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參考依據(如 附錄一)。

(三)與協同研究者之討論記錄

自己是教學者,也是研究者,為了降低研究者主觀因素及多重角色所造成的 影響,將不定時的與協同研究者共同討論、分析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與事件,經驗 分享的交流與提出的回饋、建議,均可作為自己修正下一次行動的依據,更期望 能激盪與建構出適合本研究的知識內容,發展出適合屬於自我脈絡的實用性理論

(如附錄二)。

二、學生學習的相關資料

(一)上課錄影、錄音

所有的錄影、錄音在徵求學生的同意後,每一次的概念構圖教學時,藉由 DV 錄影將學生對概念構圖活動的反應,小組或全班的討論、師生互動情形等情境真 實地紀錄下來,以達到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情形之目的。

(二)學生訪談記錄

訪談,可直接了解研究參與者對行動實施的感受與想法,過程中透露出的豐 富訊息,可協助研究者了解行動實施對研究參與者的意義,並由此訊息來檢視行 動實施、評估行動成效、反省行動設計(甄曉蘭,2003)。

本研究的訪談對象以學生為主,欲了解在概念構圖教學的活動後,學生學習 的知覺與感受。事前會先擬定好訪談大綱(如附錄三),用以了解學生對於概念構 圖教學的想法,若因學生學習的表現特殊(優異、落後或構圖情形)而有需要進 一步了解其原因時,進行個人或團體訪談,若有需要深入了解的內容再進一步的 追問,訪談過程會錄音下來,結束後再分析其訪談內容。將透過對學生的訪談,

作為改進教學策略,以及下一次行動的參考。

(三)學生歷程檔案

學生歷程檔案包含了概念構圖本、學習單、學習日誌、意見回饋單等資料。

在行動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會有個人的概念構圖本,學生於課堂中或是回家 所繪製的概念圖,經過研究者的批閱後,都將留存以供資料分析的參考依據。經

過長期的比對,更能從中分析、檢視學生在此教學行動後,對於概念構圖的能力 與學習表現是否有所成長。

小組構圖時,實物投影機與電子白版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各小組將討論後所 繪製好的概念圖,使用實物投影機上台報告、說明該組的圖示內容,且師生間立 即作現場的討論,澄清概念間的關係,引導並修正概念圖。

針對教學內容,我也設計了學習單、學習日誌以及學生意見回饋單(如附錄 四),藉由這些記錄的分析與歸納,可進入學生的世界裡,從中了解學生的思考運 作情形,作為改進教學與調整下一次行動的依據。

貳、資料處理與分析

為降低個人主觀意識、偏見,提高研究之可信度,本研究採「持續比較」的 方式,將所蒐集到的多重資料整理後,與行動計畫進行持續性的比較與分析;另 外,以「三角檢核法」進行資料的交叉比對,以確保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與可 靠性。以下就本研究資料的處理分析方式與三角檢核法分別說明之。

一、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為方便整理與分析本研究所蒐集到的多樣資料,均予以編號及代碼。本研究 的資料編碼方式如下:

表 3-2 人員代碼說明

人 員 研 究 報 告 中 代 碼 研究者(教學者) T

學生 S;後加上座號,如座號 1 號學生即代稱 S01 學生(多人) Ss,表示大部分學生

協同研究者 由 T 加上中文姓名的姓之英文開頭第一個字,如邱老師即 代稱 TC

表 3-3 資料編碼說明

資 料 來 源 舉 例 說 明 上課錄影 影 091025 2009 年 10 月 25 日上課錄影 上課錄音 音 091025 2009 年 10 月 25 日上課錄音 與協同研究者之討論記

TC 論 091025 我於 2009 年 10 月 25 日與邱老師的討論記 錄

教學省思札記 T 省 091025 我於 2009 年 10 月 25 日的省思札記 訪談記錄 S01 訪 091025 2009 年 10 月 25 日與 1 號學生的訪談記錄 學生構圖本 S01 圖 091025 1 號學生於 2009 年 10 月 25 日完成的概念圖 學生學習單 S01 單 091025 1 號學生於 2009 年 10 月 25 日完成的學習單 學生意見回饋單 S01 餽 091025 1 號學生於 2009 年 10 月 25 日填寫的回饋單

儘管蒐集到的資料是如此的多樣且龐雜,但它實為研究中一項重要的組織工 程,因此要能妥善地整理出主題、建立起分類的系統。不僅有助於後續的資料詮 釋、分析之進行;日後在撰寫研究報告時,也有益於相關資料的尋找,清楚的追 蹤資料的出處,以方便資料的取得。

二、三角檢核法

三角檢核法是將同一結論或同一事件,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境和時間 裡,使用一個來源以上的資料,對研究中不同的資料、方法和人員進行交叉檢核,

以求獲得結論的最大真實度(陳向明,2002;蔡清田,2000;引自吳侎燕,2006)。

本研究將從三個不同的觀點來相互對照;一是透過觀察紀錄、課堂錄影錄音、

教師省思札記蒐集教師的觀點;再經由學生的學習單、構圖本、學習日誌與意見 回饋單蒐集到學生的觀點;而與協同研究者的討論紀錄作為第三者的觀點(如圖 3-2 所示)。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交叉驗證,檢視資料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透 過這樣的方式,減少研究者個人主觀意識或偏見,使研究更具有說服性與正確性,

也能提高其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