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模式建立

本節重點在於將模式的定義、模式的型式、模式的假設、模式組成因素、建 立模式的常見問題等部份作一闡述,以便釐清模式建立的相關理論,為本研究提 供足夠的立論依據。Lyle 於「運動訓練概念—教練行為的架構」一書中 (2002) , 明白指出除了Saury 與 Durand (1998) 發表的一篇文章,可做為探討訓練過程因 素的模式建立範例外,並沒有可以建立或分析模式的相關書籍可供推薦,故研究 者除了多數摘述其書對模式的敘述,尚依照文獻所見及個人觀點加以彙整,以作 為本研究嘗試建立國內的羽球教練訓練過程模式前的立論基礎。

一、模式的定義

模式是指藉由符號或簡化的圖示,將複雜現象中的因素關係予以概念化,儘 管模式有描述和溝通運動訓練概念架構的價值,但模式仍有其限制。Lyle (2002) 認為於建構模式時,模式建立者並未預期模式與實際絶對連結,且其應具有做為 該領域明顯可驗證的效度,其價值即在於能與可觀察的訓練實務相比較,以及於 未來研究中強調其間的不一致或差異。藉由實際從模式衡量以去除缺失,有達到 預測結果的優點;是一種正引發的展望。如果模式中愈多的關係能被顯示以及將 因素定量,則更能進行預測,他首先舉出模式不易將訓練的許多因素定量,其次 是圖示中的箭頭或線的方向皆相當簡單,而模式常會示意出因果、次序和條件 (conditional);再者是有些個人的項目也許能夠預測(即使環境影響使得不易控制 表現和衡量)。其言下之意,是指基於不同的人或資料來源,仍有可能預測競賽結 果,但似乎少有嘗試預測訓練過程的結果者。換言之,這可能與影響表現的變數 甚多且難以控制有關。為了易於查看,他將模式分為幾個類型(見表2),其目的 只在增強概念,並沒有解釋力或說明因素間的關係。藉此分類可清楚看出模式的 類型、特徵和用途,對於模式的區分能夠較具概念。

表2 常見的模式之特徵與目的比較

資料來源:Lyle, L. (2002). Sportr coaching concepts – A framework for coacher’s behavior. (p.82). N.

Y., : Routledge.

他進一步指出,理想的模式也是提供現有訓練實務研究的集合體,故模式建 立的原則和理想模式的條件應有下列四個部份:關於運動訓練過程的假設,模式 即基於此建立;從建立的模式中確認次要過程和組成因素(building block);能適 當表示模式的各因素及因素間的關係;模式的動態和過程的運作是可操作的。

1.運動訓練被視為是運動領導實務的文化,旨在促進個人/團隊以增進在運 動的表現。

2.運動訓練是一個過程,其效能應是整合大於部分的加總,部分的實施會影 響表現的成果。

3.運動教練管理過程是基於合理追求所確認的目標,縱然此過程可能伴隨著 其它社會價值發展和個人的目標。

4.訓練過程的本質和範圍是由許多因素所界定,像期間、次數、持續、穩定、

漸進、長期計畫、目標導向、競賽目標和變數的控制。

5.準備期的成果增進,來自於運動表現組成因素的策略增進。

6.直接介入運動訓練的因素,應整合教學和學習的原則,假以時日將能增進 選手競賽表現的潛能。

7.以系統的方式實施訓練過程,能適當的促進改善和表現。

8.選手置身於過程且願意追求所同意的/想要的目標。

9.表現能力的限制和運動表現增進的程度受制於表現者先天能力和環境經 驗;也包含體能和智能在內。

10.提升運動表現很難預測,因為影響表現的因素包含了許多變數,以及其間 複雜的交互關係和表現者對訓練機轉外的反應。

11.訓練效能的評估有部分是決定於有關的評量結果。

12.訓練過程的實施受限於可用的資源,如經費、器材、適當的比賽,此亦包 含了人力資源,像訓練團隊的技能和知識。

13.訓練過程的核心要素和假設,不會被不同的訓練風格、不同取向的方法或 選手和教練採行的價值結構所否定。

14.雖然核心過程是持續的,表現因素先後順序的平衡和教練在競賽管理的角 色,受到運動的特殊性所影響。

15.許多訓練技能和知識需要完整的實施,意味了訓練過程適於由教練群和專 家們所促成。

16.運動訓練過程可概念化為四種階段:直接介入(intervention)、支持介入、

限 制 管 理 (management of constrains) 、 策 略 合 作 和 整 合 (strategic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17.競賽式(performance sports)教練領導所界定的特質是過程的策略整合和合 作。

18.運動訓練過程的呈現,可從為競賽所作的準備程度、訓練實施情形能否適 於完成表現目標而得知。

三、訓練過程模式的組成因素

Lyle (2002) 提出其個人對於訓練過程模式的假設,他認為訓練過程像是一面 以磚材築成的牆,這面牆是由許多與訓練有關的14 個磚材(building block)(因素)

所組成(見圖6);與先前的假設不同的是,他認為這些組成的因素(磚材)應該 要能適用於實際情形,不應只是圖示上的表徵而已;一定要能夠操作,故也使得 這些因素具有做為訓練評鑑效標的優點,茲簡要敘述如下。

資訊平臺 訓練專業 表現者能力

表現分析 操作 系統發展

計劃 目標設定 調控程序 監管程序 準備和訓練

比賽 個別化 個人和社會意義 圖 6 訓練過程因素

1.資訊平臺(information platform):資訊是實施過程所需要的燃料,而系統和 邏輯的計畫、決定、調控(regulating)、監管(monitoring)和評鑑方式有賴於 適當的資訊,許多資訊來自於選手或團隊的表現。

2.訓練專業(coaching expertise):是指教練實施訓練的技能和知識,訓練的技 能和知識將是實施訓練過程的主要特色,此二者會在溝通、管理、領導和 決定的脈絡下運作,教練需要特殊的運動技能和專業能力。他將知識分為 三種:(1)特殊的運動知識(sport-specific)—技術、戰術、器材、表現的發展 等。(2)建立的實務原則—包含訓練理論、因應策略、計畫、傷害防護、學 習和教學策略。(3)次學科的知識—如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等。

3.選手的能力:若沒有選手或團隊的表現,訓練過程是沒有意義的,選手目 前和潛在的能力決定於目標和成就,鑒於先天能力對表現的影響,這促使 選材和招募選手顯得更為重要。

4.表現分析:教練需要評估選手的表現情形,以鑑別其表現的結果。

5.操作(operationalization):操作的過程是個別化及脈絡化的,可分為實務管 理、競賽管理和計畫(programme)管理三種。

6.系統發展:提升表現應是穩定的、可預測和可管理的,且應有科學的基礎;

而非源自運氣或未計畫的活動。

7.計劃:計劃是訓練過程的要素,計畫有其原則及整合自次要學科的原則,

以做為提升表現。

8.目標設定:是針對訓練過程的需要,給予方向和指引,應該將選手的潛能 和期望、環境、組織資源與期望等納入計畫考量。

9.調控程序(regulation procedures):訓練過程的本質應是需要調整、控管的,

即假設變化和改變皆是訓練當中不可避免的,為了因應環境及確保達成目 標,故經由調控程序使得目標和計畫能更為配合。

10.監管程序(monitoring procedures):合理的方法、計畫、表現分析和進步等 皆為訓練過程的特徵,基於使用適當資料為前提,來做為訓練評價。

11.準備和訓練:為了增進及維持表現,在訓練過程中尚須包含恢復、策略討 論、個人心理準備、比賽演練等,以及常見的訓練期。

12.比賽:比賽訂定的行事及比賽跟設定目標間的關係,會明顯影響到年度訓 練計劃和週期。

13.個別化:個別化是操作訓練過程的基本原則,但需要視隊伍的大小和運動 專項而定。

14.個人和社會意義:訓練過程發生於個人和社會,且其操作對於個人和所處 的社會皆有所影響。

四、操作模式

如前所述,建構的模式應與實際訓練有所連結,其價值即在於能與可觀察的 訓練實務相比較,在教練操作訓練過程中,其所具有的專業能力、目標設定、計 畫、調控、監管、訓練的實施和比賽、評鑑等要素皆是訓練過程不可或缺的,當 訓練過程適當操作時,則其中的要素運作才會促進表現的程序和活動。換言之,

像教練的訓練行為、實施訓練所採用的方法、指導方式、做決策、管理經營整個 球隊或如何與家長溝通協調等,這些外顯的多重行為與現象構成訓練的本體,因 而它雖然複雜;卻是可以計畫、觀察的。若從模式觀點來看,訓練過程可以將之 簡化、抽象化成幾個核心因素,以便讓我們易於理解所看到的過程。

因此 Lyle (2002) 認為模式的價值為:描述和範圍、解釋因素間的關係、能 經由比較方法分析實施、為研究和教育提供模型、預測結果等。他進一步以控制 盒(control box)、閾值(thresholds)、運動特殊性(sport specility)、調整模式(adapting model)四部份來闡明訓練過程模式的操作。控制盒是指整個模式的一部份,控制 盒可控管訓練過程,一個生手教練成為專家教練的過程即是逐漸發展控制盒的內 容;一個模式會由幾個控制盒所組成。當預期結果與成果相差太大時,則閾值會 遭到改變,使得教練需要改變訓練介入的程度(或改變期望),閾值系統讓教練使 用有效的專業方法,並以不同的階層(hierarchy)方式對計劃進行必要的調整,這

種調整與項目的特殊性有關,有的項目需要作立即的反應;有的則否,因為有時 會因改變太多反而讓選手不安。當將實際的訓練實務全置於模式圖時,這合成的 型式(pattern)也將會有別於所有教練或多數項目,但就理想的模式來說,這種不 同是必須的。再者,若模式不適用於某些特殊項目時,問題可能存在於開始的假 設或組成因素上(building block),由於各項目的特殊性,他進而提出“模式的主要

種調整與項目的特殊性有關,有的項目需要作立即的反應;有的則否,因為有時 會因改變太多反而讓選手不安。當將實際的訓練實務全置於模式圖時,這合成的 型式(pattern)也將會有別於所有教練或多數項目,但就理想的模式來說,這種不 同是必須的。再者,若模式不適用於某些特殊項目時,問題可能存在於開始的假 設或組成因素上(building block),由於各項目的特殊性,他進而提出“模式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