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五節 研究程序

一、研究前的準備

在研究初期,研究者首先從閱讀的文獻中慢慢形成研究的概念,並嚐試擬出 研究的方向與內容,於聚焦在“訓練過程”後,即依照大略方向與參考文獻而編製 訪談大綱,並以一位具國手及亞青教練經歷及擔任訓練工作十年的體育教師進行 訪談,再依照訪談進行的情形,據以初步修改不適當的訪談內容。最後再經由指 導教授、具國家教練資格的大學教師兼羽球教練、資深中學羽球教練等共三位擔 任訪談大綱效度檢核工作,為訪談大綱進行專家效度檢核。專家的意見主要有:

(一)要釐清訓練過程的內容與範圍、(二)將並非主要探討的題項(教練訓練行為)

刪除等二部份。

二、進行前導性研究

於開始尋覓適當參與研究者的同時,也藉此展開前導性研究,由於紮根理論 的分析方法,需要處理許多資料,從蒐集的資料進行篩選、分析及編碼命名,資 料分析並不容易,有待前導研究期間不斷的改進與熟練方法。此次擇定一所市立 完全中學教練進行觀察訪談,主要目的是為正式研究進行暖身,將訪談大綱再做 修正、練習繁雜的資料謄寫分析作業,以及尋求研究的靈感,全程訪談計180 分 鐘,以下為研究者前導性研究心得略述:

(一)互為主體

研究者與參與研究者在研究中應是互為主體,教練們將其所認知及踐 行的訓練專業詳實描述,具有呈現實務、貢獻訓練經驗與智慧的意義。研 究者依照研究目的與研究考量進入田野,忠實的搜集與分析參與者提供的 訊息,乃抱持謹守研究步驟探討訓練過程,以提昇對於中學羽球教練的訓 練瞭解,或能藉此讓教練們為自己發聲的期望,研究者與參與研究者二者 各就其地位對話,皆能從不同角度為訓練領域付出。

(二)掌握訪談時機

為兼顧訓練,所以訪談多數是在球場邊進行的,每每在訪談的過程中 遇到選手找教練報告事情、家長或同事到場洽談、助理教練徵求總教練訓 練意見、接電話或交代比賽報名事務等情形,或許因臨時處理事情而壓縮 原定的訪談時間,研究者將來進行研究時,應考量到教練會在兼顧訓練的 情形下受訪,所以要能配合受訪教練見機行事,掌握再啟話題的時機,抑 或採取權宜之計,先提問重要題項、把問題濃縮合併。

(三)研究互惠

於訪談過程中,受訪者需針對訓練過程相關問題思考及回答,並在研 究者追問下,對於問題及背後的成因有了較清楚的概念,如選手訓練日誌 的書寫已停止多時,受訪教練認為應該重新啟動此項措施,以增加訓練掌 握;又如現行羽球技術不易評量,研究者建議他可以參考教學所用的GPAI 作為比賽的評量工具。而研究者也從中得知,訓練日誌、評量技術等實務 工作會因教練訓練負擔過重與教練知能等因素而影響,增加研究者對研究 問題的敏察。

(四)調整訪談題項與進行時間

從受訪者的回答,可以知道訪談大綱的擬定是否適當,其中諸如問題 的順序、進行、內容等都可以有概略的瞭解。以題目順序而言,可將訓練 背景、訓練近況之內容列為前一、二題,可引發受訪者侃談及讓研究者立 刻掌握球隊近況。再就訪談進行時間看,受訪者充分受訪的時間不宜超過 二小時,最好以一小時到一小時半為原則,否則易導致疲勞不專心,甚或 影響訓練太多的狀況。經過預試,發覺訪談全程預計需要 180 分鐘,故得 視情形分二次進行訪談。

(五)訪談內容

研究者深知為了發展理論,必須能夠以最大的彈性或是開放性問題的 方式,來架構所要提問的問題,才能深入去探討問題背後的現象,卻又礙

於若不加以設定範圍而失焦,因此思考如何尋求兼顧二者的方式來進行研 究。就具有初部架構的訓練過程研究現況來說,國外已建立了部分的相關 理論,但這些理論卻是未經轉化或是較為形式(formal)的,國內也有部分有 關的主張或觀點,卻也只停留於片段、論述的階段而已,故從國內外相關 研究所呈現的狀況看,促使研究者有了採取權衡的研究做法,即在現行初 步架構下,進行深入的探討,廣泛去探索這些因素的內涵,並設法針對因 素間的關係去聯結與發展,以尋求實質理論的建立。由於「發展理論是一 個歷程,且經常是冗長的」(吳芝儀、廖梅花譯,頁 31),所以研究者以此 為起點,並保持一研究的彈性與敏感,以避免產生偏狹、自我設限的情況 發生,如此才能建立一紮根於實際資料的理論。

三、開始正式研究

預定於97 年初開始實施,基於研究目的、架構與紮根理論的資料蒐集方法,

整個研究流程擬規劃如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