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經由質性方法,深入探討我國中學羽球教練的有效訓練過 程,亦即藉由紮根於國內中學羽球教練實務的資料,來瞭解我國中學羽球教練的 訓練內涵,釐清其中諸如訓練目標、計畫、實施等可能涉及的相關因素間的關係,

並據以瞭解中學羽球教練訓練過程的影響因素與因應策略,再經由理論生成而嘗 試建立一在地化的訓練過程模式,以增加我們對於運動訓練領域的瞭解。如何慎 選符合訓練領域所推崇的方法,並在合理的架構下,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分析 與探討,終而達成研究目的,正是本節所欲闡述者。

(一)質性研究可深化訓練領域研究

以質性方法從事運動領域研究而漸獲接受應是近十多年的事,Martens (1987) 是引領此研究方法者之一,他曾描述自己身為一位運動心理學家;

卻因為所進行的科學研究與實務所衍生的距離而感到不舒服,並說:「做為 一位學術研究及實務的運動心理學家,這使得我需要生活於二種互斥 (exclusive)的規則及說二種不同的語言。這種情形打擊了我,但這並非是應 有的情形,我確信這二種運動心理學應該結合,主要的理由是它們二者在 傳統科學中均是真正知識的來源」 (1987,頁 31) 。由此足以顯示 Martens 相信質性研究能經由定性的方法獲得知識,以及豐厚和深化新研究領域的 發現,不僅對於當時以量化為主流的研究產生了影響,也對進行相關議題 的研究具有啟示作用。

由近幾年陸續以質性方法著手於教練所得的相關研究結果中 (Cote,

Salmela, Trudel, Baria, & Russell, 1995; Saury & Durand, 1995; Bloom, Bush, Schinke & Salmela, 1997; Longueville, Fournier & Dubois, 1998; De Marco, Mancini & West, 1997; Wright, 1998; Moraes, 1998; Eccles, Walsh & Ingledew, 2002; Thelwell,Weston, Greenlees & Hutchings, 2008;高三福、簡曜輝、莊 仲仁,2002;鄭漢吾,2003a;2003b;吳海助,2008;李佑峰,2009) , 確實呼應了 Martens 的觀點,亦即質性研究的確為教練相關議題提供了不 同於量化研究的結果,並有效延伸及開展了與教練訓練相關的研究觸角。

另由 Lyle 說的話:「訓練的研究常被視為是沒甚麼問題,而且教練的 研究經常未將對象脈絡化」 (2002, 頁 39) ,也顯示出質性研究對於教練 研究的適用性。再就本研究所關心的訓練過程而言,Lyle (2002) 指出除了 Cote 等人於 1995 年所提出的模式之外,現存的訓練模式很少有得自堅實 (rigorous)的研究;且目前也少有模式是達到共識或使用的。Cote 等人 (1995) 以17 位專家體操教練為對象,採開放式的問題和不同的問答方法來揭露、

探索及證明關於訓練的重要訊息,所有教練的訪談逐字稿和未結構化的質 性資料,皆經由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的程序與方法予以歸納,分析的 過程則是將訪談中有意義的單元(meaning units)予以概念化,並依照屬性 (property)、類別(category)、因素(component)等架構系統化進行,而浮現的 因素是由比賽、訓練、組織、教練的個人特質、選手的個人特質和發展的 水準、外在因素等組成,這些因素進而發展成體操教練訓練過程模式的知 識基礎。

以紮根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之相關研究,在國內外陸續可見 (Cote, Salmela, Trudel, Baria, & Russell, 1995; Saury & Durand, 1995; Bloom, Bush, Schinke & Salmela, 1997; Eccles, Walsh & Ingledew, 2002; 林如翰,2003;王 瑤芬,2005;施登堯,2006) 。由於其具有將得自實地的資料,作結構而 系統化分析的特性,並從資料中推衍出接近現實的理論,循此程序而建立 的理論,將更能提供體育從業者對訓練專業的洞察、增進對於訓練的理解,

並對後續的行動提供有意義的指引,致使此方法漸被採用於著重系統化的 運動訓練領域相關研究中。

(二)紮根理論助於訓練理論的生成

基於前面述及的訓練領域之研究啟示,以及訓練情境常受許多因素所 影響的考量,研究者相信欲釐清訓練過程當中脈絡,應採取適當的質性方 式進行研究,親臨訓練場域進行資料蒐集,才能實地瞭解教練實施訓練期 間對問題的因應與感受田野的情境脈絡。研究者認為若要從訓練的文本中 持續蒐集與比較資料,以建構在地的訓練過程模式理論,需要長期系統的 蒐集、分析、比較、連結資料,以萌生出符合訓練領域的概念與理論,故 不宜選擇只將資料陳述的質性方法而已,應該選擇具有建構理論功效的方 法。而紮根理論研究法(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所具備的特性,能在長 期性、系統化與結構化特質的訓練情境裡,藉著系統化的資料蒐集與分析 程序,得到來自訓練實際情境的資料,發展出足以反應實際訓練情境的理 論。

紮根理論是由社會學家Strauss 和 Corbin 在 1967 年發展,其理論則源 於實用主義和符號互動論。此理論於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一 書 中 (Strauss & Corbin, 1989) 將之視為是一個方法論和一組研究方法,國內則譯 為<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與〈質 性研究概論〉(徐宗國譯,1997)。此一方法的重要性在於提供了一種讓研 究者能夠隨研究俱進的視野(vision),提供的是思考和觀看世界的方式,使 選用此方法論的研究者有較充實的研究。若將之對應於訓練領域上,就像 是一個馳騁於運動天地的運動家,需要的應不只是表現運動的技術,同時 也需要引領他看待運動世界的視野,一個不同於競爭表象的視野,才能引 領運動家其堅忍訓練與追求卓越的實踐歷程。Strauss 與 Corbin (1989) 認 為此方法所提供的資料分析技術與程序,不論是如何重要,都僅止於達成

目的的手段,不需要一一運用遵循,其目的更在於提供一套研究工具,讓 研究者具有分析資料的自信,且能開發每人具有的未開發創意。依此而言,

也像是縱橫於訓練場域的優秀教練,為能達到提升運動員表現的目的,訓 練的原理原則並非一成不變的操作,只要能夠不悖離訓練主軸與運動精 神,在動態的訓練過程中,敏察訓練情境,隨著訓練進程保持不斷更新的 理解,發揮創意將個人所累積的訓練經驗與知能融合,實施於運動員的訓 練,終能達到藉由專業來提升選手潛能的目的。此正是紮根理論的精神--得自實地的資料所建立的概念,將更能夠提供洞察、增進理解,不僅清楚 的將資料蒐集與分析的程序作系統描述,而且對於行動也能提供有意義的 引領。

紮根理論是運用系統化的資料蒐集方式,經由歸納和演繹交互分析的 程序,針對一現象來發掘、歸納並發展出紮根於現實世界的理論之研究方 法 (Strauss & Corbin, 1989; 徐宗國譯,1997) 。另一方面,因為紮根理論 是遵循科學原則、比較的原則、假設驗證和理論建立,以及能反映出質化 研究,故具有發現因果關係與建立本土經驗、現象的優點(徐宗國,1996)。

研究者即是基於其所具有的優點,相當適合做為本研究實際進入研究場域 實施系統的資料蒐集,來探討教練於訓練實施背後的隱性知識,希望所建 立的理論能與訓練領域的其他研究成果相互印證與累積,並且能夠回向到 訓練實務,達到建立本土的訓練過程模式之目的,遂決定採用此研究法。

二、研究架構

要能建構紮根於實際資料的理論模式,則架構除應將相關因素包含於內,也 應有效將相關理論與研究架構有效連結,以下分就此二部分考量加以敘述。

(一)考量訓練過程所涉及因素

由於訓練過程牽連甚廣,對於可能影響訓練的因素,諸如:教練特質與 選手來源、訓練、比賽、組織或不確定的外在因素等皆包含在內。故研究者

經由相關文獻的研讀開始,探討了諸如:有效訓練、教練培育、羽球訓練、

訓練過程等議題,顯示出此些重要的議題在訓練當中有互通相連與曖昧不明 之處,且對重視績效訓練過程的議題為何仍處於低度研究的情況有些不解,

從文獻閱讀中衍生的疑惑有:究竟相當重視選手表現的訓練場域有哪些因素 組成訓練過程的內涵?因素間關係如何?教練們的訓練易受那些因素影 響?教練如何採取因應措施?能否藉由績效良好的中學羽球教練之訓練實 務,來建立在地的訓練過程模式理論?研究者在不斷的澄清問題方向後,終 而形成上述研究問題。

為解答上述問題,研究者基於影響訓練的因素很多,而且關於訓練過程 的一些概念並未充分釐清;概念間的關係也未被完全了解,應針對訓練文本 的分析、比較、驗證,以釐清訓練過程間的因素及脈絡,才而生成嚴謹的理 論,故依照研究目的及參考相關文獻 (Cote 等,, 1995;余憶鳳,2002;鄭 漢吾,2003a) 而形成研究架構。

(二)連結相關理論作為架構參考

此架構概念分別擷取了:代表隊組訓、訓練過程模式因素與階段 (Lyle, 2002) 、國內優秀羽球教練信念(鄭漢吾,2003a)等概念,復依照欲探討訓 練過程模式的目的融合而成(如圖8)。茲分項說明如下:首就代表隊組訓而 言,由於學校代表隊組訓的過程儼然是個訓練過程,在組訓過程中,需歷經 遴選選手、設定目標、擬訂計畫、實施訓練、評量成績等程序,雖然常見的 文獻並未專從訓練過程的角度將涉及因素深入探討,其所涉及的因素卻是本 研究進行所應納入考量者。次就 Cote 等人的訓練模式來看,其是以訓練、

組織、比賽三項因素,作為此模式所指陳的主要核心因素,再加上教練特質、

選手特質及外在因素成為附加因素,此種主要因素與附加因素間交互影響的 概念足以闡明訓練的複雜情境。再就Lyle 對訓練過程模式階段的主張,指出 訓練是由開始、計劃、目標、調整、訓練、比賽等階段所組成,各階段皆具

選手特質及外在因素成為附加因素,此種主要因素與附加因素間交互影響的 概念足以闡明訓練的複雜情境。再就Lyle 對訓練過程模式階段的主張,指出 訓練是由開始、計劃、目標、調整、訓練、比賽等階段所組成,各階段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