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檔案評量

一、檔案評量的意義

Portfolio assessment 在國內尚未有一致之譯名,吳毓瑩(1995)、莊明貞

(1995)譯為「卷宗評量」,盧雪梅(1998)譯為「案卷評量」,張美玉(2003)

譯之為「歷程檔案評量」,鄒慧英(2004)則譯之「檔案評量」。本研究以「檔 案評量」稱之。關於檔案評量的定義,學者們的看法有:

張美玉(1996)認為檔案評量是有目的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過程中所付出 的努力、進步的歷程和達成多少學習的目標。

吳毓瑩(1998)認為 Paulson& Meyer(1991)的說法較能完整表達檔案評 量的精神,亦即卷宗意指有目的地蒐集學生作品,這一系列的作品展現出學生 在一個或數個領域內的努力、進步、與成就、整個卷宗,從內容的放入、選擇 的標準、評斷的標準,都有學生參與其中,同時卷宗內還包含了學生自我反省 的證據。

李坤崇(1999)對檔案評量的看法則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與計劃,請學 生持續一段時間主動蒐集、組織與省思教學成果的檔案,以評定其努力、進步、

成長。具有目標化、歷程化、組織化、多元化、個別化、內省化及整合化等特 質。

Katz & Chard(1996)定義檔案評量是教師不間斷地蒐集幼兒探究問題的 過程、想法、思考與感受,並經由討論確認幼兒當時的想法、需求或困難, 對 幼兒進行的連續性評量。

曾吉雄(1999)認為檔案評量是將學生各類作品成果加以收集整理,建立 動態的方式,學習檔案紀錄的完整過程,透過學生的檔案記錄,瞭解、評鑑學 生的學習情形,教師藉此改進教學方法、技巧。

27

陳姿蘭(2001)指出檔案評量是一種呈現幼兒學習的工具,它是有目的的 蒐集意兒作品,從這些文件資料中展現幼兒的發展、進步、努力、成就,建檔 的過程重視幼兒自己或師生共同選擇作品及幼兒自我評鑑、分析。

綜上所述,檔案評量是利用「檔案」做為一種評量工具,將幼兒學習的作 品與成果匯集整理在資料夾中作為教師評量幼兒的方式。以幼兒個人為單位,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持續性的、有計畫性、有目的性且有系統的收集幼兒所有學 習項目的表現,以顯示幼兒個人的學習歷程及其能力和進步情形。

二、檔案評量的目的

在我國 1987 年教育部所頒訂的《幼稚園課程標準》實施通則中載明教學評 量的五個要點,其中第五點所提到的內容,即說明了評量的目的:教學評量的 結果,須妥予運用,除做為教師改進教學及輔導幼兒的依據外,並應通知學生 家長,期與家庭教育相配合。

Black(1993)、Slavia 和 Yesseldyke(1995),認為檔案評量的主要目的有 三項 (引自陳啟明,1999):

(一)評量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成果與努力。

(二)教師及父母能更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培養學生自省、負責、獨立的能力進,而建立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 與學習的動機 。

After(1995)認為透過檔案評量的實施,能夠更深入地看到學生瞭解了什 麼以及可以到做什麼,可以做為補充和代替標準化的測驗方式,此外,檔案評 量也可以做為與家長溝通學生進步情形的一種很好管道。

Cohen(1999)表示檔案的目的是將幼兒發展的相關訊息有系統的彙集,可 以協助教師訂定幼兒的學習計畫,使得教育的內容更貼近幼兒成長的需求。

28

此外, 江麗莉(2004)提出幼兒檔案評量的目的為:監控幼兒發展與學習、

指引教師的課程計畫和決策、提供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依據、診斷幼兒的特殊需 求、評估幼稚園的辦學成效。

廖鳳瑞(2005)亦指出檔案評量有四大目的:決定幼兒的狀況和進步、提 供教學計畫與教學決定所需的資訊、鑑定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收集並記錄資訊 以作為報告及溝通之用。

王珮玲(2006)也提出幼兒檔案評量的目的除了瞭解幼兒的發展狀況以便 設計合適的教材來充實幼兒的生活經驗之外,還要能及早發現發展遲緩或發展 快速的幼兒,以便進一步作教育上的安排,同時評量也可以提供家長作為教養 子女的參考。

李郁芬(2001)認為經過規劃且內容豐富的學習檔案,可以提供幼兒個別 的身體、語言、社會情緒以及認知等方面的發展現況與學習歷程,所以幼兒檔 案評量不但能顯示幼兒發展技能和知識的歷程提供強而有利的證據,教師也可 以此為改進教學內容的依據,使得教學的內容及方法更符合孩子的需求。

綜合以上學者的看法,可以得知檔案評量對幼兒而言,從收集的作品中可 展現幼兒學習歷程的豐富訊息,展現幼兒的成長和努力成果,進而發現幼兒的 個人特質,同時也可以讓幼兒具備自我反省的能力。對教師而言,檔案評量是 老師檢視教學成效的重要工具以及教師教學或教育上的相關計畫決定之參考。

此外,檔案評量亦協助教師發現幼兒學習上的困難進而給予協助,以及對於家 長報告與溝通幼兒學習成長的證據。對家長而言,檔案評量是其瞭解幼兒學習 與發展狀況的方式,可提升家長對幼兒學習的重視及參與幼兒學習的意願,有 助於親師間的互動。

29

Fogarty 等人(1995)提出在使用檔案評量時應該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一)為什麼要學生持續蒐集自己的作品?

Tombari & Borich(1999)則提出檔案評量可以分為八個步驟或程序來實施

30

Smith、Brewer & Heffner(2003)認為檔案評量對教師而言,是一般教學及 保育工作之外的沉重負擔,需要透過有系統的方式進行,其步驟敘述如下:

31

進展,教師藉由檔案評量修改教學並增進其教學成效。

(五)教師提出具體之學習輔導建議:教師以幼兒學習檔案的內容為依據,

提出合幼兒個人的教學計畫及建議,同時也讓家長了解幼兒全面性的發展情形。

綜上所述,檔案評量實施步驟需要先確立評量的目的,才能根據目的來決 定評量的內容,進而設定評量的方式。在收集幼兒資料時也應注意以評量目的 系統性的彙整。教師需與家長溝通並邀請其與幼兒一同參與選擇檔案作品。此 外,教師亦須撰寫對幼兒客觀的發展評述以及具體的學習輔導建議與計畫。最 後則是教師利用檔案評量中的幼兒學習資料,檢視自我的教學成效,進而協助 開展幼兒的學習、增進教學的品質。

四、檔案評量實施的優點與限制

教師若能善用檔案評量,不管是對於教師的教學或是幼兒的學習,都可發 揮許多的功能,分述各學者所提之實施檔案評量之優點與限制如下:

(一)檔案評量的優點

Farr & Tome(1994)認為檔案評量的優點有:

1. 鼓勵並發展自我評量,學生從自我評量開始,知道自己哪裡需要改善,

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促進學生作品的持續分析。

2. 提供更廣更多樣的視野來看待學生的學習成就,使得各式各樣的資料都 可納入。

3. 檔案評量是真實的提供任務,較接近日常生活中的要求,對學生較有意 義,符合學生真實的學習經驗。

吳清山、林天祐(1997)認為檔案評量的優點有:重視學生個別的需要、

能力和興趣,強調學生真實生活的表現,師生共同參與評量的過程,幫助別人 了解自己的學習成就。

32

33

34

35

的個別差異大,因此評量的標準與項目的設計不易。

3. 檔案評量的實施較為費時、費工,教師工作負荷量大

檔案的評量需要教師較多的時間來做文字的敘述。同時由於每位幼兒的評 量標準與教學目標都有所不同與差異,教師在進行檔案評量的時增加許多的負 荷。

4. 檔案的儲存與管理困難

檔案置於園所可方便教師隨時檢視幼兒進步的情況與教學的適時導入,但 園所或教師便必須提供適當的場所與設備來存放與管理這些檔案;交由幼兒家 長保管可減少此一需求的困擾,但卻會造成教師難以知學生的學習狀況以進行 相關的教學輔導。

5. 教師需具備教學與評量專業知能

由於檔案評量牽涉到的不只是評量方式的改變,而是整個教學內容、教學 方法以及家長、教師、幼兒互動關係的改變。因此教師需具備教學及評量方面 的專業知能,檔案評量才能發揮客觀地評量幼兒學習發展情形的功能,教師亦 得以從幼兒檔案評量中明確地省思其教學成效、提昇教學品質。

五、檔案評量的內容

檔案評量的應用和實施沒有一定的模式可循,也就是檔案內容的收集重點 因評量使用的目的而有所不同。研究者整理相關文獻對於檔案的內容的看法,

如表 2-6,亦針對學者對於收集、組織及內容的選擇說明如下:

(一)檔案的收集與組織 Fogarty 等人(1995)認為須考慮:

1. 檔案容器的形式 2. 加標籤的技巧

36

3. 檔案物品的排列順序 4. 檔案收集的整體樣貌。

Farr & Tone(1994)同樣也認為須考慮「用什麼東西來裝檔案?」、「將檔案 放置何處?」。不過他們也建議考慮「學生何時執行檔案相關工作」、「誰有 內容的權力,而學校行政人員亦可以指定某些項目。Farr & Tone(1994)也主張 學生與老師都可以放入各自心目中想要的項目。學生應該擁有初步的控制權,

而教師就是從旁觀察、協助、並確認學生收集的項目符合原有的評量目標。實 際選擇檔案內的項目時,需以檔案的意圖與目的為基礎,配合檔案的情境與內 容性質來作決定。

根據陳得利(2002)彙整國內外學者之看法(童宜慧,1999;蔡旻芳,2001;

Tarnowski, Knutson & Gleason,1998; Kenneth,1996),認為檔案評量是有目的的蒐 集學生某一方面表現的內容,以瞭解學生學習的成果,因此像作業、報告、專 題、聲音記錄、影像記錄、圖畫、討論記錄、上課情況、考試成績⋯等等,應都

Tarnowski, Knutson & Gleason,1998; Kenneth,1996),認為檔案評量是有目的的蒐 集學生某一方面表現的內容,以瞭解學生學習的成果,因此像作業、報告、專 題、聲音記錄、影像記錄、圖畫、討論記錄、上課情況、考試成績⋯等等,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