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正向心理介入方案、正向因應策略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正向心理介入方案、正向因應策略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Peterson & Seligman, 2004; Seligman, Steen, Park, & Peterson, 2005)。再者,感恩 與生活滿意度、心理幸福感也有顯著的正向關係,換言之,愈有感恩特質或者 經常抱持感恩的人,其生活滿意度愈高,也有比較高的心理幸福感(Wood, Maltby, Stewart, & Joseph, 2008),而感恩特質又與主觀幸福感呈現高度正相關 (Forth, Yurkewicz, & Kashdan, 2009)。正因如此,這些研究發現也給予研究者一 些啟示,並以余民寧與陳柏霖(2014)的正向心理介入方案設計為基礎,企圖 了解正向心理介入方案是否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與因應策略,或 從中挖掘可能的中介角色。

第五節 正向心理介入方案、正向因應策略與主觀幸福感的 相關研究

本研究探討欲建構正向心理介入方案、正向因應策略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 結構關係模型,事故研究者檢索國內外文獻後,發現正向心理介入方案、正向 因應策略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相關研究付之闕如,不過兩兩相關的文獻實則提 供研究者在此研究範疇內的模型建構中有實質上的意義。

一、正向因應策略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

針對正向因應策略與主觀幸福之相關研究,研究者爬梳相關文獻後歸納如 下。國外研究方面,Downe-Wamboldt 與 Melanson (1998)研究患有關節炎的高 齡患者在心理幸福感與因應策略的關係中發現到,正向的因應策略如樂觀面 對、將病痛視為挑戰等方式對心理幸福感有正向效果,負向的因應策略如逃 避、將病痛視為威脅傷害等方式則會對心理幸福感有負向效果,此外,這群高 齡者傾向使用樂觀面對與自我依賴的因應策略勝過使用逃避或情緒化的因應策 略來面對疾病。國外有學者則是透過靜坐實驗來瞭解個體在面對生活壓力時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避目標取向的因應策略與主觀幸福感的關聯,其研究結果指出逃避目標取向的 因應策略對主觀幸福感有負向直接效果,而生活壓力在兩者之間扮演中介變項 的角色,逃避目標取向的因應策略會促使個體感受更大的生活壓力,間接降低 主觀幸福感的感受程度,這個中介效果比逃避目標取向的因應策略對主觀幸福 感的直接效果來得強烈(Elliot, Thrash, & Murayama, 2011)。

在因應策略預測幸福感方面,國外有學者針對中國罹患乳癌婦女進行調 查,這群患者最常使用的因應策略是正向重構(positive reframing)、分散注意力 (self-distraction),迴歸分析結果雖然指出因應策略中的「自責」(self-blame)因素 與就業率最能預測幸福感,然而解釋力並不高 (Li & Lambert, 2007),但能確定 的是負向的因應方式與幸福感呈現負相關。研究上也時常探討壓力究竟能增加 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抑或是降低,但如果將因應策略這項因素納入考量後,結 果可能有所不同,Karlsen、Dybdahl 與 Vitterso (2006)以聯合國及北約軍人為對 象進行調查,其研究結果指出壓力不但能提升,也能減少個體對主觀幸福感的 感受,然而,關鍵在於個體是採取何種因應策略。其結構方程式模型指出正、

負向因應策略會完全中介壓力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力,當個體是採取問題解決 導向的因應方式且結合個體的成長背景後,能夠提升主觀幸福感;反之,當個 體採用逃避導向的因應方式與創傷經驗的聯合影響下,則對主觀幸福感有負向 效果(Karlsen et al., 2006 )。也有研究以護理科系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有良 好自我控制的人愈能使用適當的因應策略,進而提升其主觀幸福感的程度(Por, Barriball, Fitzpatrick, & Roberts, 2011)。在國內研究方面,學生的正向因應策略 對幸福感有正向直接影響,也存在著性別差異,研究指出透過教導適當的因應 策略則能避免憂鬱情緒,亦能提升主觀幸福感(朱育萱,2011;郭俊豪,

2007;馮麗君,2008;楊佳蓉,2011;饒家榮,2012)。

綜合上述因應策略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文獻,大致上可以發現正向的因應 策略與主觀幸福感呈現正相關,或者實證上也指出正向的因應策略對主觀幸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感有顯著的正向效果。反之,負向的因應策略則與主觀幸福感呈現負相關,或 者有顯著的負向效果。因此,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認為因應策略與主 觀幸福感有顯著相關,而且正向因應策略對主觀幸福感具有正向效果,亦即個 體使用正向因應策略的頻率愈高,其主觀幸福感的感受程度則愈高,並依此結 果提出正向因應策略對主觀幸福感的路徑假設。

二、正向心理介入方案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

在正向心理學的發展下,許多研究旨在探討哪些因素能夠提升人類的正向 情緒、正向特質、正向組織,並延伸到希望、感恩、情緒、復原力、快樂及主 觀幸福感等議題上,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則是一種提升個體正向心理的方式,在 此則探討主觀幸福感與正向心理介入方案的相關文獻。

曾文祥(2006a)認為正向心理與幸福感關係密切,而是可以藉由學習來提 升正向心理與幸福感,其根據國外學者的研究並歸納出一套以感恩學習的正向 心理介入方案促進幸福感。爾後,李新民與陳密桃(2009)曾針對大學生實施 感恩學習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其研究發現正向心理介入方案的使用與幸福感有 著正向顯著關聯。感恩正向心理介入方案的相關研究大致上指出,不論是針對 小學生或大學生,透過練習感恩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大多能促進學生的正向心 理與提高幸福感(李新民、陳密桃,2009;洪巧倫,2015;陳春月,2009;張 倪禎,2009;曾文祥,2006b)。

有關正向心理介入方案運用在正向心理的研究,鍾昆原(2014)提出以護 理人員為實施對象的正向心理學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其具體內容則包含練習感 恩、練習寬恕、挖掘個人長處、經營人際關係等方式,藉以提升護理人員的幸 福感。其中,樂觀訓練相關的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可以用來提升正向情緒與正向 特質,對學生而言,有益於形塑正向的自我概念,也發現到正向心理介入方案 的介入與幸福感、因應策略具有顯著正相關(吳相儀,2006;巫珮如、謝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紅,2015;許美娟,2011)。

此外,正念融入正向心理介入方案的研究上,學者們則認為透過練習此類 的方案,可以有效促進正向心理,並有助於靈性的培養(陳柏州,2014;張仁 和,2013;黃鳳英,2015;溫宗堃,2013)。楊淑貞、林邦傑與沈湘縈(2007)

則以禪坐當作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其研究發現禪坐者的幸福感較無禪坐者高,

結構方程式模型也證明禪坐中「自我療癒力」因素可以降低壓力並提高幸福 感。李新民(2009)則以正面事件學習方案探討大學生的快樂與幸福感,其研 究結果發現思想重播、思想分析正面事件則有助於提升快樂與幸福感;書寫分 析與對談分析負面事件亦能提升快樂與幸福感。林維芬與徐秋碧(2009)設計 正向情緒輔導正向心理介入方案,以有生活適應困擾的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

採取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之形式,藉以探討正向心理介入方案的實施成效,

其研究發現實驗組的情緒智力與幸福感皆有顯著提升,且能改善詩生活適應的 問題。Parto 與 Beshara (2011)則探討正念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對學生的幸福感與 憂鬱的影響,其以 717 名、年齡平均 17 歲、具有罹患憂鬱症高風險的學生為研 究對象,發現正念與憂鬱呈現負相關,與幸福感呈現正相關,其中,自律與自 主性同時扮演正念對憂鬱及幸福感之間的中介變項。

國內佐以正向心理介入方案之形式的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也有良好的研究結 果,並指出正向心理介入方案提升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性(李新民、陳密桃,

2009)。再者,劉玉華與張傳琳(2013)透過質化研究方式,以某大學的通識 教育課程「情緒管理」的選修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幸福行動歷程記錄方 案」,教導學生如何記錄與剖析自身的幸福感受,以及發展正向思考與行為,

其以內容分析法歸納學生對於幸福概念的正向思考,其研究結果指出練習該方 案的大學生能有效紀錄幸福感受且轉化成正向概念,並以此概念建構個人的正 向思考與行為模式。國內亦有學者更進一步以量化方法將正向心理介入方案投 入在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中,其研究結果顯示出練習正向心理介入方案的學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有較好的正向心理,而學生的質化心得報告也能佐證其正向心理介入方案的重 要性與有效性(余民寧、陳柏霖,2014)。陳柏霖(2015)再以個案大學「情 緒心理學」課程之修課學生為對象,建構幸福感教學模式對學生幸福感的變 化,發現大學生接受幸福感教學與練習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後,其主觀幸福感、

用心程度、心理資本皆有顯著提升,也說明幸福感教學是引導學生發展正向心 理的教學模式,其中正向心理介入方案的使用更是促進幸福感的關鍵。

三、正向心理介入方案與正向因應策略的相關研究

Mancarella (2010)探討以正念為設計基礎的正向心理介入方案對因應壓力的 影響,研究對象為七歲至十四歲的孩童,為期六周每次四小時的正念正向心理 介入方案,經前後測發現這群受試孩童的壓力有減低的趨勢,而且對其因應能 力有顯著提升。此外,Sibinga (2013)與其同事將都市地區低社經地位之年輕男 性,採隨機分派方式,參加 12 次正念正向心理介入方案,經三個月的追蹤,其 研究結果顯示參加正念組 的受試者明顯較對照組較少焦慮,對其因應策略也有 顯著影響,也較少出現負向的因應策略。

常雅珍(2004)以正向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建構適合國小學生的情意教育 課程,採準實驗設計,探討該課程對國小學生的正向情緒、正向意義、內在動 機與樂觀的影響,其樂觀的子因素包含正向與負向的因應策略。在實施該課程

常雅珍(2004)以正向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建構適合國小學生的情意教育 課程,採準實驗設計,探討該課程對國小學生的正向情緒、正向意義、內在動 機與樂觀的影響,其樂觀的子因素包含正向與負向的因應策略。在實施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