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唐氏症兒童溝通方式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唐氏症兒童溝通方式的相關研究

在文獻資料中,多以智能障礙及自閉症兒童為範疇做介紹,少有 直接針對唐氏症兒童的研究。由於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無口語唐氏症

兒童,因此研究者於本節簡要整理無口語障礙生及唐氏症兒童常見的

溝通介入訓練方式。

一、口語溝通訓練

早期治療方式多將重點放在口語溝通訓練(verb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上,透過構音、音韻的語言訓練課程,補足缺陷,此類課程 多採一對一教學,安排學生於隔離環境中,進行口腔發音及動作訓 練,屬教學法中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學習者可以對聲音和語彙直接模 仿。Richards 與 Rodgers 在 1986 年提出口語溝通訓練在教學上有幾項 特點:(一)語言教學是從口語開始,在教材以字體呈現前,先以口 述方式教導。(二)從語彙到文法的教學,依循一般語言發展途徑進 行;(三)以情境方式介紹新的語言;(四)一旦建立足夠的語彙和文 法,就引入讀與寫(引自郭慧仙,2006)。

二、自然情境教學

眾多學者在認知、社交、語言等領域做了通盤考量後,發現自然 情境下學習語言才是最佳的方式,因此在 1980 年代開始,提倡自然

34

情境教學(Milieu Teaching),而語言溝通教學的發展,開始由語言形 式(音韻、詞彙、語法)轉換成語言內容(語意)及使用(語用)層 面,提倡溝通本位及重視社會文化背景的溝通重點(劉麗容,2003)。

使用行為改變技術的策略,並結合實用社交(pragmatic-social)及自然 後果(natural consequences)的理念,推演出另一種語言教學型態。因 自閉症先天難整合自然環境之社會認知,所以在採用此法時有些必要 的特殊教學策略,如「示範(modeling)、隨機教學(incidental teaching)、

口令示範(mand-model)、時間延宕(time-delay)」(Alpet & Kaiser,1992)。

四種特殊教學策略介紹如下:(一)示範,指的是教學者對兒童感興 趣的內容或話題進行示範教學,若兒童反應正確,教學者立即誇獎兒 童,並擴充教材內容,或是讓兒童接觸原本褪除的教材。若兒童仍反 應不正確,教學者給予回饋,並讓兒童接觸教材。(二)隨機教學,

指的是運用機會教導可理解、複雜或精緻的語言或溝通技能;且指出 兒童在哪些狀況下,會用口語或非口語要求教材或協助。(三)口令 示範,指的是用來教導兒童的口語溝通行為,例如,教學者示範要求 物品時所需要的口令,例如教學者說:「我要喝水」,讓兒童模仿;或 是教學者指出一個開放式的問題要兒童回答,例如,教學者說:「你 在做什麼?」學生若正確回答,則立即給予口頭讚美,若學生回答不 出來,則提供答案教導,示範完後請學生模仿回答。(四)時間延宕,

35

指教學者在呈現教學指令後,不立即提供協助或呈現教材,而是延宕 數秒後(例如五秒),才進一步給予回應或提示,也就是教學者利用 延宕協助,來鼓勵學生主動要求協助(楊蕢芬,2009)。

三、手語/口語並用溝通訓練

在先前介紹的口語溝通訓練方式上,因較著重語言結構、句法及 字彙等機械式背誦,生活功能運用較被忽略,所以在 1960 年代晚期 及 1970 年代早期,開始逐漸重視語意層面的訓練,然而手語/口語 並用的方案也漸受重視(陳榮華、林坤燦,1997)。手語/口語並用 法最早使用於聽障者,之後開始有學者將此訓練方案套用至中、重度 智能障礙者或自閉症患者身上,結果也顯現出不錯成效。但由於對重 度、極重度而言,認知能力已嚴重缺損,所以若要使用此訓練方式,

恐因障礙者難發展出口語能力,而難以持續訓練下去,因此針對這些 無口語障礙者溝通訓練,在 80 年代後期開始有一些新的發展(郭慧 仙,2006)。

林彥佑(2006)指出語言習得需經過五個層次,由低至高層分別 為:感覺機能、運動機能、情緒、社會性、語言思考,要達到能準確 表達語言的層次,需要一段時間,且對本身已有缺陷的唐氏症兒童而 言,學習的歷程更是艱辛,所以假若能提供非口語溝通方式替代口語 溝通,可能幫助他更快適應社會,然而擴大及替代溝通系統的興起,

36

便成為這些重障者的另一溝通曙光。

四、擴大及替代溝通系統

該系統起因於眾多研究發現,約半數的自閉症患者無口語溝通能 力,他們多需藉由擴大或替代性溝通系統來輔助原本有限的溝通能 力,或是做為主要的表達溝通工具。根據美國聽語學會(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簡稱 ASHA)定義,擴大及替代 溝通(AAC)是一個臨床實務領域,主要針對具有嚴重表達溝通異常 者,試圖彌補(臨時地或永久地)其損傷或障礙的模式。「擴大」指 的是運用方法或器具來增進個人溝通能力,而「替代」則是用技術來 代替口語溝通;擴大及替代溝通系統的介入方式多元,主要由符號 (symbols)、輔具(aids)、技術(techniques)、策略(strategies)四要素組成,

是一種用來增進障礙者之非口語溝通能力的方式(楊蕡芬,2009)。

第一項要素:「符號」(symbols)指的是利用視覺、聽覺、觸覺等 方法來表達概念者,分為非輔具或輔具型。「非輔具」指的是不須藉 由輔具的幫忙來進行溝通,例如聲音、手勢(包含臉部表情、眼睛注 視、身體姿勢)、手語和口語;「輔具」則指用實物、照片、圖片、文 字或點字來溝通(引自楊蕢芬,2009)。第二項要素:「輔具」(aids) 則指用來傳達或接收訊息的物品或器具,可分成低科技型與高科技型 兩種;低科技型包含自製圖卡、溝通簿、作息時間表和溝通板等;高

37

科技型包含語音輸出通輔具(voice output communication aids, VOCA) 和電腦等;VOCA 又稱語音產生器(speech generating device, SGD),

可藉由錄音或語音合成技術產生語音輸出。市面上有單鍵式語音輸出 溝通輔具、微電腦語音溝通板(DynaVox)、微電腦語音溝通板掃描型 (Scanning LightWRITER SL87)等樣式提供身障者不同的選擇(楊蕢 芬,2009)。第三項要素:「技術」(techniques)指的是傳達訊息的方法,

可分成兩類:直接選擇和掃描,直接選擇就是只讓學生從一些選項中 去選擇自己想表達的需求,例如用手指頭指、打手語、自然手勢或觸 摸等,有些學生具嚴重肢體障礙,無法移動身體者,可用頭部移動控 制或眼睛注視方式來選擇想要的項目;而掃描指的是訊息項目的呈現 方向,包含循環掃描、線性掃描、項目分組掃描和橫縱掃描等(楊蕢 芬,2009)。第四項要素為「策略」(strategies),指的是使用 AAC 符 號、輔具或技術時,用來增強溝通效能的方法,不管是自學的或是被 教導的,都是促進個人表現的計畫。常用的 AAC 介入策略是角色扮 演、逐步提示等(楊蕢芬,2009)。

早期的擴大溝通系統用來協助智能障礙者,因能透過視覺刺激方 式協助智障者集中注意力及控制知覺因素,幫助學習,因此多採用手 勢或視覺繪圖類符號教學,而後隨著科技發達,特殊教育科技(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帶動了特教教學和研究的新發展,於是 AAC 成

38

為輔助性科技,利用許多不同方式滿足身心障礙者(盧明,1995),

也在許多研究中證實能有效協助許多溝通困難的患者,讓這些人能表 達需求與想法。然而科技發明雖帶來便利,但也有許多限制,尤其是 在發展複雜語言層次上有明顯困難,另外也有使用不普遍的情況,經 研究調查,發現原因為輔具科技產品的生產成本及售價過高,導致普 及率不高(林宏熾,1998)。

在擴大型與替代型方案的溝通系統中,有一項適用於無口語且溝 通意圖缺乏的個體,即為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屬於低科技型的擴大與 替代溝通系統之一。該系統於 1985 年由 Bondy 和 Frost 所發展出來,

主要教學目標為教導自閉症兒童學會自我引導的功能性溝通技能。訓 練方式是以具體圖片(實物圖片)為溝通工具,經由交換圖卡方式來 傳遞訊息以兌換想要的物品,因此在過程中便能學習到如何主動與他 人溝通互動,具增進自閉症學生主動溝通和類化的能力(楊蕢芬,

2009)。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英文為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以下簡稱 PECS,PECS 與其他圖片指認系統不同之處為,

一般圖片溝通訓練著重訓練兒童能夠指認圖片,因此剛開始練習時,

需花很多時間教導物品和物品、物品和圖片配對的技能,Bondy 和 Frost 認為這些配對練習和真實生活情境有差距,缺少生活功能性,

因此容易導致兒童缺乏學習動機,並且在教學過程中,為教師導向,

39

由老師引導活動進行,例如由老師問:「你要什麼?」或「這是什麼?」

等,兒童經常透過教師眼神、肢體動作等提示去猜測答案,學習缺乏 主動性(引自楊蕢芬,2009)。然而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的研發即針對 自發性溝通與類化的缺失,提出周延的解決策略,因此圖片兌換溝通 系統擁有以下幾點特徵:(一)溝通媒介運用有效增強物,而非效能 較差的社會增強,且教導兒童如何提出「要求」,而非「命名」技能。

(二)訓練開始於兒童自發性的溝通,主動接觸成人,而非配對練習。

(三)避免兒童依賴老師提示。(四)兒童不需要密集訓練先備技能,

只需簡單的動作技能,且訓練者不需要特別學習另一種語言,如手 語。(五)使用費用不高,且圖片攜帶方便,適用各種情境。(六)

Anderson 於 2002 年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學習 PECS 速度比學習其他 溝通系統快。(七)PECS 著重功能性溝通反應訓練,促進兒童和環境 間有意義互動。(八)PECS 強調兒童主動接近溝通者,主導互動。(九)

PECS 不會妨害兒童學習說話,文獻上有許多運用 PECS 成功發展出 口語能力之案例。(十)PECS 能減少兒童出現問題行為,增進社會行 為(引自楊蕢芬,2009)。

PECS 課程中使用之圖片內容,皆由調查兒童需求而來,視其發 展狀況而定,且學者也強調使用該系統並非限定應用規定圖片,訓練 者可依學生需求適當運用其他符號材料進行教學,例如實物、縮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