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實驗研究使用工具共有五種,依序為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圖 片兌換溝通系統目標行為紀錄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教學檢核表、增

強物調查表、教師家長訪談大綱,以下就實驗中將用到的五種工具之

使用方式做詳細說明(如附錄二至附錄七): 一、 溝通行為觀察紀錄表

此工具使用於正式實驗期間的基線期、維持期,主要用以了解受 試者在未介入前至介入後的溝通行為轉變情形,觀察向度為主動溝通 表現和被動溝通兩類,主動溝通內含「使用圖片溝通」和「使用肢體 動作溝通」兩類,被動溝通內含有「使用圖片回應」、「需他人協助」

與「無反應」兩類,標記方式用「」表示達到,共有 20 次觀察,

主動溝通方面以圖片主動向他人溝通,被動溝通方面以圖片回應他們 的提問,進而紀錄研究對象以圖片進行溝通的溝通行為完成率。

二、 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目標行為紀錄表(本溝通系統教學者為研 究者本身,以下所稱之教學者即為研究者,學生即為研究對象。)

在執行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訓練時,每階段有其固定目標行為,須 確實記錄學生在該階段表現的每項動作是否如實做到,每階段內含目 標細項行為以及使用的「增強物圖片」,最後用「」方式註記是否

82

完整達到目標,第一到第五階段分別須達成的細項目標不同,以下就 各階段須達成的細項目標其紀錄方式做一一說明:

(一) 階段一:以圖片兌換物品

分為「拿圖片」、「給教學者」、「放開圖片」三個細項目標,共有 20 次紀錄,利用「○」、「△」兩種符號記錄學生是否達到該次細項目 標,「○」表示獨立完成,「△」表示需協助,學生必須三項細項目標 達到為「○」,才表示通過目標行為一次。

(二) 階段二:增加自發性訓練

分為從「溝通本上撕下圖片」、「交給教學者」、「距離」三個細項 目標,共有 20 次紀錄,利用「○」、「△」兩種符號記錄學生是否達到 該次細項目標,「○」表示獨立完成,「△」表示需協助,而「距離」

部分則由「步」為計算單位,學生需前兩個細項目標皆達到為「○」,

且「距離」達到「5 步」,才可表示通過目標行為一次。

(三) 階段三:圖片區辨

分為從「區辨程度」、「從溝通本上撕下圖片」、「交給教學者」、「距 離」、「符合檢驗」五個細項目標,共有 20 次紀錄,利用「○」、「△」

兩種符號記錄學生是否達到該次細項目標,「○」表示獨立完成,「△」

表示需協助,「區辨程度」部分,「1」表示會區辨「非常喜歡」和「不 相關」、「2」表示會區辨「兩項喜愛物」、「3」表示會從「多張圖片」

83

中選取想要的圖片,「從溝通本上撕下圖片」、「交給教學者」部分以

「○」表示獨立完成,「△」表示需協助,而「距離」則由「步」為計 算單位,「符合檢驗」部分則以「Y」表通過、「N」表不通過。學生 需「區辨程度」部分達「3」,且從「從溝通本上撕下圖片」、「交給教 學者」部分皆為「○」,「距離」達到「5 步」,「符合檢驗」為「Y」才 可表示通過目標行為一次。

(四) 階段四:句型結構

分為「將"我要"放在句型條上」、「把"圖片"放在句型條上」、

「撕下句型條」、「交給教學者兌換」四個細項目標,共有 20 次紀錄,

利用「○」、「△」兩種符號記錄學生是否達到該次細項目標,「○」表 示獨立完成,「△」表示需協助,學生必須四項細項目標達到為「○」,

才表示通過目標行為一次。

(五) 階段五:「你要什麼?」的提問

分為「延宕時間」、「回應問題」兩個細項目標,共有 20 次紀錄,

利用「○」、「△」兩種符號記錄學生是否達到該次細項目標,「延宕時 間」部分直接紀錄秒數,「回應問題」部分則利用符號記錄學生是否 達該次細項目標,「○」表示獨立完成,「△」表示需協助,學生需在 聽到「你要什麼?」的問題後,能立即「回應問題」,才表示通過目 標行為一次。

84

三、 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教學檢核表

此檢核表目的是檢核教學者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是否有符合圖片 兌換溝通系統的操作原則。在每次教學後,研究者和觀察者透過影片 檢核教學過程是否按照流程進行,教學者若達到該目標則「」,未 能達到則「」,若未達到則需省思過程疏失以作為下次教學之依據。

四、 增強物調查表

實驗實施前必須了解研究對象喜愛的物品、活動或是食物,以利 在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在調查增強物同時也了解研究對象最喜愛以及 最不喜愛物品,將增強物做喜愛程度的排序,以便進行圖片兌換溝通 系統教學。調查對象有家長、教師助理員、特教班其他教師,共同歸 納出在不同情境下分別喜愛與不喜愛的物品、食物或活動。

五、 教師家長訪談大綱

為深入了解介入研究對象後其主動、被動溝通行為的類化情況,

採用半結構性訪談,訪問研究對象之特教班教師、教師助理員及家 長,了解介入後主動與被動溝通行為的實際改變及對教學法的評價。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