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氣候變遷與安全之關係

第二章 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之探討

第一節 氣候變遷與安全之關係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之探討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2013 年發表的《氣候變遷 2013 自然科 學基礎》(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全球溫室氣體的濃 度至少已上升到過去 80 萬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水平,1880 至 2012 年期間,全球 溫度升高了攝氏0.85 度。1科學家觀測到的數據,足以證明溫室氣體與全球暖化,

造成地球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熱浪頻率增加、乾旱地區擴大、劇烈降雨、新 興疾病產生以及爭奪日益稀少的資源等後果。本章將進行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之探 討,先歸納目前氣候變遷的現況及其與安全的關係,接著闡述氣候變遷對全球帶 來哪些災害,最後研究聯合國為減緩並解決這項危及人類生存的威脅,運用哪些 機制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第一節 氣候變遷與安全之關係

為瞭解全球氣候治理與目前氣候變遷的情況,有關氣候變遷的基礎問題,例 如氣候變遷如何產生,與溫室氣體有什麼關係,其嚴重程度為何,為何近來此議 題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與人類安全有什麼連結,均是研究聯合國氣候治理機制 以及美中兩國氣候關係的前哨站。

壹、全球氣候變遷現況

一、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地球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的主要組成,包含水蒸氣(H2O)、

臭氧(O3)、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全氟碳化物(PFCS)、氫氟碳化物

(HFCS)、氧化亞氮(N2O)、六氟化硫(SF6)、氯氟碳化物(CFCs)等,扣除

1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IPCC, http://www.ipcc.ch/report/ar5/wg1/, accessed March 20, 2014.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水蒸氣占整體的60%至70%,最重要的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約占整體溫室效應 的26%,且其在大氣中留存的時間高達200年。二氧化碳是地球生物重要的生命 參與者,植物透過光合作作用吸入二氧化碳,轉換成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再將 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和蛋白質,動物則食用植物以維持生命,而各類生物的呼 吸作用、細菌和真菌在分解生物屍體的過程等均釋放二氧化碳。透過地球生物複 雜的生命活動,二氧化碳在地球上不斷循環流動。

溫室氣體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使地球表面升溫,大氣吸收來自地面 向宇宙發射的長波輻射,使長波輻射返回地表,以維持地表之溫度,此即「溫室 效應」(Greenhouse Effect)。2然而,如果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增加,則將使大氣吸 收更多長波輻射,地表溫度會持續升溫,進而導致暖化,引發全球氣候變遷。

二、全球溫室氣體濃度

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是導致溫室效應強弱的主要因素,而溫室效應的強弱是全 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關鍵,因此必須觀察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且加以控制。全 球溫室氣體自1970至2004年間增加80%,主要來自能源工業、交通運輸、製造業 與土地利用。3從排放趨勢來看,人類的活動舉凡糧食生產、砍伐森林、燃燒木 材及化石燃料等,皆與二氧化碳的產生息息相關,在工業化以前,這些活動規模 不大,因此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對大氣循環所造成的影響甚微,大氣中二氧化碳的 濃度約在270ppm-290ppm之間,但自工業革命以來,工業與交通發展迅速,人類 大量使用煤炭與石油,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急速增加,2011年達到391ppm。4自 1900至2008年全球化石燃料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漸增加,1900至2008年期間

2 吳兌,《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年),頁 20。

3 楊惟任,〈中國氣候變化政策的內外部因素分析〉,《環境管理與研究》,13 卷 1 期(2012 年 10 月),頁 5。

4 熊焰,《低碳之路 重新定義世界和我們的生活》(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年),頁 3-8;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IPCC, http://www.ipcc.ch/report/ar5/wg1/, accessed March 20, 2014.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增長超過16倍(如圖2-1)。5可見人類活動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的因 素之一。

圖2-1:全球化石燃料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1900 至 2008 年)

資料來源: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ttp://www.epa.gov/climatechange/ghgemissions/global.html#three, accessed March 20, 2014.

另根據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發表的《全球氣候2001-2010十年極端氣候總結 報告》(The Global Climate 2001–2010 A Decade of Climate Extremes Summary Report)指出,由於人類活動,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濃 度持續增加,全球大氣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在2010年上升到389 ppm(相較於18至 19世紀工業化前同比增長39%),甲烷上升到1,808 ppb (相較於18至19世紀工業 化前同比增長158%)、氧化亞氮上升到323.2 ppb6(相較於18至19世紀工業化前 同比增長20%),使全球平均溫度上升,影響水文循環,並導致其他氣候模式變 化(如表2-1)。7即使2030 年之後溫室氣體零排放,地球溫度升高攝氏2度的機 率仍然存在25%。8此外,氣候變遷亦造成熱浪頻率增加、乾旱地區擴大、劇烈 降雨及海平面升高。9地球自然環境將因為極端氣候現象造成傷害。

5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Data,”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ttp://www.epa.gov/climatechange/ghgemissions/global.html#three, accessed January 25, 2014.

6 ppm(百萬分之一)、ppb(十億分之一),是溫室氣體分子數與乾燥空氣的分子總數之比。

例如300ppm 是指乾燥空氣中每百萬個分子中有 300 個某一溫室氣體的分子數。

7 “The Global Climate 2001–2010 A Decade of Climate Extremes Summary Report,” WMO, http://library.wmo.int/pmb_ged/wmo_1119_en.pdf, accessed March 25, 2014.

8 Ian Allison, The Copenhagen Diagnosis: Updating the World on the Latest Climate Science (Sydney:

•‧

資料來源:WMO:http://library.wmo.int/pmb_ged/wmo_1119_en.pdf, accessed March 25, 2014.

三、全球氣溫變化

溫室效應對地球帶來的影響,最直接表現就是全球暖化,根據氣候科學家最 新的研究成果,人類已經到了整個星球危機的邊緣。氣候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

氮循環干預等可能都已跨越安全線。10由於人類活動如排放污染物和溫室氣體、

城市化、森林砍伐等,造成溫室氣體大量排放,使暖化現象日益嚴重,進而也造 成各地氣候的異常變化。11地球表面溫度在1906至2005年期間,上升了攝氏0.74 度,過去50年上升的溫度比過去100年快2倍。1850至1900年時期和2003至2012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2009), 126.

9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AR4 Synthesis Report,” IPCC,

http://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4/syr/ar4_syr_cn.pdf, accessed January 25, 2014.

10 Johan Rockstrom, “A 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 Nature 461 (September 2009): 472-475.

11 張弘遠,〈全球氣候異常對於中國總體經濟之影響〉,《亞太和平月刊》,1 卷 3 期(2009 年 3 月),

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30,檢閱於 2013 年 12 月 2 日。

12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IPCC, http://www.ipcc.ch/report/ar5/wg1/, accessed March 20, 2014.

13 溫度距平:指某一觀測時間的平均溫度與總觀測時間平均溫度的差值。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2-2:地球表面溫度變化(1901 至 2012 年)

資料來源:IPCC:http://www.ipcc.ch/report/ar5/wg1/, accessed March 20, 2014.

圖2-3:全球平均綜合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距平(1850 至 2012 年)

資料來源:IPCC:http://www.ipcc.ch/report/ar5/wg1/, accessed March 20, 2014.

四、人類行為導致氣候變遷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2007 年發表的《第四次評估報告》(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AR4)內容指出,造成全球溫度上升的原因,有極大部分是來 自人類,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氣候變遷現象,有九成以上的可能性是人類活動所致。

142013 年其發表的《氣候變遷 2013 自然科學基礎》,亦說明從大氣中溫室氣體濃 度增加觀測到的變暖以及對當前氣候系統的科學認識說明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

14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AR4 Synthesis Report,” IPCC,

http://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4/syr/ar4_syr_cn.pdf, accessed January 25, 2014.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響是明確的。15因此除了自然環境本身的變化,人類是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最主 要的影響因素,可以預測的是,人類行為導致氣候變遷,而當氣候變遷情況越來 越嚴重,也終將影響人類的生存與安全。

貳、影響國家安全因素的轉換

國家安全是指任何可能會威脅到國家的生存並且會嚴重損害國家福利的趨 勢和事件,而其危害又必須通過國家動員資源來加以消除或者降低。16環境安全 的核心是強調主要由人為導致的環境惡化和耗竭,其對個體、團體、社會、國家、

自然生態系統和國際體系的安全構成了根本威脅。諾曼.邁爾斯(Norman Miles)

等學者認為,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安全問題的一個基本要素,並且在未來將會 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安全事務的核心。17 因此正視環境問題對人類帶來的安全 威脅,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

工業革命以來,以暖化為特徵的氣候變遷現象,對地球生態環境、經濟、社 會逐漸產生影響,但在以往主張擴張國家實力的時代,氣候問題尚不受關注,所 謂的「國家安全」指的是傳統軍事層面的安全模式,各國注重國與國之間抗衡關 係,目的在維護國家主權及生存不受他國影響,安全的意義在於減少軍事力量威 脅或防止外力入侵。18

隨著冷戰結束,經濟發展取代意識形態的對抗,全球化趨勢使國際關係的發 展從傳統軍事安全領域轉化至非傳統安全領域,例如恐怖主義、疾病傳染、跨國

15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IPCC, http://www.ipcc.ch/report/ar5/wg1/, accessed March 20, 2014.

16 Robert F Durant, “Whither Environmental Security in The Post-september 11th Era?”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2, no1, (September 2002): 115-119.

17 王正平、金輝譯,諾曼·邁爾斯(Norman Miles)著,《最終的安全政治穩定的環境基礎》(Final Security Environmental Foundation of The Steady Politics)(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 年),

頁3-4。

18 Marc A. Levy, “Is The Environment A National Security Issu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 no.2 (Fall 1995): 39.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犯罪、資訊安全、氣候變遷等議題。非傳統安全因素對國家的影響,已不亞於傳 統戰爭,逐漸成為國家安全考量之一。19

1994 年聯合國發展計畫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4)首次將「安全」聚 焦於人的本身及生活範疇,提出「人類安全」(Human Security)的概念,並區分 為經濟安全、糧食安全、衛生安全、環境安全、人身安全、社區安全、政治安全 等。20在非傳統安全威脅中,全球氣候變遷的災難性影響主要發生在未來,而且 有不可恢復之特性,人類的後代將承受氣候變遷引起的嚴重後果,所以必須付出 相當大的努力和成本來降低氣候變遷問題所帶來的傷害,這是氣候安全和其他安 全相比最大的特殊性。21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Forbes Kerry)曾表示,氣候變 遷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22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氣 候及全球暖化現象在世界各國不斷發生,造成各地洪災、極端氣候、糧食生產不

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4)首次將「安全」聚 焦於人的本身及生活範疇,提出「人類安全」(Human Security)的概念,並區分 為經濟安全、糧食安全、衛生安全、環境安全、人身安全、社區安全、政治安全 等。20在非傳統安全威脅中,全球氣候變遷的災難性影響主要發生在未來,而且 有不可恢復之特性,人類的後代將承受氣候變遷引起的嚴重後果,所以必須付出 相當大的努力和成本來降低氣候變遷問題所帶來的傷害,這是氣候安全和其他安 全相比最大的特殊性。21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Forbes Kerry)曾表示,氣候變 遷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22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氣 候及全球暖化現象在世界各國不斷發生,造成各地洪災、極端氣候、糧食生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