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冷戰結束後,國際安全威脅由傳統因素轉移至非傳統因素,例如氣候變遷、

恐怖主義、跨國犯罪、傳染性疾病、網路安全、人口販運等:而隨著科技文明發 展,人類大量使用地球資源,溫室氣體排放量急速增加,全球氣候因而改變,造 成近年來全球災害頻傳,並且牽動糧食、能源、生態環境等問題,因此在非傳統 安全威脅議題中,全球暖化以及氣候變遷問題,已逐漸影響人類之生存與安全。

1979 年第一次世界氣候會議(First World Climate Conference)首先指出人類 活動造成氣候變遷問題的嚴重性,尤其是排放二氧化碳造成暖化問題,迫切需要 解決;1992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提出「氣候變遷」是人類活動改變大氣組成的現 象,並承認地球的氣候變遷和其不利影響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呼籲所有國家 儘可能合作。1英國政治經濟學家史登(Nicholas Stern)於 2006 年發表的《史登 報告》(Stern Review)指出,氣候變遷將影響全人類的基本生活元素,對人類的 不利影響涉及社會、環境、政治、經濟等全面性領域,甚至嚴重會影響區域安全 與世界和平,例如飲水資源短缺、糧食產量減少、生態環境破壞與物種滅絕,皆

1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http://unfccc.int/2860.php, accessed September 2, 2013.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人類福祉帶來重大威脅,極需全球作出反應。2另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3 年 6 月 24 日公佈的「全球態度計畫」(Global Attitudes Project)

調查結果指出,民眾將氣候變遷列為全球安全最嚴峻的威脅,其整體民調比率達 54%,高於金融危機與伊斯蘭極端組織。3從相關的研究與報告能夠瞭解,氣候變 遷對全球帶來的影響已不僅止於科學數據變化,而是已經造成影響人類生存、居 住、糧食供應及能源安全等問題,是不能被忽視重大安全議題。

從 1992 至 2013 年,聯合國陸續為氣候變遷問題提出解決機制並開啟談判,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以及《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是全球應對 氣候變遷議題最重要的兩大機制,透過兩大協議締約方定期舉辦氣候談判會議,

希冀從中取得對氣候變遷治理之共識,獲得國際社會支持,進而減緩地球暖化,

順利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氣候問題。目前在國際社會中,美國與中國是全 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也就是造成氣候變遷的兩大汙染國,加以兩國是目前世 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因此不論是其各自對氣候變遷的立場與政策,或是兩國 在全球氣候變遷治理中的互動,都對此議題有決定性影響力。鑒此,聯合國如何 針對近年來的氣候變遷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及美國、中國各自應對氣候變遷的 政策立場與雙邊互動關係為何,值得加以研究。

貳、研究目的

聯合國主導全球氣候變遷治理議題,自1992 年以來,「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

2 Nicholas Stern, “The 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http://mudancasclimaticas.cptec.inpe.br/~rmclima/pdfs/destaques/sternreview_report_complete.pdf, accessed October 25, 2013.

3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www.pewresearch.org/, accessed October 1, 2013.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及《聯合國氣候變遷 綱要公約》評估氣候變遷發展報告並提出一系列應對氣候變遷的政策與規範,迄 今召開19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 COP)與 9 屆「《京都議定書》締約方會議」4(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serving as the meeting of the Parties to the Kyoto Protocol, CMP),運用每年召開締約方會議 的方式展開協商,逐步建立解決機制,期能透由國際多邊氣候談判找出合理且能 解決全球氣候變遷問題的方法。

由於政治、外交、經濟利益與安全的考量,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同意聯合 國主導的氣候協議,現今國際氣候談判的主導勢力,仍是具政經實力且碳排放量 為世界前二名的美國與中國,沒有這兩國的支持,任何協議恐怕都難達成具體成 效。5美國與中國分別是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代表大國,正是本論文兩個 對比鮮明的個案,兩國對於全球氣候變遷治理的政策立場深深影響國際社會氣候 談判的成敗,筆者希望透過此研究,除了歸納整理聯合國應對氣候變遷問題制定 的機制,並深入分析美、中兩國在此議題上的互動關係,期能推演出對全球氣候 變遷治理的影響與未來發展,研究問題如次:

一、氣候變遷現況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治理機制之發展過程。

二、美國與中國對全球氣候變遷治理之立場與政策。

三、美國與中國在氣候變遷治理上之競爭與合作關係。

4 “Conference Programme,” UNFCCC, http://unfccc.int/, accessed October 14, 2013.

5 王京明,〈COP 大會國際氣候談判動向〉,《經濟前瞻》,136 期(2011 年 7 月),頁 85-90。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文獻評論

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問題日趨嚴重,已成為影響人類生存與安全的重大挑戰,

許多專家學者針對此議題進行研究,筆者就本論文之研究重點回顧全求氣候變遷 治理、美國與中國在應對氣候變遷議題上的相關文獻,並將相關研究資訊分類與 整合,最後作一綜合評述。

壹、全球氣候變遷治理

從現實主義為基礎的觀點來看,國家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保證型國家」(Ensuring State)、「政治融合」(Political Convergence)及「經濟 融合」(Economic Convergence)是三個全球氣候變遷治理的新概念。「保證型國 家」扮演一種催化劑或協調者的角色,鼓勵和支持各種團體推動政策,保障實現 確切的結果;「政治融合」指將價值觀、政治目標融合,使應對氣候變遷的政策 變得具創新性及活力,並且獲得廣泛的公眾支持;「經濟融合」指的是為對抗全 球暖化推動的經濟以及技術創新。由於權力掌握在國家手上,只有國家才能確保 政策推動並且獲得具體成果,而氣候變遷政策與其他的價值觀及政治目標相輔相 成,對政策是否能得到廣泛公眾的支持有重要影響。6 從國家利益觀點考量,2005 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後,氣候變遷議題轉向地緣政治大國的政治博弈,國際氣 候談判延伸到以確定環境權益為表現形式的新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發展,因而對各 國經濟競爭和總體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國家利益成為影響遵約的核心因素,即使

6 黃煜文、高忠義譯,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著,《氣候變遷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臺北:商周出版社,2011 年),頁 270-277。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各國均有「應對氣候變遷是全球重要課題」的共識,但仍以自身利益為主要考慮 因素。7從權力觀點來看,氣候變遷造成世界各國安全與利益上的衝突,其結果 離不開國際間的權力政治,溫室氣體的減量談判涉及國內外政治議題,主權國家 權力的大小對全球環境治理具有決定性影響力,單一國家雖無法獨自對抗氣候變 遷問題,但話語權仍掌握在國家實力大者的手中。8

貳、美中在全球氣候治理之態度

在美國應對氣候變遷的態度方面,小布希(George W. Bush)2001 年宣布不 會批准《京都議定書》所訂的溫室氣體減排的規範,其理由在於全球暖化仍具有 科學不確定性、大型開發中國家沒有列入具體減排責任以及減排對於美國經濟衝 擊過大,不論是美國總統、行政部門或國會,多認為《京都議定書》減排目標的 成本遠高於利益,不利於經濟成長或就業率,若遵守《京都議定書》,則將對其 能源政策與經濟發展造成衝擊。9此外,由於美國並沒有一個全盤性的國家政策 來明確規範氣候變遷的目標及減排承諾,應對氣候變遷的種種措施,均是國家的 一項經濟成本,這也是美國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另一重要原因。10美國以不 應犧牲部分國家經濟及就業機會來進行溫室氣體減量為由而未批准《京都議定 書》,認為應鼓勵各國在經濟自由發展成長情況下,逐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密度,

此較符合美國利益,故提出「氣候變遷技術計畫」(Climate Change Technology Program, CCTP)、「氣候變遷科學計畫」(Climate Change Science Program, CCSP)

7 蔡學儀,《中國與國際氣候政治》(臺北:五南書局,2011 年),頁 7-8;唐穎俠,《國際氣候變 化條約的遵守機制研究》(北京:人民,2009 年),頁 125-136。

8 于成森,〈氣候變遷對國家安全影響之研究〉,《後備半年刊》,85 期(2012 年 5 月),頁63-76;

王京明,〈COP17 大會國際氣候談判動向〉,《經濟前瞻》,136 期(2011 年 7 月),頁 85-90。

9 施奕任,〈全球暖化與美國的氣候政治〉,《國家與社會》,7 期(2009 年 12 月),頁 187-232。

10 洪德欽,〈氣候變遷與歐美政策回應〉,《歐美研究》,43 卷 1 期(2013 年 3 月),頁 1-25。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等自身推動節能減排方案,取代加入《京都議定書》規範。112009 年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上任後,美國應對氣候變遷議題之立場轉為積極,嘗試從國際 合作途徑減緩地球暖化,但仍未改變對《京都議定書》所抱持的態度,迄今尚未 批准並遵守減排規範。12

在中國應對氣候變遷的態度方面,由於中國存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是氣

候變遷問題的受害者及潛在的巨大責任者,從減緩成本、生態脆弱性、公平原則 等三要素來分析中國氣候談判立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與國際地位提升,中國對 全球環境治理將採取更加積極和負責任的態度參與國際氣候變遷談判。13雖然中 國已逐漸瞭解氣候變遷問題是國際關注焦點之一,其應對的態度不僅攸關國際形 象,更關係到未來經濟發展前景,因此除了增加節能減排工作外,中國願意積極 參與國際建制中有關因應氣候變遷的國際合作,但是由於相關技術不足,故在全 球氣候談判博弈中,仍是抱持「趨利避害」的立場,要求已開發國家給予資金及 技術的支援。14更重要的是,中國強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The Principle

候變遷問題的受害者及潛在的巨大責任者,從減緩成本、生態脆弱性、公平原則 等三要素來分析中國氣候談判立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與國際地位提升,中國對 全球環境治理將採取更加積極和負責任的態度參與國際氣候變遷談判。13雖然中 國已逐漸瞭解氣候變遷問題是國際關注焦點之一,其應對的態度不僅攸關國際形 象,更關係到未來經濟發展前景,因此除了增加節能減排工作外,中國願意積極 參與國際建制中有關因應氣候變遷的國際合作,但是由於相關技術不足,故在全 球氣候談判博弈中,仍是抱持「趨利避害」的立場,要求已開發國家給予資金及 技術的支援。14更重要的是,中國強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The Princ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