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總結上述各章之歸納與分析,針對本論文提出的問題所得到的研究發現可分 為四點,分述如次:

壹、聯合國氣候治理機制遭遇運作困境

鑑於氣候變遷對全球造成環境、資源、糧食及區域安全等不利於人類生存的 影響,世界氣象組織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988 年聯合組成「政府間氣候變遷 專門委員會」,迄今發表5 次評估報告,提供國際社會與各國政府應對氣候變遷 問題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l992 年紐約聯合國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要求各締約方應在公平的基礎上,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為人類 利益保護氣候系統;1997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方會議」

(COP3)在京都舉行,會議通過《京都議定書》,是全球目前唯一約束溫室氣體 排放量的國際條約,明確規範減排時程與目標,並將已開發國家減排目標法制化。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及《京都議定書》明確律定責任分配與減排義務,

是聯合國主導的兩個極為重要的氣候治理機制,迄今共召開19 次「《聯合國氣候 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與9 次「《京都議定書》締約方會議」。

然而《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及《京都議定書》推動的溫室氣體減排機 制運作並不順遂,氣候變遷問題從表面上看來是科學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環境 問題,但實際上涉及各國政治、經濟、社會、安全等國家利益,世界各國為維護 其國家利益,無法落實聯合國的氣候治理機制,導致目前全球氣候談判處於膠著 狀態。綜研箇中主要原因,就是已開發國家以及開發中國家立場的分歧。對已開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發國家而言,氣候變遷帶來的是適應問題,但對開發中國家來說則是生存與發展 問題,開發中國家認為就公平與正義原則,已開發國家必須為其歷史排放量負起 責任,承擔減排目標及減排時程,同時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援,而已開發國家則將 矛頭指向新興發展大國,認為新興發展大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劇增,也必須共同擔 負減排責任,兩造的意見分歧導致現今全球節能減排成效未能彰顯。

貳、美國與中國對全球氣候治理之立場分歧

儘管美國與中國均面臨氣候變遷對其國家安全帶來的危害,但為保護各自的 國家利益,兩國的因應政策各有不同的立場與考量因素,兩國願意在全球氣候談 判中給予多少承諾並加以實踐,決定了聯合國主導的氣候談判機制未來走向。

就美國而言,從小布希到歐巴馬執政,兩位領導人的態度並不一樣,小布希 消極,被視為全球氣候治理的拖累者;歐巴馬則積極,並企圖奪回美國在此議題 上的領導地位。同樣身為美國總統,小布希與歐巴馬對《京都議定書》的立場是 一致的,均認為《京都議定書》的溫室氣體減排規範並不公平,如果依照《聯合 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及《京都議定書》對附件 一國家的減排規範,將使美國付出極大的經濟成本;此外,中國經濟發展與綜合 國力日升,如果不需承擔任何責任,將對美國產生重大威脅,惟若從「自發性」

的節能減排行動來協商,美國願意與世界各國展開合作。

就中國而言,簽署聯合國主導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以及《京都議 定書》,除了有助中國以身為開發中國家之名,得到資金與技術的支援,並且得 以其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態度,擴大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中國身為全球最大 的開發中國家,經濟實力及國際影響力處於上升趨勢,其在國際氣候談判中更具 有優勢地位,扮演開發中國家領導者的角色,因此在聯合國主導的氣候治理機制 中,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將減排的義務推向已開發國家,並認為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國還在發展階段,人均排放量低,因此不需受減排責任之限制。但另一方面,

中國致力於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飽受氣候危機之苦,因此邁向低碳經濟、參與國 際組織、制定環境保護政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並與世界各國合作等,是中國為 提升大國形象,同時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危害最好的選項。

參、美中氣候關係呈現既競爭又合作之現象

以2012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言,美國與中國的排放量合計約佔全球排 放量的 40%至 45%,顯見兩國在溫室氣體減排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如果兩 國減排成效有限,將直接影響全球減排的成果。從多邊的聯合國氣候談判機制以 及雙邊關係的發展來看,美中兩國未來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仍將是既競爭又合作 的關係。

在競爭方面,「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一直是兩國在因應氣候變遷議題 上的最大爭論點,美國為維護自身利益,要求將開發中國家納入減排責任,而中 國當然也有其利益考量,不願意在其國家發展階段,因為必須承擔減排責任而阻 礙發展的速度,更不願意為已開發國家在歷史上的排放量負責,加上雙方的互信 不足以及美國欲以貿易保護主義及「中國環境威脅論」防堵中國,企圖主導聯合 國制定新的國際規範來取代《京都議定書》,因而在聯合國氣候治理機制上,兩 國站在對立的立場,美國對中國有節能減排義務上的期待,中國相對的也堅持其 反對的立場。

在合作方面,美中雙方為尋求最大利益,以對話協商取對抗,透過高層會面 與「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等對話與交流管道增進雙方在因應氣候變遷議題上的 共識,此對兩國的合作有相當大的助益。兩國的氣候政策對美中能源氣候合作存 在複雜的影響因素,充分利用「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等合作平臺,從兩國政府 層面著手推動企業層面的技術合作,並透過談判突破美國的碳關稅壁壘,為未來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碳交易創造合作空間。美國擁有較為完善的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官僚體系以及 較高水平的環保技術,中國則擁有世界最大的環保市場,雙方可在科學研究、環 保產業、能源利用、應對氣候變遷等領域合作。如果美國與中國能扮演全球轉向 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經濟戰略的催化劑,那麼世界將在應對氣候變遷上邁出一大步,

而兩國也能夠逐步在能源安全、能源利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發展上 達到兩國的期待。

肆、國與國的合作有助於增進全球氣候治理機制

從美國與中國的互動關係來看,在國際氣候建制上,由於減排份額難以公正 分配,國家領導權威與利益的考量導致雙方各有堅持,因此無法達成共識而形成 衝突,聯合國主導的氣候談判機制難以得到認可,全球整體減排成效不佳;但如 果從國家對國家的角度來看,自主減排、自主的合作與自主經濟轉型卻能在兩國 政府的指導推動。因此筆者認為,假使國際氣候談判在短時間內仍然無法達成世 界各國均能接受且遵守的氣候協議,那麼轉而追求國家與國家或集團對集團的合 作來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亦為一良好的方式,待合作的雙方達到一定的成果與共 識,在全球氣候談判上,便能減少分歧及衝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