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注音符號學習錯誤類型之教學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注音符號學習錯誤類型之教學研究

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多少都瞭解學童在學習遇到的困難點為何,在教學準 備時,即知道如何安排時間,運用什麼方式讓學童理解。注音符號教學也是如此,

大部分學童遇到的困難點或許是相差無幾的,因此以下探討學童在學習時常犯的

錯誤類型,第一部份簡介注音符號,第二部份孩子在學習注音符號時所遇到的學 習困擾,第三部分則探討常犯錯誤類型的注音符號教學研究,第四部份則探討可 能發生錯誤類型的原因。

一、注音符號簡介

現行注音符號是民國二年,由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決定標準讀音,

全國讀音統一,以下就韻母、聲母和聲調分別介紹如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音 學編輯委員會,1982;羅秋昭,1999):

(一)韻母

韻母,也叫後音或元音,在語音學中,韻母是主要的聲音。韻分為單韻、複 韻、聲隨韻、捲舌韻、結合韻五類,分別說明如下:

1.單韻符:有ㄚ、ㄛ、ㄜ、ㄝ、ㄧ、ㄨ、ㄩ

單韻符指從發音開始到結束,舌頭前後、舌頭高低、嘴唇圓展均不改變,發 出來的音值不變。

2.複韻符:有ㄞ、ㄟ、ㄠ、ㄡ

複韻符指從發音開始到結束,舌頭前後、舌頭高低、嘴唇圓展有改變,那麼 發出來的音值起變化,韻符是由兩個音複合而成,複聲符發音如下:

(1)ㄞ=「ㄚ」+「ㄧ」

(2)ㄟ=「ㄝ」+「ㄧ」

(3)ㄠ=「ㄚ」+「ㄨ」

(4)ㄡ=「ㄛ」+「ㄨ」

3.聲隨韻符:有ㄢ、ㄣ、ㄤ、ㄥ

聲隨韻符是韻母後面附隨著鼻音(輔音)。聲隨韻符發音如下:

(1)ㄢ=「ㄚ」+「ㄋ」

(2)ㄣ=「ㄜ」+「ㄋ」

(3)ㄤ=「ㄚ」+「π」

(4)ㄥ=「ㄜ」+「π」

4.捲舌韻:ㄦ

把舌頭捲起來的音,多用在ㄦ化韻上。

5.結合韻符:分為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三組。

結合韻是把ㄧ、ㄨ、ㄩ三個介音分別與單韻符、複韻符、聲隨韻符相結合而 成,可分為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說明如下:

(1)齊齒呼:ㄧㄚ、ㄧㄛ、ㄧㄝ、ㄧㄞ、ㄧㄠ、ㄧㄡ、ㄧㄢ、ㄧㄤ、ㄧㄣ、

ㄧㄥ共十個。

(2)合口呼:ㄨㄚ、ㄨㄛ、ㄨㄟ、ㄨㄞ、ㄨㄢ、ㄨㄣ、ㄨㄤ、ㄨㄥ共八個。

(3)撮口呼:ㄩㄝ、ㄩㄢ、ㄩㄣ、ㄩㄥ共四個。

(二)聲母

聲母又稱輔音,是氣流從肺部出來,經過聲門,在發音部位受到阻礙所造成 的音。聲母可以分發音部位與發音方法兩大部分,依發音部位與發音方法將聲母 歸類如下表 2-2:

表 2- 2 國語聲母表

資料來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音學編輯委員會(1982),p.105

(三)聲調

習對剛進入國小的學童來說壓力頗重,對適應不良的學童來說,容易削弱孩子的 學習興趣與信心。

影響孩子注音符號學習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學童的語言發展、構音能力、閱 讀理解外,年齡、父母社經背景、學習環境、學前教育經驗等均是影響因素(李 佳宜,1999;吳佩芬,2002)。可見若學前孩子的身心發展尚未就緒,提早教學 注音符號導,或提早教導孩子讀寫等能力,可能造成孩子對學習注音符號的排斥 心態。

也有研究對注音符號學習採正面看法,何家儀(2003)以台南市平平國小一 年甲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一年級學生的在國語文學習上的情形,教師運用晨 光和彈性時間加強學生拼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拼讀能力,而在寫字方面,因為注 音符號筆畫較少,學習情況較國字來得佳。在評量部分平時利用聽寫進行形成性 評量,但為了避免產生學生對考試的壓力,第一次成績評量採過關評量,第二次 以後才是紙筆評量。

以上可知,影響學童學習注音符號的因素甚多,教師在注音符號教學前應先 瞭解學生的個人背景,考量相關影響因素,以設計適合個別差異的教學設計。在 學童進入國小之後,也要特別注意學童在學習適應上的問題,以較彈性的態度面 對一年級新鮮人,循序漸進,引導他們進入一年級的領域。

三、注音符號錯誤類型相關研究

許多學者指出,了解學生學習時所發生的問題,就能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困 擾所在,有助於教師進行有效教學(包龍驤,2004)。以下將注音符號錯誤類型 分析之相關研究依年代,由近而遠整理如下表 2-2(吳佩芬,2002;李佳宜,1999;

胡永崇,2001;孟瑛如,1999;張雅婷,2000;張碧珊,2006;常雅珍,1998;

陳弘昌,1991;楊百嘉、賴湘君、廖文玲,1984;鄭美芝,2002):

表 2- 3 注音符號錯誤類型之相關研究

李佳宜

淆、「ㄓ與ㄗ」、「ㄔ與ㄘ」、「ㄕ與ㄙ」的發音困難,「ㄝ與ㄟ」、「ㄛ與ㄡ」、「ㄌ與 ㄖ」、「ㄧ與ㄩ」、「ㄣ與ㄥ」辨音困難與三拼拼音問題。在書寫上則容易產生鏡體 字、聲調標示錯誤、缺漏符號的狀況。

胡永崇(2001)研究國小一年級閱讀障礙學生注音符號學習相關因素,發現 學習注音符號單音有困難的學童,拼音可能也有困難;而注音符號學習有困難 者,國字學習也跟著受到影響,所以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而言,注意其在注音符號 的表現,提供適當的補救教學機會,有助於語文能力的提升。

四、注音符號常見錯誤的可能原因

相關研究所發現的錯誤類型是類似的,學生常犯錯誤類型多為二三聲混淆、

舌尖前音與舌尖後音互讀錯,相似音的混淆,與書寫錯誤等,何以學童會發生這 樣的錯誤呢?張雅婷(2000)針對上聲聲調的部分提出可能原因,第一點是人體 發音器官有所缺陷,第二點則是上聲聲調屬於先降後升的降聲調(21114),不僅 音長較長,也較複雜,例如上聲字後面加上非上聲字,則念前半上,如「好吃」;

而若上聲字再加上聲字,前面的上聲字則念陽平,例如「粉筆」,學童念音跟標 音產生差異,當然很容易弄混。第三發音錯誤原因受到母語背景的影響。以下針 對可能發生原因分兩點說明,一為構音產生異常,二為方言影響之相關研究。

(一)構音異常

產生語音的過程即為構音,而所謂的構音異常,乃是在構音過程中,發音部 位錯誤、氣流方向、壓力或速度不準確,導致語音發生省略或不準的現象。以下 就構音異常的類別、構音錯誤原因、矯治方法分述之(林寶貴,1994,pp.128-135;

薛梅、薛映,2000)。

1.構音異常的類別:

(1)替代音:以易發音或其他類似音替代標準音,例如以ㄉ代替ㄍ。

(2)歪曲音:語音歪曲變化,聽起來有異於標準音,例如發出語音系統不 存在的音。

(3)省略音:省略聲符或韻符,例如ㄒㄧㄝˊ子唸成ㄧㄝˊ子。

(4)添加音:加入了不該加的音,例如ㄔ飯讀成ㄔㄨ飯。

(5)聲調錯誤:四聲運用錯誤。

(6)整體性的語音不清:無法確定的構音錯誤類型。

2.構音錯誤的原因

(1)機能性的構音異常:從骨骼構造、肌肉構造、其他器官都找不到缺陷,

但發音不清楚,有可能是聽音區辨能力產生問題。矯正方式可採用聽辨 訓練,或者顯著特質法,例如送氣音經過矯正,可以類化至其他送氣音 上。

(2)器官結構上的因素:舌繫帶太短或是患有嚴重咬合不正的孩子。

(3)動作不協調的困難:構音困難,例如舌頭協調笨拙。

(4)感覺異常:構音運動必須在舌頭、牙齒、嘴唇於適當的位置接觸,並形 成適當的形狀才能正確發音。矯治方法可用一塊小物體放在兒童的舌頭 上,並請兒童試將發音時,將口內部位的的情形、位置畫出來。

(5)發展上的因素:家庭、環境、遺傳、情緒等可能發展因素影響到孩子的 發音。

3.構音異常的治療步驟:

(1)引導孩子意識哪些構音不清楚。

(2)分析異常音與正確音:從分辨異常音與正確音中,提高孩子自我區辨的 能力。

(3)建立正確的語音:發音刺激、矯正構音部位、移音矯正、分析語音、詞 句練習、交談式練習,循序漸進矯正錯誤發音,並運用正確的語音講話。

(4)語言遊戲:給孩子奇怪的玩具促其發音、發表意見,讓孩子比較差異處。

或者與孩子一起講故事或唱童謠,或給孩子一些不合理的圖片請他們評 論、口語重述等。以上種種在營造各種環境讓孩子主動發言,促其發音。

楊百嘉、賴湘君、廖文玲(1985)也有同樣的發現,在解讀錯誤發生原因可 能來自發音方式與位置,齒位音ㄉㄊ和喉位音ㄍㄎ,常取代其他位置的音。由此 可見,孩子發音錯誤有可能是先天上器官的缺陷,或是構音產生異常,導致學童 在發音時以相近音取代正確發音。

(二)受到方言影響

受到方言如閩南語、廣東話等,可能發生以下發音錯誤。聲調部分可能會將 全半上念成半上,受到方言中入聲字的影響,也念的短促;聲母的部份ㄅㄆ不分,

ㄉㄊ不分,ㄋㄌ會混淆;韻母部分則可能將ㄜ唸成ㄛ,ㄣㄥ不分等(張孝裕、劉 尚志、李以星,1981)。張雅婷(2000)也提出因閩南語中沒有類似國語上聲之

降升調,陽平和上聲不易區分清楚。

是以注音符號發音可能會受到自小習慣的母語影響,然而以研究對象來看,

9 位學童中有 6 位原住民,3 位漢人,但 9 位學童家中使用語言主要以國語為主,

4 位同學阿美語為輔,2 位學童閩南語為輔,是否為方言造成之影響,以阿美語 研究注音符號發音錯誤類型的研究不多見,尚待後續研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