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海外設立研發據點的動機與研發活動型態之分析:

一、 命題一:多國籍企業在不同時間點設立研發據點的動機決定其在海外 如何設立與從事研發活動。

1. 設立海外研發據點的方式: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對台灣製造業所做「對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 析報告」中發現,最主要海外投資地區的技術來源以由台灣公司提供最多

(占 87.02%),其中又以西歐及中國大陸市場由台灣母公司提供技術來源 者占九成以上為最明顯。

台灣多國籍企業為了要快速回應客戶的需求,馬上解決客戶的問題,

於是必須就近服務客戶,才不會因為反應速度和品質不如競爭對手而喪失 競爭力。

A 公司在訪談的過程中表示,「一開始是先有營業,再有製造,而營業 上會需要有技術服務,而特用化學品這個行業注重的是tailor-made,在台 灣的客戶可以使用,但賣到大陸可能就不適合,由於每個市場每個客戶的 需求都會不同,可能要經過修飾改良。」

「此外,如果客戶製程或製造上需要支援,例如客戶需要試新的原料,

台灣廠的原料和大陸不一樣,每次都要寄到台灣來試,速度就會太慢,所 以製造就需要技術來支援。因此,我們的研發中心是因為行業的特性、競 爭的問題自然而然隨著營業額的增加而在當地設立的。」

B 公司一開始即以技術的取得為考量,意外地收購了德國一家工廠,

因而打開了歐洲市場,此一收購動作,也讓 B 公司開始了在海外的研發活 動,也為公司帶來了大量的技術資源。後來為了要接近當地市場和客戶,

又分別在 2003 與 2004 年分別於德國與日本成立的研發中心,是為了與當 地的製造或業務部門互相配合而設置的。

B 公司的副總經理即表示,「當打開當地市場之後,發現產品研發的速 度要夠快,才能夠滿足客戶需要,當公司有RD team在當地接近客戶後,

可以馬上與客戶溝通,研發的速度就可以快很多,包括產品開發速度。雖 然在德國當原本就有研發的活動,但是在德國設立研發中心又是另一個層 次的考量了。」

C 公司成立的時候,在加州就有留據點,後來因為公司開始擴展業務 範圍,進行產品多角化的策略,於是在德州當地併購了一家美國公司處理 器的部門來取得相關技術。而後也在聖地牙哥那裡有併購了一家通訊公 司,而且聖地牙地又是整個無線通訊的研發重鎮。

C 公司的資深研發副總在訪談中表示,「台灣在CPU方面的研發能力 相對就比較弱,尤其像X86這樣子的PC複雜度很高,而且製程需要的要 求也比較高,所以我們覺得德州那邊是蠻合適的。剛好我們有併購兩家公 司,於是在德州當地從事CPU的研發。」

由此上的分析推論出:

命題 1-1:以取得技術為主要動機的海外研發活動,多以併購方式設 立海外研發據點;以市場因素和貼近當地客戶為主要動機,則隨著當地製 造、業務部門的發展而設置研發部門。

2. 動機與海外各個研發據點的任務與角色:

Kuemmerle(1999)在實證研究中也提到,在 Home-Base-Exploiting

(HBE)和 Home-Base-Augmenting(HBA)兩種不同的動機之下,前者對 於選擇海外研發活動據點的考慮主要是目標市場的吸引力,後者則是會選 擇當地的人力資源、科學知識優越的地區,以便吸引新的知識來源。

Kumor(2001)也曾研究過影響海外研發活動區位的變數,發現到當 地的市場規模、當地的技術能力與資源,都會深刻地影響海外研發活動。

A 公司在上海的研發據點具有接近當地市場和客戶的優勢,且容易取 得市場資訊,或是大陸工廠需要的原料我們這裡不生產,可能在服務客戶 時就會有時間上的落差。因此當前大陸上海研發中心的任務是以產品改良 為主,或是支援製造、支援改良。

A 公司的黃副總經理即表示,「基本上是將在台灣成熟的技術移轉到大 陸那邊支援改進,可是慢慢地,到了一個規模以後,他們那邊可能也會有 原創性的東西出來。如果他們當地做得好就由當地開發,這是自然的發展,

只要累積了經驗,人才夠設備夠,經歷夠,本來是偏向改良性的,後來也 可能會發展出原創性的產品。」

隨著研發時間和經驗的累積,A 公司當地的研發中心也可能被賦予更

來 A 公司海外研發據點的演變。

B 公司的蔡副總經理則表示,「從技術的角度出發,就把德國當做歐洲 的灘頭堡,之後就變成這裡擁有生產、技術,又有些技術與台灣母公司這 裡是可以互補的,就把技術和行銷當做是主要的考量點了,就在那裡設生 產基地、RD,一路就是這樣走來的。」

雖然一開始 B 公司德國的研發據點是以支援母公司的產品和技術開發 為主,然而,由於接近歐洲市場的地利之便,使得 B 公司可以由當地的研 發據點獲取歐洲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從與客戶的互動中,得到更充沛的 技術能量。蔡副總經理也表示,「歐洲那裡的新產品研發,先以當地為出發 點,再來思考這個產品是否有適合其他地區,像美國、日本或台灣,但是 以我們這種工業產品來說,全球幾乎是蠻接近的,除非有些特殊產品它是 以產業別來分,像這種工具機械比較沒有區域之分。」

而 B 公司在莫斯科的實驗室,純粹是技術導向,為了產品的前瞻性與 未來性而思考,實際上也是由於俄羅斯當地的航太技術非常先進,B 公司 才會在當地從事任務導向的研發專案。

C 公司國際化的歷程是以全球佈局為出發點,台灣是整個研發和營運 的中心,透過併購海外具有特殊技術或知識資源的實驗室和事業部,來強 化自身的技術能力。德州、聖地牙哥這兩個研發據點則是利用當地原有的 技術、人才資源,分別從事 CPU、無線通訊技術的研發活動;位於瑞典的 研發據點,則是負責無線通訊技術的開發。這些據點都各自有獨特的研發 背景和專長,因此在全球技術佈局中,根據總公司定義好的技術領域,各 自被賦予不同的研發任務。

C 公司的資深研發副總針對該公司的全球研發佈局表示,「公司在全球 擁有那麼多研發的據點,不是每個事業部在每個研發據點都有它的研發單 位,像CPU這個事業部本身就只有在一個site,因為它特性不同,需要的 人力不見得要很多,但他需要某些特別的expertise,也許這就是一種安排 方式。有些事業部需要的特性就是專業人才要多方面的,該事業部就必須 橫跨很多個site。」

「大陸那裡的據點主要還是一些人力資源的補充,當然就是分工,但 目前來講就是做比較系統性的產品,需要人力比較多。但是不見得是某個 關鍵技術,像現在有些加值的軟體,需要的開發人力很多,那邊來說,相 對有它的優勢。」

由以上的分析推論出:

命題 1-2:以當地區位優勢為考量之下,多國籍企業的動機會影響其 選擇不同的海外研發據點,並賦予不同的任務。

產業科技的創新在產業的全球競爭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使得企業需要 甚至於被迫加強投入研發,以致於較先進的工業國家都面臨研發人才短缺 問題。

對 C 公司而言,在不同的時間點,對每個海外研發據點都會做不同的 考量,像美國高科技產業在九0年代的蓬勃發展,使得美國市場的人力資 源就很不穩定,相對地,目前台灣的人才流動就很頻繁。

因此,C 公司的林副總就提到,「就大陸來講,本身市場具有吸引力,

但是整體的產能還不夠,不過大陸當地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所以有些地 方我們就往大陸去做一些開發。台灣目前很大的問題就是人才資源很有 限,或是供需不協調,很多重要的關鍵部份找不到人員來做,尤其現在的

產業需要的研發人力還蠻多的。」

「像我們在全球佈局研發活動,某種程度也是去平衡一下人才流動的 情況,因為我們做的研發很多都是比較長期性的,當然我們也會做一些的 安排,讓公司長期能夠有好的表現,但高科技產業常常會有不確定因素,

那我們做全球佈局,也是希望可以減少這種影響因素。」

但是從 B 公司的角度來看,人才的選用還必須考量到經濟效益,B 公 司的蔡副總經理即表示,「暫不考慮到大陸設研發中心,主要是考慮到當地 人才的流動性非常高,技術不易累積,培養出來的人才很有可能被別人挖 走;且精密機械產業需要在安定的環境中運轉,必須在當地投入相當高的 成本來建置高規格的廠房設備,對公司來說,雖然大陸人力資源充沛,人 力成本也比較低,但是在大陸設研發中心或工廠的總成本或風險反而會比 較高。」因此,目前 B 公司針對台灣和大陸這一塊區域市場,仍然將研發 中心放在台灣。

A 公司的研發副總也表示,「當然大陸那邊的研發活動會慢慢增加,這 是趨勢啦,台灣當然也會增加,我想這是看市場需要做調整的,我想如果 那邊市場愈來愈大,運作也順利,自然而然會增加,形成一個雙中心制度。」

對 A 公司與 C 公司而言,大陸市場極具有吸引力,A 公司隨著在當地 業務量的增加與市場資源優勢,在中國大陸改良或開發出適用於當地的產 品;C 公司則是利用大陸擁有相對低的人力成本,在當地從事研發分工,

讓全球研發佈局更具有彈性。當中國大陸在全球市場的重要性愈來愈高

讓全球研發佈局更具有彈性。當中國大陸在全球市場的重要性愈來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