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游泳能力學習情形

本節主要在探討研究對象在水中活動中之游泳能力學習情形,分別以 游泳能力十級檢測標準中之七個等級的進步情形,以曲線圖與五分等級、

評量項目完成次數表、評量項目完成百分比進行描述分析。

一、結果

(一) 游泳能力評量完成百分比

水中活動對研究對象在游泳能力評量動作等級過程的情形,由條狀

圖(如圖 2)可以看出研究對象在游泳能力評量過程的動作完成百

示,在第一級海馬級三個評量的動作,占比均為 33.33%,完成百分 比為 100%;第二級章魚級三個評量動作,占比分別為 33.33%、

26.67%、33.33%,完成百分比為 93%;第三級青蛙級三個評量動作,

占比分別為 26.67%、30.00%、33.33%,完成百分比為 90%;第四級 海獺級三個評量動作,占比分別為 20.00%、26.67%、30.00%,完成 百分比為 77%;第五級企鵝級二個評量動作,占比分別為 40.00%、

45.00%,完成百分比為 85%;第六級海豹級一個評量動作,占比為 60.00%,完成百分比為 60%;七級鯊魚級二個評量動作,占比分別 為 20.00%、35.00%,完成百分比為 55%。

(二)游泳能力評量五分等級

水中活動對研究對象在游泳能力評量五分等級(如表 4)的情形,

由表可以看出研究對象在游泳能力評量過程的動作五分等級。橫軸 為游泳能力評量動作等級;縱軸則代表游泳能力五分等級。在評量 項目完成次數表(如表 5),可看出研究對象在每節水中活動課程 中,評量游泳能力七項等級動作的完成次數。

1. 第一級海馬級動作:游泳能力評量對研究對象在第一級海馬級動 作的評量情形,水中行走 10 公尺、水中閉氣 5 秒、水中認物,

五分等級皆達到滿分五分。

2. 第二級章魚級動作:游泳能力評量對研究對象在第二級章魚級動

作評量情形以水中閉氣 10 秒、韻律呼吸 10 次(頭須沒入水中)、

水中拾物 2 次,五分等級分別達到五分、四分、五分。

3. 第三級青蛙級動作:游泳能力評量對研究對象在第三級青蛙級動 作的評量情形,以離地漂浮 10 秒、蹬牆漂浮後站立、韻律呼吸 20 次,五分等級分別達到四分、五分、五分。

4. 第四級海獺級動作:游泳能力評量對研究對象在第四級海獺級動 作評量情形,以蹬牆飄浮前進 5 公尺、藉物漂浮 15 秒、藉物換 氣打水 10 公尺(需換氣),五分等級分別達到三分、四分、五分。

5. 第五級企鵝級動作:游泳能力評量對研究對象在第五級企鵝級動 作的評量情形,以藉物打水前進 15 公尺(需換氣)、游泳前進 5 公尺,五分等級分別達到四分、五分。

6. 第六級海豹級動作:游泳能力評量對研究對象在第六級海豹級動 作的評量情形,以游泳前進 15 公尺(需換 3 次氣以上),五分 等級達到三分。

7. 第七級鯊魚級動作:游泳能力評量對研究對象在第七級鯊魚級動 作的評量情形,以游泳前進 25 公尺(需換 5 次氣以上)、踩水 30 秒,五分等級分別達二分、四分。

表 3 評量完成百分比

表 4 第一至七級評量動作五分等級

評量動作 項目名稱 五分等級 完成次數

水中行走 10 公尺 5 1

水中閉氣 5 秒 5 1

第一級海馬級

水中認物 5 1

以水中閉氣 10 秒 5 1

韻律呼吸 10 次(頭須沒入水中) 4 3

第二級章魚級

水中拾物 2 次 5 1

離地漂浮 10 秒 4 3

蹬牆漂浮後站立 5 2

第三級青蛙級

韻律呼吸 20 下 5 1

以蹬牆飄浮前進 5 公尺 3 5

藉物漂浮 15 秒 4 3

第四級海獺級

藉物換氣打水 10 公尺(需換氣) 5 2

以藉物打水前進 15 公尺(換氣) 4 3

第五級企鵝級

游泳前進 5 公尺 5 2

第六級海豹級 以游泳前進 15 公尺(需換 3 次氣以上) 3 5

以游泳前進 25 公尺(需換 5 次氣以上) 2 7

第七級鯊魚級

踩水 30 4 4

表 5 評量項目完成次數

二、討論

本研究中研究對象在經過持續八周的水中活動課程,在水中能力部 分有明顯的進步,在課程的內容,前三節課程運用 Sherrill 水中樂趣及 成功模式與遊戲性設計教學活動,並藉由教具及器材的使用,研究對 象在第一級海馬級、第二級章魚級及第三級青蛙級動作完成次數均在三次 以內達成,五分等級為四分以上,完成百分比平均達九十以上,所以,研 究對象在前三節課程的適應水性與水中能力的提昇已具學習成效,此 與陳清祥(2008)、詹美雲(2008)以水中活動運用 Sherrill 的水中樂 趣與成功模式教學介入對肢體障礙學生水中活動能力,其結果是相符 的。

在第四級海獺級方面,以蹬牆飄浮前進 5 公尺動作,研究對象到第五 次才完成動作,前四次是因為沒有確實蹬到池壁,導致沒有前進的動力,

因此未達到 5 公尺;藉物漂浮 15 秒的動作,研究對象到第三次才完成,前 兩次因水中吐氣太快,造成氣不足抬頭吸氣而失敗,在五分等級為三分以 上,完成百分比平均達七十三。在第五級企鵝級方面,完成次數均在三次 以內達成,五分等級為四分以上,完成百分比平均達八十五。

在第六級海豹級方面,只有一個動作評量項目為游泳前進 15 公尺並需 換 3 次氣以上,研究對象到第五次才完成,因前三次換氣未超過三次,且

腳已觸碰池底,第四次明顯體力下降,休息約五分鐘後,評量第五次,方 才順利完成,其五分等級為三分,完成百分比平均為五十。

第七級鯊魚級方面,以游泳前進 25 公尺且需換 5 次氣以上,研究對 象到第七次才完成,前四次換氣分別為六、七、七、八次,距離為 21、20、

17、18 及 15 公尺,原因為腳觸碰池底,第四次明顯體力下降,休息時間均 為三分鐘,第五次及第六次,則因蹬牆前進動作未確實及換氣、划手動作 不佳未能完成動作,兩次換氣分別為八、十次,距離為 20、22 公尺,評量 第七次,換氣次數為八次,終於順利完成。

踩水 30 秒動作,在游泳前進 25 公尺結束後五分鐘進行評量,此時,

研究者考量研究對象在體力上,已無法負荷,但研究對象堅持測驗完該項 動作,前三次因腳觸碰池底失敗,到第四次則完成,五分等級分別為兩分 及四分,完成百分比為 30%與 60%,兩項完成百分比平均為四十五。

陳和睦(1978)提出,捷泳的學習順序為打水一划手一換氣,最後聯 合動作,10 至 15 天可學會;而吳萬福(1992)的研究則認為學生學習捷 泳的學習成效,在經三週九小時後,仍有許多全身動作配合與換氣不盡理 想,但游泳成績有所進步;丁益文(1992)亦指出游泳教學必須連續七節 才能達到效果,學生在游泳距離上雖有進步,但有不少的學生在手腳聯合 和換氣動作不理想。上述研究結果與本研究游泳能力評量的結果是相符 的,而本研究課程所採分散式(即一週一次、每次 90 分鐘、連續八週教學),

則亦與陳雨霖(2003)的研究中採取集中式(即每天、每次 90 分鐘、連續 八天)相較,此兩種教學型態,進行初階捷泳教學實驗後,呈現集中式教 學之成效較分散式佳,其結果亦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