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ADHD 學生運動介入研究

運動是非常特別的健康行為,除了紓解壓力外,也是一種良好的 人際互動情境,ADHD 學生因無法專注、衝動及過動而造成學習效果 差,依據研究者蒐集之運動介入 ADHD 相關研究,將其整理為探討動 作能力、體適能及運動技能與探討注意力、人際關係及互動行為等兩 類加以說明,ADHD 相關文獻研究內容摘要表如表 1。

一、ADHD 動作能力、體適能及運動技能

陳蒂勻(2003)以一名四年級 ADHD 兒童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

知覺動作訓練課程能提昇 ADHD 兒童的粗大動作能力、精細動作能 力、感官知覺能力,但不能改善 ADHD 兒童的行為問題,且李易清

(2006)研究發現,ADHD 孩童在精細動作流暢性與彈性表現上可能 有缺陷,但動作過程中顯示 ADHD 孩童比一般正常人所執行的速度較 快、加速度較大,且較不平順。

賴冠宇(2005)以 25 位 7 歲及 23 位 8 歲國小男童共 48 位 ADHD 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ADHD 學童,很可能伴隨有動作協 調問題,其手部操作靈活度、球類技巧能力、平衡能力較正常學童配 對組學童差,均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在動作姿勢重現測驗與模仿不 熟悉之手部姿勢及動作過程測驗與正常學童配對組童,並沒有達到統 計上之顯著差異,均顯示 ADHD 兒童在動作表現上有缺陷,而運動介 入可改善其動作能力。

侯堂盛(2005)以 59 位小一至四年級 ADHD 兒童為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指出,影響 ADHD 兒童健康體適能與運動技能的典型相關因 素有肌耐力、肌力及柔軟度,在健康體適能與運動技能的不同背景變 項,有顯著差異存在。

二、ADHD 注意力、人際關係及互動行為

鄭胤序(2008),以三位國小 ADHD 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武 術訓練減少了三位參與研究學生不專注行為的出現,訪談資料與教學日誌

分析中得知增進武德類化方面,因個案間差異而成效不等,但均有助益。

黃竣淯(2006),以小學至國中階段,年齡為 6 至 12 歲的 23 位 ADHD 及 38 位正常孩童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注意力表現在八週運動 治療教學方案後有顯著差異,人際關係表現方面,在運動治療教學方 案實施四週後、八週後,均有顯著差異。

王智畇(2005)以兩名 ADHD 國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 射箭課程教學對不專注行為的影響,研究顯示社會技能具有正面效 果,由教師、家長與學生的訪談資料及教學日誌分析中發現,射箭課 程教學有助於改善學生不專注行為及提升社會技能。

洪秋綿(2004)以兩位國小資源班 ADHD 學生進行結構性教學環 境對主動工作行為及語言學習成效,實驗結果得知,結構性教學環境 對 ADHD 主動工作行為及語言學習成效皆有明顯改善,由家長滿意度 調查發現,對學生學習的成效是進步的。

王意中(1994)以 20 位 6 至 8 歲 11 個月的 ADHD 男生與 30 位 年齡相當的一般國小男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 ADHD 兒童出現控制 遊戲行為的頻率高於正常兒童,在分裂或焦慮、憂鬱、不溝通、強迫 性、社會退縮、過動、攻擊性、非行為等量尺,內化行為、外化行為 與行為問題總分上皆高於正常兒童的得分,ADHD 兒童在社交表現、

學校表現,以及適應功能的得分上較正常兒童的得分差。

表 1 ADHD 相關文獻研究內容摘要表

6至12歲 的23位ADHD 及38位正常孩童

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Movement ABC) 及

三、文獻回顧

從運動介入相關文獻中,顯示 ADHD 學生在不適應的行為與運動 表現,皆可運用經過設計的相關課程的介入,不但可改變問題行為及 改善人際關係,且對減少不適應行為有保留效果,對於動作能力表現、

體適能及運動技能皆有進步,而在班級水中活動是否能克服環境等因 素,也可同樣運用特別的運動課程設計及行為改變策略介入模式,是 有待進一步研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