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

第肆章 我國減量的國家行為

第二節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

96.05.07 立法院第 6 屆第 5 會期第 17 次會議

通過 22 條,保留 10 條,會議決議條 文保留部分提立法院黨團協商後,提 送立法院全院聯席會二、三讀審查 97.02.04 環保署函報行政院審議 依據立法院屆期法案不延續原則,環

保署重新送審行政院版溫室氣體減 量法草案

97.04.15 第 7 屆第 1 會期第 16 次 會議

第 1 條、第 2 條、第 7 條及第 10 條 條文,均照案通過。

第 6 條、第 8 條、第 12 條修正後通 過。

第 3 條至第 5 條、第 9 條、第 11 條 及第 13 條至第 16 條條文,均保留。

其餘條文未審。

資料來源:(經濟部溫室氣體減量資訊網,2008,

http://proj.moeaidb.gov.tw/tigo/page4-1.asp,檢索日期 2008 年 12 月 20 日)

貳、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是國內為了配合京都議定書中溫室氣體減量 目標所制定的草案。其內容以「政府機關權責」、「減量對策」、「教育宣導」

為三大主軸(黃宗煌,2006:31),將作為國內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的法源依 據23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之立法原則包括,承擔共同但有差異的責任,

以成本有效及最低成本來防制氣候變遷,並追求永續發展。該法案將以漸進 式的規範推動減量(蘇建霖,2007:10)。「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共有六章,

分別為:總則、政府機關權責、減量對策、教育宣導、罰則、附則,共有二 十八條。

一、總則

本法之制定是為減緩全球氣候變遷,降低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善進我國

23 參考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http://e-info.org.tw/node/18073,檢索日期 2007 年 1 月 10 日。

之責任,並確保國家永續發展24。同時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委託 專責機構,辦理有關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減量之調查、查證、輔導、訓練及 研究25

二、政府機關權責

行政院應邀集中央有關機關及學者,制定及檢討溫室氣體減量之分工、

整合、推動及成果相關事宜,並訂定減量目標及行動計畫,定期檢討修正,

未能達到目標者,應提出改善計劃。同時中央主管機關應定期進行排放量統 計,建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每三年編撰溫室氣體國家報告26

三、減量對策及罰則

全國各事業具有溫室氣體排放量者27,應每年進行排放量盤查,並定期 向中央主管機關登錄資料,其登錄資料應經查驗機構完成查證28。未依規定 進行登錄、盤查,或違反盤查、登錄之範疇、內容、頻率,經限期補正而未 補正者,得處以新台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於九十日內改正29。 而各事業進行不實之資料進行盤查、登錄者,處新台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 元以下罰鍰30

各事業排放之溫室氣體年平均排放量,應符合溫室氣體效能標準,而排 放標準以中央主管機關公布之年平均排放量定之31。各事業違反所定溫室氣 體效能標準者,處新台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於三年內改 善32

中央主管機關在制定排放量標準時,得依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議 定書及相關會議之決議事項定之,並訂定減量標準33

各事業應採行減量措施,如實際排放量超過核定配量,應取得足供抵換

24 引自〈附錄三〉行政院版溫室氣體減量法第一條。

25 引自〈附錄三〉行政院版溫室氣體減量法第四條。

26 引自〈附錄三〉行政院版溫室氣體減量法第五條、第六條及第七條。

27 以下簡稱各事業。

28 引自〈附錄三〉行政院版溫室氣體減量法第十一條。

29 引自〈附錄三〉行政院版溫室氣體減量法第二十四條。

30 引自〈附錄三〉行政院版溫室氣體減量法第二十三條。

31 引自〈附錄三〉行政院版溫室氣體減量法第十二條。

32 引自〈附錄三〉行政院版溫室氣體減量法第二十五條。

之排放量,其方式可使用指定之排放量交易平台34,如未取得足夠之排放量,

得處以新台幣二十萬以上二百萬以下罰鍰,並於重新分配排放量時,扣減前 次超過部份35。各事業同時也須主動提出減量計畫、目標及期程,經查驗機 構查證後,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認可其減量額度,其減量額度可作為溫室氣 體總量管制之排放量抵換或交易36

主官機關得以要求各事業提供有關資料或赴排放源之場所進行檢查,各 事業不得拒絕37,妨礙、規避、拒絕者,將處事業新台幣二十萬元以上兩百 萬元以下罰鍰38

四、教育宣導

各級政府機關應加強學校、產業及國民於減緩全球氣候變遷之認知及減 少溫室氣體排除的宣傳工作,並應積極協助民間團體推展有關活動39。此外 政府機關也應從事推廣節約能源並使用低耗能高能源效率產品以達示範作 用40。而提供各式能源者,也應努力宣導與鼓勵使用者節約能源及提高能源 使用率,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