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說文》、 《釋名》陰陽五行非諧聲聲訓詞析論

第三節 以疊韻之字為訓

本節論述被訓字與聲訓字「韻部」相同,以疊韻之字為訓者。

一、《說文》以疊韻之字為訓

《說文》以疊韻之字為訓者,有「禜營」一條。

(一)禜營

《說文.示部》:禜,設緜蕝為營,以禳風雨、雪霜、水旱、癘疫於日月星辰山 川也。从示,榮省聲。一曰禜、衞,使灾不生。《禮記》曰:「雩,禜。祭水旱」

禜,是攘除風雨雪霜不時之災、祈請止旱降雨的祭祀。《說文》所謂「設緜 蕝為營」即以茅把圍成祭祀場地以備祭祀。95

營,甲、金文未見,戰國秦系作「 」《睡虎地.日甲》53。《說文.宮部》:

「市居也。从宮,熒省聲。」段玉裁注:「帀各本作市。……集韵作市,類篇、

韻會作匝。蓋由古本作帀。故有譌爲市者,帀居謂圍繞而居。」本義是同一氏族 呈圓形居住,外圈圍以塹壕和短墻為營。

95 雷漢卿:《《說文》「示」部字與神靈祭祀考》,頁 239。

劉鈞杰指出禜、營同源,96論證如下:

語音上,禜古音匣紐耕部,營定紐耕部,二字疊韻。

語義上,「禜」指用繩束茅環繞一周做成營盤,充當臨時祭所而祭祀,以消 除災異;「營」則指圍繞而居,後軍隊駐紮掘塹筑壘,環衛四周也叫「營」。二者 有共同的源義素「圍繞」。「禜」是因其縈繞束茅做成營盤的特徵而得名。「營」

是源詞,「禜」是派生詞。許慎以源詞釋派生詞。

《左傳•昭公元年》:「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日月星辰 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許君之解源或來自此說。

傳世經典中,禜、營聲義並通。《禮記•祭法》:「雩宗,祭水旱也。」鄭玄 注:「宗,皆當為禜字之誤也。禜之言營也。」

二、《釋名》以疊韻之字為訓

《釋名》以疊韻之字為訓者,主要有:酉秀、青生、辰伸等三條。

(一)酉秀

《釋名〃釋天 1.40》:酉,秀也;秀者,物皆成也。於《易》為兌。兌,說也。

物得備足,皆喜說也。

酉,本義為酒器,也代表酒。甲文寫作:「 」《合》7075、「 」《佚》427,

都象酒器之形。林義光指出,酉的本義即酒,象釀器形,酒所容也。「酉」、「酒」

本同字,酒無形可象,故象其容器。97金文酉、酒同形,作「 」〈師酉簋〉;傳 抄古文「酒」字也寫作「酉」:「 」《汗6.82 義》。金文中用作「酒」及「地支 名」,〈宰甫卣〉:「王饗酉(酒)」;〈士上卣〉:「才(在)五月既望辛酉。」戰國 文字變化較多,楚系酉上訛從木,「 」《包山》2.221。

秀,不見於甲骨、金文,戰國楚系文字作「 」《包山》2.25,从禾,从弓。

秦系寫作「 」《睡虎地.日乙》13,从禾,从引。何琳儀認為,「秀」從「禾」

從「引」省,會禾苗引出之意。98季旭昇指出,秀為禾類植物開花抽穗。99如《詩.

96 劉鈞杰:《同源字典補》(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年),頁 87。

97 張世超:《金文形義通解》,頁 3487。

98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頁 233。

99 季旭昇:《說文新證》,頁 578。

大雅.生民》:「實發實秀,實堅實好。」朱熹《集傳》:「秀,始穟。」引申出華 美、成熟義。王先慎也說:「秀,華美意。」100

語音上,酉古音定紐幽部,秀心紐幽部,韻部相同。語義上,酉為酒器,秀 為稻禾開花,二者沒有共同的源義素,非同源詞。

劉熙取秀之成熟義,指仲秋時節物皆成象成實,得備足收獲。酉為仲秋八月,

方位配西方。八月消息卦為觀卦( ),陽內收則物成,果熟蒂落。《說文.酉 部》:「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史記.律書》:「酉 者,萬物之老也,故曰酉。」《淮南子.時則》:「仲春始出,仲秋始內。」注云:

「出,二月播植也;內,八月收斂也。」物老即成熟,可收成。

(二)青生101

《釋名〃釋采帛 14.1》: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

金文有从丹、从井二形。从丹寫作「 」〈吳方彝蓋〉,从井作「 」〈史 墻盤〉。《金文形義通解》分析以青得聲的「靜」字形構,舉例〈靜卣〉从生、井 聲,寫作「 」;〈班簋〉从木、井聲,寫作「 」;可知金文「青」,或从生、

从木,以「井」為聲符。102青的發聲是清紐,井的發聲是精紐,同屬齒音,又 青、井都是耕部,韻部相同,青當是从井得聲的形聲字。從字形結構上看,从生 或从木為形符,皆指草木生長,「青」本義是草木生長之青色。103

生,甲骨文作「 」《甲》200,會草(屮)從泥土裏長出來之意,本義是 生出、生長。104

語音上,青上古音為清紐耕部,生為心紐耕部,韻部相同。語義上,青為草 木生長之色,生為生長,兩者雖有「生長」義素可相連結,但無法確定派生前後,

暫定為非同源詞。

劉熙以「生」釋青,是以生長義連結兩者,意指草木初生萌芽的顏色為「青」。

《素問.玉機真藏論》也說:「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五行說中,木

100 王先謙:《釋名疏證補》,頁 13。

101 相關詞條「笙生」,見〈第四章.第一節〉,頁 123-124。

102 張世超:《金文形義通解》,頁 1256-1257。

103 林義光:《文源》(上海:中西書局,2012 年)卷 11,頁 402。

104 「生」字論述,見〈第四章.第一節〉「笙生」條,頁 123。

為東方之行,配青色,季節為春,春到萬物抽芽發育、生長顯著。

許慎說解「青」字,从生、丹,則隱含五行相生關係。《說文.青部》:「青,

東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𡷉,古文青。」許君將五行與五 色配搭,青色配東方;「从生丹」則以五行相生之理推演,指「丹」為「青」的 構字部件之一,「丹」引出「赤」義,赤為南方之色,南方屬火,因此「木生火」,

「青」字由「生、丹」構成,許君的數術思想蘊含其中,圖示如下:

(三)辰伸105

《釋名〃釋天 1.35》: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

辰,甲骨文寫作「 」《合》137、「 」《合》38021,象大貝形。金文 寫作「 」〈小臣宅簋〉,本義為耕器。106

伸,甲文未見,金文寫作「 」〈鑄客鼎〉。許慎認為伸義為屈伸、伸展。《說 文.人部》:「屈伸。从人申聲。」段玉裁注:「伸,古經傳皆作信。……疑此字不 古。古但作詘信,或用𦥔爲之,本無伸字。」段氏指出,古伸字皆作「信」。

語音上,辰古音定紐諄部,伸古音透紐真部,發聲都是舌音,聲近,收音則 真諄旁轉。語義上,兩者沒有共同的源義素,不是同源詞。

劉熙取辰之伸舒義,解釋三月萬物皆散舒而出情狀。《漢書.律曆志上》:「振 美於辰。」《太玄.玄數》:「辰戌丑未。范望曰:辰,取其延長。」《爾雅》:「太 歲在辰曰執徐。」《釋文》引李巡曰:「執,蟄也;徐,舒也。言蟄物接敷舒而出,

故曰執徐。」《開元占經》引孫炎曰:「句者,必達蟄伏之物,盡敷舒也。」高誘

《淮南子.天文訓》注曰:「執,蟄也;徐,舒也。伏蟄之物皆散舒而出。」辰 亦有伸展義、延長之義;

《說文.辰部》:「辰,震也。三月,陽气動,靁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

从乙、匕,象芒達;厂,聲也。辰,房星,天時也。从二,二,古文上字。」三 月季春,《史記.律書》:「辰者,言萬物之蜄也。」《五行大義》:「辰,震也。震

105 相關詞條「娠辰」,請見〈第四章.第一節〉,頁 117-118。

106「辰」字論述,同上註。

青(木) 生 丹(火)

動奮訊也。」(頁 27)晨下云:「辰,時也。」辱下云:「辰者,農之時也,故房 星為辰,田候也。」三月消息卦夬卦( ),陽爻由下往上增強,陽氣震動,萬 物生機振發,是進行農事之佳時。

三、《說文》、 《釋名》以疊韻之字為訓

《說文》、《釋名》以疊韻之字為訓,且兩書聲訓詞「相同」者,主要有:日 實、水準兩條。兩書聲訓詞「相異」者,主要有:天顛顯、月闕缺、春推蠢三條。

另外,「以本字為訓」者,則有「甲甲」、「巳已」兩條。

(一)聲訓詞相同

1.日實

《說文〃日部》: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从囗一。象形。

《釋名〃釋天 1.2》: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日,本義為太陽。甲文寫作「 」《合》33694、「 」《合》27548、「 」

《合》17299、「 」《合》5141,均象太陽之形,因甲骨鏤刻不易,字形圓方 不定,變化較多。金文以下日趨定型,多為直筆。

實,甲文未見,金文寫作「 」〈 簋〉,會屋內充滿貝、玉等寶物之意,

本義是富實、富足。引申有財富、滿、盛、充實等義。《說文•宀部》:「實,富 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殷寄明以為兩者同源:「日光盛實為日之顯著特徵,許慎即以此推斷『日』

之語源。」107論證如下:

語音上,日的古音是日紐質部,實是泥紐質部,二字疊韻。語義上,二者有 共同的源義素「盛實」,為同源詞。然無法證實被訓詞與聲訓詞之間是否有直接 派生關係,歸類為同源派生詞互訓。

《說文》、《釋名》皆以「實」訓「日」,因為太陽精光常盛,太陽是恆常的 光源體,無似月有盈虧。《白虎通.日月》也說:「日之為言實也,常滿有節。」

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太陽之形,中滿無闕,故漢人以實訓日。」日的顯著 特徵是圓滿充實,是日之名義取於實,故經傳中多訓「日」為「實」。《春秋元命

107 殷寄明:《語源學概論》(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頁 229。

苞》:「日之為言實也,節也。含一開度立節,使物咸別,故謂之日」108日因為 充實、有法度,含有「一」,開啟並訂立法度,令事物皆有區別,所以稱為「日」。

2.水準

《說文.水部》: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

《釋名〃釋天 1.28》:水,準也,準平物也。

水,本義為「水流」。甲骨文寫作「 」《合》33355,金文作「 」〈同 簋蓋〉。均取中象水之主流,兩側像水花,如水流狀。卜辭中或指水災,如《合》

10150:「其有大水」;或用作祭名,如《合》14407:「辛御水于土牢。」「土」

為商之第四位先公「相土」之略稱,全句指辛用牛來對先公相土進行御祭和水祭。

準,甲、金文、簡帛未見此形。依《說文》本義為水之平。《說文.水部》:

「準,平也。从水,隼聲。」《周禮‧考工記‧輈人》:「輈注則利準,利準則久,

和則安。」

語音上,水古音透紐微部,準古音端紐真部,發聲都是舌音。語義上,兩者 沒有共同的源義素,不是同源詞。

《說文》、《釋名》都以「準」釋「水」,段玉裁「準」下注:「謂水之平也。

天下莫平於水。水平謂之準。因之製平物之器亦謂之準。」意指水是最平的東西,

可以用作測量高低的標準。此義應從水靜則平,衍生出水凖,用水測平之說。《管 子.水地篇》:「水者,萬物之凖也。」109《白虎通.五行》:「水位在北方,北 方者,陰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為言準也,養物平均有準則也。」

(二)聲訓詞相異

1.天、顛、顯

《說文〃一部》:天,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

《釋名〃釋天 1.1》: 天,顯也,在上高顯也。青徐以舌頭言之。天,坦也,坦 然高而遠也。

108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合編:《緯書集成》,頁 630。

109 周人撰,黎翔鳳校注:《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 年 3 月),頁 814。以下徵引《管 子》文句,悉依此書,不另標出。

(1)天顛

天,本義為人頭、人的顚頂,110因天空與人頭皆在高位,故表示天空。甲骨 文作「 」《合》36535,象人正面站立,突顯頭部。金文寫作「 」〈頌壺〉,

顚頂之形更明顯,顚頂之形因為刻畫不易,所以甲骨文將頭形簡化為一橫畫,作

「 」《合》37750。此後的古文字多从此形,如「 」〈秦公簋〉、戰國文字

「 」《郭.老甲》15。甲文「天」用作本義,指頭部,《合集》20975:「弗疾 朕天」,指商王的頭部沒有患病。細究天字構形,為「大」上多一指事作用的橫

「 」《郭.老甲》15。甲文「天」用作本義,指頭部,《合集》20975:「弗疾 朕天」,指商王的頭部沒有患病。細究天字構形,為「大」上多一指事作用的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