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以下說明本文的研究範圍,以及闡述文獻蒐集、歸納的方式、系聯同源詞的 方法,藉以瞭解本論文計劃的執行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範圍

本文以《說文》、《釋名》二部字辭書中與陰陽五行思想相關的「聲訓」詞條

122 詳參本章第二節「前人研究成果綜述」。

為研究範圍。123不納入《爾雅》與《方言》的理由如下:第一,《爾雅》多用義 訓,且其內容是雜集經傳訓詁而成,其間雖然也有聲訓說解,多集中在前三篇〈釋 詁〉、〈釋言〉、〈釋訓〉,之後的篇目詞條以解釋複合詞占多數,本文僅在行文時 酌參,將其列為參考資料。其次,《方言》為第一部漢語方言比較詞彙研究的專 著,書中先標立題目,再羅列各地方言殊語,與依形立訓的《說文》及用聲音名 物的《釋名》顯然性質別異。

經筆者檢索《說文》蘊含陰陽五行思想聲訓共有51 條,124《釋名》蘊含陰 陽五行思想聲訓則有 101 條,125即是本文的研究對象。此外,尚需說明下列情 況:

(一)本字(同字)為訓者納入考察範圍,如《說文》:「丁,夏時萬物皆丁實。」

以丁訓丁,屬於本字為訓。

(二)義訓及複合詞不考察:不取補充說明聲訓詞的義訓,如〈釋天〉:「丑,紐 也,寒氣自屈紐也。於《易》為艮。艮,限也。時未可聽物生,限止之也。」

依《釋名》的訓釋體例,「於《易》為艮。艮,限也」是對丑這個聲訓詞的 進一步解釋,屬於義訓,不在考察對象內。其次,複合詞不考察,如「四時」、

「五行」等。

二、研究方法

本論文計劃以漢代字辭書為範圍,陰陽五行思想則是切入與聯繫的研究角 度,是以漢代字辭書為主體,從中觀察陰陽、五行觀念如何影響字辭書的「編輯 形式」與尋繹「聲訓」詞源的研究。本文的撰寫,首要先進行文獻的搜羅與整理、

資料的分析與比較,其次及於思想的詮釋與建構;研究的方法則以蒐集、歸納、

辨析、詮釋為主;第四、五章詞條字例之寫作程序與模式,則以「聲訓」之推源、

系源法為操作實務。

(一)文獻的搜羅與整理:歷史文獻法

123 特別說明的是,關於「陰陽五行聲訓範疇」是就筆者對相關思想的認知來擇選,可能因為認 知差異而不夠完備,正如楊儒賓〈五行原論與原物理〉所說:「陰陽五行論……包山包海,其中 心雖有所在,邊際卻無所不在,它是任何知識叩問的現成答案,可用於解釋現實世界的任一項目。」

本文未能涵括所有相關的詞條,遺漏的部分留待日後補述。

124 見附錄表一:〈《說文》陰陽五行聲訓材料表〉。

125 見附錄表二:〈《釋名》陰陽五行聲訓材料表〉。

由於論文涉及的層面在過去已有許多研究者進行文獻內容上的解讀,所以首 先必須先廣博地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才能掌握及建構研究主體。舉凡經、史、

子、集四大類的傳統文獻以及出土文獻資料都應包含,對於關鍵詞彙,從其字源 發生時代開始探究,以文字的本義了解其本有生命,進而推論其引申義與相關 義,掌握內涵的來龍去脈後,進而建構語言文化的思想脈絡,因此,出土文獻相 關研究資料的搜集亦不可或缺。

自王國維《古史新證》提出「二重證據法」,以古文字材料與傳世經典互相 證明的風潮興起,遂成為一派「新證」之學的基礎;此後,古文字學的研究不僅 在文字及語義本身,且發揚廣通於歷史文化諸多方面。裘錫圭指出,出土文獻資 料具有「近真」的優點。傳世文本屢經傳抄刊刻或改寫刪節,幾乎面目全非,地 下發現的古文字材料年代明確,它們記錄的通常是當時的語言,且沒有刊刻印刷 造成的誤謬。其次,古文字材料中的商代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除了能補古書 的不足,其字形本身對研究古漢語詞義和語音具有重要價值。再者,傳世經典多 是傳統封建價值下所重視的書籍,而出土古文資料則品項繁多,能補文獻學之空 缺。126此說明古漢語研究中,古文字資料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出土文獻材料 大多斷代明確,能提供明確的文字發展發展脈絡,同時這些文字都是實際使用過 的文字,有大量的使用「用例」,一方面體現文字字義,另一方面則反映字與字 之間的關係。二十世紀以來地下材料大量出土,而漢代及其以前的材料尤其蔚為 大觀,為《說文解字》及《釋名》聲訓提供豐富的研究資財,引進出土資料,對

《說文解字》及《釋名》在「語音」及「詞源聲訓」方面,都有所助益。

出土文獻中通用材料繁多,姚孝遂〈古漢字的結構形體及其發展階段〉統計 甲骨卜辭中的假借字約占74%,127楊懷源《西周金文詞彙研究》統計西周金文 通假字共710 組,包括同源詞、同音借用字和個別異體字,128趙平安〈秦漢簡 帛通假字的文字學研究〉也指出,古文字的訛變和形聲字的增多使戰國秦漢時期 使用的通假字最多。129這些豐富的通用用例,是證明聲訓的被訓詞與聲訓詞之

126 裘錫圭:〈談談古文字資料對古漢語研究的重要性〉,收入《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 蘇古籍出版社,1992 年),頁 156-157。

127 姚孝遂:〈古漢字的結構形體及其發展階段〉,收入《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0 年),頁 14。

128 楊懷源:《西周金文詞彙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 年),頁 221-254。

129 趙平安:〈秦漢簡帛通假字的文字學研究〉,收入《隸變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 年),頁119-121。

間,聲音關係的可靠證據。一方面,可以借由其中傳世文本未收錄的古文字形聲 字聲符,來考察字音;另一方面,出土材料反映的漢字分化關係,也可以用來按 驗聲音聯繫。

(二)資料的分析與比較:歸納分析法

本論文的研究主體是二書的聲訓詞條,研究主軸則是陰陽五行思想。亦即從 字例主體的呈顯面貌,來探究陰陽五行對漢代字辭書之影響,展現二書在漢代陰 陽五行學史上的學術價值。因此,本論文的進行程序,首先要執行的工作是辨析 與歸納二書與陰陽五行相關的字例,並針對字例的說解訓釋加以研讀,從中歸納 出普遍的原則,亦即是從個性把握共性之方法。基於上述,本論文的寫作將依下 列次序進行:第一,以本文界定的研究範圍,搜尋、篩選二部字辭書與陰陽五行 思想相關的字例以及注疏;第二,分析詮釋二部字辭書聲訓詞條的形音義樣態,

歸納引用陰陽五行的概念與思想,旁徵相關經典與學者的說法,以總體呈顯二書 的陰陽五行思想,並探勘漢代小學家(經學家)對文字的觀念,以及訓釋的建構 與詮釋。

(三)同源詞的系聯與推求詞源:聲訓法

方環海指出,訓詁學家們常用的推求語源方法,除了聲訓法之外,尚有「諧 聲求源法」、「音義推源法」。130

諧聲求源法,即系聯表一義的同聲符形聲字的方法。段玉裁曾說:「因聲與 義同源,故諧聲之偏旁,多與字義相近。」131指出同聲多同義,而漢語中形聲 字的聲符除了標音作用,也是示源符號。因此,聲符也提示了語詞與語源之間的 聯繫。漢語語源學史上,學者們很早就注意到,聲符線索可以追溯語詞的語源,

「右文說」語源學流派的發展反映這一點。然而,「諧聲求源法」受到文字形體 的侷限,無法考察那些不能充當聲符的非形聲字所記錄的同源詞,也難以研究那 些用不同聲符表示同一語源義,以及用同一聲符表示不同語源義的形聲字。

方氏認為推求詞源最理想的方法是「音義推源法」。即依據語詞的聲音、意 義兩方面的線索,來系聯其具有共同音義特徵的其他同源詞語,以及推斷被釋詞

130 方環海:〈論《爾雅》的語源訓釋條例及其方法論價值〉,《語言研究》,2001 年第 4 期(總 45 期),頁 83-88。

131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頁 2。

的語源。音義推源法直接從詞語的聲音、意義入手,根據它們的相同相近相同來 系聯同源詞。這種方法運用「聲訓說」原理以及「語轉說」原理來推源,既擺脫 聲訓法兩兩相訓的束縛,也能突破諧聲求源法囿於文字形體的侷限,顯然較聲訓 法、諧聲求源法更加周延。

聲訓是三大訓詁方法之一。歷來討論聲訓的學者,都認為聲訓以得義為目 的,是推求語詞命名得聲之所以然,也就是探求詞源。方法是用語音相同相近的 詞來解釋被訓詞,訓詞與被訓語音及語義兩兩對應;音義相通是聲訓法賴以生轉 運用的前提。本文以《說文》、《釋名》二部字辭書中與陰陽五行思想相關的「聲 訓」詞條為研究範圍,故以聲訓原理來系聯同源詞。

陸宗達、王寧在〈淺論傳統字源學〉文中提出「歷史的推源」和「平面的系 源」兩觀念來分析傳統字源學:

傳統表示字源的方法是聲訓。……聲訓是用根詞來訓釋派生詞,以表明派 生詞命名的來源,……尋找派生詞的音義來源,……考察工作有兩種具體 方法:一是推源,一是系源。確定派生詞的根詞或源詞,叫做推源。確定 根詞(按指同源派生詞的總根)為完全推源,僅確定源詞(指某一派生詞 直接所由出的詞)為不完全推源。在根詞不確定的情況下,將同源的派生 詞歸納和系聯在一起,叫做「系源」。歸納全部語族,叫全部系源,僅歸 納系聯一部份同源詞,叫做局部系源。132

綜合上述,確定派生詞的根詞或源詞,稱為「推源」。在根詞不確定的情況下,

將同源的派生詞歸納和系聯在一起,稱為「系源」。

依據推源、系源二分法,則被訓詞和聲訓詞的訓釋情況,大致可分為三種:

1.以源詞訓派生詞。如「澗,間也」、「負,背也」等,這是不完全推源。2.以派 生詞反轉訓源詞。如「光,晃也」、「人,仁也」、「子,孳也」。這類聲訓以流釋 源,未達到溯源目的,是因果倒置的。3.同源派生詞互訓。這類只能確定訓釋詞

1.以源詞訓派生詞。如「澗,間也」、「負,背也」等,這是不完全推源。2.以派 生詞反轉訓源詞。如「光,晃也」、「人,仁也」、「子,孳也」。這類聲訓以流釋 源,未達到溯源目的,是因果倒置的。3.同源派生詞互訓。這類只能確定訓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