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漢代字辭書編纂體例與陰陽五行思想

第三節 《說文解字》編纂形式與陰陽五行思想

今文學家因為政治、經濟利益而極力附會讖緯與陰陽五行,部分的古文學家 也為了在政治上尋求立於學官,能進入士閥集團,因此兼談讖緯,如賈逵(許慎 師)因談論讖緯神學獲得漢章帝的重視,得以拜官授徒。許慎是訓詁派的古文經 學家,雖然客觀上他有意識的闡發本義,但是,由於外在學術氛圍,使得《說文》

析形釋義混融陰陽天人學說。另外,《說文》成書於經學昌盛的時代,處在這樣 獨特的時代定點,許慎必須反思漢字對經藝、王道、前人、後人的意義。他本「小 學明而經義明」的觀念,認為透過闡釋古人造字之旨,才能明經典真義;唯有精 確的詮釋經典,才能進一步通經貫道,《說文》一書就是許慎對於如何把握五經

51 胡錦賢:〈論《爾雅》篇目編次的名義〉,《孔孟月刊》,第 35 卷第 6 期,1997 年 2 月,頁 2。

作者指出:「《釋詁》之文,以『始』義為首條,以『死』義為末條。《釋言》以『中』義為首條,

以『終』義為末條。此即本於『始一終亥』」『終始相生』的陰陽五行之說。《說文》部首的編排,

即始於『一』,終於『亥』,其義一也。」

52 引自朱祖延:《爾雅詁林》(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頁 6。

53 同上註,頁 845。

54 清.郝懿行:《爾雅義疏》(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 年),頁 353。

55 朱祖延:《爾雅詁林》,頁 1673。

之道與聖人之旨的答案。

《說文》共說解文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字,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此一萬餘 字以形、類歸納在五百四十部首字之下。《說文.敘》概括部首編排的基本原則:

「其建首也,立一為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條牽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

據形系聯。引而申之,以究萬原。畢終於亥,知化窮冥。」56列「一」部為首部,

把「亥」部放在末部,變化至於窮極而復歸於「一」。全書部首的排列主要「據 形系聯」相次,部中字序則「以類相從」。57「形」指漢字形體,依據形體逐一 繫聯字頭,將字形類似的字以相連次,歸類在同一部首。「類」指義類,每部中 字依義類相同則相聚的原則編次。《說文》據形系聯、以類相從的編排,說明漢 字系統具有形、音、義的內部規律與聯繫。

細究《說文》纂輯體例,「三才之道」58經緯全書義法。《說文》釋「人」說:

「天地之性最貴者也。」59以人能會通合德天地,與天地並列,所以是天地之性 最貴者。《易傳》精當闡釋此理,60指出天、地各有體、德;天之體為陰陽之氣,

地之體為柔剛之質。天之德為乾,是健動不息的創生品格;地之德為坤,是厚德 載物的接納之性。那麼,「人」的體、德為何?人是天地之子,其「體」為天地 陰陽妙合交感的產物,如何與天、地並列?人以「仁義道德」有別於禽獸草木,

以此分承天地之德,會通天地之能,與天地並列為三。《說文》釋「大」也說:「天 大,地大,人亦大焉。」61當然,這並不是說人的智德能代替天地,因為人自有 其限制,所以必須「會通」天地之德,凡經緯人事,必揆驗之於天道之理,個體 價值的實現,不能超越天道的制約,必天人合德,蘊藏天、地、人相應之理與和 諧統一的價值。許慎以此為《說文》核心思想與編纂原則,書中以三才之道為骨

56《說文解字注》卷十五《說文.敘》,頁789。

57《說文解字注》,頁1。一篇二「一部」末尾「文五 重一」下,段玉裁注:「凡部之先後,以 形之相近為次;凡每部中字,以義之相引為次。」

58 「三才」即「天、地、人」,《周易》稱說「三才之道」最為精當。《周易.說卦傳》:「昔者聖 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 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見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收入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本》,(臺北:臺灣 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 年),第 2 冊,頁 352。以下徵引《周易正義》文句,悉據此書,不 另詳註。

59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頁 369。

60 相關請見陳贇:〈《易傳》對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認識〉,《周易研究》,2015 年第 1 期(總 129 期),頁41-51。陳雅雯〈《說文解字》數術思想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9 年),

頁122-123。

61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頁 496。

幹,開展部首次序的安排、部中之字相連次的道理,以及六書次第、文字取譬的 方式。

一、部首秩序:循環往復

關於《說文》部敘的研究成果眾多,集中討論部首間形、義的縱橫聯繫。62 本文預備探究許慎立「一」為首部發端全書,以「亥」為末部收攏全書的用意及 緣由。另外,《說文》將二十二個干支群組安排在分部之末,從「甲」始,至「亥」

而終,形成部首群中的特殊集合,也為部敘塗飾數術色彩。

(一)始一終亥63

王筠指出「始一終亥」部首序蘊含《易》理。64始「一」終「亥」的部首編 排方式,浸潤融攝陰陽五行學說,體現《說文》內含的哲思義核。「立一為耑」

是以「一」為首部,作為全書開端。考察數字起源,許多民族都是以「一」、「=」

為指事刻記,表達純粹記數符號。但是,《說文》「一」云:「惟初太極,道立於 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65指「一」為宇宙根本,萬物皆從一始,無疑背離 文字的原初本義,已屬哲學層次。66

依照許慎對「一」的釋義,「先天地而生」能「化成萬物」的形上存在,究 實唯有「道」或「太極」了。太極化成萬物之說,根源自《易傳》、《易緯》。〈繫 辭上.第十一章〉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

62 始自南唐徐鍇作《說文繫傳》,歷經清代王鳴盛、段玉裁、王筠等人,直至民國宋建華等人,

都有學者關心此議題。相關請見姚志豪:〈對《說文解字》部敘結構的新理解〉,《漢學研究集刊》,

第16 期,2013 年 6 月,頁 7-11。以及張振燡〈《說文解字》部中字敘研究〉(逢甲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6 年),頁 16-39。

63《說文解字.敘》云:「立一為耑」,又云:「畢終於亥」。清代蔣元慶又著〈說文始一終亥說〉,

收入《說文解字詁林》,第1 冊,頁 972。

64 王筠《說文句讀》指出「始一終亥」部首序蘊含《易》天地人三才之道。「其序字也,前七篇 首一部,放《易》上經《乾》、《坤》;後七篇首人部,放《易》下經《咸》、《恆》也;《易》終於

《未濟》以見其無窮盡,《說文》終於亥,亥而生子,復從一起,以見其循環無端,亦所以放之 也。太史公放《春秋》而作《史記》;許君放《周易》而作《說文》,皆宗述而不作之義。」見王 著:《說文句讀》,收入丁福保主編:《說文解字詁林正補合編》(臺北:鼎文書局,1977 年),第 11 冊,頁 11-966。

65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頁 1。

66 賴貴三:〈符號與思維——由《周易》卦爻象反思文字意義的詮釋深度〉,收入《第九屆中國 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辦,1998.3.21-3.22),頁 170。作者認 為,「立一為耑」表道體究竟,為根源性之總體,總體之根源,重存有與活動義,實開啟「上、

下、示、三、王」多元存有的時空知解而設;「畢終於亥」,以陰陽消長的「十二消息卦」為「時 間」的流轉,終而復始。

穎達解釋「太極」為天地陰陽之氣未分,混沌的狀態,是形成宇宙萬物的本源,

又可稱為太初、太一。67《易緯.乾鑿度》也說:「太極者,未見其氣;太初者,

氣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質之始。」鄭玄說在天地未分之前,道體的 一,就是太極,而太極的氣、形、質之始,分別為太初、太始、太素。68《老子》

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69一是道之本體,也是「道」

所派生,「道」乃自根自生;此意涵類近《說文》「道立於一」。《說文》釋「一」

融合貫通了《老子》的「道」、「一」與《周易》的太極生兩儀說。把「一」解釋 成天地剖判以前渾然一體的「道」(太極),涵括混成陰陽,為萬有之始,化生萬 物;天地萬物因一而生,猶如「一」可作為文字的起始筆劃,也同於《說文》是 由「一」孳生文字而構成的字書。順帶一提,許慎說解四、五、七、九等數字時,

70同樣反映陰陽數術思想為《說文》的文化語境。

「亥」是五百四十部之末,也是天干地支二十二字之末屬。代表地支周期的 結束,是字書總體的終點,但也象徵新生的孕育與誕生。許慎認為「亥」表徵十 月微陽上昇與盛陰交接,《說文》:「亥,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从二,

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褢子咳咳之形。……亥而生子,复 从一起。」71男女、陰陽雖為二名,其義實相通。〈繫辭下.第五章〉也說:「男 女構精,萬物化生」72,聯繫「亥」象懷子之形,以陰陽交接蘊人之初始。強調

「亥而生子,复从一起」,表「亥」並非結束,乃延續新生之起始,如同人類循 環不已的繁衍狀態,與天地情狀相同。說明陰陽交接化育而產生萬物,然後又返 歸於混成玄冥的狀態即「一」,蘊藏新的生命元氣而復始,再次化成萬物;文字 也在部首的統領下,既是變化、暫告結束,又是新生再起的循環終而復始運行,

使漢字依「道」而生生不息。

「一」和「亥」的循環,綱繫《說文》全書。標示《說文》收錄的文字在部 首的統數下,如同道一「太極」的初始和「亥」歲終生生不息往復象徵,寓有循 環復歸之意,並且「萬物咸睹,莫不畢載」囊括世間的萬事萬物,使書中九三五

67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頁340。

68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集成.易編》(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年),上冊,

頁11。

69 老子:《老子》(北京: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1983 年),頁 174。

70 「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五」像陰陽二氣在天地間交五;「七」乃陽之正,从一,象微 陰從中袤出;「九」為陽之變,象陽氣屈曲究盡之形。

71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頁759。

72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頁 365。

三字構成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樣的編排,一方面解決了體例問題,由一至亥五百 四十個部首,盡收所有漢字;另一方面;暗示書中有關「天地、鬼神、山川、草 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樂、世間人事」73的漢字,無非陰陽運行 的結果與表徵,隱含陰陽二氣循環無端、孳生不息的深意。龔鵬程也認為許慎企 圖用「始一終亥」的宇宙觀,安排每個字進入文字世界體系中,各居其位,同時

三字構成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樣的編排,一方面解決了體例問題,由一至亥五百 四十個部首,盡收所有漢字;另一方面;暗示書中有關「天地、鬼神、山川、草 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樂、世間人事」73的漢字,無非陰陽運行 的結果與表徵,隱含陰陽二氣循環無端、孳生不息的深意。龔鵬程也認為許慎企 圖用「始一終亥」的宇宙觀,安排每個字進入文字世界體系中,各居其位,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