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字文化的體現

第三節 漢字文化意涵與第二語言漢字教學

2. 漢字文化的體現

當我們不斷地說著漢字中蘊含豐富的文化時,漢字中究竟含有什麼文 化呢?又是透過哪些字形要素來表現這些文化呢?以下將繼續探討漢字 中蘊含的文化及這些文化透過什麼要素在字形中表現出來。

(1) 漢字中有何文化意涵?

漢字系統中有成千上萬的字,儘管我們可以為這些漢字進行歸類整 理,以了解漢字的造字法則、字形結構及表現的文化類別,但我們卻很難 (幾乎不可能)在一個研究中探究全部,因此在這個部分,探討漢字中的文 化意涵時,僅舉幾個文化類別來探討學者們在漢字文化上的研究成果,更 具體的呈現漢字字形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以下漢字文化意涵的探討依據劉 志基(1996)、王寧、鄒曉麗(1999)、唐漢(2002)、韓鑒堂(2005)、黃沛榮(2006)、

王繼洪(2006)及林西莉(2006)的闡述。

甲. 漢字字形與日常生活

古人造字時,從日常生活中選擇了許多素材,食、衣、住、行是人們 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以下從這幾個字來看漢字中的日常生活文化。

甲骨文的「食」字,下方是一個裝滿了食物的容器,上方是一個蓋子,

這樣的容器,在古代是用來盛裝稻米、小米、高梁,所以當「食」作名詞 時,表示主食或者所有的食物,當作動詞時,則有「吃」的意義。「食」

字演變為部首字,生成許多其他也都含有「食物」或「吃」的意義的字,

例如:「飯、餅、餓、飽、飲」

「衣」是一個象形字,像古代服飾的形體外觀,指上衣,後引申為衣 物的總稱,從「衣」字的象形圖中,我們可以發現造字時,所依據的衣服 形狀是直的,有很長的袖子,衣領和前襟之間有很寬的邊,大襟向右開,

與袖子連在一起。後來「衣」成了部首字,許多帶有「衣」字旁的漢字,

大多含有「布料、衣物」的意義,例如:「襯、衫、裳、袍、裙」。了解這 樣的情形,對於深究古代的服飾設計與穿著習慣有一定的幫助,對於對外 漢字教學中的應用來說,明白「衣」字的義類,有利於以義類進行集中式 的、字族式的識字。

「住」,義為居住,所牽涉範圍大多指居住的處所,而居處的處所有什 麼特色呢?我們可以從漢字中「宀」、「木」、「广」等部首的字來推敲,例 如「宀」,就是兩邊有木柱,上面為間屋頂的房屋的外形,表示房屋的字 多用「宀」當部首,如「家、宅、宮、室、寓」;「广」表示有屋頂的大屋 子或是無牆的屋廊,比如「庭、廊」等字。以「木」為旁的字,多和木結 構的建築或者以木材為主要建材的建築物,比方說「橋、樑、柱」

「行」的本義是「大路、大道」,由於路是給人走的,所以「行」後來 衍生出了「行走、步行」的意義。與「行」相關的字,如「街」。近的地 方可以步行,遠的地方則必須借助工具,「車」是經常使用的工具之一,

是依據當時的車輛外形描繪而來的,「轟」字為三輛「車」相疊,可以想 像應有著嘈雜的聲響。嘈雜的聲響影響了道路行走及生活安寧,所以歷史 上有一位皇帝便下令拆掉車輪,讓僕人抬著他,於是「轎子」就這樣誕生 了。後來到了近代、現代,新式的汽車有了「轎車」的稱呼。

乙. 漢字字形與貨幣制度

貨幣是國家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後出現的物品,是金錢、財富、交 易…等抽象的象徵。從漢字字形系統來看,漢民族社會在相當長的時期,

使用「貝」類來當做貨幣,「貝」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中的「貝」字,

就像一個打開的貝殼,非常地形象化,人們以「貝」進行交易,「貝」在 中國古代的貨幣身分被清楚地固化在漢字形體中,所以漢字中與財物有關 的字,大多以「貝」做義符,例如:《說文解字》中針對一些「貝」部字 的說明:「財,人所寶也。」、「貨,財也。」、「資,貨也。」、「賀,以禮 物相奉慶也。」、「貢,獻功也。」。這些字多與錢財或者貴重的事物相關。

後人原本並不了解先民的交易方式,但是藉由漢字的字形、字義,得 以推究出先民的經濟文化。從當時的經濟文化中,也可以明白為何漢字中 許多與財物有關的字均從「貝」部。

丙. 漢字字形與物質生活演進

人類的社會經過了漁獵、畜牧、和農業階段,一些漢字留下了各個階 段的發展紀錄。

在漁獵階段,「漁」的本義是捕魚,其甲骨文的形象表現多樣,表現出 了用手捕魚、以器物釣魚及用網捕魚的方式,從圖像中可以知道古人的捕 魚的活動方式;當到了畜牧的階段,「逐」,字形表現的是,一頭猪在奔跑,

一個人在後面追趕,正表現出畜牧階段的捕食方式,除了追趕野猪以外,

還有如「墜」字,追趕猪使其掉入陷阱,其他尚有以網抓鳥的「羅」,以 手抓住鳥的「獲」,可以從字形中發現人們早期所捕獲的動物類別,也說 明了古代人的生活與動物密切相關。到了農業階段時,「田」字很形象化 地表現出了田地的模樣與意義,而表現田地上種植的草類植物,則有「苗」

字。後來由於在田裡貢獻勞力的多為男人,所以「男」字,也就從「田」

和「力」。

每個物質生活的階段都產生了相應的文字,有些是依據形體具體描繪 成字,有些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結合其他構成要素,形成一個具有相關性 卻也有著新意義的漢字,漢字就在這樣的創造方式裡,越來越多、越來越 豐富多樣。

丁. 漢字字形與文化生活

古人的文化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可以從部分漢字中了解古人文化 生活的使用器具、種類者相關應用。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聿」是一隻手直握一支筆,這種握法可以使手和 筆在寫字時有更大的自由活動空間。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最古老的筆是什 麼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推測可能是竹子做的,所以後來「聿」字上加了個

「竹」,就成了今天的「筆」了。「畫」是個會意字,上面是一隻手握著「聿」

(即筆),下面是兩條曲線圖形,表示畫出的界線,整個字形表示人拿筆畫 出界線,後來衍生出在土地上畫出界線或標誌的意義。但是從字的使用上 來說,「畫」更多地用在藝術方面,和民族有長久的繪畫歷史,一些遠古 時期的岩畫或彩陶畫,展示了漢人的文化生活和繪畫才華。

「樂」這個字計有喜慶的意思也有音樂的意思。按照傳統的解釋,「樂」

字表現一個大鼓的形象,周圍是四個小鼓,統統裝在一個木架上。漢族是 一個愛好音樂的民族音樂、舞蹈、詩歌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同時音樂對 人起著教化的作用,可以改變人的性情,使人向善。因為音樂具有使人愉 悅的作用,所以後來又引申為喜悅、歡喜的意思,比如「快樂、歡樂」。

學者們對漢字文化進行的研究成果豐碩,筆者在特定的類別裡,選擇 了一些漢字來呈現漢字與文化之間的關係,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方式,更明 確而具體地詮釋漢字文化的內涵。

(2) 漢字字形如何表現文化?

綜合何九盈、胡雙寶、張猛(1995)、王寧、鄒曉麗(1999)、韓偉(2003) 的研究結果,漢字中蘊含的文化,在漢字字形中主要透過三個途徑呈現:

甲. 藉由獨體象形字 乙. 藉由部首表現

丙. 藉由構件組合方式表現

獨體象形字是最直接表現漢字文化的文字類別,從圖形上直接反映造 字時的依據與原則,反映著造字時的社會文化、思維方式;合體字藉由部 首、構件組合方式來表示文化意義,比如「祭」,是「以手拿著肉表示敬

意」,便成就了「祭」的字義,也表達出先人的祭祀方式。

利用字形表現文化的特徵,融入對外漢字教學中,以形象式的方式引 導學習者記憶字形並理解內涵,以部首聚類的方法,指引學習者歸納漢字 的同部首之相似字族,藉由各構件的組成,結合其中的文化意涵、故事,

引領學習者結合字形與字義的記憶,並藉由文化意涵的學習,引導學習者 就漢字文化進行相關討論,拓展學習者漢字學習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