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7.其它上級交辦有關環保、消防及安全衛生管理事項及環境教育之業務。

四、訂定緊急應變計畫

(一)擬定緊急應變計畫降低災時所受到的損害,但計畫的擬定仍須配合實施演練 方可達到預期的效用。

1.擬定緊急應變組織架構及權責。

2.確認學校相關位置進行風險危害評估。

3.訂定通報程序及連絡體系。

4.擬定緊急應變程序。

5.擬定疏散路線圖、疏散後集合點及清查人數方式。

6.訂定學校各棟大樓意外狀況緊急處理措施。

7.訂定緊急應變訓練計畫。

8.實地演練計畫。

9.緊急應變計畫之檢討與修正。

四、訂定各實驗室與實習場所意外狀況之緊急應變處理措施

主要需將災害類型發生頻率較高者,依其嚴重程度或先後緩急,訂定出應變 處理之方式。

五、緊急應變小組位置應設於發生緊急狀況時能有效指揮應變之處所,但是因應 緊急危害發生之特性,針對緊急危害所規劃之應變小組的設置地點,必須考 量其結構安全性、距離有害物質之逸散較遠、比較不會造成污染的地區,另 外也必需考量人員之緊急疏散問題,所以地點之選擇考量原則如下:

(一)結構體之安全性,預先評估當緊急危害發生時,其結構體並不會受損,且在 後續的威脅下也不致於有任何危害發生之場所,尤其針對於緊急的危害必須 特別加以考量。

(二)聯外交通通暢性:當緊急危害發生後,尤其是地震或火災、爆炸等具毀滅性 災害,如果應變小組之聯外交通被倒塌物或損壞物阻隔時,應變人員亦無法 進入應變小組執行工作,所以必須注意應變小組之聯外交通之阻礙物排除與 淨空工作。

(三)有害物質的污染風險性:如果緊急危害結果導致校園中有害物質的漏洩造成 外洩現象,那應變小組就必須避開此一問題,避免應變小組人員的健康危害,

所以應變小組之選擇以獨立建物或單獨通風系統為最佳考量,有時也必須注 意各不同季節之風向問題。

(四)對外尋求支援的方便性:在災後復建工作之進行,必須尋求相關單位的支援,

若應變小組與外界之聯絡不方便時,將造成應變支援效率之下降。

六、應變小組可運用之外部支援單位資料及電話應平時即加以建立備存,例如:

地區性配合之醫院(若有機械性傷害之患者應考量具精密縫合手術之配合醫 院)、重機械設備(如起重機、吊車、挖土機等)供應廠商電話、地區性毒 物諮詢中心及毒災應變諮詢中心、氣體供應商(能將洩漏之毒化物氣體鋼瓶 以炮車作裝載處理)、廢棄物處理廠商、化學物料或藥品供應商等。

10.2.1 災害應變程序 一、緊急應變步驟

(一)危害辨識:災害發生的初期,最重要的是針對災害本身作正確的瞭解與辨識,

確認災害的危險程度與嚴重性,初步的辨識可以「危害標示」與「物質安全 資料表」為主。

(二)擬定行動方案:完成初步的辨識步驟後,接著還要研擬不同的行動方案,其 中包括急救方案、洩漏著火處理方案及個人防護方案等。

(三)區域管制:結合毒性、物性、化性、火災爆炸特性、洩漏量、洩漏濃度與天 候、地形等外在條件,預估其疏散距離及管制區域。

(四)指揮組織:現場事故指揮官須接受一定的專業訓練,指揮官不一定須要瞭解 繁瑣的搶救技巧,但須掌握整個宏觀的應變考量,以人命救助為第一要務,

災情控制為第二考量,最後才是學校或設備的財產確保。

(五)後勤支援:大型處理到一個程度後,必定需要後勤人力與器材的支援。人力 的參與與器材的投入對災害的處理與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支援的人力一 般都以消防隊與專家學者為主,平時需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並且將其緊 急聯絡人的聯絡方式,彙整於明顯易取得之處,以便緊急時候聯絡。醫療的 支援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平時應該對附近醫院進行評估,待事故發生後,

才能將受傷的人員迅速送往合適的醫療院所接受妥善的治療與照顧。

(六)善後處理:可分為人員除污處理與現場災後處理。一般來講,須保持災區通 風良好,且其清理工作須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負責。此外對於消防冷卻用 水之廢水,可能具有毒性,應予以蒐集並納入廢水處理系統。

二、應變處理程序

(一)災害之發生緊急應變小組之啟動將依災害類型及其規模,可作不同等級之應 變劃分。

(二)學校應針對可能發生之意外事件之災害類型,再針對其可能需要之應變等級 而規劃不同之應變作業程序,當然不同的應變作業將有不同之應變組織成員 參與。

10.2.2 災情通報

災情通報主要目的為爭取時效、掌握先機,快速將災害情報傳達,進行快速 之搶救作業;藉由廿四小時的值勤機制,即時協助處理校園緊急危安事件,以有 效維護校園整體之安全、安寧。

為有效協助學校處理校安事件,減少事件之損害程度,依照校園安全及災害 事件通報作業要點之規定將災害進行分級通報。

10.2.3 避難疏散之規劃與執行 一、避難疏散之規劃

(一)實驗室與實習場所疏散主要以人員疏散為主,因此在規劃疏散計畫時,對疏 散時機之認定非常重要,而疏散時機為意外狀況有擴大之虞或對人員可能造 成生命威脅時,就必須即刻通知人員進行疏散。

(二)疏散路線的規劃不應只有一條,以因應不同災害情境變化,校園疏散路線應 盡量避開有潛在危險的地方,並於規劃後標示於逃生路線圖上,在進行疏散 管制規劃時,宜擬定適當風向狀況下之各種疏散方向,而集結地點的選擇宜 考慮適當之安全距離,選擇附近沒有潛在危險地區及可容納部分或全部師生 疏散人員之場所,以於事故發生時能依疏散路線作適當管制人員配置進行疏 散人員引導工作。

(三)學校亦應考量該校特殊師生之需要,給予必要之疏散協助,並依災害發生時 學生在實驗場所內、實驗場所外等情況下確認學生之安全。

(四)緊急疏散時實驗室與實習場所老師應確認學生出席狀況及學生安全狀況,並 依指示依避難逃生路線將學生帶領至安全地點集合。

二、避難疏散之執行

(一)依應變災害等級之不同,其疏散之時機與疏散之方法亦不同,應作必要之調 整,而疏散時機為意外狀況有擴大到實驗室或實習場所之虞時,必須即刻通 知附近人員進行疏散。

(二)若實驗室或實習場所正在作實 (試)驗而發生一級災害時,可由實驗室或 實習場所在場老師請同學協助通報之同時,至少進行該實驗室內人員之疏散,

然後在由隨後到來之現場應變指揮官決定。

(三)應變指揮官需依救災負責組長之意見及應變計畫中風險評估的資料及其它 因素:目前的災情是否會持續擴大、是否還有其它化學物質會產生其它危害,

作下達疏散之決定。

(四)進行疏散管制規劃時,應擬定適當風向狀況之各種疏散方向狀況,以於事故 發生時能依疏散路線作適當管制人員配製置進行疏散人員引導工作。

(五)執行疏散工作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保護自己避免遭受災害。

2.疏散學生人員離開可能受波及的區域。

3.最後須集中於某一集結地點,分樓層清點人數。

4.向指揮官報告應到人數與實到人數。

(六)避難疏散路線需依實驗室逃生路線,進行緊急避難疏散,再依各樓層逃生路 線避難疏散至緊急避難場所。

(七)避難引導之時機:

辦公室、教室、研究室等固定人員出入之場所,發生實驗室災害之際,現場 人員原則上應立即通報連絡,並開始避難引導。

(八)避難引導時機之判斷:

1.指示避難引導開始之命令,原則上由現場指揮官下令。

2.指揮組組長即使無接到指示命令,但依該地區之狀況,判斷有引導避難必要 者,應立即實施。

3.判斷基準之情形,原則上只限於疏散發生實驗室災害樓層及該棟大樓,但其 它大樓之疏散,現場指揮官判斷有緊急避難時,亦可立即引導避難。

(九)避難引導之原則:

1.避難有關之指示命令,使用緊急廣播設備為之。避難引導組人員則利用手提 播音器或麥克風為之。

2.傳達指示命令,應注意事項:

(1)發生實驗室與實習場所災害時之廣播,內容應簡潔易懂。同一內容重覆

兩次。

(2)廣播時應以鎮靜語調播放,避免急促慌亂。

(3)明確告知廣播人員之名稱,提高信賴性。

(4)廣播人員儘可能由同一人為之。

(5)避難之指示,應附加勿使用電梯等言辭。

3.引導員優先配置於起火層與其直上層之樓梯入口、通道角落處所。

4.在電梯之前,應配置引導員以防止使用。

5.儘可能使用特別安全梯、室內安全梯、室外安全梯等較安全且可供多數人避 難之設施。在無其它避難方法下,才考慮使用救助袋,緩降機等避難器具。

6.避難者人數眾多時,應速將人員疏散,以防止混亂。危險性較大之場所,應 優先避難。

7.避難層樓梯之出入口、門應事先開放。

8.一度已經避難者,勿使其再返回災害現場。

9.引導員撤退時,應先確認是否尚有人未逃生。

10.進行避難處人員之集合與人數調查,並將相關資料通報應變小組。

10.2.4 緊急救護與救助 一、緊急救護實施

(一)由緊急救護組負責現場受傷人員搶救及送醫事宜。

(二)設置緊急醫療站。

(三)緊急處理傷患,並登記傷患之基本資料。

(四)聯繫傷患後送之醫院,並紀錄患者之狀況與轉院紀錄。

(五)回報防災中心現場處理狀況。

二、緊急救助措施

(一)引導外部救災支援單位接續救災活動:外部救災支援單位到達後,為使其接 續自衛消防編組之救災活動,應採取下列措施:

1.救災支援單位進入門之開放。

2.為使救災支援單位易於進入災害現場,應先將各門戶開放。對於進入門或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