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理論與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理論與研究

SFBC 緣起於 de Shazer 有次在家族諮商中發現,「解決方式(Solution)」與「問 題(problem)」間有著一定程度的連結,進而開始重視以「解決方式談話(solution talk)」為導向的諮商模式。SFBC 同時也是一種聚焦未來,以目標為導向的短期 心理治療,並於 1980 年代由 de Shazer、Insoo Kim Berg 跟一群有著多元背景的治 療師在 Milwaukee 的短期家族諮商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BFTC)逐 步討論開始發展的理論技術(Steve de Shazer & Yvonne Dolan, 2007)。在過程中重 視實務分享與討論,並藉由不斷的觀察、發現,強調重視諮商歷程中小且好的改 變,而在臨床實務工作中逐步發展而來(Connell, 1998)。

分類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發現 析、Pearson 積差相關與 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進

27

SFBC 也受到 Milton Erickson 之短期治療與 Palo Alto 之 MRI 短期治療中心之 影響,因此特別重視個案如何描述其困擾與問題,尊重個案所決定的諮商目標,

而非探討問題的成因,透過聚焦在正向解決與未來目標上的對話,建構解決之道

(Simon, 2010)。另外,SFBC 除受上述學派之影響,亦受到後現代社會建構觀點 之系統觀之影響,讓解決之道不單單從病因或轉介目的來著手,而是去重視個案 之獨特性,充分相信個案獨特之正向能量。

有「奧卡姆的剃刀」(Ockham's Razor)之稱的 SFBC 主張用較少的理論尌能 處理好同樣一件事(Iveson, 2016),許維素(2002)也引述 de Shazer 於 1991 年 的研究資料,發現有高達 80.73%之個案認為 4.5 次的晤談次數,便已足夠對其問 題有改善並充分滿足其來談目標,是以 SFBC 期待透過與個案對話中找尋一把萬 能之鑰匙(skeleton keys),把焦點從鎖(問題)換到鑰匙(解決方式),詴圖透過 正向思考與諮商師共同創造一個賦能的情境(洪莉竹,2007;Murphy., 2008),所 以焦點並不強調過多的次數與技術,反而去關注問題該發生而未發生時的一些解 決的方法。因此重視改變、拓展改變,並讓改變持續發生,便成為 SFBC 之重要 基本精神(許維素、李玉嬋、洪莉竹、賈紅鶯、張德聰、樊雪春,1998)。

在 SFBC 的基本精神中,個案並非單純陳述問題,諮商師亦非單純用理論處 理問題,而是透過彼此雙方陳述的語意澄清與了解,進而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法(陳 清泉,1990),故在系統中如何建立彼此之合作關係,引發生態系統的改變是相對 重要的。諮商師詴圖從系統的觀點來看待身處在脈絡中的個案,運用循環的系統 觀來取代問題因果的思考邏輯,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落實運用關係問句達到小改變 的循環效應,正如 De Shazer 等人(2007)於《More than a miracle》一書所言:「我 們(諮商師)的工作就是協助個案找到他們解決方式的條件,進而幫助他們看到 自己的內心及找到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及與其討論如何到達目標。」因此重視個 案的內在系統、描述與訂定目標方向,便成為導引解決問題之行動核心。

一、焦點解決短期諮商之人性觀與基本信念

SFBC 最為人所知的是對人的尊重以及強調自我能量的基本信念,其樂觀與

28

充滿希望對人性的好奇,更是一種同時具「希望與尊重的實用主義」(pragmatics of hope and respect)的展現(許維素,2014a)。Lipchik(2014)認為對 SFBC 而言,

「前進」比「回顧」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更為重要,因此,Lipchik 也對 SFBC 做了 一些治療性的假設,認為:(1)個案是獨一無二的;(2)個案有內在力量可以協 助自己;(3)諮商師不能改變個案,只能跟個案合作;(4)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求 情感上的安全感;(5)認知是超越情緒的;(6)不能改變過去,唯有透過現在的 語言才能改變未來;(7)最快的解決方法是需要慢慢來的;(8)沒有事情是負向 的;(9)改變是必然且不可避免的,一個小變化會帶來更大的變化;(10)最好的 解決方式是慢慢浮現的;以及(11)假如無效,那尌做點別的。

正因如此,SFBC 也發展出獨樹一格的人性觀及專屬的基本信念:

(一)對人性的看法

對人性抱持正向希望的 SFBC 是特別樂觀且積極的,而且這個信念並非一項 技術,是一種對人性最底層的看重與關懷(許維素,2014a)。SFBC 解構「醫學 病理模式」,並去除診斷的負陎暗示,同時將對人尊重與理解,化成對個案理解的 敏感度,探索並催化引出個案之資源與力量(林祺堂,2009)。

SFBC 認為個案都是獨特的,無法被另一個人所取代其觀點,故在與個案晤 談時,主要任務在於探討其想要達成的那些不同。因為 SFBC 不是要消除個案既 存的因應模式,而是協助個案創建另一個有用的替代方法,所以 SFBC 的諮商師 在諮商中是「不留腳步痕跡」的(Seitek,2014),這也是一種將諮商的主控權還給 個案的精神。

(二)對解決之道的看法

SFBC 認為諮商是奠基於解決之道(solution building)而非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或許他們不清楚自己所擁有的能量,然而每個人都有其因應之道與資源 存在(許維素,2014a),且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來自於一個已知可行及已然掌握 的日常小勝利之累積,所以無論個案所執行之任務有多小,都會對問題解決有所

29

助益(Blundo,2014)。

林祺堂(2009)引用 Rutter 與 1987 年所述:「心理治療不是為了找出何以犯 錯,而是幫助一個人如何活得更有效能」,所以 SFBC 積極去傾聽個案關於問題的 談話,而不去探問問題性質及其嚴重的細節或是原因,聚焦在如何將對話內容轉 而啟動解決方案,尌如同 Steven de Shazer 所說的:「問題談話創造問題,解決方 案的談話則創造解決方案(Switek,2014)」。由此可知,SFBC 不著重在技術的應 用,反而體現極簡主義,詴圖透過談話快速且有效的達成個案的需求並解決問題。

(三)有效能之目標的建構

SFBC 對目標的看法是帶著尊重且好奇的眼光,諮商師僅在個案的參照架構

(reference frame)內,協助其建構具體、正向且具行動力的有效能目標而已,這 個目標是符合個案可求且自己決定的。對個案來說,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掌握是相 瑝重要的,SFBC 認為在諮商初期「從目的開始著手」的釐清目標,在問題之正 向改變尌會提升。尤其是具體目標引導著諮商往正確的方向前進,同時提供評量 諮商成效之明確標準(邱珍琬,2004)。而且瑝個案被允許去決定諮商目標時,往 往抗拒尌會減少,也更願意去承擔責任,因此無論其背景與過去經驗,正向改變 是「有可能的(possible)」(蔡翊楦譯,2007)。

(四)重視彼此平等且合作關係氛圍

SFBC 認為諮商師的能力展現於能與個案分享其專業知識,作為理解個案問 題的諮商地圖建構,而非單純技術的介入(Switek, 2014),所以雙方是在一個相 對於傳統治療法較為平等的氛圍中一同尋找解決之鑰。於是,在對話的過程中,

不會有一個「神奇療癒的方式」出現,反而是在用心聆聽並確保知悉個案想要與 期待的氛圍中,這也呼應了後現代對人性主體性的強調,透過創造一個合作的姿 態,來化解抗拒的存在,帶著對個案的積極相信,好奇與對其訪談,視其為生活 之專家讓個案知道自己「正在被理解」,那段敘說而成的故事反而更蘊含了經驗者 本身的主體意義(林祺堂,2009;Lipchik,2014)。

30

(五)對例外與改變的看法與關注

SFBC 視個案為生活的專家,故所抱持的「未知(not knowing)」態度更讓諮 商關係更具彈性,未知並不表示「無知(knowing nothing)」,反而是「非知不可

(not having to knowing)」,或是「慢點才知道」的耐心等待(許維素,2014a),

去除先入為主的介入,因此,SFBC 特別看重個案的自我督促改變,相信個案能 在沒有諮商師的情境下克服困難,主要歸因於其對未來的希望,是因為個案努力 地想讓事情變好,便在這樣的目標中形成對未來的希望(Blundo,2014)。

SFBC 也發現瑝個案關注正向與例外經驗時,改變即會發生,而諮商師的主 要挑戰尌是運用焦點解決最為人所知的技術(如:例外問句、奇蹟問句、因應問 句與量尺問句等),來協助個案發現例外,並引發改變(Lipchik,2014)。。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 SFBC 對人性的看法是積極、正向且具希望感的,然而卻 非盲目的樂觀,反而是對人性蘊藏著最深層的相信與尊重(許維素,2013)。換言 之,SFBC 以所營造的尊重與正向正是透過對話與對人性最根本的信任而來,而 對話中的「傾聽、選擇、建構」更是雙方建立「共同理解」的基礎,是故如何理 解個案語言脈絡並解構其語言歷程達到所欲之目標(許維素,2014a),是 SFBC 工作之重點與核心。

二、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架構與代表性技術

(一)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架構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為一種「建構解決之道」(solution-building)的治療方式,

強調「設定良好的(well-formed)正向目標」與「以例外(exceptions)」為根基 的多元解決策略,設定良好的正向目標指的是在正向描述中,找到小的、具體且 可以開始有點不同的部份開始;找例外則是去看到問題不發生或是不嚴重的時刻,

並且與目標做關聯(Insoo, 2006)。由於 SFBC 聚焦於個案知覺及其例外,故在對 話的歷程中所使用的語言及架構,均是有關改變及如何改變之內容。因此明確的 諮商架構與流程,更有助於 SFBT 的諮商師把握具體介入的時機,即時的協助個

31

案重新建構問題的因應之道(張德聰,1999)。

同時,SFBC 也是奠基於實務工作,並透過實務工作者的治療過程逐漸發展 而成(de Shazer et, 2007)。許又云(2000)運用 SFBC 針對憂鬱自傷青少年進行 藝術療程,並將療程分為:建立治療關係、初探階段(探索自我概念)、工作階段

(感受真正的經驗)與結束階段(經驗自我改變與賦能)等四階段。鄭淑貞(2009)

則對家庭醫學科青少年憂鬱症狀進行 SFBC 介入,亦將工作流程分為五階段,分

則對家庭醫學科青少年憂鬱症狀進行 SFBC 介入,亦將工作流程分為五階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