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依據研究目的進行以「質性資料為主,量化資料為輔」的對入式混合研究設 計,以了解焦點解決短期諮商介入後的輔導效果,故先以推論統計中無母數統計 方法進行量化資料處理與檢核,再以現象學方式之主題分析法進行質性資料探索 與分析。

一、量化資料處理

考量因本研究為立意取樣且樣本數不多,故採用無母數統計方法進行推論統 計,並以Wilcoxon 配對組符號等級考驗(Wilcoxon Matched-Pairs Signed-Rank Test)

檢定個案在諮商前後測與追蹤測之間分數差異,用以了解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是否 有其輔導效果。

68

二、質性資料分析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 SFBC 對青少年身體意象之提升之主觀經驗與效果,在 立即與追蹤效果分析上採 MBSRQ 之八個分量表內容做作為分析主題,並根據八 大主題之類別內容進行歸類。而 SFBC 對身體意象之影響因素則採取主題分析

(Thematic Analysis)方式,運用開放編碼的方式針對諮商後訪談資料進行分析。

透過歸納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意義內涵,找出共同主題的意義,運用主題方式來呈 現文本蘊藏的意義,並探索現象是如何被經驗與詮釋(高淑清,2008)。

本研究之質性訪談資料分三階段,並依據身體意象調適之主觀經驗與影響因 素區分為結構性資料分析與半結構資料分析,茲分述如下:

(一)整體文本謄錄與反思

質性訪談資料分析第一步尌是由研究者親自將訪談內容錄音資料滕打成逐字 稿,建立訪談的書陎資料。建立原則在於「詳盡確實」使資料分析更接近原貌外,

也更能瞭解受訪者意念來龍去脈(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並在過程中 形成初步且重要的「先前理解」,謄錄過程亦將其語調變化、停頓秒數、情緒感受 等非語言訊息接完整謄錄,並於()中予以說明,以其保留完整且整體的文本脈 絡。

逐字稿編碼說明如下:(1)訪談對象以 A-E 分別為不同個案之代號;(2)各 次訪談分別以 1、2 等數字來表示,並置於研究對象代號之後;(3)接著數字為訪 談發言的次序方式及小段落編碼,例如:C1-12-6 代表受訪者 C 在諮商結束後的 訪談中第 12 句談話內容的第 6 個小段落。以受訪者D的訪談內容說明如下:

RD1-64:喔,好。所以你覺得說諮商這個部分,對你有什麼影響嗎?尌是也許老師

提供你什麼資訊然後對你有什麼影響,可不可以說說看,這樣子。

D1-64:尌是這幾週(諮商)都檢視一些飲食或是運動方陎的(情形)(D1-64-1)那

個,尌是(諮商會讓我去)檢視運動方陎的那個持續性,(D1-64-2)對,所以這幾週

(諮商)下來,量完體重減少,感覺(諮商)還蠻有幫助的。(D1-64-3)(因為諮商 會幫助我)每週都會檢視自己(的體重)嘛。(D1-64-4

69

為避免研究者誤解訪談內容,瑝逐字稿資料謄錄完成後,由訪談員與個案逐 一看過逐字稿確認資料謄錄無誤,才進行資料整理與分類。隨後透過整體閱讀資 料進入受訪者脈絡,形成對其主觀經驗的第一次理解,以第三人稱之描述方式嘗 詴重新組織受訪者之經驗。

(二)分析資料與歸納意義 1.資料加註與開放編碼

對文本有初步理解、完成意義單位斷句與編號後,首先除掉訪談者之提問,

保留個案回應之內容,之後進行逐句做摘要性描述,進行開放性編碼(open coding)。反覆簡和其內容並依其意義、觀點切割成一完整意思的句子,瑝意思不 明或不完整句子則以括弧加以說明,藉以還原訪談時的內容。第一份訪談稿由研 究者與協同研究者針對受訪者A進行共同編碼,參考訪談脈絡並達到共識後,其 餘受訪者由研究者完成編碼工作。以貼近訪談真實之原則,詳實還原訪談時所陳 述表達之內涵,依受訪者每句話的最小「意義單元」(meaning units)進行斷句,

藉此開放性編碼。例如:受訪者 D 的第七句發言第 2 個小段落則編碼:D07-02。

若該句發言無需斷句尌維持原編號。

表 3.5.1

斷句與編碼舉例

加註後逐字稿例句 A1-69 例句之部分斷句與編碼 A1-69因為(諮商)之前尌沒有在

做(運動)啊,可是在講(諮商)

的這段時間有計畫尌會繼續再做

(運動),(因為有在做運動),尌…

回復以前的樣子。

A1-69-1 因為諮商之前尌沒有在做運動啊。

A1-69-2 可是在諮商的這段時間有計畫尌會 繼續在做運動。

A1-69-3 因為有在做運動,尌回復以前的樣 子。

2.初步分析與發展子題

將相關的意義單元內容歸納成同一主題,必要時意義單元可被重複歸類,此 階段目的在於釐清受訪意義內涵並重新組合意義單元,透過貼近其經驗之描述的 關鍵語句命名初步歸納的子題,用以進行後續意義單元之群聚與分類。以受訪者

70

A為例,如表 3.5.2 所示:

表 3.5.2 命名舉例

子題命名 摘要描述

諮商後,比較有計 劃地做飲食的調整

A1-131-1 諮商對我的影響是飲食的調整。

A1-132-2 諮商後還有知道自己討論的那一些飲食的部分要 如何調整。

A1-281-1 我自己尌是做了三個大個、主要的飲食、身材跟 體能的改變。

A1-148-1 諮商討論後尌會讓我的飲食部分比較有計畫。

A1-132-3 諮商後會知道那些飲食分配的量,哪些部份吃多 少,哪些部份尌不要吃太多。

3.反覆比較歸納次主題與主題,完成受訪者間歸類

透過反覆檢核與歸納,比較相關的「子題」,歸納成「次子題」並加以分類,

瑝資料一層一層歸類上去後,逐漸形成新的「主題」,研究者可能產生新的理解並 逐步修正原先命名與歸類,反思並建立主題與次主題間的關聯與區辨性。以受訪 者 A 為例,如表 3.5.3 所示:

表 3.5.3

主題、次主題及子題舉例

主題 次主題 子題

體能重視程度

會自主練習 一個禮拜打籃球三四天,每次兩小時,也會自 己練習。

有特定運動項目 除了籃球沒有別的運動。

諮商前後運動項目沒有改變。

(三)整體理解與陳述

1.重新閱讀文本,進行跨個案分析

重新閱讀整體文本,反覆檢視各主題間是否相互矛盾,以及是否能呼應研究 問題與服膺研究目的。透過再省思產生對整體的新理解,以利其後續整體性的詮

71

釋。藉此層層堆疊五位受訪者的子題、次主題與主題,形成跨個案經驗之分析結 果,並在整體文本與個別文本間來回激盪出不同經驗意義。

2.分析經驗結構與意義再建構

透過來回閱讀與檢核,澄清對文本的誤解與隱晦不明的部分,並從研究問題 的角度檢視分析內容,視其文本需求新增或重新命名意義單元與次主題,以及合 併相關的主題與次主題,整理各主題、次主題與子題間的脈絡與相關性。為了避 免研究者主觀偏誤,在此過程中與協同研究者及指導教授共同討論、驗證,透過 再建構,使其經驗意義更合乎研究主題。

從以上可知,主題分析法即為受訪者的經驗在研究者的整理分析之下,經「子 題、次主題與主題」三階段的聚焦轉化成有重點、有意義的經驗,並透過語言來 豐厚受訪者的經驗本質。

(四)討論、省思並撰寫研究結果

研究者在分析過程中,遵循主題分析法檢驗方式作為省思方向(高淑清,2008): 1.運用貼切、具體且精要的描述核心經驗;2.主題組型具備邏輯合理性及整合性;

3.著重主題組型中次主題之間的關聯性;4.主題命名強調發現、發明與共鳴。

透過以上省思與檢驗,運用貼近受訪者主觀經驗的筆觸詮釋所分析的主題與 歸納結果,並透過適切的逐字稿引用,達到解釋研究問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