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照顧者的家庭功能與壓力因應歷程之關係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三節 照顧者的家庭功能與壓力因應歷程之關係

一、家庭功能的概念

「家庭功能」是指在家庭系統下,所有成員共同運作的歷程與結果,透過整 合家庭成員的能力及資源,得以處理並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協助成員 達到正常的發展與生活適應,以維持一個完整的家庭系統(Walsh, 2011)。Olson 與 Gorall(2011)認為家庭功能包括的變項為溝通型態、傳統、明確的角色和界線、

融洽度、彈性、適應力和復原力。當家庭經歷壓力、創傷事件或重大改變時,整 個家庭系統必須調適並改變其運作方式。當家中有成員出現健康危機時,整個家 庭系統會因此而改變,家庭成員會運用以往或新的調適方法來因應,使家庭系統 重新恢復平衡狀態,以達成家庭發展的目標,此時家庭成員整體的互動與問題解 決能力就很重要。

在家庭功能的相關研究中,以環繞模式與 McMaster 模式應用最為廣泛。Olson、

Sprenkle 與 Russell 於 1989 年整合家庭系統與家庭治療觀點發展的環繞模式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主張家庭系統中的凝聚力、適應 力與溝通是家庭功能的三個重要向度(Olson & Gorall, 2011)。Epstein、Bishop 及 Levin 於 1978 年提出以系統理論為觀點的 McMaster 模式,認為家庭是一個動態的 系統,探討家庭系統思維中的家庭結構、家庭組織與家庭動力間的交互作用,以 及家庭成員如何利用問題解決模式來處理問題及達成任務(Epstein, Ryan, Bishop, Miller, & Keitner, 2011)。許多研究是應用 McMaster 模式探討家庭功能,此模式是 探討家庭系統思維內涵中的家庭結構、家庭組織與家庭動態系統中的交互作用,

必要的家庭任務是否有被執行與完成,家庭成員如果能夠發展健康的社會、心理、

生物成長,那麼就被認為是功能良好的家庭(Rodríguez-Sánchez et al., 2011)。家 庭功能涵蓋六個層面,包括:1.問題解決能力:是指家庭是否有能力處理家庭問題 以維持家庭功能的運作。2.溝通方式:指家庭成員間訊息傳遞與接收的情形,家庭 是否有能力以清晰且直接的溝通交流使成員能相互了解。3.角色:是指家庭成員所 擔負的責任與任務,以維持與管理有效的系統運作,亦即家庭是否能清楚、公平 地將角色任務分派給各個家庭成員,而成員是否確實執行,為自己的任務負責,

並且相互給予支持與提供資源。4.情感反應:指家庭成員是否能夠對事件或情境有 適當的質與量的情感表達。包括正向情感,如溫暖、感動、快樂;另一類為負向 情感,如恐懼、害怕、憤怒等等。這些情感反應的質與量是否合於情境的需求等 都會影響家庭功能的運作。5.情感投入:是指對家人的興趣、活動所投入的程度,

意指家庭成員對整個家庭的參與、認同及關心程度。6.行為控制:指家庭對其成員 行為的標準要求與行為規定,過度僵化或放任及混亂的行為控制都不是良好的運 作方式(Epstein et al., 2011)。

綜合上述,大部分學者對於家庭功能的觀點,大多將家庭看成一個團體或系 統,透過評估個人和整個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能夠了解個人在心理層面或 行為適應上出現困難的問題。因此本研究將「照顧者的家庭功能」視為在照顧情 境下,家庭系統中所有成員共同互動的歷程、特性與結果,透過整合家庭成員的 能力及資源,得以處理並解決照顧工作所遭遇的問題,協助照顧者或的足夠的支 持與適應。

二、家庭功能與壓力因應歷程之關係

家庭是個體在生命歷程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人際關係,並且在照顧者壓力過程 中扮演重要角色(Mitrani et al., 2006)。在失智症家庭系統中,家庭互動類型和動 力都會影響照顧的結果,無論是不同疾病軌跡的關係模式或家庭動力,在某種程 度上,家庭功能可作為照顧和支持之間的調節或中介因素(Holst & Edberg, 2011)。

問題解決能力對於失智症患者的家庭是一項重要功能,包括如何照顧、在何處照 顧的決定,以及處理生活中發生變化的能力。家庭成員對於患者是否罹病的認知 差異,容易導致就醫決策意見的衝突,亦會影響問題解決的時效性。角色安排則 是建立處理實際照顧任務和情感支持的照顧模式;情感參與是家庭系統中成員的 情感距離與親密度,其中「關係品質」可視為患者的問題行為和照顧者的照顧角 色束縛程度與憂鬱程度之間的中介因素(Heru, Ryan, & Iqbal, 2004)。學者指出隨著 照顧工作持續的時間越久,照顧工作本身的不再是重點,而是在於照顧者如何詮釋照顧 者角色,而這個詮釋通常依據照顧者與患者之間的情感程度,以及其他家人給予的支持 而定(Chao & Roth, 2000)。失智症患者複雜的照顧問題,通常需要整個家庭的協 助與調適,並且一起對患者健康決策的安排做出決定,此時需要重新省思家庭結 構與功能的重組來因應家庭的改變,例如照顧角色如何分配、是否能承擔患者的 健康照護、成員對疾病處置的價值觀是否一致、是否有清楚明確的溝通方式。

家庭生態觀點認為家庭是動態而非靜態的實體,家庭的變遷來自生態系統中 每一層級之間的交互影響,例如家人生病,家庭中成員的負擔增加,角色及行為 模式亦會改變,家庭成員所體驗到的經驗會隨時間及家庭人際網路關係變化而改 變。對家庭而言,出現一位失智病患,可說是一個重大衝擊,家人們不但要迎接 接踵而來長期的醫療需求,同時因為此疾病症狀的特殊性,除了失智者本身因腦 部病變而造成認知功能持續退化,其生活功能及許多照顧者困擾的行為與情緒,

將使其照顧者倍感辛勞,整個家庭的運作與生活方式都會受到影響。Mitrani 等學 者(2006)指出家庭結構影響家庭成員在多重面向的互動方式,例如處理事務的 意見分歧,親密關係以及角色分配。家庭結構的問題是個別家庭成員發生危機的 根本原因,家庭結構出現問題,代表家庭無法調適不斷變化的情境。當家庭面對 失智症等干擾行為之壓力源時,要能適應家庭成員的需求不斷變化,從而保護家 庭成員不會遭受負面的衝擊,或者無法調適並暴露家庭成員易受傷害的風險。

情緒支持被認為是增進照顧者健康關鍵的因素之一,家庭的支持也較其他社 會支持更為重要(Shirai, Silverberg, & Baete, 2009)。對於失智症家庭照顧者而言,

照顧工作往往佔據了他們的生活,使其逐漸失去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尤其是亞洲 文化常認為照顧長輩是理所當然的責任,家庭中較不會討論有關照顧工作的議題,

故亞洲家庭照顧者較缺乏來自家庭的情緒支持(Torti, Gwyther, Reed, Friedman,

& Schulman, 2004)。當家人罹病需要照顧時,家庭成員提供的支持程度,會影響 家庭在面對成員罹患疾病的適應經驗,家庭互動型態和家庭動力亦會影響失智症 患者以及家庭和諧(Podgorski & King, 2009)。研究亦發現來自家庭提供的情緒性 支持是照顧者正向感受的重要資源(Holst & Edberg, 2011;Shirai et al., 2009),當 家庭成員彼此互相扶持,家人給予鼓勵和感謝,與病患的感情也更加緊密,並且 可以提升照顧者的控制感。對於亞洲失智症家庭照顧者來說,來自配偶和小孩的 情緒性支持將有助於提高照顧者的生活滿意度和降低憂鬱程度(Chan, 2010);反 之,若照顧者獲得的家庭支持不足,或是未符合預期時,照顧者將會有較差的心 理健康和更沉重的負荷感受(Tew et al., 2010)。Qualls(2000)認為如果家庭凝聚 力較低、家庭界線過於僵化、距離遙遠或敵對的家庭氣氛、缺乏清晰的溝通時,

患者本身對疾病的反應會更差,例如,當失智症患者察覺到照顧者變得更加疏遠 或是家庭互動不佳時,可能加重患者問題行為的發生頻率與嚴重性,增加焦慮、

情緒激躁、偏執等情形。當家庭功能中的溝通和角色功能不佳時,照顧者負荷程 度較高,憂鬱程度亦顯著增加(Heru et al., 2004;Mitrani et al., 2006;Osman et al., 2010;Tremont et al., 2006)。

在疾病所帶來的壓力情境下,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員使用的因應策略都是協助

(Mitrani, Feaster, McCabe, Czaja, & Szapocznik, 2005)。當照顧者的家庭功能較差

時則會有較高的壓力和負荷(Chiou et al., 2009;Mitrani et al., 2006;Shieh, Tung, &

Liang, 2012)憂鬱症狀(Epstein-Lubow, Beevers, Bishop, & Miller, 2009 ;Mitrani et al., 2006)和較低的生活品質(Rodríguez-Sánchez et al., 2011)。Chiou 等(2009)

探討慢性病患家庭功能和照顧者評價的相關性研究發現,家庭功能反映在情感反 應、問題解決和溝通的面向,對角色和情感投入造成影響,家庭功能較差的照顧 者有較大的壓力和負荷;當家庭功能中的問題解決能力越佳與角色功能區分越清 楚,照顧者的工作量也較少,且較會採用有效的因應策略,照顧負荷也隨之減輕,

而且家庭功能也影響到主要照顧者對病患所提供的照護品質(林,2003)。研究 顯示,即使配偶和成年子女認為照顧回報多於負荷的情況下,家庭功能較差的照 顧者其壓力和負荷感受仍然較高(Heru et al., 2004)。

另外,家庭功能也會影響照顧者生理與心理社會層面的健康狀況、憂鬱程度 與生活品質(蕭、邱,2011;Epstein-Lubow et al., 2009;Rodríguez-Sánchez et al., 2011)。

研究發現家庭功能可以預測中風照顧者的憂鬱程度,中風照顧者憂鬱程度的比率 大約介於 34-52%,與失智症照顧者的憂鬱患病率相似,而且中風後家庭成員之間 的溝通和問題解決模式的衝突,會導致家庭功能惡化,增加患者和照顧者均罹患 憂鬱症的風險(Epstein-Lubow et al., 2009)。Chien & Lee(2011)執行 5 個月家庭 支持計畫的隨機控制試驗,結果發現強化照顧者家庭支持與社交網絡、提供專業

研究發現家庭功能可以預測中風照顧者的憂鬱程度,中風照顧者憂鬱程度的比率 大約介於 34-52%,與失智症照顧者的憂鬱患病率相似,而且中風後家庭成員之間 的溝通和問題解決模式的衝突,會導致家庭功能惡化,增加患者和照顧者均罹患 憂鬱症的風險(Epstein-Lubow et al., 2009)。Chien & Lee(2011)執行 5 個月家庭 支持計畫的隨機控制試驗,結果發現強化照顧者家庭支持與社交網絡、提供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