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訪談,於北部及中部地區,共收集 314 位失智症患者的 家庭照顧者為研究對象,以 Lazarus 與 Folkman(1984)的壓力因應互動模式作為 理論基礎,探討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壓力因應歷程中的壓力源、家庭功能、照顧經 驗、自我效能、因應策略對其憂鬱程度之影響情形,並建立壓力因應歷程模式加 以驗證。茲根據研究目的與結果,整理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基本屬性

本研究共收取 314 對失智患者及其家庭照顧者,失智症病患以女性居多,平 均年齡 78.82 歲。失智症類型以阿茲海默型最多,其次為血管型失智;失智症嚴重 程度為輕度與中度居多。

家庭照顧者以女性居多,平均年齡為 59.7 歲。教育程度以高中職以上的比率 較高。由子女擔任照顧者最多、其次為配偶。平均每天照顧時數 8 小時以內為最 多,半數照顧者自覺目前健康狀況為普通,有 51.3%照顧者認為健康狀況比以前差。

63.06%照顧者表示家中有其他人可以輪流幫忙照顧失智症親人,約 3 成有聘雇照 顧人員。約有 3 成照顧者表示因為照顧失智症親人導致原本的工作改變,大多數 照顧者自覺經濟狀況普通。

二、家庭照顧者壓力因應歷程各變項之描述性資料

(一)家庭照顧者的壓力源

患者神經精神症狀的總分平均為 18.5 分,表示患者的神經精神症狀不甚嚴重,

有 93.95%失智症患者至少出現一項神經精神症狀,而發生神經精神症狀的比率最 高前三類分別為:易怒淡漠以及焦慮;欣快感為最少出現的症狀。患者的日常生 活功能平均為 71.15 分,為中度依賴程度,依賴程度最高的項目為「洗澡」;獨立 程度最高的項目為「進食」。

(二)家庭照顧者的憂鬱程度

主要照顧者整體憂鬱程度平均為 13.94 分,而 34.39%照顧者具有憂鬱傾向(總 分 16 分以上)。其中正向情感的憂鬱程度顯著高於憂鬱情緒、身體症狀,人際困 擾的憂鬱程度最低。

(三)家庭照顧者的家庭功能

家庭照顧者的家庭功能屬於中等程度。以問題解決功能最佳、角色分配功能最 低。

(四)家庭照顧者的負向照顧評價

家庭照顧者的負向評價均為中等程度。負向照顧評價是以「時間安排」的負 荷感受最高,「經濟影響」的負荷感受最低。

(五)家庭照顧者的自我效能

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是以「獲得休息的效能」平均 73.23%為最高;其次為「控 制沮喪想法的效能」,最低為「回應病患干擾行為的效能」。

(六)家庭照顧者的因應策略

家庭照顧者認為使用改變認知因應策略最有幫助,其次為問題解決因應策略、

處理壓力症狀策略的幫助程度最低。

三、失智症患者基本屬性與照顧者壓力因應歷程各變項之關係

失智症患者年齡與照顧者獲得休息的效能、回應病患干擾行為的效能呈顯著正 相關。

失智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總分與照顧者整體家庭功能呈顯著正相關。日常 生活能力總分與整體負向評價、回應病患干擾行為效能以及整體憂鬱程度呈現顯 著負相關。

失智症患者的神經精神症狀總分與照顧者負向照顧評價、處理壓力症狀因應 策略以及整體憂鬱程度呈顯著正相關。神經精神症狀總分與獲得休息、控制沮喪 想法的效能呈顯著負相關。

男性患者的照顧者整體憂鬱程度較高。失智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完全獨立、男 性患者的照顧者認為其整體家庭功能較高。

患者為男性、重度失智、日常生活能力完全依賴以及中度依賴患者的照顧者,

其整體負向照顧評價較高。

女性患者的照顧者其獲得休息的效能、回應病患干擾行為效能以及控制沮喪想 法效能較高,另外,重度失智症患者的照顧者其回應病患干擾行為的效能較高。

四、照顧者基本屬性與其壓力因應歷程各變項之關係

照顧者的年齡與家庭功能、負向照顧評價呈顯著正相關。年齡越大的照顧者,

家庭功能越佳;但負向照顧評價也越大。

照顧者為女性、小學畢業、配偶擔任照顧者,每日照顧 16 小時以上、因為照 顧患者而改變工作、自覺目前健康不佳、認為健康狀況變差、與患者罹病以前感 情不佳、與患者感情變差、自覺經濟狀況不佳的照顧者,其整體憂鬱程度較高。

65 歲以上、配偶擔任照顧者、職業狀況無改變、自覺目前健康狀況良好、健康 狀況無改變、與患者罹病以前感情良好、與患者目前感情無改變、自覺經濟狀況 較好的照顧者,其整體家庭功能較高。

65 歲以上、配偶擔任照顧者、每日照顧 12 小時以上、因為照顧患者而改變工 作、自覺目前健康不佳、健康狀況變差、與患者罹病以前感情不佳、與患者感情 變差、自覺經濟不佳的照顧者,其整體負向評價較高。

並未因為照顧患者而改變工作、自覺目前健康較佳與普通者、健康狀況無改 變、與患者罹病以前感情良好、與患者感情無改變、自覺經濟狀況較好、家中有 輪流照顧人力的照顧者,其獲得休息的自我效能較高。

自覺目前健康較佳、健康狀況無改變、與患者罹病以前感情良好、與患者感 情無改變、自覺經濟狀況較好的照顧者,其回應病患干擾行為的自我效能較高。

並未因為照顧患者而改變工作、自覺目前健康較佳與普通者、健康狀況無改 變、與患者罹病以前感情良好、與患者感情無改變、自覺經濟狀況較好的照顧者,

其控制沮喪想法的自我效能較高。

大專以上學歷、因為照顧患者而改變職業、自覺目前健康較佳與普通者、與 患者罹病以前感情良好、家中有聘僱者的照顧者,其問題解決因應策略的幫助程 度較高。與患者罹病以前感情良好的照顧者,其改變認知因應策略的幫助程度較 高。因為照顧患者而改變工作的照顧者,其處理壓力因應策略的幫助程度較高。

五、家庭照顧者的壓力因應歷程各變項之間的相關性

照顧者整體家庭功能與負向照顧評價、整體憂鬱程度呈負相關。整體家庭功 能與獲得休息的效能、回應病患干擾行為效能、控制沮喪想法的效能、問題解決 因應及改變認知因應策略達顯著正相關。

負向照顧評價與整體家庭功能、獲得休息的效能、回應病患干擾行為效能、

控制沮喪想法的效能、問題解決因應、改變認知因應、處理壓力因應策略達顯著 負相關。負向照顧評價與整體憂鬱程度達到顯著正相關。

獲得休息的自我效能與整體家庭功能、問題解決因應、改變認知因應、處理 壓力因應策略達到顯著正相關。另外,獲得休息的效能與負向照顧評價、整體憂 鬱程度達顯著負相關。

回應病患干擾行為的自我效能與整體家庭功能、問題解決因應策略、改變認 知因應策略達到顯著正相關。另外,回應病患干擾行為的效能與負向照顧評價、

整體憂鬱程度達顯著負相關。

控制沮喪想法的自我效能與整體家庭功能、問題解決因應、改變認知因應策 略達顯著正相關。另外,控制沮喪想法的效能與負向照顧評價、整體憂鬱程度達 顯著負相關。

問題解決因應策略與整體家庭功能、獲得休息效能、回應病患干擾行為效能、

控制沮喪想法的效能達顯著正相關。另外,與負向照顧評價、整體憂鬱程度達到 顯著負相關。

改變認知因應策略與整體家庭功能、獲得休息效能、回應病患干擾行為效能、

控制沮喪想法的效能達顯著正相關。另外,改變認知因應與負向照顧評價、整體 憂鬱程度達到顯著負相關。

處理壓力因應策略僅與獲得休息的自我效能達顯著正相關。另外,處理壓力 因應與負向照顧評價、整體憂鬱程度達到顯著負相關。

六、照顧者壓力因應歷程模式分析

經模式適配度檢定,所建立之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壓力因應歷程」整體模式 適配度及內在結構適配度能符合適配標準,假設理論模式可獲得支持。

壓力因應歷程模式中照顧者的壓力源與家庭功能可預測照顧者負向評價,表 示失智患者神經精神症狀越嚴重、家庭的問題解決、界線、肯定、角色功能越差 時,照顧者認為照顧工作造成的健康負荷、經濟負荷、時間限制越大,共同的解 釋力R2為0.17。

照顧者的家庭功能可預測照顧自我效能,表示照顧者家庭中的問題解決、界 線、肯定、角色功能越佳時,照顧者的控制沮喪想法效能、處理干擾行為效能、

獲得休息效能越高,解釋力 R2為 0.17。

照顧者的家庭功能可預測照顧因應策略,表示照顧者家庭中的問題解決、界 線、肯定、角色功能越佳時,照顧者的問題解決因應、改變認知因應、壓力處理 因應的幫助程度越大,解釋力 R2為 0.06。

照顧者的負向照顧評價、自我效能以及因應策略的幫助程度可預測憂鬱程度,

表示照顧者評價照顧工作造成的負荷越高、自我效能越低、因應策略的幫助程度 越少時,照顧者的憂鬱情緒、身體症狀越多,正向情感越差,共同的解釋力 R2為 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