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燒燙傷患者受傷後之影響

燒燙傷是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事情,輕則紅腫起水泡,嚴重者皮膚功 能受損需植皮癒合傷口,疤痕增生外觀產生巨大的改變。燒燙傷患者在受傷過後需面對 身體的不適,心理上的焦慮、不安全感甚至重新回歸社會,人際關係都有著與以往不一 樣的心路歷程。本研究主要探討燒燙傷患者參與陽光基金會 Facebook 線上病友支持團 體的心智模式,故本節會回顧關於燒燙傷形成的因素以及燒燙傷患者傷病後的身心靈產 生的變化情況做探討。

一、燒燙傷形成因素

依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修改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類別中,對於顏面損傷者的定義為

「因先天性、後天性疾病造成顏面外觀改變且無法或難以修復,面積占頭臉頸部 30%以 上,而對社會生活適應困難者。」(全國法規資料庫,2017)。而燒燙傷患者則屬於後天 性因火源或爆破意外事故造成臉部受損的嚴重外傷(王佩珊,2009;林淑英,1992;游 美貴,1995)。燒燙傷是指身體及體表皮膚受到能量(熱源、輻射、電、化學物質等)的 急驟改變所引起的傷害,造成身體該處細胞或組織遭受破壞損傷、導致局部充血、血液 滯留及壞死,傷口癒合後仍形成特殊的疤痕及外觀的缺損,進而產生一連串病理、生理 的變化與反應(Briggs, 1990; Trofino & Orr, 199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周煌 智,2016;林釗正,2001)。

燒燙傷產生的原因可分為火焰燒傷(flame burn)、熱液燙傷(scald burn)、化學性灼 傷(chemical burn)、電灼傷(electric burn)及輻射傷(radiant burn)等。火焰燒傷如瓦 斯氣爆、火災或酒精燃燒等。此類型燒傷會因熱空氣或火燄造成上呼吸道的傷害,空氣 中燃燒不完全產生有毒煙霧,造成支氣管及肺部的損害,患者亦呈現臉部焦黑、聲音沙 啞、呼吸困難的情況,則可能是呼吸系統吸入性傷害,死亡率相對提高;熱液燙傷如滾 燙沸水、熱湯、熱油、熱茶、洗澡熱水等,時常發生在廚房或浴室中,多半容易發生在 老人或者兒童;化學性灼傷如潑灑到強酸強鹼等,造成組織蛋白變質、脫水、皂化等變 化,多發生於沒有衣物遮蔽的皮膚部位,例如頭頸、胸部,形成顏面及眼部的傷害,甚 至嚴重會導致失明;電灼傷如碰觸高壓電、電插頭所引起。高壓電為主要電傷的成因,

高壓電傷會引起肌肉壞死進而導致急性腎臟衰竭;輻射傷如長期曝曬至陽光下、醫學或 工業用之 X 光線、紫外線、紅外線等所造成的灼傷(Kagan & Smith, 2000; McLoughlan, McLaughlin, Latarjet, Saffle, & Davis, 1995; Orr, 1991; Trofino & Orr, 1991; 張雪吟,2003;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燒燙傷基金會,2018)。除此之外,人為引起的燒燙傷事故傷害 如:縱火、引火自焚、誤飲強酸強鹼和化學藥品燒傷等,亦是引發燒燙傷的重要事由(林 本堂、闕清模,1994)。

二、傷病後的影響

燒燙傷患者在受傷過後,是一項漫長的考驗,無論是在傷後住院期間的不間斷的清 創換藥、植皮手術,抑或是出院後面對心理創傷的調適,同時間還要顧及生理上的疤痕 增生攣縮,避免傷口破裂帶來二次傷害,痊癒後仍須面對社會大眾異樣眼光的看待等等,

這些過程都是燒燙傷患者在復健過程中所須面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問題的影響,本 研究整理如下:

(一)生理方面

對燒燙傷患者而言,除了接受住院治療的生理煎熬之外,還須面對外觀的畸型與疤 痕攣縮所造成的肢體行動不便、長期受傷皮膚的護理、彈性衣治療與復健治療、睡眠型 態改變,時常出現失眠、惡夢而影響工作等等照顧上的問題(孔有芸,1993;莊孟蓉等 人,2003;劉伊蟬等人,2008)。因燒燙傷患者的傷口癒合與一般傷口不同,疤痕上水泡 會增生、滲液、傷口皮膚顏色會改變,甚至破皮感染,都讓患者感到擔心與不知所措。

然而傷口癒合後並不表示完全痊癒,患者仍須面對疤痕增生,增生的疤痕除了影響外觀,

攣縮導致的關節變形會引起瘙癢、刺痛、對熱忍耐力降低等等,患者須持續不斷復健至 少一到二年的時間。長期穿著壓力衣的束縛感、肢體活動調適對患者來說都是生理上的 不適應(劉伊蟬等人,2008)。張慈惠(1997)也在其研究中指出燒燙傷患者身體不舒服 的症狀程度以「疤痕攣縮」與「傷口癢」最為嚴重,而身體不適的症狀對患者日常生活 造成困擾則以「身體對熱耐受力降低」和「傷口疼痛」最常發生。

燒燙傷患者的治療期可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理現象衝擊與反應。

急性期時,患者的表皮受到嚴重傷害,會釋放許多發炎物質,造成血管擴張,加上皮膚 防止水分流失的功能喪失,進而造成血液流動的改變,且因皮膚表皮被破壞,痛覺更加 清晰,會形成水泡、紅腫,且容易感染細菌(Davis & Sheely-Adolphson, 1997; 吳其炘、

李明濱,2004)。到了適應期,患者須面對自身的容貌毀損,這對患者而言需要一段時間 才能理解身體發生的變化,另一方面則是每日換藥的過程,讓患者逐漸降低自身防衛機 制,進而接受與明白燒燙傷所帶來的容貌改變(Davis & Sheely-Adolphson, 1997; 吳其 炘、李明濱,2004)。最後在復健期傷口逐漸復原,疼痛感也日益趨緩,但因皮膚已失去 調節溫度的功能,仍有不少患者感到麻、癢或是對外在溫度冷熱變化變得較為敏感

(Davis & Sheely-Adolphson, 1997; 吳其炘、李明濱,2004)。皮膚癒合過程中,結締組 織會開始攣縮,攣縮的程度取決於皮膚的厚度和傷口的位置,在關節處的傷口會讓活動 範圍變小,行動較為不便,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活動,需要長時間的復健才能讓皮膚更 柔軟(Greenhalgh, 1996)。

(二)心理方面

燒燙傷後的身體健康問題會隨著時間漸漸復原,然而心理問題卻需要長時期的調整 與適應。在頭一年,當缺損的皮膚癒合後,進入身心的復健期,大多數的人會因增生性 肥厚疤痕和攣縮引起許多負面情緒,甚至做惡夢、反覆回想事件發生的經過,對現實的 衝擊常不知所措,生活感到絕望和憤怒,對於要依賴他人產生很大的衝突,害怕被嫌棄、

拒絕、拖累他人。並且對自己毫無貢獻產生焦慮、不安、憂鬱、罪惡感、無力感,自尊 心低落與自我認同障礙造成社交隔離,無法面對外界的異樣眼光(孔有芸,1993;林貴 滿、林素戎,2012;劉伊蟬等人,2008)。燒燙傷患者主要焦慮來源是持續警覺性的增加 和害怕,而腦內不斷浮現某些強迫性意念、高度警覺、無法放鬆的症狀(Lawrence, Fauerbach, & Munster, 1996)。焦慮的持續時間可超過一年,其症狀包括:做惡夢、緊張、

食慾降低及無法集中注意力(張紀萍、蔡芸芳、陳月枝、黃秀梨,2002)。

綜合相關文獻整理燒燙傷患者各階段的精神與心理反應有所不同,在急性期時刻,

患者生命狀況不穩定,容易出現譫妄,常以患者意識狀態改變、注意力缺損、認知功能 障礙或幻覺經驗來表現(吳其炘、李明濱,2004)。國外研究也指出約有 19%-57%的燒 燙傷患者會出現譫妄現象(Patterson et al., 1993)。患者在住院期對於水療換藥經驗感到 恐懼與害怕,因水療換藥的過程產生的疼痛感造成患者極度不舒服,而呈現精神狀態不 穩定(吳昭瑩、林采蓉,2015)。因此在住院期間常見的心理與精神問題有:疼痛(28.1%), 酒精依賴(25.8%),焦慮(24.7%),抑鬱症(15.7%),創傷後壓力症候群(8.9%),和 睡眠障礙(8.9%)(Moore et al., 2013)。然而李逸明(2016)認為此時期無意識的反應為 過渡期,並以實務經驗發現患者因面對無法動彈的身體而產生無力感,傷勢嚴重者可能 會自我放棄,生存的意念極為渺小,不願意配合醫護治療。

在適應時期患者對於燒燙傷意識增長,變得更加憂鬱、孤獨、沮喪,國外文獻也顯 示此時期 約有 30%患者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現象(McKibben, Bresnick, Wiechman Askay, & Fauerbach, 2008);最後在復健期的患者容易因復健時帶來的疼痛、

費時太久、看不到復健效果而產生灰心、沮喪、自我放棄的情緒(歐陽季芳、顧乃平、

吳肖琪、王先震,2000)。胡慧琳(1995)也提到漫長的復健過程中,心理方面的問題包 括 1. 存活的威脅 2. 因受傷及治療引起的身心創痛 3. 對破相的恐懼 4. 漫長的復健過程 5. 與相愛的人分離 6. 家庭角色改變及 7. 未來計畫受影響。

燒燙傷患者對其身體外觀改變有前所未有的失落感,此種失落感包含對個人身體狀 況、個人對自己的感覺、看法以及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林珍妃,1995)。燒燙傷患者的心 理問題通常與社交互動的困難有關,主要是在與他人互動方面,尤其是與陌生人交往和 結識新朋友中最有障礙(Robinson, Ramsey, & Partridge, 1996)。對一個燒燙傷患者來說,

是很難接受自己的形象,尤其在公開場合,常須努力地維持他們的自尊與自我接受

(Bernstein, O'connell, & Chedekel, 1992)。

(三)社會方面

燒燙傷患者最終仍舊會離開醫院回歸正常生活,但在社會層面上,無論是人際關係 或是工作能力,往往也受到燒燙傷的影響而導致社交孤立、難以恢復以往社交生活等困 境(吳其炘、李明濱,2004)。身體功能影響了患者回到工作崗位以及恢復其他社會功能

(Pallua, Künsebeck, & Noah, 2003)。其他的社會適應問題包括失業、職業狀況改變、社 交休閒活動減少(Browne et al., 1985; Patterson et al., 1987)。

身體功能沒有受限的患者幾乎都可以回歸正常的工作崗位,但對於身體功能嚴重受 傷的患者來說,有將近 47%的人需要提早退休,以及社交退縮和朋友數降低的現象,且 明顯有戶外活動降低,居家活動增加的趨勢(Pallua et al., 2003)。在燒燙傷患者出院後 自我照顧的部分也以「社交活動」為最不熱絡,受傷後外觀的改變使得患者封閉自我,

甚至於與家人親友疏離,更別說是參與家庭或家庭以外的社交活動(歐陽季芳等人,

甚至於與家人親友疏離,更別說是參與家庭或家庭以外的社交活動(歐陽季芳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