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一、研究場域

現今社群網站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如今已成為全球化的趨勢,社群行銷乃是當前 兵家必爭之地。2017 年五月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公布臺灣社群網站使用行為之調 查,結果顯示每人平均約有四個社群網站帳號,Facebook(90.9%)與 LINE(87.1%)更 是遙遙領先其他社群平台,其他平台還有 YouTube(60.4%)、PTT(37.8%)、Instagram

(32.7%)。進一步分析民眾造訪社群網站的頻率,發現每週造訪 LINE 和 Facebook 皆高 達 85%,使用量實為驚人(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7)。當前 Facebook 在臺灣會 員人數已超過 1,800 萬人,由於使用方便且功能日益擴增,更結合各項社群平台,增加 參與者對於 Facebook 的黏著性。本研究故選定以 Facebook 作為研究場域。

目前臺灣在 Facebook 上有關燒燙傷與顏面損傷之運作團體有陽光基金會、羅慧夫 顱 顏 基 金 會 ( https://www.facebook.com/ncf2009/ )、 中 國 兒 童 燒 燙 傷 協 會

(https://www.facebook.com/cbforg.tw/)、高雄春陽協會(https://www.facebook.com/社團 法人高雄市春陽協會-558585144152105/)四家社福機構,因陽光基金會成立歷史悠久,

創建於民國七十年,至今仍致力於對顏面損傷與燒燙傷患者的服務,是個專為顏面損傷 或燒燙傷患者服務的公益品牌,其提供的服務有:(一)經濟支援:使燒燙傷及顏面損 傷朋友無後顧之憂,全力投入身心重建;(二)生理復健:提供治療師對於身體上的關 節疤痕設計簡單復健動作,讓傷友們在家可以進行訓練;(三)形象重建:透過修飾化 妝的化妝技巧來調整因疾病或疤痕而造成的外貌差異,可以增加自信提升生活品質;(四)

心理諮商:藉由心理諮商師的介入,調整傷友們的情緒管理以達到重建自我、適應社會;

(五)就業輔導:提供專業且適性的就業輔導,評估生理功能或職業興趣性向,適當針 對就業諮詢以及就業適應輔導等,並透過就業輔導員提供傷友們就業支持,協助傷友們 順利重返職場工作;(六)居住服務:陽光於民國八十年起提供住宿服務,民國九十年 設立「陽光之家」,以短期居住服務方式提供傷友們使用相關資源,使其能全心投入各 類復健活動以早日重返正常生活;(七)社教宣導:除了協助傷友們傷後的復健與支援

以外,陽光也重視燒燙傷預防保健知識宣導的活動,深入校園、社區、職場等等以他人 經驗分享方式宣導,期望能減少意外與疾病的發生,提高社會大眾安全意識(陽光基金 會,2018)。陽光基金會在傷友平台服務理念同以憑藉著社會關懷的力量和專業服務,以

「個案服務」和「預防宣導」的雙軌並進的方式,在透過線上即時發文與推廣回覆,更 能讓身在網路世界中需要陪伴協助的燒燙傷患者,勇敢踏上艱辛漫長的重建路程,並增 進其社會參與(陽光基金會,2008)。故本研究選擇以陽光基金會 Facebook 成立之線上 病友支持團體為主要研究場域。

而陽光基金會目前在社群平台的經營,公開性的有 Facebook 的粉絲專頁與 Youtube,

不公開的有 Facebook 社團(亦即傷友平台)。非公開的社團成員多是燒燙傷患者與顏面 損傷者,有主要管理員管控成員人數與團體秩序,因本研究主要瞭解的是燒燙傷患者對 於線上病友支持團體的心智模式,故本研究範圍選定為陽光基金會於 Facebook 成立之 非公開性的社團(傷友平台)。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 ZMET 技術來探討陽光基金會 Facebook 線上病友支持團體高度參與者的 感受與價值,研究指出 Facebook 的互動「參與」程度,從消極到積極可以從「純粹瀏覽 貼文」、「按讚」、「留言」、「分享」到成為社團「內容生產者」,顯示參與者運用其平台的 互動模式,可以表示個人參與程度的不同(吳姮憓、羅偉峰,2014;施伯燁,2014)。故 本研究從陽光基金會 Facebook 線上病友支持團體中,選定具有其互動行為(按讚、留 言、發表貼文)的活躍參與者為主要研究對象。

然而,本研究亦屬於陽光基金會共同合作研究案,研究者事前接觸陽光基金會,若 要與燒燙傷患者個案接觸,必須先申請陽光基金會 IRB 研究計畫案才能得以進入研究場 域與個案聯絡,因此研究者提出陽光基金會 IRB 研究計畫申請,檢附相關申請文件,而 基金會則將本研究初步資料(計畫書、受試者同意書、保密協議書等等)交由兩位相關 領域專業審查委員審查,並取得核可研究計畫案編號 SU107006,同意研究者於 2018 年

9 月 5 日至 2019 年 2 月 28 日期間進行訪談與資料蒐集,其中,為保護個案個人隱私 權,蒐集資料過程需簽訂受試者同意書,並於資料蒐集完畢後三個月之內完成結案報告。

相關研究案申請資料請參考附錄一至附錄三。

原則上 ZMET 只需四到五位訪談對象就能包含大樣本受訪者 90%以上的構面,不 過實際操作 ZMET 時,一般仍然以 10 到 15 位的數量選擇訪談對象,以確保減少遺失 10%的概念。本研究共訪談八位積極活躍於陽光基金會 Facebook 線上病友支持團體之參 與者。選擇積極參與者有兩個原因,首先受訪者應具有對此支持團體的基本認知,因此 可能會有較詳盡與複雜的心智模式,其次互動行為多則代表長期關注支持團體的發文,

可能對於其社團內所發文的文章感興趣或者產生共鳴(陳靖宇,2011)。

根據研究者以往的經驗觀察,發現過去三個月中臉書社團內發文次數大約一週三到 五篇不等,大多數成員在有人發文時皆會按讚,留言與主動發文則不一定。本研究選擇 受訪者的標準,篩選時間從 2018 年六月至九月這三個月之中選擇符合以下四個條件者:

(一) 受訪者必須是燒燙傷患者,並且已經加入「陽光基金會 Facebook 傷友平台」。

(二)每週按讚「陽光基金會 Facebook 傷友平台」發布貼文須達三次(含)以上。

(三)每週留言「陽光基金會 Facebook 傷友平台」所發布任意貼文至少一則。

(四)可配合自備手機或數位相機蒐集圖片且至少一次的面對面訪談。

陽光基金會根據研究者提出之受訪者條件推薦受訪者,並由傷友平台負責人協助確 認受訪者名單,徵求內容如下:「您好,本研究者正在進行應用隱喻抽取技術探討陽光基 金會 Facebook 傷友平台參與者之心智模式之研究,須徵求八位符合研究對象篩選標準 之受訪者以協助研究進行,若您是燒燙傷患者,在傷友平台上每週貼文按讚次數達三次

(含)以上且每週留言任意貼文至少一則,請不吝與本會負責人聯絡,謝謝。」以徵滿 符合上述條件之研究對象人數為止。傷友平台負責人將符合資格的受訪對象聯絡方式提 交給研究者,後續聯絡與研究流程之說明則由研究者負責。

最後訪談人數共計 8 位,男性 6 位,女性 2 位,分布於北中南各區;年齡平均在青 壯年範圍,大約 25~44 歲之間;受傷時間大多是青少年時期,距今 10~23 年前,而有部 分受訪者則是出社會後因工受傷;受傷部位面積大多遍佈全身,少部分受訪者僅特定部 位;社群活躍程度一週普遍規律按讚 3~5 次,留言頻率則 1~3 則不等,詳細訪談對象資 料如表 3-1 所示。

表 3-1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表

編號 性別 地區 年齡 受傷 時間

加入平台

時間 受傷部位 按讚

頻率

留言 頻率 A 男 台北 31 2009 2011 臉、胸、小手臂 3-5 4-7 B 女 台北 44 小時候 2011 臉部 3-5 0-3 C 男 台中 24 1996 2013 雙手 3-5 0-3 D 男 台北 38 2007 2010 全身 6-8 0-3 E 男 新北 43 2012 2012 全身 6-8 0-3 F 男 台南 38 2017 2018 全身 3-5 0-3 G 男 台北 36 1995 2013 膝蓋以上 3-5 0-3 H 女 苗栗 35 1995 2014 手臂 3-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