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非人採訪的時間及向度

第一節 營造唯美的經驗

一、美的意義與界定

「美」在教育部線上辭典中有以下的定義:

(一)漂亮、好看。如:「華美」、「貌美」、「她長得十分甜美。」

(二)好、善。如:「鮮美」、「完美」、「價廉物美」、「盡善盡美」。

(三)得意。如:「少臭美了!」

(四)漂亮的女子。《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 兮。」

(五)泛指好的德性、事物等。如:「君子有成人之美」。《管子․五 行》:「然後天地之美生。」

(六)美國的簡稱。如:「中、美、英、法。」

(七)美洲的簡稱。如:「南美」、「北美」、「歐美國家」。

(八)誇讚、褒獎。如:「讚美」。《韓非子․五蠹》:「然則今有美堯、

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九)使變善變好。如:「養顏美容」。(教育部,2011)

就本節所設定的內容來看,教育部所定義的「美」,就屬第一、二、五項較 接近本節所討論的。而「唯美」也有以下的註解:「一種以美為中心,而厭棄物 質與現實境況、蔑視一切社會道德的思想。如:『這部電影完全講求唯美,絲毫 不帶一點功利社會的影子。』」(教育部,2011)在非人採訪術中,所定義的「唯 美」是傳統美的典型,特別用來指稱「優美」。「優美」的定義是:

(一)良好、美妙。如:「風景優美」、「情調優美」。漢․蔡邕〈上封 事陳政要七事〉:「若器用優美,不宜處之冗散。」《北史․魏太武五王傳

․臨淮王譚傳》:「三人才學雖並優美,然安豐少於造次,中山皂白太多,

未若濟南風流寬雅。」

(二)優婉閑雅,令人產生快感之美,如花、鳥、歌、舞之類。(教 育部,2011)

「優美」的第二個意義是可以讓人產生快感的美,但這快感必須是持久永恆 的,如果只是暫時性的愉悅,那便稱不上優美。曾昭旭在《我的美感體驗:道德 美引論》一書中曾經提到以下內容:

西哲康德層區分美感為「優美」與「壯美」兩種,優美便是純形式的、

絲毫不帶情緒的純粹美感;壯美則是連同形式與經驗內容,因此也無可避 免推帶著由實際經驗所衍生的種種情緒的美感。(曾昭旭,2005)

曾昭旭並未對「美」的類別作為界定。而周慶華在《語文教學方法》一書中 把美作了分類,並有以下的說明:

優美,指形式的結構和諧、圓滿,可以使人產生純淨的快感;崇高,

指形式的結構龐大、變化劇烈,可以使人情緒振奮高揚;悲壯,指形式的 結構包含有正面或英雄性格的人物遭到不應有卻又無法擺脫的失敗、死亡 或痛苦,可以激起人的憐憫和恐懼等情緒;滑稽,指形式的結構含有違背 常理或矛盾衝突的事物,可以引起人的喜悅與發笑;怪誕,指形式的結構 是異質性事物的並置,可以使人產生荒誕不經、光怪陸離的感覺;諧擬,

指形式的結構顯現出諧趣模擬的特色,讓人感覺顛倒錯亂;拼貼,指形式 的結構在於表露高度拼湊異質材料的本事,讓人有如置身「歧路花園」裡;

多向,指形式的結構鏈結著文字、圖形、聲音、影像、動畫等多媒體,可 以引發人無盡的延異情思;互動,指形式的結構留有接受者呼應、省思和

批判的空間。(周慶華,2007a:252~253)

還有圖示:

模象美

(前現代)

造象美

(現代)

語言遊戲美

(後現代)

超鏈結美

(網路時代)

優美

崇高

悲壯

滑稽

怪誕

諧擬

拼貼

多向

互動

圖 6-1-1 美感類型圖(資料來源:周慶華,2007a:252)

由上述說明,可知原來美有如此的豐富性,指稱的意義也非常多樣。但非人 採訪術中所提及的「美」是跟語文有相關的美。周慶華也有以下的見解:

由於語文成品凡是藝術化後「都具備一定的形式;這一定形式的構 成,一般稱它美的形式。由於不是一切的形式都是美的形式,而是符合某 種的條件的形式才是美的形式,所以對於這一美的條件的探討就屬於美學 的範圍」,而審美取向的語文教學方法的方法特徵正是以採用這樣的作法

為本色。不過需要分辨的是,語文成品本格只有文學作品具有這樣的審美 成分,而文學作品的美固然也限於「形式」部分,它跟其他藝術品(非語 文成品本格的類語文成品)的美稍有不同;其他藝術品的美可能顯現在比 例、均衡、光影、明暗、色彩、旋律的形式法則上,而承載或身為文學作 品的美的形式卻不得不關連「意義」(內容)。以致大家所指稱的文學作品 的美可能就是這些表露於形式中的某些風格或特殊技巧(表達方式),而 這些風格或特殊技巧始終關涉文學作品的形式和意義。(周慶華,2007a:

247~248)

也就是說,在語文成品裡,「美」的成分僅在文學作品中可探尋,自然學科、

社會學科的語文成品是看不到「美」的內容的。而所謂的語文成品,是指跟語言 與文字相關的完整產品,表現的形式可能有詩詞曲、小說、童話、古文、書法、

劇本,乃至於採訪稿、新聞報導等語文成品本格的類語文成品。這些作品要讓人 有「美」的感受,必須著眼於作品所蘊含的意義。

除了文學作品以外,美感也可以由自身引發的,但先決條件是人的美感心靈 充分覺醒,創造力強大,才有可能完全不受對象物的限制而能夠就此物而見其 美。這時物純只是美感呈現的助緣,心靈的覺醒才是美感呈現的主因。(曾昭旭,

2005)而這樣的美感引發,不須媒介物,而由純化的心眼去感受那美的本質蘊涵。

除此之外,曾昭旭提到,除了心靈的徹底覺醒或創造力極為強大外,美感經驗的 發生多少還是得依賴美物的誘發。美物大致區分為三類:自然物、藝術作品與人。

這意思是:當我們稱「生命」之時,實僅指人的生命;至於動植物,則仍歸入自 然物一類。(同上)但這樣的定義,在非人採訪裡,是稍嫌比較狹隘的。其實自 然物的部分,應包括一切可能:動物、植物、礦物和其他神秘傾向,這些都能給 人美的感受。

綜合來說,美的意涵與表現形式豐富多樣,不論是何種作品均能帶給人「美」

的感受,但「美」的感受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盡相同。因此,要探詢 美的經驗,除了自身必須有開放的美感心靈,還要有美的事物相映。而美的事物 相當多樣,在非人採訪術裡,特指語文成品的「美」,並依據所歸納的向度去探 尋唯美(在此指優美)的經驗。

二、為何營造美的經驗

在提及為何營造美的經驗前,先針對第六章各節的採訪技巧略述一番。營造 唯美的經驗、緩提問及其觀察或聆聽動靜、投射思緒與驚奇遇合,這三種採訪技 巧,均可適用所有非人。但還是有考慮到非人的特性而專為設計。「營造唯美的 經驗」主要用在動物,因動物較為活潑好動,不易靜下來接受採訪,所以我們的 提問與氣氛營造,必須更為和緩溫馨,才能讓動物平心靜氣接受我們採訪。而「緩 提問及其觀察或聆聽動靜」主要適用在植物,因為植物反應較緩慢,因此我們必 須等待較長的時間,以便得知它的回應後,再進行提問或不提問。「投射思緒與 驚奇遇合」主要適用在礦物和其他神秘傾向上,因為礦物幾乎不會有任何動作、

表情,所以有時我們必須利用超乎感官感應的方式去觀察;而靈的採訪更是如 此,因為它們不具實體,我們又非專業人士,無法直接溝通,如果有任何回應的 話,對採訪者來說,都是非常奇特的經驗。因此,雖然非人採訪技巧適用所有非 人,但還是有原本設定的主要採訪對象。在此採訪時間、對象、目的、技巧一併 納入整理如下圖:

非人

非人

非人

然而,為什麼要營造唯美的經驗?全因為同一個目的──順利採訪,取得我 們所需要的資訊。非人採訪術裡的唯美經驗,不只是採訪者從受訪者身上觀察到 一些美的感受,還包括採訪者要營造給受訪者,讓受訪者可以安心、放心的接受 採訪。舉例來說,假設我們的採訪對象是動物,而且是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有明 顯反應的動物──貓狗等,如果採訪者粗聲粗氣,粗手粗腳,就很容易讓受訪者 受到驚嚇,即使沒被嚇跑,但是仍存有不安定的情緒,如此一來我們便無法採訪 到我們想了解的訊息。如果採訪對象是植物,採訪者如果有不當的行為,例如碰 觸、撥弄,甚至用輕蔑的言語與它溝通,這樣的狀況下是觀察不到任何回應的。

面對礦物或靈,因為等待回應往往需要較多的時間,如果在等待過程中採訪者表 現出不耐煩的狀態,那受訪者可能不會讓採訪者感受到任何回應,更可能引發一 些不必要的反效果(尤其指採訪靈而言)。

因此,為了讓受訪者平心靜氣地接受採訪、為了讓採訪者能順利獲取重要的 資訊、為了能讓採訪者和受訪者之間有美好的採訪感受,我們在非人採訪術中,

必須營造唯美的經驗,讓採訪、受訪雙方有良好的互動與訊息交流。

三、如何營造美的經驗

上述提到,為了順利採訪到我們想獲知的資訊,我們必須營造唯美的經驗。

而非人採訪術裡的美大致分為二種:一種是採訪者從受訪者或從採訪過程中獲得 的美;另一種是採訪的氛圍。前項是受訪者帶給人的感受;後項是採訪者為了順 利進行採訪而特意營造出來的。非人採訪術中,採訪者觀察受訪者的外觀、行為、

語言(聲音)、動作,從中獲得一些美的感受,但這會有一些除了唯美(優美)

以外的美。例如:我們採訪一隻美麗的蝴蝶,光看它的外表,就會讓我們有「優 美」的感受,如果它翩翩飛起,那更是一番優美的快感不斷的「刺激」。假設我 們採訪一群螞蟻,看到它們分工合作、抵禦外敵的樣子,我們會感受到那高尚的 品德──「崇高」的美感。假使我們採訪一顆年久風化,長相奇特的石頭,我們 會感受那詭狀異形、奇模怪樣的外貌,但是又不會覺得它很醜陋,只是很「特別」,

以外的美。例如:我們採訪一隻美麗的蝴蝶,光看它的外表,就會讓我們有「優 美」的感受,如果它翩翩飛起,那更是一番優美的快感不斷的「刺激」。假設我 們採訪一群螞蟻,看到它們分工合作、抵禦外敵的樣子,我們會感受到那高尚的 品德──「崇高」的美感。假使我們採訪一顆年久風化,長相奇特的石頭,我們 會感受那詭狀異形、奇模怪樣的外貌,但是又不會覺得它很醜陋,只是很「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