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特殊地理景觀與名勝

第三章 小琉球自然生態與景觀的特色

第四節 特殊地理景觀與名勝

提到小琉球就不能不提到它的特殊地質,在大自然的精雕細琢之下小琉球的海岸地形展 現了一種滄桑的美,就在那珊瑚礁的銳利尖刺和大大小小數不盡的氣孔中,刻畫出了這副舉 世無雙的曠世鉅作──小琉球。而近些年在小琉球鄉公所的大力建設之下,也確實配合著小

琉球的特殊地形規畫出了數個風景區。以下將配合小琉球鄉公所網站上所推薦的觀光景點加 以介紹:

(一) 美人洞:美人洞位於本鄉之西北角(杉福村東北側外緣),距離鄉公所約一公里,背 山面海,其遊憩區可以為海濱帶與山坡帶,海濱帶奇石處處,洞外碧波萬頃;山坡帶花草叢 生,景觀翠綠迎人。依據本鄉風景特定區計畫,美人洞屬於公園預定地,1975 年由鄉公所以 公共造產方式闢建而成。區內共有十三景:曲徑探幽、天外天、蝙蝠洞、情人坪、仙人洞、

望海亭、仙人泉、美人洞、怡然園、寧靜亭、迷人陣、榕岩谷、一線天等。

在植物景觀方面,第一遊覽區入口處,就是濱海公路北向的海邊,植有構樹雜木林,南 面高位珊瑚礁岩則著生血桐、馬纓丹、榕樹、銀合歡;停車場處植物有海檬果、七里香、矮 仙丹、垂榕、黃金榕、大葉山欖、威氏鐵莧、金露花、南美蟛蜞菊、使君子;向海區則栽有 毛杮、稜果榕、沿階草、銀合歡、姬牽牛、長柄菊;面山之處除銀合歡及構樹外,尚有山豬 枷、苧麻等。此外,還有情人坪上的茄冬、仙人洞的三角鱉、棋盤腳及林投等其他植物。

美人洞的由來,其傳說頗啟人遐思:相傳明萬曆年間,有一蘇州佳麗,隨父赴北京宦所 就任,舟行海中,遇風傾覆,佳麗浮以船板,隨波逐流,與家人失散,漂至本鄉,飢採野果,

渴飲清泉,歲月悠悠,竟不知所終。由於該佳麗生得美膚丰姿,眉黛含春,風情萬種,後人 遂以「美人洞」名其棲息之所。

(二) 烏鬼洞:烏鬼洞位於本鄉西北側(天福村)海岸,為珊珊礁隆起所形成的石灰岩洞 穴。其景點因珊瑚礁岩的排列而產生不同的空間,也使海崖、岩洞、海景在視覺上,隨之千 變萬化。烏鬼洞風景區有八景:浩然亭、甘泉、扶搖直上、怡橋、海仙祠、洌池、幽情谷、

史蹟館等。此外,區內植物景觀十分豐富,除了岩石上有稜果榕、長柄菊、銀合歡、林投、

血桐、小紅珠仔等植物外,步道沿線還有牛膝、馬纓丹、蝶豆、姬牽牛、雙輪瓜、臺灣海棗、

大麻黃、沿階草、臭娘子、黃槿、苦林盤、大萼旋花、三葉崖爬藤、雀榕、蘆利草、葉下珠、

草海桐、榕樹、黃鵪葉、白樹仔、以及瓊麻等。

烏鬼洞名稱的由來,較可信的說法為:1636 年 4 月 26 日,荷蘭駐臺長官第三度派兵攻 擊本鄉,登陸紮營後,本鄉原住民西拉雅族人就躲藏於一大洞窟中,荷蘭人以煙燻之,除四 十二人出洞外,其餘三百多人全數死亡,後人乃以「烏鬼洞」名該洞窟。

目前洞旁在 1975 年由前鄉長洪江城開闢觀光後,為表示對亡魂的尊重,洞旁的簡陋石碑 及金爐在 2003 年由現任鄉長洪義詳翻新且 2004 年設置完成刻有「烏鬼洞主」石碑供民眾祭 拜,本福村鄉民也定期在清明節、中元節及農曆除夕前往祭拜,祈求民安。

(三) 觀日公園:觀日公園位於本鄉東南方的臺地,涵蓋大福村及部分的南福村。由於海 拔高度在 70-80 公尺之間,且地處東屽斷崖之上,地勢高峻,視野遼闊。站立臺上,東面可 眺望臺灣本島;東南能極目恆春半島。

區內南福村厚石的北側尖山頂稜線上,矗立著一座建於日據時期昭合 4 年(1929 年)1 月 14 日的國際性燈塔。該燈塔由掌時的高雄州水產會所興建,總工程費為 10003 元。整座燈塔 為混凝土構造,外觀呈圓形,與恆春鵝鑾鼻燈塔一樣,具備有指引南臺灣海峽及巴士海峽夜 間航行船隻的功能。因塔身通白,人稱「白燈塔」,僅頂罩為黑色而已。

白塔高約 10 公尺,海面至塔頂有 88 公尺,每 2.21 秒閃光一次,為第四等閃光,光度射 程可達 20 浬(約 37 公里),其精確方位在北緯 22 度 19 分 48 秒,東經 120 度 21 分 55 秒。

(四) 花瓶(矸)石:花瓶石位於本福村北部的白沙尾海灘(靈山寺下附近),高有丈餘,係 蘑菇岩石的一種。在海水不斷沖擊下,逐漸形成上寬下削之狀,加以頂上奇花異草叢生,且

底部伸入海中,整體觀之,頂闊頸細,猶如花草插於花瓶(矸)之內,故名「花瓶石」。因其 維妙維肖,又屹立於海岸,早為本鄉的重要地標。

(五) 山豬溝:山豬溝位於杉板澳口的左上端,為斷崖所形成,怪石交錯起伏,形勢險峻,

深達數丈,曲徑迂迴四百公尺,溝內苔荊棘遍布,花草其間,原始風味十足。據說山豬溝因 往昔有山豬出沒而得名。又另有傳說:遠古時有一隻山豬精在此修煉,數百年後,已能幻化 人形。有一天,天上仙女下凡,沐浴於海邊,衣衫就放置在岸上,正好被山豬精發現了,便 暗地偷走仙女的衣衫,仙女沐浴完畢,找不到衣裳,無法升天,只隱躲在林中哭泣。於是山 豬精趁機脅迫求婚;仙女假意應允,待取回衣服,穿好後立即升天而去。從此,山豬精終日 嚎啕,最後鬱憤而死,後人乃將該山溝稱為「山豬溝」。

(六) 倩女臺:倩女臺位於大福村西南海岸約 10 公尺處,由兩塊屹立且緊臨的巨大珊瑚礁 石灰岩所形成,其頂端各長有一棵榕樹,枝椏相連,糾結纏遶,似濃情蜜意的纏綿。唯環島 公路開闢時,從中穿過,近海礁石被切割,現今僅餘 4 公尺左右,甚為可惜。

倩女臺的由來,傳說淒美感人。相傳明末清初,此地僅見幾處竹籬茅舍,稀疏散居,尚 無聚落。附近有一青年名叫阿火者,與鄰家女阿花情投意合,互訂白頭盟約。阿火打漁維生,

某日出海遭遇暴風,不幸罹難海上,阿花聞訊,痛不欲生。但悲痛之餘,阿花猶不肯接受事 實,無論白天或夜晚,均佇立於此,遠眺大海,期待阿火平安歸來,唯日復一日,良人依舊 身影杳絕,阿花終於淚竭而死。嗣後,這兩塊岩石頂上竟各長出一棵榕樹,枝幹互抱,象徵 阿火與阿花的恩愛,後人感於阿花的貞烈,於是將該岩石命名為「倩女臺」。

(七) 龍蝦洞:龍蝦洞位於漁福村的東側,距離白沙尾僅有 1 公里,係隆起珊瑚礁所形成 的石灰岩海岸,因昔日區內有一盛產龍蝦的洞穴,所以得此名。該洞洞口狹小,洞口朝天,

洞穴曲折通海,每當海澎湃,衝擊洞底,浪花無數,潮聲如吼,加以怪石嶙峋,甚是壯觀。

(八) 杉福生態廊道:杉福生態廊道於 2003 年新建完成長 600 公尺,縣府就貼著小琉球的 杉福港邊闢建,大量採用木結構建設的步道設施,在視野開闊處建有涼亭設施方便遊客觀看 海景及欣賞小琉球美麗的夕照,而杉福港區夏日亦是遊客戲水去處,退潮後的海岸潮間,則 是認識海洋生物的好景點。

(九) 靈山寺:靈山寺位於本福村北端的山崖上﹝花瓶(矸)石東南側﹞,該寺興建於民 國 49(1960)年 6 月間,直至 1963 年農曆 10 月 3 日始告完成。背山面海,依山建有三層寺廟,

前殿「代天府」、中殿「靈山寺」、後殿為「靈霄寶殿」,係目前本鄉廟宇最宏偉壯觀者之一。

登臨該寺,海天蒼茫之餘,又可收攬大武山、鳳山、鼓山的景致;近晚時分,雲霞變幻,

漁火點點,琉球之美,無以名狀。

(十) 碧雲寺:碧雲寺位於大福村,就是大寮莊山頂,地處上福村與大福村之間,恰當本 鄉的中心。該寺原名「觀音亭」,係由福建泉州府氏田深,於清乾隆元年(1736)捐地而建的草 廟,因傳說乃觀音菩薩托夢而建,所以主祀觀音佛祖。

乾隆 59 年(1794),以草廟損毀且地處低漥,遂改建於澳山頂。光緒 3 年(1877)9 月,再改 建為瓦廟於今址,同年年底竣工,而觀音亭也改稱「碧雲寺」,沿用至今。

該寺山腳下,就是當初的「觀音亭」興建處,有一小池泉水,鄉人名為「龍目水」,咸信 其乃觀音嬤坐鎮──「蟳仔穴」。儘管出泉量不大,池水猶如螃蟹吐水似的,四時不絕。在沒 有自來水的年代裏,每遇井水枝竭的乾旱季節,該泉利澤鄉民無數。

碧雲寺係本鄉鄉民心靈安頓與宗教信仰中心,每年農曆 2 月 19 日的「觀音嬤」聖誕祭典,

是小琉球三年一科的「迎王」活動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宗教活動。在文化情感上,該寺已然

成為鄉民代代傳承且凝聚向心力的精神象徵。

(十一)三隆宮:三隆宮位於本福村的心臟地帶,宮內供奉俗稱「三府千歲」的池府、吳 府、朱府等三姓王爺。其王爺神祇來自福建泉州,係由鯉城陳明山氏攜香火來廟鄉供奉者。

三隆宮與碧雲寺,同為本鄉鄉民的信仰中心,只是其創建的確切年代已無可考,僅能因本福 村的開拓肇始於乾隆初葉,而據以推論當在乾隆年間,最早的廟址在碧雲寺北側山坳。

乾隆 50 年(1785),該宮改建瓦廟後,稱「王爺廟」。1948 年,鄉民集資拓寬廟庭,竣 工入廟,於鎮座之時,「王爺廟」乃正名為「三隆宮」。該宮為本鄉三年一科「迎王祭」的中 樞,與碧雲寺同屬全鄉共有、共祀的「公廟」,是琉球鄉民兩大精神支柱之一。該宮擁有寬廣 的廟埕,除了三年一科的迎王盛大祭典,帶來大量的人潮外,廟埕前方也是遠眺本鄉北部的 良好觀景點。

(十二)蔡家古厝:位於杉福村復興路側坡下(鄰近一心橋)的蔡家古厝,建於清光緒 年間,距今百餘年,開基祖為蔡鵠。蔡氏生於清咸豐 4 年(1854)8 月 15 日,原居白沙尾,

因信仰基督教而與來本鄉傳教的英國傳教士友善,其後該傳教士乃為蔡氏擇定杉板路現址以 營建新屋,宅第落成後,蔡氏於是由白沙尾遷至杉福村現址。

蔡鵠原為雜貨商,以造酒為業,明治 45 年(1912 年)6 月 1 日,擔任琉球區長,大正 7 年(1918 年)4 月 11 日去世。蔡氏有三子、五女,長子蔡息過繼邱燦,次子(後改為長子)

蔡送、三子(後改為次子)蔡天惠、三女蔡葡萄、四女蔡忍、五女蔡不愛、六女蔡拾爵、七

蔡送、三子(後改為次子)蔡天惠、三女蔡葡萄、四女蔡忍、五女蔡不愛、六女蔡拾爵、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