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現代漢語動補結構相關研究

漢語的動詞沒有明確的變化形態,因此必須依靠不同的附加成分表達完整語 義,而且動詞後的附加成分種類多樣,在前人的研究中也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可 先從動詞複合詞的角度討論兩個動詞成分的組成結構關係(劉月華等,2001;趙 元任,2002;Guo, 2001; Li and Thompson, 2014),也有不少研究將動詞複合詞中 的第二個動詞成分獨立為補語進行考察(朱德熙,1982;馬真、陸儉明,1997;

呂叔湘,1999;劉月華等,2001;趙元任,2002;沈家煊,2003;屈承熹,2010), 隨著電腦科技的發達,也越來越多研究投入動詞複合詞結構或語義的預測(Chung and Chen, 2012; Hong and Huang, 2015; 劉洪超等,2018)。

根據構詞方式,劉月華等(2001)和趙元任(2002)將動詞複合詞分為分為 五種類型,而Guo(2001)和 Li and Thompson(2014)依據組成的詞義分為結果式動 詞複合詞(Resultative verb compound)與平行動詞複合詞(Parallel verb compound)。

不少研究聚焦於動詞複合結構中的第二個動詞,又稱「補語」。朱德熙(1982)

和呂叔湘(1999)認為動補結構需以「得」字引入動作的結果或情態,劉月華等 人(2001)、趙元任(2002)和屈承熹(2010)則根據補語成分的語義分為數種補 語類型。

馬真、陸儉明(1997)檢視形容詞作為結果補語的使用情況,其考察內容包 含這些形容詞作為補語的使用情況、結果語義指向、語法意義以及動補結構後是 否能帶賓語,另外研究成果發現,單音節形容詞比雙音節形容詞更容易成為結果 補語使用。沈家煊(2003)以 Talmy(2000)提出的語言類型考察漢語的動補結構,

從構詞的角度檢視,漢語的動補結構是一種強附加語架構語言,但是從語法和語 義的角度檢視,卻又不是一種強附加語架構語言。

近年越來越多跨領域的相關研究,不少研究結合了動補結構的分析以及自然 語言的處理。Chung and Chen(2012)嘗試預測動補結構的及物性,並且討論補語 成分的語義方向性;Hong and Huang(2015)從成分的語義概念預測動補結構的事 件類型;劉洪超等(2018)檢視《漢語動詞用法辭典》中動詞的事件類型,試圖 以語義特徵向量建立相關模組。

綜合以上,可見補語成分的相關研究非常豐富且多元。本節將先整理動詞複 合詞結構,接著延伸至補語相關研究,以及補語語義的分析,以便接下來討論補 語成分「完」和「好」。

一、動詞複合結構

動詞複合詞是構詞方法的一種,其組成結構的兩個成分語義關係沒有絕對的 方式,可能兩成分具近義關係,但彼此也可能毫無關係。

劉月華等(2001)和趙元任(2002)認為,複合詞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 組合成一個詞彙,但在此不包含詞綴成分,例如:「老婆」、「桌子」。根據組成的 語義關係,動詞複合詞可分為五種:主謂複合詞、並列複合詞、主從複合詞、動 賓複合詞和動補式複合詞。

主謂複合詞的構成方式跟主謂句的構成一樣,前一個成分是說明動作對象,

由後一個成分對前面成分進行說明或描寫,例如:「頭痛」。並列複合詞也可稱聯 合式複合詞,必須由兩個語義相同、相反或相對的成分所構成,而且並列複合詞 中,所有成分是不分主次的,例如:「學習」。主從複合詞也可稱偏正複合詞,和 主謂複合詞的修飾方向相反,第二個成分用來說明動作對象,由第一個成分對後 面成分進行說明或描寫,例如:「鳥瞰」;動賓複合詞通常是由一個動詞成分後搭 配一個名詞成分,例如:「出席」,但也有一些動賓複合詞的第二個成分是動詞成 分或形容詞成分,例如:「認真」;動補複合詞是由動詞成分後帶補語性成分組成,

又依照兩成分的關係可分為結果動補複合詞和趨向複合詞。

Guo(2001)和 Li and Thompson(2014)提出大部分的動詞複合詞可以分為結果 式動詞複合詞(Resultative verb compound, 縮寫為 RVC)或平行動詞複合詞

(Parallel verb compound),其中又以結果式動詞複合詞使用最為廣泛。

平行動詞複合詞的概念和前述並列複合詞類似,不過是以兩個同義或同類的 動詞組合,例如:「購買」;結果式動詞複合詞的兩個組成成分中,第一個成分是 表達動作或過程動詞,第二個成分通常用來說明第一個成分的結果,兩成份之間 還可以插入「得」或「不」構成可能式,用來說明該動作結果是否能發生。

綜合前人文獻,動補結構屬於動詞複合詞的一種,但由於在動詞複合詞中,

第二個成分的多樣性,所以不少研究將第二個成分稱為「補語」,並且獨立探討 動補結構,以下將討論動補結構的種類。

二、動補結構中的補語類型探討

典型的補語即是在動詞或形容詞後說明結果的成分(呂叔湘,1999;劉月華 等,2001),陳俊光(2007)則將動詞後的成分區分為「補語」和「附加語」,補 語是完成動詞明指的動作,是主要的句子成分,但附加語是次要或非必要的成分,

用以補充句子。關於動補結構的分類方式可以根據補語的功能和語義特徵劃分。

朱德熙(1982)根據組成結構將動補結構分為黏著式與組合式。黏著式即動 詞後直接帶補語成分,組合式的動詞後必須帶「得」字引入修飾語。黏著式依照 補語的語義,又可劃分成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可能補語、狀態補語、程度補語 和「到」字;組合式又因為「得」字具不同的語法意義,從語義上可再分為兩種。

呂叔湘(1999)認為,補語是用來表達動詞後的結果或情態,若該結果或情 態是一個簡單成分,即可直接與動詞結合成短語式,較長的成分則需要以「得」

字引進。在短語式中,根據動詞後所帶的動詞類型,又分為兩種短語式,分別是 動趨式以及動結式。趙元任(2002)補充說明,直接語式和用「得」字連接的動 補結構比較,直接語式跟動詞的關係要接近得多。

劉月華等人(2001)根據補語成分的語義,將補語細分為七類:結果補語、

趨向補語、程度補語、數量補語、可能補語、情態補語和介詞短語補語,於書面 語上,經常以介詞「於」組成的補語,該類稱為介詞短語補語。

趙元任(2002)將補語視為一種造句類型,但也將動補結構列入動詞複合詞,

且可按照補語語義分類,可分為六類:一般結果補語、方向補語、詞彙性的能性 方向補語、狀態補語跟體貌詞尾、能性補語和加強補語。

屈承熹(2010)在動詞的分類中指出情狀類的動詞後不能帶補語,但行動動 詞後可帶結果補語和方向補語,其補語分類按照語義劃分。而且在動補結構中插 入「得」或「不」成分,此時可另外組成潛能補語,表達動作結構發生的可能性、

情態或是一種比較。

根據上述對於動補結構中補語成分的研究,整理如下表二-4。從表二-4可見,

有的從動補結構整體的語法結構分類(朱德熙,1982;呂叔湘,1999),有的從補 語的語義分類(劉月華等,2001;趙元任,2002;屈承熹,2010),對於補語成分 的類型,可依照其補語的語法功能或語義分類,但類型的劃分和種類尚未一致。

表二- 4:補語成分類型整理

相關研究 研究重點

朱德熙(1982) 黏著式、組合式

呂叔湘(1999) 動趨式、動結式

劉月華等人(2001) 將補語分為七類:結果補語、趨向補語、程 度補語、數量補語、可能補語、情態補語和 介詞短語補語

趙元任(2002) 將補語分為六類:一般結果補語、方向補 語、詞彙性的能性方向補語、狀態補語跟體 貌詞尾、能性補語和加強補語

屈承熹(2010) 補語分類按照語義分類:結果補語、方向補 語和潛能補語

三、動補結構中的補語語義探討

動補結構的語義關係上,通常前面的動詞表達原因,後面的補語表達結果,

以例(23)舉例,例(23)可拆為因果兩句,「爸爸喝酒」是原因,「爸爸醉了」

是結果。這樣的詞構是其他語言較少有的語言現象,在其他語言中可能需要使用 兩個句子表達,所以也是外語學習者較難掌握的語法點(王錦慧、何淑貞,2015)。

(23) 爸爸喝醉了。

本節探討動補結構的相關研究,從動詞複合詞到動補結構的分類,接下來將 對動補結構中的補語成分進行語義討論。

劉月華等人(2001)和何淑貞、王錦慧(2015)將補語分為七類,若補語成 分表示動作或狀態的結果,這類補語稱為結果補語,如例(24)中,補語成分「破」

說明動作「打」的結果;有一些補語是補充說明動作位移或方向,這類補語稱為 趨向補語,比如例(25)的補語成分「上來」補充說明動作「走」的方向;有些 補語是用於說明動作或狀態的程度,稱為程度補語,像是例(26)的「死了」加 強描述狀態「冷」;除了說明程度,動詞也可依靠補語成分說明動作的次數、時 間或數量差異,如例(27);有些語義較抽象的補語類型,主要藉由「得」、「不」

引入說明成分,用於表達某種情況是否允許發生,這類稱為可能補語,如例(28)

的動作聽無法達到清楚的狀態;還有一種需要「得」連接表示動作結果狀態的補

語,稱為情態補語,用來描寫說明主事者因動作行為出現的情態,而且大多數一 般動詞都可帶情態補語,於書面語上,經常以介詞「於」組成的補語,該類稱為 介詞短語補語。

(24) 妹妹打破了花瓶。

(25) 他走上來找我。

(26) 今天冷死了。

(27) 他跑了兩圈。

(28) 教室很吵,我聽不清錄音。

趙元任(2002)對於動補複合詞的分類,一般結果補語的意義是表達結果,

因此該類補語成分是形容詞的可能性比動詞來得高,且將補語成分「好」列入結 果補語的常見類中;方向補語用於表達動作位於方向;能性補語用於表示結果的 可能性,通常在動詞與補語之間插入「得」、「不」;狀態補語跟體貌詞尾都是表 達動作狀態;加強補語與狀態程度具相關性,和修飾語「很」、「極」一樣用於強 調,但是使用於謂語後,常見的有「V+極了」、「V+死了」;最後一類稱為語彙性

因此該類補語成分是形容詞的可能性比動詞來得高,且將補語成分「好」列入結 果補語的常見類中;方向補語用於表達動作位於方向;能性補語用於表示結果的 可能性,通常在動詞與補語之間插入「得」、「不」;狀態補語跟體貌詞尾都是表 達動作狀態;加強補語與狀態程度具相關性,和修飾語「很」、「極」一樣用於強 調,但是使用於謂語後,常見的有「V+極了」、「V+死了」;最後一類稱為語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