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環境素養指標之建構

一、研究步驟 (一)指標擬定

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就文獻進行第一階段之指標擬訂,所 參考之文獻如表 4-1 所示。

表 4-1 研擬國小高年級學生環境素養指標參考文獻

文獻 說明

大專環境教育通識課程內涵架構 之規劃(王順美等,2000)

應用此架構於環境素養指標第三版之主架構 建立。

臺灣地區國小環境教育指標系統 探究(高翠霞,2003)

參考高翠霞老師對環境素養的概念與內涵當 中的 69 條環境素養指標,並從中挑選適用於 國小高年級學生即可行之指標。

教育部 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 課程綱要(2008)

引用了五大目標相關之具體的能力指標,並 做為國小高年級第三階段指標擬訂之參考依 據。

我國國民小學階段環境素養內涵 之初探(劉中玉,2004)

參考各學習領域指標中之環境素養分析表,

當中選取適用之能力指標進行修改。

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 涵與教學(張子超,2000)

透過對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能力指標解讀 與轉化,參考其對指標解讀與轉化方式進行 環境素養指標建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確定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後,透過電話、郵件等方式邀請 相關學術領域專家、實務領域專家組成焦點團體。

(三)確定本研究之訪談對象後,經相關文獻分析與指導教授指導後編製「國小 高年級學生第一版環境素養指標表」(如附錄4)。

(四) 指標初稿審查

為求指標建構之嚴謹,以初稿擬定後由靳知勤委員、林明瑞委員及 劉思岑委員,進行第一版指標審查,綜合委員之建議簡述如下:

1. 大部分的素養指標依對象認知程度做適當的分類。

2. 請重新檢視所有指標中有標示不同對象,可採局部指標內容或把指 標再簡化。

3. 有些指標太簡化,難以理解這些指標和各階段對象之關聯性。

將委員給予之意見進行修正並研擬第二版指標(如附錄 5) (五) 委員第一審

於 99 年 10 月 18 日至 10 月 27 日進行委員第一審,邀請數十 名學術專家學者,透過郵寄及 e-mail 方式進行指標審查。經專家審 查意見,進行指標修正,簡述專家意見如下:

1. 指標是否完全符合認知?

2. 各階段素養指標是否擁有一個共通之架構,然後各階段對象依 照其架構發展出指標。

3. 各面向的問題因是參考字不同文獻來源,所以一看就知道題項 間層次不同,中文文筆亦不一致,請全部調整重修正,而非只是把 所有相關文獻集合後交由專家幫忙修改。

4. 請再統整各層面之分項指標是否相近或整合,應該可以再精簡 指標的數量,對國小學生而言,每ㄧ層面能有 8-12 項指標,應該就 夠了,太多太雜則沒有必要。

將委員給予之意見進行修正並研擬第三版指標(如附錄 6)。

(六) 專家焦點座談會議

於 99 年 11 月 1 日辦理專家焦點座談會議,邀請學者專家委員 及學校教師進行焦點座談,其領域包含環境素養、評估檢測的相關 專家。其目的在於了解不同專家學者在國內不同區域所體認到的環

境概念、社會文化,提出環境素養的重點指標。本次焦點會議是針 對第三版指標進行審查,其委員之建議如下所述:

1.A1 委員

(1)所建構的指標大多從國內文獻而來,缺少國外文獻,可多參考 該報告裡的內涵。

(2)環境素養中五個構面是可以行的,但指標篩選有甚麼標準去篩 選,如何瞭解所篩選的資料是剛好還是不足?

(3)面對美國針對不同年齡層環境素養調查,我看到的指標中太多 參考國內文獻,指標太多了。

(4)指標要如何挑選,才不會太多,指標的表達方式怎樣才合適。

(5)指標的歸納與演繹的問題,是否還有其他資料可以對比,指標 太多易造成受試者的疲勞,需加注意。

2.A2 委員

(1)多參考國外的文獻,增加指標的可信。

(2)五個構面已很明確,但每個構面中要有多少指標,應該要有明 確,書面資料中國小到教師的指標,是由多變少,這部份要再 修改。

(3)依照對象不一樣,指標的內容可以重複但不要每個都重複,這 樣可以加以探討指標在不同階段之討論。

3.A3 委員

(1)指標是否完全符合認知的程度,有些資料就學生而言,感覺起 來太過於複雜,造成無法判斷。

(2)若要達到教學目標,我們該如何將素養的層次降低。

(3)部分指標內涵應簡化或降低。

(4)以小學為例大多以學校、社區為主;國中擴至國家;高中職擴 至國際間關係…等,應由淺入深。

(5)環境素養應該要有漸進性,國小單純點,不要有交互作用;國 中可以加入一些交互作用;高中職加入交互作用;由簡入深。

4.A4 委員

(1)四階段層級中指標重覆太多,五個構面中應在細分成小項,每 個小項再去探討國小至教師階段該放入哪些指標,有一完整架 構,才可以瞭解各階段的指標是如何變化的。

(2)國小指標內容太多,範圍是否可已精簡,至教師指標時,可將 指標擴大。

(3)有關”美”的事情也很抽象,怎麼去界定?

(4)要有一個整體架構出來較容易去瞭解指標內容。

5.A5 委員

(1)國小指標內容太多,範圍是否可已精簡,至教師指標時,可將 指標擴大。

(2)國小指標如何轉成問卷,其用詞要簡單。

(七)第四版指標研擬

根據上述家學者之建議,委員認為指標的擬定無一個架構,各階段對 象的指標重複性高且過於凌亂,亦無法瞭解指標間之差異,因此建議指標 擬訂時,需先建構一完整架構。

為求指標之完整,依據王順美等(2000)環境教育通識課程之內涵及架 構,如附錄 1 所示。建立第四版指標。該文獻是針對國內大專環境教育通 識課程內涵架構做了初步規劃。該架構主要參考國內外文獻、邀請不同領 域的環境教育課程的教授擔任顧問指正,發展一套課程架構與內涵,此計 畫的研究結果顯示了環境教育的精神,並提供具體的內涵。其以環境教育 的五個目標-覺知、知識、態度、技能和行動,各領域下包含數個架構,

各架構下擁有數個內涵,並提供例子或解釋來闡述各內涵,使其更明確清 楚其意涵。

根據王順美等(2000)境教育通識課程之內涵及架構,進行第四版指標之研 擬,根據其指標架構,每一階段對象指標皆相對應,方能瞭解指標間之差異。第 四版指標(如附錄 7)

(八)委員第二審

將第四版指標已有完整架構,並於 99 年 11 月 13 日至 11 月 22 日進行 委員第二審。

(九)擬訂第五版指標

由委員第二審之審查意見進行指標修正,產生第五版指標(如附錄 8)

(十)專家第三次書面審查

第三次專家書面審查時間為 99 年 12 月 2 日至 12 月 15 日。修訂指 標第六版至第七版(如附錄 9、附錄 10),有關專家書面審查回函及焦點座 談會議出席情況,如表 4-2 所示。

表 4-2 學者專家指標審查表

姓名 服務機關 指標第一審 焦點座談 指標第二審 王 鑫 教授 文化大學

地理學研究所 V V

王順美 副教授 師大環研所 V 申永順 副教授 馬 偕 醫 學 院

全 人 教 育 中 心 V V

王佩蓮 教授 環境教育學會 V V

李永展 處長 桃園縣政府

城鄉發展處 V V

李育明 教授

臺北大學自然資 源與環境管理研 究所

V

周儒 教授 師大環研所 V V

林明瑞 教授 臺中教育大學

環研所 V V

柳中明 教授 全球變遷研究中

心 V V

高翠霞 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

學教育學系 V

張珩 副教授 成功大學

建築系 V

梁明煌 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

環境政策研究所 V 許世璋 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 生態與環境教育 研究所

V V

程金保 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

機電科技學系 V 葉國樑 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健 康促進與衛生教 育學系

V V

靳知勤 教授 臺中教育大學

科廣學系 V V

劉思岑 助理教授 臺中教育大學

環研所 V V

劉湘瑤 副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 V

歐陽嶠暉 教授 臺灣水資源再生

協會 V V

蔡慧敏 副教授 師大環研所 V 鄭先祐 教授 臺南大學生態科

學與技術學系 V V

王財隱 校長 臺中市忠信國小 V V V

吳啟騰 校長 金門金湖國中 V

許焴楨 校長 臺中高工 V

林孟儒 老師 臺中市臺中國小 V

吳青燕 老師 臺中市向上國中 V V

(十一)100 年 1 月 15 日召開第二次專家焦點座談會議,會議後針對委員之建議 做修正,完成指標第八版(如附錄 11),其建議如下:

1.從指標大面向來看,用字需精準,構面、面向及內涵三部分需從新思考(面 向─項目─指標)。

2.每一指標的關鍵字及用字是否符合該項指標,各階段用字淺詞要由淺入 深,避免國小使用太深奧的辭彙。

3.五大面向中,指標的分類需有系統,避免重複。

4.同一項目下,各階段對象指標應相呼應。

5.每一項目中,僅一次一個概念,勿切入太多主題,造成多層次問題。

(十二)指標確立

指標修正後經第四次書面審查,由委員意見做修正為第九版(如附 錄 12),至今指標已建置完畢,完成第十版指標(如附錄 13)。

為提高環境素養指標之效度,環境素養指標擬訂完成後,利用書面及 e-mail 審查方式,進行專家審查。由專家審查完畢之回函資料,根據建議進行指標修正。

專家審查歷程如圖 4-1 所示。

圖 4-1 指標建置與專家審查歷程圖 綜合委員審查之建議簡述如下:

1. 大部分的素養指標為依對象認知程度做適當的分類。

2. 請重新檢視所有指標中有標示不同對象,可採局部指標內容或把指 標再簡化。

3. 有些指標太簡化,難以理解這指標和各階段對象之關聯性。

(十三)國小高年級學生環境素養指標研擬過程為求指標之嚴謹性,自指標研擬 至擬定完成,其時程近五個月,五個月中安排四次專家書面審查、二次 專家焦點座談會議,並根據委員意見陸續修正擬定指標十個版本,至100 年2月25日方才確立指標,審查歷程如圖4-2所示。